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6: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明娟
研究生(外文):Lu Ming-Chuan
論文名稱: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eaching Gender Equality Concepts with Picture Books--Take Example for 2n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陳國彥陳國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Kuo-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繪本性別平等教育
外文關鍵詞:Picture BookGender Equit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2
  • 點閱點閱:17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3
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
--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對於學生在九年一貫課程的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之「兩性的自我了解」、「兩性的人我關係」、「兩性的自我突破」三大核心能力的觀念和言行表現的情形。根據繪本教學活動的實施結果,研究者亦提出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設計原則。
研究者採兩個階段的方式進行行動研究,以《紅公雞》、《威廉的洋娃娃》、《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怪叔叔》、《朱家故事》,以及教育部編製配發各國民小學的《國小低年級兩性平等教育讀本—寶妹與小明的故事》裡的「單元二:寶妹的屁屁」、「單元四:大小並不重要」、「單元六:男生女生配」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意義的繪本為題材進行教學,對屏東市○○國小二年○班的32位學生進行八週的教學活動。以前後測、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輔以心得紀錄、學習單、二個階段教學後的學童回饋單、家長意見回饋單等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與研究者的教學省思,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繪本教學使兒童在核心能力之一:「兩性的自我了解」的觀念和言行表現有正向的增長。
二、繪本教學使兒童在核心能力之二:「兩性的人我關係」的觀念和言行表現有正向的增長。
三、繪本教學使兒童在核心能力之三:「兩性的自我突破」的觀念和言行表現有正向的增長。
四、設計與實施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活動時,選用繪本、 設計教學活動以及實施教學的原則。
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的討論與建議,以作為未來國小低年級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及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繪本、性別平等教育
Research on teaching gender equality concepts with picture books──take example for 2n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how 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s for teaching gender equality affects elementary students’ concepts and conducts on 3 crucial abilities including “self-understanding”, “self-other relationship” and “self-breakthrough” for both genders on the significant agenda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during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curricula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s, the researcher also suggests some designing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gender equality by picture books.
This action research is engaged by two stages. In order to experimentally teach 32 students of 2nd grad in certain Pingtung elementary school for eight weeks, the author has picked up some picture books such as “The Red Rooster”, “William's Doll”, “Whether Sachi has penis or not”, “Uncle Wolf”, “Piggy Book” and those compiled and distributed to every elementary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uch as “Unite II: Little Sister Bao’s hip”, “Unite IV: never mind it’s big or small”, “Unite VI: boy and girl make a good match”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Storybooks for Junior Graders─Stories of Little Sister Bao and Hsiao-Ming”. Then the researcher used pretest and posttest,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s major research methods and supplemented with hint records, learning sheets, feedbacks sheet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after 2-stag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parents’ opinion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and the author’s reflection on such kind of teaching, the primary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picture books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junior’s concept and conduct on “self-understanding for both genders”.
2. The picture books also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junior’s concept and conduct on “self-other relationship for both genders”.
3. The picture books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junior’s concept and conduct on “self-breakthrough for both genders”.
4. While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educative activities on gender equality with picture books, it’s better to choose picture books,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offered some relevant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lleged findings, hoping it would be good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want to lay out, design or explore the curricula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for the junior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icture Book,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
--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7
第五節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12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20
第三節 繪本教學…………………………………………………31
第四節 繪本教學與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研究…………………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47
第二節 研究設計…………………………………………………49
