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4: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舒雲
研究生(外文):Chang Shu-yun
論文名稱:王船山選評三李詩研究
指導教授:蘇珊玉蘇珊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8
中文關鍵詞:王船山(王夫之)三李《唐詩評選》《薑齋詩話》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6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陽人,字而農,別號薑齋,明亡後隱居於湘西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為明末清初之際,傑出之思想家、史學家,其史學及哲學思想,尤得後輩學者重視。雖然其詩學,所受到之注目,不若其史學、哲學,然因具有承先啟後之地位,又具有獨特之創造性,近年來,相關研究有日漸蓬勃之趨勢。
  王船山之詩論著作,可分為理論批評、實際批評兩部分。理論批評,即《薑齋詩話》,有丁福保《清詩話》收錄《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篇》而成之二卷本,及曾國藩所刻《船山遺書》,另又收錄《南窗漫記》而成之三卷本;實際批評,則包括《古詩評選》、《唐詩評選》及《明詩評選》,皆以文體分卷,各卷之中,詩人、作品,依時間先後為序,各詩之後,即是王船山之評語。
  就目前可見之研究成果而言,以研究王船山之理論批評為主,實際批評僅作為輔助說明其詩論之材料。然詩評家於選詩過程,已透露其獨特之詩觀,藉由探究其選詩之標準,亦可歸結出其詩論重心;加以王船山實際批評,常不單就所選作品進行評析,亦常於評語中概括詩人之整體風格、特色,從而反映出其詩學主張。是以本論文以王船山之實際批評──《唐詩評選》為研究範圍。
由《唐詩評選》相關統計數據,可知王船山選評杜甫詩,數量居於首位,因此,目前可見,研究船山實際批評者,皆著眼於船山對杜詩之批評上,然因船山對杜詩之評價,貶多褒少,故成為學界爭論船山批評論,客觀與否之主要依據。為避免爭議,本論文以於《唐詩評選》中,亦占相當份量之「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為研究主體。
  此外,尚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船山選評李白詩,以古詩為主,又橫跨樂府與律詩;選評李賀詩,以樂府為主;選評李商隱詩,以七律為主,故可得知船山對於各詩歌體裁,有何不同之批評觀點。其二,三李分別代表盛唐、中唐、晚唐,又可得知船山對於三時期整體詩風之評價。其三,自宋以來,詩評家對三李詩之批評,褒貶皆有,且以貶為多,而船山對三李詩,卻全然肯定,其中當有獨特之詩觀。其四,船山評述三李詩,常並列杜甫進行比較,可直接對應船山對杜甫之批評,觀二者之批評標準是否一致,進而重新評述船山實際批評客觀公正與否、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又為何。其五,三李並稱有其源流,透過船山選評三李詩,可得三李之異質與同構,亦可再次檢視三李並稱之可行性、恰當性。
  基於以上研究動機,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補充現有對船山詩論中實際批評論研究之不足,呈現船山詩論之不同面向,使船山詩論體系臻於更詳盡之地步;亦欲使歷代對杜詩於船山眼中,是優是劣之爭議,化為最小,重新給予船山批評論,較為中肯之評價。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限制、相關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主體──「三李」之義界與並稱之源流。第二章〈王船山詩學之形成背景──明末清初詩學流變概說〉,分別自外緣背景及內緣因素,探究船山詩學如何形成。第三、四、五章,依序為〈王船山選評李白詩〉、〈王船山選評李賀詩〉、〈王船山選評李商隱詩〉,首先簡述三人之生平及歷代接受情形,而後分別針對王船山對三人之選詩、評詩,進行分析及特色歸納。第六章〈王船山選評三李詩之內涵探析〉,整合第三、四、五章之歸納所得,對應王船山詩學形成之背景,就船山反門庭、門派與門法、詩史說、復興儒家詩教等角度,說明王船山自對三李詩之批評,所透露出之觀點。又對應其理論批評,探討王船山選評三李詩,所反映出之詩歌本質論、詩歌創作論、詩歌鑑賞論。再對應船山其他實際批評,明其間之異同。最後,得知船山理論批評與實際批評之前後統一、環環相扣。第七章〈結論〉,一自船山選評三李詩,得出三李之異質與同構,證明三李之間有內在之聯繫,三李並稱乃可行。二則評述王船山選評三李詩之創獲與侷限,以求客觀看待船山批評論。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主題義界...............5
    一、版本依據.....................5
    二、三李並稱探源...................6
  第三節  文獻探討....................10
    一、臺灣地區.....................10
    二、大陸地區.....................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3

