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民81)。談資優兒童的培育。資優教育季刊,42,7-10。
毛連塭(民84)。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毛連塭等編譯(民78)。資優學生課程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家福(民93)。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合作學習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短跑訓練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94年12月19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編號:092CCU00331024)王振德(民80)。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249-264。王振德(民85)。國民中小學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況調查。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207-227。吳武典(民85)。我國資優教育行政與體制的檢討與改進芻議。資優教育季刊,59,1-10。吳玲君(民95)。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德高(民85)。資賦優異兒童課程設計。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佩瑩、王振德(民87)。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443-462。林佩璇(民89)。個案研究。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麗文。
林國凍(民93)。國小專家教師生活課程教學知識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94年12月19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編號:092NTPTC611013)邱憶惠(民91)。國小級任教師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博銓(民90)。學校本位資優課程的發展。資優教育季刊,78,8-14。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90)。高雄市國民小學一般能力資優教育資源班實施要點。法規辦法。民94年11月28日,取自:http://boe.kh.edu.tw/downloads/11/963/965/20066074.doc
張世彗(民85)。我國一般能力資優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集刊,21,145-154。教育部(民88)。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民94年11月2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80031
教育部(民91)。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全國法規資料庫。民94年11月2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80065
教育部(民93)。特殊教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民94年11月2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80027
教育部(民94)。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全國法規資料庫。民94年11月2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80034
許銘欽(民84)。談課程發展的基本概念,載於教改專題論壇: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會議記錄。民95年9月25日,取自: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3/gt4_w1.html - 26k
許雅惠(民93)。國小專家教師專業知能發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為藩(民8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郭靜姿(民74)。資源教室方案在資優教育中的運用。資優教育季刊,17,1-7。郭靜姿(民93)。談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輔導 。竹師演講稿。民國94年11月28日取自網路:www.nhctc.edu.tw/~spec/0421.pdf
陳向明(民91)。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陳長益(民85)。資優教育方案設計。教育資料集刊,21,55-77。程鈺雄主編譯(民93)。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玉枝(民91)。協同行動研究與教學推理模式對聽障組實習教師教學知能發展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台珠(民73)。設計資優學生課程時應注意的事項。資優教育季刊,13,12-15。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黃如玉(民91)。國小教師彈性課程設計之探究-以一位教師在「彈性學習節數」的設
計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黃銘惇、張慧芝譯(民89)。課程設計 : 教育專業手冊。台北市:桂冠。
楊孟麗、謝水南譯(民92)。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市:心理。
葉重新(民9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劉宜法(民91)。智慧國小資優班教師教學設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佳蕙(民87)。以融合教育協助在普通班中的資優生。資優教育季刊,69,13-18。歐用生(民8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台北:復文。
潘淑滿(民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蔣明珊(民85)。台北市國民小學資優資源班課程內容之調查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331-350。蔣明珊(民91)。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典謨譯(民90)。濃縮課程:調整能力優異學生一般課程的全盤指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薏婷(民89)。國民小學資優教育教師信念及其轉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黎慧欣(民84)。淺談國小一般能力資優課程發展。資優教育季刊,56,13-18。盧台華 (民84)。統整教學模式之介紹與應用實例。資優教育季刊,54,1-3,20。盧美貴(民73)。資優教育課程的檢討與改進方案。資優教育季刊,13,16-19。賴秀芬(民92)。國中英語專家教師實務知識之探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婉媛(民9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良平(民91)。學校課程決定---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師大書苑。
顏淑卿(民94)。高雄市國小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一般能力資優教育資源班為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二、英文部分
Borland, J. H. (1989).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Teachers College Pres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Barrington Council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n.d.) Gifted Goals. Retrieved January 2, 2007 ,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bcgt.org/goals.htm.
Clark, C. (1998). The Profr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orking With More Able Learners.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12, 145-150.
Cramer, R. H. (1991).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elphi Stud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5(2), 84-91.
Davis, G. A. , Rimm, S. B. (2004).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5th ed). Boston : Pearson.
Gallagher, J. J., & Gallagher, S. A. (1994).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ren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ickey, G. (1988). Goals for Gifted Programs: Perceptions of Interested Group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2(1), 231-233.
Maker, C. J. (198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he gifted. Texas : Austin.
Maker, C. J. (1986). Ddevelopment Scope and Sequence in Curriculum.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0(4), 151-158.
Maker, C. J. (1995). Teaching models in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th Ed.). Texas : Austin.
Maker, C. J. (1996).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gifted learners. Texas : Austin.
Pollak, J. P. (1996). Change and growth in a beginning teacher of the gifted: A case
study. Education, 117(1), 154-159.
Reis, S. M., & Westberg, K. L. (1994). The Impact of Staff Development on Teachers' Ability to Modify Curriculum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8(3), 127-135.
Renzulli. J. (1994). Teacher As Talent Scoun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4), 75-81.
Tieso, C. L. (2003). Ability grouping is not just tracking anymore . Roeper Review, 26(1), 29-36.
Uresti, R. , Goertz, J., & Bernal E. M.( 2002). Maximizing Achievement for Potentially Gifted and Talented and Regular Minority Students in a Primary Classroom. Roeper Review, 25(1), 27-31.
VanTassel-Baska, J. (1986). Effectiv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Talented Student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0(4), 164-169.
VanTassel-Baska, J. (1992). Planning effect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Denver, Colo. : Love Pub. Co.
VanTassel-Baska, J. (1994).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anTassel-Baska, J. & Stambaugh, T. (2005).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Serving Gifted Learners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Theory into Practice, 44(3), 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