第三節 繪本教學課程設計………………………………………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6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6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9
第一節 繪本教學對兒童「兩性的自我瞭解」
觀念和言行表現的影響…………………………………69
第二節 繪本教學對兒童「兩性的人我關係」
觀念和言行表現的影響…………………………………76
第三節 繪本教學對兒童「兩性的自我突破」
觀念和言行表現的影響…………………………………86
第四節 研究者的教學省思………………………………………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124
第二節 建議………………………………………………………1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33
二、英文部分………………………………………………………140
附錄
附錄一:兒童性別平等概念測驗…………………………………142
附錄一之一:專家效度名單……………………………………144
附錄二:「兒童性別平等概念測驗」前後差異個別訪談紀錄 …145
附錄三:教學日誌…………………………………………………146
附錄四:教學活動檢核表…………………………………………147
附錄五:兒童言行觀察紀錄表……………………………………149
附錄六:第一階段教學後學童回饋學習單………………………150
附錄七:第二階段教學後學童回饋學習單………………………151
附錄八:家長意見回饋單…………………………………………152
附錄九:閱讀學習單
附錄九之一:小小記者…………………………………………154
附錄九之二:認識我自己—特質賓果室………………………155
附錄九之三:保護自己—安全闖天關…………………………156
附錄九之四:一起做家事………………………………………157
附錄九之五:我的小書—改編《紅公雞》……………………158
附錄九之六:做自己身體的主人………………………………159
附錄九之七:剪紙貼一貼(男女外表大拼圖)………………160
附錄九之八:超級變裝秀………………………………………161
附錄十: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附錄十之一:《威廉的洋娃娃》 ………………………………162
附錄十之二:《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164
附錄十之三:《怪叔叔》 ………………………………………166
附錄十之四:《朱家故事》 ……………………………………168
附錄十之五:《紅公雞》 ………………………………………170
附錄十之六:《寶妹與小明的故事》
「單元二:寶妹的屁屁」………………………172
附錄十之七:《寶妹與小明的故事》
「單元四:大小並不重要」……………………174
附錄十之八:《寶妹與小明的故事》
「單元六:男生女生配」………………………176
作品……………………………………………………………………179


表 次
表2-1:性別角色態度發展理論概述表………………………………17
表2-2:三大核心能力基本涵義………………………………………21
表2-3:課程目標………………………………………………………21
表2-4:分段能力指標…………………………………………………22
表2-5:「1-1-1 認識性別角色發展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概念表 ………………………………………………………23
表2-6:「1-1-2 瞭解自我身心狀況」概念表………………………24
表2-7:「2-1-1 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到性侵害」概念表……24
表2-8:「2-1-2 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概念表…………25
表2-9:「2-1-3 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概念表 ………………………………………………………26
表2-10:「2-1-4 尊重自己和別人的隱私」概念表 ………………26
表2-11:「2-1-5 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概念表 ……27
表2-12:「2-1-6 瞭解家庭的特質與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概念表 ………………………………………………………27
表2-13:「2-1-7 觀察兩性身體的異同」概念表 …………………27
表2-14:「3-1-1 瞭解不同文化間的性別角色」概念表 …………27
表2-15:黃令言(2003)對第一學習階段性別平等教育
能力指標的教學建議 ………………………………………28
表2-16:運用繪本在性別平等教育上的相關研究…………………40
表3-1:第一階段教學流程 …………………………………………51
表3-2:第二階段教學流程 …………………………………………52
表3-3:《威廉的洋娃娃》教學題材說明表…………………………54
表3-4:《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教學題材說明表……………55
表3-5:《怪叔叔》教學題材說明表…………………………………56
表3-6:《朱家故事》教學題材說明表………………………………57
表3-7:《紅公雞》教學題材說明表…………………………………58
表3-8:《寶妹與小明的故事》—「單元二:寶妹的屁屁」
教學題材說明表 ……………………………………………60
表3-9:《寶妹與小明的故事》—「單元四:大小並不重要」
教學題材說明表… …………………………………………61
表3-10:《寶妹與小明的故事》—「單元六:男生女生配」
教學題材說明表 ……………………………………………62
表3-11:繪本符合的能力指標一覽表………………………………63
表4-1:「兩性的自我了解」前、後測結果表現情形………………70
表4-2:「兩性的人我關係」前、後測結果表現情形………………76
表4-3:「兩性的自我突破」前、後測結果表現情形………………86


圖 次

圖3-1研究流程圖……………………………………………………5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大修(1997)。兩性平等教育的幾點認識。北縣教育,20,11-16。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萬清(1999)。寫作教學師資培育及思考模式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2,91-134。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沈美真(2001)。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38-44。
沈美真、陳惠馨、蘇芊玲、謝小芩(2001)。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38-44。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季靜(2006)。三個女兒是寶貝。國語日報, 2006、10、8,12版。
林世浩(1998)。以讀書治療歸因再訓練對兒童同儕關係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娟(2001)。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之影響。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和(1997)。兩性教育問題及其改革策略。社會教育學刊,26,1-13。
林訓民(1992)。給孩子一生的愛--「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出版理念。精湛季刊,16,30。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林淑玟(2000)。以手指月--從兒童讀書會談兒童閱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7,15-16。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碧雲、莊明貞(2001)。一個兩性教育轉化課程的試煉: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為例。中等教育,52(3),76-94。
林慧麗(2003)。如何利用英文童書繪本輔助九年一貫課程之兒童英語教學。英語教學,27(4),15-30。
周立勳 (2000)。引導兒童閱讀的發問技巧。載於妙雲文教基金會編:妙雲講堂兒童讀書會領導人進階培訓研習手冊。嘉義市:嘉市文化。
周麗玉(1999)。兩性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時代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97-101。
邱瓊蓁(2002)。親子共讀繪本歷程之互動與詮釋—以岩村和朗之「十四隻老鼠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信誼基金會(1989)。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況調查研究。台北:信誼。
洪久賢(2001)。兩性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中等教育,52(6),4-16。
洪文珍(1989)。如何導引兒看圖畫書。國教之聲,32(3),8-12。
洪淑敏(2004)。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敏慧(2002)。讀書治療對國小學童性別刻板印象影響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素霞(2001)。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教育藝術館。
晏涵文、黃富源(2002)主編。性別平等教育—移民與殖民。台北:一家親。
凌 拂(2002)。打開一本書。台北:遠流。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 玨(1996)。落實兩性平等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786-2787。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清榮(1994)。由「白水素女」故事的演變談民間故事的研究範疇。國語文教育通訊,8,16-30。