第二章  王船山詩學之形成背景
            ──明末清初詩學流變概說........16
  第一節  外緣背景....................17
    一、對明中葉至明末詩學之繼承與反思..........17
    二、對清初詩學之繼承與反思..............27
  第二節  內緣背景....................40
    一、船山哲學、易學與其詩學..............40
    二、船山之儒家背景與其詩學..............46

第三章  王船山選評李白詩...................50
  第一節  李白生平與其詩歷代接受情形...........50
  第二節  王船山選評李白詩析評..............56
    一、樂府歌行體....................56
    二、五言古詩體....................80
    三、五言律詩體....................100
    四、七言律詩體....................110
  第三節  王船山選評李白詩之特色.............115
    一、選詩:氣宇不凡,境界縹緲.............115
    二、評詩:才人之思,創調之詩.............127

第四章  王船山選評李賀詩...................134
  第一節  李賀生平與其詩歷代接受情形...........134
  第二節  王船山選評李賀詩析評..............139
    一、歷代詩評家肯定李賀「譎怪之有理」,褒多貶少之作
                ──對比船山評語.......139
    二、歷代詩評家以為李賀「譎怪之無理」,貶多褒少之作
                ──對比船山評語.......146
  第三節  王船山選評李賀詩之特色.............151
    一、選詩:樂府詠史,託古諷今.............151
    二、評詩:意隱言顯,體神自遠.............154

第五章  王船山選評李商隱詩..................159
  第一節  李商隱生平與其詩歷代接受情形..........159
  第二節  王船山選評李商隱詩析評.............164
    一、五言律詩體....................165
    二、七言律詩體....................168
  第三節  王船山選評李商隱詩之特色............195
    一、選詩:朦朧多義,情感真切.............196
    二、評詩:麗句影出,寓意俱遠.............200

第六章  王船山選評三李詩之內涵探析..............206
  第一節  對應船山詩學形成之背景.............207
    一、就門庭、門派、門法而論..............208
    二、就船山「詩史說」而論...............210
    三、就復興儒家詩教而論................211
  第二節  對應其理論批評.................212
    一、詩歌本質論....................212
    二、詩歌創作論....................217
    三、詩歌鑑賞論....................226
  第三節  對應其他實際批評(其他作家作品論).......227
    一、前承古人.....................227
    二、後啟來者.....................230
    三、船山評三李與評杜詩之異同.............231

第七章 結論..........................235
  第一節  王船山選評三李詩與三李並稱...........235
  第二節  王船山選評三李詩之得與失............237
    一、實際批評之創獲..................237
    二、實際批評之侷限..................241