張湘君(1993)。兒童讀物中老人角色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6,163-183。
張湘君(2000)。如何讓孩子熱愛閱讀。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5,21-24。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東華。
張瑞菊(2002)。情意導向兒童閱讀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湘君、葛琦霞(2000)。開放教育總動員─25 本童書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天衛文化。
莊明貞(1997)。兩性平等教育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觀。教師天地,90,13-21。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向明(2002a)。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向明(2002b)。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課程。國立高學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奇皇(2003)。國小兩性平等教育融入資訊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珠(2003)。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兩性平權」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皎眉(1996)。「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回應。教改通訊,19,28-31。
陳淑琦(1984)。故事呈現方式與故事結構對學前及學齡兒童回憶及理解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馨(2001)。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立法與內容說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14,25-33。
陳惠馨(2005a)。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的時代意義-以法律的有限創造教育的無限。全國律師,9(2),74-87。
陳惠馨(2005b)。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21-32。
郭維哲(2002)。兩性平等教育理論的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77-83。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曾照成(2001)。國小學童閱讀討論教學及其主題詮釋探討。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令言(2003)。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明娟(2001)。性別平等教育在班級中落實可行做法之探討。輔導通訊,67,40-43。
黃美雯(1998)。不同年齡層學生對童話繪本中友誼概念之詮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娟(2000)。國小學童圖畫書導賞教學及其插畫反應探討。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雲生(1999)。兒童文學概論。台北:文津。
黃慧真(譯)(1990)。(Old , Sally Wendkos原著)。兒童發展。台北:桂冠。
游恆山(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游美惠(2001)。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52(3),42-57。
游彩勤(2001)。台灣地區兩性平等教育政策執行概況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6-52。台北:杏陵基金會。
葛琦霞(2003)。讓閱讀教學動起來:從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談起。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1(1),9-25。
楊宗仁(1992)。認知研究—晤談法之評述。研習資訊,9(1),17-21。
楊巧玲(2002)。性別意識、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課程—一個女性教育學的凝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86-97。
楊式美 (1999)。讀者工作坊的理念與應用。中師圖書館館訊,25,4-7。
楊美雪(1994)。繪本童書的性別角色訊息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0-36。
趙紹萍(2005)。以圖畫書為媒介…在國小低年級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國教之友,56(3)。24-32。
趙維玲(2002)。Booktalk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之成效探討。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凰伶(2000)。閱讀的理論與應用。台東特教簡訊,11,64-71。
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台北市:五南。
蔡尚志(1992)。論「兒童故事的特質」。教師之友,33(5),42-46。
蔡韻晴(2002)。探討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國教之聲,34(1),47-52。
鄭雪玫(1986)。兒童閱讀興趣的探討。圖書館學刊(輔大)15,18-21。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台北:啟英。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教育研究與學校革新。載於國立台東師院主編: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16)。
劉秀娟(2000)。兩性教育。台北:揚智。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姿里(2000)。卡通行,漫畫也可以—影像教學法在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的應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85-89。
謝臥龍(1997)。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雙月刊,48,50-57。
蕭蕙心(2002)。國小低年級兒童對圖畫故事書中性別角色之解讀。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慧娟(199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39-48。
蘇芊玲(1996)。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蘇芊玲(2001)。台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3-18。
蘇振明(1987)。看圖、欣賞與學習—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載於馬景賢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台灣兒童圖畫書》第二章。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龔芳慧(2002)。以兩性平等觀探討圖畫書中性別角色之呈現。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線上查詢:http:www.gender.edu.tw/?open: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站。2006.10.11瀏覽。
線上查詢:http://teach.eje.edu.tw: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2006.10.16瀏覽。
線上查詢: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國教專業社群網。2006.11.20瀏覽。
線上查詢: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奇摩搜尋網。 2006.10.28瀏覽。







繪本:
文/夏洛托.佐羅扥,圖/威廉.潘詢.杜波瓦(1998)。威廉的洋娃娃。楊清芬譯。台北:遠流。
文.圖/安東尼.布朗(1991)。朱家故事。漢聲雜誌譯。台北:英文漢聲。
文/王蘭,圖/張哲銘(1993)。紅公雞。台北:信誼。
文/提利,圖/戴爾飛(2002)。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謝蕙心譯。台北: 米奇巴克。
文.圖/李謹倫(1999)。怪叔叔。台北:信誼。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著,黃怡瑾主編(2000)。寶妹與小明的故事—國小低年級兩性教育讀本。台北:教育部。
















二、英文部分:
Archer, J. & Lloyd, B. (2002). Sex and Gender.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ussey, K. & Bandura, A.(1992).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gender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63(5), 1236-1250.