參考書目........................245
一、專書
(一)古籍文獻(按作者年代排列)
1、船山專著及箋注
《船山全集》:  清.王夫之,台北.力行出版社,1965年
《莊子解》:   清.王夫之,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詩廣傳》:   清.王夫之,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4年
《王船山詩文集》:清.王夫之,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
《周易內傳》:  清.王夫之,台北.成文書局,1976年
《周易外傳》:  清.王夫之,台北.成文書局,1976年
《薑齋詩話》:  清.王夫之,清.丁福保編《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古詩評選》:  清.王夫之評選、張國星校點,北京.大陸藝術出版社,1997
《唐詩評選》:  清.王夫之評選、王學太校點,北京.大陸藝術出版社,1997
《明詩評選》:  清.王夫之評選、陳新校點,北京.大陸藝術出版社,1997
《薑齋詩話箋注》:清.王夫之原著、戴鴻森箋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2、詩話、詩論及文學批評相關專著
《文心雕龍》:  梁.劉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詩品》:    梁.鐘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滄浪詩話》:  宋.嚴羽,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
《後山詩話》:  宋.陳師道,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六一詩話》:  宋.歐陽脩,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 溪詩話》:  宋.黃徹,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中山詩話》:  宋.劉攽,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苕溪漁隱叢話》:宋.胡仔,台北.新興出版社,1983年
《歲寒堂詩話》: 宋.張戒,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珊瑚鉤詩話》: 宋.張表臣,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對床夜話》:  宋.范晞文,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詩評》:    宋.敖陶孫,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蔡寬夫詩話》: 宋.蔡啟,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潛溪詩話》:  宋.范溫,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談苑》:    宋.楊億,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詩法家數》:  元.楊載,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藝苑巵言》:  明.王世貞,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詩鏡總論》:  明.陸時雍,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歸田詩話》:  明.瞿佑,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瓊臺詩話》:  明.蔣冕,台北.學生書局,1972年
《詩藪》:    明.胡應麟,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升庵詩話》:  明.楊慎,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四溟詩話》:  明.謝榛,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昭味詹言》: 清.方東樹,台北.廣文書局,1962年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鈍吟雜錄》:  清.馮班,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
《雨村詩話》:  清.李調元,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隨園詩話》:  清.袁枚,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貞一齋詩說》: 清.李重華,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詩辯坻》:   清.毛先舒,清.丁福保編《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說時晬語》:  清.沈德潛,清.丁福保編《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原詩》:    清.葉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人間詞話》:  清.王國維,台北.學海出版社,1982年
《圍爐詩話》:  清.吳喬,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詩筏》:    清.賀貽孫,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載酒園詩話》: 清.賀裳,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讀雪山房唐詩》:清.管世銘,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小清華園詩談》:清.王壽昌,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古詩、唐詩、明詩相關研究專著
《唐詩紀事》:  宋.計有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唐詩品匯》:  明.高棅,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唐詩鏡》:   明.陸時雍,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詩評》:   明.王世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詩歸》:   明.鍾惺,《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唐詩評註讀本》:清.王文濡評選,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
《唐詩別裁》:  清.沈德潛,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唐才子傳》:  清.辛文房,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
《唐宋詩醇》:  清高宗御選,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唐詩三百首詳析》:清.蘅塘退士編,台北.中華書局,1972年
《古詩源》:   清.沈德潛,台北.華正書局,1975年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書》:清.金聖嘆,台北.廣文書局,1982年
《唐詩評三種》: 清.黃生等,北京.黃山書社,1995年
《古詩賞析》:  清.張玉穀:《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李白詩集、選集、箋註
《分類補註李太白集》:唐.李白著、南宋.楊齊賢註、元.蕭士贇補註,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
《李太白全集》: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
《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著、瞿蛻園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李白詩選》:  唐.李白著、馬里千選注.台北.遠流出版社,1982年

5、李賀詩集、選集、箋註
《李長吉文集》:  唐.李賀著,台北.學生書局,1967年
《李賀詩註》:   唐.李賀著、明.曾益等注,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李長吉歌詩彙解》:唐.李賀著、清.王琦彙解:《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李長吉歌詩校釋》:唐.李賀著、陳弘治校釋,台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1969年
《李賀詩集》:   唐.李賀著、葉葱奇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6、李商隱詩集、選集、箋註
《李義山詩集輯評》:唐.李商隱著、清.沈厚塽輯,台北.學生書局,1967年
《李義山詩集箋注》:唐.李商隱著、清.朱鶴齡箋注、清.程夢星刪補,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
《玉谿生詩集箋註》:唐.李商隱著、清.馮浩箋註,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李義山詩偶評》: 唐.李商隱著、清.黃侃評,台北.學海出版社,1974年
《李義山詩解》:  唐.李商隱著、清.陸曾昆解,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
《義門讀書記》:  清,何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玉谿生詩意》:  清.屈復,台北.正大印書館,1975年
《玉谿生詩說》:  清.紀昀,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7、詩集、文集、雜記專著
《西京雜記》:  漢.劉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楚辭章句》:  漢.王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漢武故事》:  漢.班固,台北.新興出版社,1976年
《神仙傳》:   晉.葛洪,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世說新語》:  南北朝.劉義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教坊記》:   唐.崔令欽,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白蓮集》:   唐.齊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元氏長慶集》: 唐.元稹,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禪月集》:   唐.貫休,台北.學生書局,1975年
《樊川文集》:  唐.杜牧,台北.九思出版社,1979年
《白氏長慶集》: 唐.白居易,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刊誤》:    唐.李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香奩集》:   唐.韓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本事詩》:   唐.孟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東維子文集》: 元.楊維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桐江集》:   元.方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中州集》:   元.元好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袁中郎全集》: 明.袁宏道,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荊川先生文集》:明.唐順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空同先生集》: 明.李夢陽,台北.偉文書局,1976年
《袁宏道集箋校》:明.袁宏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焚書》:    明.李贄,台北.漢京文化圖書公司,1984年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南雷文定》:  清.黃宗羲,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列朝詩集小傳》:清.錢謙益,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
《南雷文案》:  清.黃宗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復初齋文集》: 清.翁方綱,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亭林詩文集》: 清.顧炎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揅經室續集》: 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初學集》:   清.錢謙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南雷文定前集》:清.黃宗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三輔黃圖》:  清.徐松撰、清.孫星衍、莊逵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三輔故事》:  清.張樹編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8、經史專著
《新校本史記》: 漢.司馬遷,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新校本漢書》: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新校本晉書》: 唐.房玄齡,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新校本舊唐書》:晉.劉昫等,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新校本新唐書》:宋.歐陽脩、宋祁奉敕撰,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全蜀藝文志》: 明.周復俊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十三經注疏》: 清.阮元,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新校本明史》: 清.張庭玉等奉敕修,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二)當代專著(按出版順序排列)
1、船山生平相關專著
《王船山學譜》:      張西堂,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明王船山先生夫之年表》: 張西堂,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王夫之學行繫年》:    劉春建,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2、船山詩論研究專著
《王夫之詩論研究》:    楊松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船山詩學研究》:     陶水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
蕭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船山美學思想研究》:   吳海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夫之詩學範疇論》:   崔海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3、詩話、詩論及批評史相關專著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朱東潤,台北.開明書局,1960年
《詩的效用與批評的效用》: 艾略特著、杜國清譯,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
《清代詩學初探》:     吳宏一,台北.牧童出版社,1977年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文藝論與文藝批評》:   夏丏尊,台北.莊嚴出版社,1982年
《中國文學批評》:     方孝岳,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蔡英俊,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談藝錄》(補訂本):    錢鍾書,台北.書林書局,1988年
《清代文學批評論史》:   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台北.開明書局,1991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童慶炳,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
《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楊松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   吳宏一,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清代詩學研究》:     張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張少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清代詩學》:       李世英、陳水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中國詩學批評史》:    陳良運,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歷代詩發》:       范大士,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
《明末清初詩論研究》:   孫立,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論「詩史」的定位及其他》:許德楠,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    蔡鎮楚,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迦陵論詩叢稿》:     葉嘉瑩,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4、古詩、唐詩、明詩相關研究專著
《唐詩說》:        夏敬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唐詩散論》:       繆鉞,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75年
《唐詩鑒賞辭典》:     蕭滌非等,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
《古詩十九首探索》:    馬茂元,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8年
《唐詩研究》:       胡雲翼,台北.商務出版社,1987年
《唐詩風格美新探》:    王明居,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87年
《唐詩探勝》:       霍松林、林從龍選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古詩十九首彙說賞析與研究》:張清鐘,台北.商務出版社,1988年
《唐七律精評》:      孫琴安,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唐五律精評》:      孫琴安,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晚唐風韻》:       葛兆光、戴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唐詩論評類編》:     陳伯海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三李詩鑑賞辭典》:    初旭、宋緒連主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唐詩體派論》:      許總,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唐詩彙評》:       陳伯海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 余恕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唐詩的美學闡釋》:    李浩,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
《古詩十九首論析》:    鍾京鐸,台北.學海出版社,2001年
《唐詩風格論》:      王明居,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
《唐詩比較研究》:     房日晰,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

5、李白相關研究專著
《李白年譜》:       黃錫珪,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李白詩文繫年》:     詹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4年
《李白年譜》:       安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李白歌詩賞析集》:    裴斐主編,四川.巴蜀書社,1988年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李白資料彙編》:
裴斐、劉善良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7月
《李太白詩歌接受史》:   楊文雄,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

6、李賀相關研究專著
《李賀論》:        周誠真,香港.文藝書屋,1971年
《古錦囊與白玉樓:李賀詩賞析》:
              蔡英俊撰,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8年
《李賀詩研究》:      楊文雄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中唐樂府詩研究》:    張修蓉,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李賀資料彙編》:
馬蓉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李賀詩新探》:      李卓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7、李商隱相關研究專著
《玉谿生年譜會箋》:    張采田,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中晚唐三家詩析論──李賀、李商隱與溫庭筠》:
方瑜,台北.牧童出版社,1975年
《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  傅錫壬,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李義山詩析論》:     張淑香,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李商隱研究》:      吳調公,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李商隱詩歌集解》:    劉學鍇、余恕誠,台北.洪葉文化出版,1992年
《李商隱研究》:      劉學鍇,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商隱詩歌接受史》:   劉學鍇,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陽說詩》:       高陽,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  顏崑陽,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
《李商隱選集》:      周振甫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8、研究方法相關專著
《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Earl Babbie 原著、邱泯科等合譯,台北.雙葉書局,2004年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楊國樞等,台北.東華書局,1978年
《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 王錦堂,台北.東華書局,1985年
《文學論文寫作講義》: 羅敬之,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二、學位論文(按出版順序排列)
(一)臺灣地區
《王夫之詩論研究》:      柳亨奎,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83年
《王船山詩學的理論基礎及理論重心》:李錫鎮,台灣大學博士論文,1990
《王船山美學研究》:      傅正玲,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
《王船山詩學理論新探》:    翁慧宏,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王夫之「唐詩評選」研究》:  游惠君,彰師大碩士論文,2003年
《王船山評杜詩之研究》:    吳靜慈,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2004