Basow, S. A.(1992).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3rd ed).Pacific Grove, CA : Brooks/Cole.
Birke, L.(1983). The changing experience of women. Nature and clture, Units 2 and 3 of U221 .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Bem, S. L. (1981) . The BSRI and gender schema theory : A reply to Spence and Helmreich. Psychological Review, 88, 369-71.
Copenhaver, M. M., Lash, S. J., & Eisler, R. M. (2000). Masculine gender-role stress,anger, and male intimate abusiveness : Implications for men’s relationships . Sex Roles, 42(5-6), 405-414.
Desouza, J. M. S. & Czerniak, C. M. (2002). Social behavior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preschoolers :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6(2), 175-188.
Harrison, J. K. (2000). Sex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Philadelphia, Penn : Open University.
Kiefer, B. Z. (1995) . The potential of picture books.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Kulik, L. (2002). The impact of social background on gender-role ideolog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3,1,53-73.
Lehman, B. A. & Scharer, P. L. (1996) . Reading alone,talking together : The role ofdiscussion in developing literary awareness. The Reading Teacher, 50(1) , 26-35.
Levy , G. D. & Dykes , K. C.(1990). Cognitive, soci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the gender schema:Relations and implication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4 564)
Lukens , R. J. (1990) . 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Oxford : Harper Collins.
MacMillan, J. H.(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 : Fundamentals for the consumer(2nd ed.).New York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Measor , L. & Sike , P.(1993).Gender and Schools. New York : Cassel.
Milton, J., Berne, L., Peppard, J., Patton, W., Hunt, L. & Wright, S. (2001).
Teaching sexualit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 What qualities do Australian teachers value ? Sex Education, 1(2). 175-185.
Shaffer, D. R.(1988).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2nd ed). California :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Stockard, J. & Johnson, M. M.(1980). Sex Inequality 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 Engel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Inc.
Wilgoren, J. (2001). Girl rule. New York Times Upfront, 133(13), 8-13.
Wagner-Ott, A. (2002). Analysis of gender identity through doll and action figure politics in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3(3), 246-264.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趙紹萍(2005)。以圖畫書為媒介…在國小低年級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國教之友,56(3)。24-32。
2. 陳惠馨(2005a)。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的時代意義-以法律的有限創造教育的無限。全國律師,9(2),74-87。
3. 陳皎眉(1996)。「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回應。教改通訊,19,28-31。
4. 莊明貞(1997)。兩性平等教育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觀。教師天地,90,13-21。
5. 張湘君(2000)。如何讓孩子熱愛閱讀。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5,21-24。
6. 謝臥龍(1997)。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雙月刊,48,50-57。
7. 蔡韻晴(2002)。探討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國教之聲,34(1),47-52。
8. 蔡尚志(1992)。論「兒童故事的特質」。教師之友,33(5),42-46。
9. 楊美雪(1994)。繪本童書的性別角色訊息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0-36。
10. 楊宗仁(1992)。認知研究—晤談法之評述。研習資訊,9(1),17-21。
11. 黃明娟(2001)。性別平等教育在班級中落實可行做法之探討。輔導通訊,67,40-43。
12.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13. 郭維哲(2002)。兩性平等教育理論的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77-83。
14. 陳惠馨(2005b)。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21-32。
15. 張清榮(1994)。由「白水素女」故事的演變談民間故事的研究範疇。國語文教育通訊,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