(二)大陸地區
《論王夫之的詩學價值取向》:  王鳯翔,湖南師範大學,2001年5月
《王夫之「興」的美學意義》:  龐飛,陝西師範大學,2002年4月
《王夫之意象理論探微》:    裴鼎鼎,河北師範大學,2004年4月
《詩歌與識量──船山詩學闡釋理論探析》:
陳善君,湖南師範大學,2004年
《「唐詩評選」考論》:      陳勇,西北師範大學,2005年6月

三、期刊論文(按出版順序排列)
(一)臺灣地區
〈王船山詩論探微〉:郭鶴鳴,《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集刊》,第23期,1979年6月,頁855~957
〈薑齋詩話中之主賓說〉:姚一葦,《中外文學》,第10卷第6期,1981年11月,頁4~16
〈王船山詩觀〉:丁履譔,《中外文學》,第9期第12卷,1981年5月,頁22~35
〈王夫之詩評初探〉:柳亨奎,《文學評論》,第8期,1984年2月,頁239~277
〈王船山詩論初探〉:張長臺,《亞東學報》,第7期,1987年6月,頁17~31
〈對王船山詩論中「以意為主」說的一點看法〉:蔡振豐,《臺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頁383~397
〈王船山詩論中的情景說探微〉:杜松柏,《興大中文學報》,第5期,1992年1月,頁51~72
〈王夫之論「杜甫詩史說」〉:周艷娟,《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2期,2002年10月,頁59~77
〈論船山詩論中的「勢」 〉:黃聖旻,《樹人學報》,第1期,2003年,頁273~283
〈王夫之情感詩學與近現代西方美學〉:陳望衡,《鵝湖》,第28卷第10期 (334),2003年4月,頁30~36
〈王船山「心」「物」關係在詩學美學中的開展〉:許育嘉,《思辨集》,第7期,2004年,頁119~136
〈中國美學的總結──王夫之美學思想淺談〉:李錦芬,《中國語文》,第96卷第3期(573),2005年3月,頁70~74
〈船山詩學「賓主」說與情景交融之關係〉:賀幼玲,《高師大國文學報》,第5期,2006年,頁187~200

(二)大陸地區
〈王船山對杜甫反映現實詩歌的感受〉:宋小莊,《船山學刊》,第1期,1994年,頁185~188
〈王船山詩歌評論揚李抑杜剖析〉:曾也魯,《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9年8月,頁115~119
〈王夫之的杜詩批評〉:周興陸,《船山學刊》,第3期,2000年,頁18~20
〈王夫之諷刺詩論簡評〉:王思,《文藝理論研究》,第6期,2000年,頁86~94
〈千古少有的偏見──王夫之眼中的杜甫其人其詩〉:郭瑞林《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0年7月,頁82~87
〈王夫之評杜甫論〉:鄔國平、葉佳聲,《杜甫研究學刊》,第1期,2001年,頁55~61
〈王夫之《薑齋詩話》對杜詩的批評〉:朱學東,《杜甫研究學刊》,第2期,2001年,頁54~58
〈王船山的樂府詩評觀〉:曾玲先,《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2年2月,頁73~76
.〈王船山對「三曹」詩的評介〉:薛泉,《陰山學刊》,第5期,2002年10月,頁8~10
〈論《唐詩評選》「以平為貴」的批評觀〉:陳勇,《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48~51
〈論王夫之選本批評〉:涂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4期,2005年7月,頁50~55
〈王夫之的美學體系〉:葉朗,《學術的風采 : 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論文選粹》,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夫之與明代詩歌〉:朱迪光,《2005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王夫之的唐詩觀及唐選價值〉:胡光波,《大連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頁34~38
〈對王船山《唐詩評選》貶斥杜詩的辨析〉:曾玲先,《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4月,頁26~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