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3: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惠萍
研究生(外文):Hui-Ping Cheng
論文名稱:國小三年級學童在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及錯誤類型之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ird Grade Students’ Performances o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 and Their Error Patterns-- Take Pingtung countr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劉曼麗劉曼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n-Li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解題錯誤類型比較型加減文字題母親國籍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外文關鍵詞:problem-solvingerror patterns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mother's nationalitymixed-designed two-way ANOV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8
  • 點閱點閱:9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分析三年級學童在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和錯誤類型,並探討母親國籍和題型兩個因素對解題表現的影響。茲將比較型加減文字題分成六種題型,並以Mayer(1992)的理論為基礎。本研究以屏東縣三所學校的三年級共十五個班計455名學童為研究樣本,透過自編的「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筆試測驗」為研究工具,實施筆試測驗後,每校再抽取八名學童共二十四名進行個別晤談。研究方法以量的研究為主,採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再輔以晤談,進行資料的蒐集。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問題轉譯主要困難在「辨認解題目標」與「辨認關係語句」。
二、問題整合正確的關鍵在是否能夠正確判斷集合的大小關係。
三、解題計畫及監控的表現上是以標準算式填充題和含有減法運算符號的算式答對率最高。
四、解題執行的表現上,最容易的是「求差異量比少型」,最難的是「求參照量比少型」。
五、不同母親國籍的學童在「問題整合」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母親為本籍學童在「問題轉譯」、「解題計畫及監控」及「解題執行」等三個解題成份的表現顯著優於母親非本籍學童。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ird grade students’ performances and their error patterns when solving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 Influences of mother’s nationality and problem styles on their problem solving outcomes were also targeted. This paper divided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 into six categories based on Mayer theory. 455 students from three schools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A test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 was creat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used as the instrument. 24 students from each school were interviewed after the test.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tested by a mixed-designed two-way ANOVA.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Major difficulties of problem translation were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problem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blem statements.
2.The key of success of problem integration was on students’ ability to judge the order relation of sets correctly.
3.Standard sentences and equations with the‘-’sign were the easiest ones to handle with in performances on solution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4.The problems mentioning ‘less’ and ow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difference set were the easiest ones to handle with, the problems mentioning ‘less’ and ow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ferent set were the most difficult type in performances on solution execution.
5.Mother’s nationality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ability to problem integration bu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ability to problem translation, solution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and solution execution.
謝詞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圖次 IX
表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數學解題的本質 11
第二節 數學解題理論之比較 12
第三節 加減文字題題型之分類 24
第四節「比較型」加減文字題之發展層次 27
第五節「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相關研究 30
第六節 數學教材內容分析 36
第七節 新移民子女相關文獻探討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0
第三節 研究樣本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研究步驟 60
第六節 資料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學童的解題能力現況分析 65
第二節 母親國籍與文字題的題型對解題表現之影響 86
第三節 解題表現錯誤類型及成因分析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研究者的省思 136
第三節 建議 136
參考資料 141
一、中文部分 141
二、英文部分 144
附錄 147
附錄一 論文進度 147
附錄二 致縣政府公文涵 148
附錄三 試探性研究試題 149
附錄四 筆試測驗工具之專家意見調查表 151
附錄五 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筆試測驗(初稿) 154
附錄六 專家審查意見彙整 160
附錄七 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筆試測驗(正式) 161
附錄八 半結構晤談作業單 169
附錄九 半結構晤談指引大綱 171
附錄十 晤談逐字稿舉隅 173
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古明峰(1997)。加減法應用題語文知識對問題難度之影響暨動態評量在應用問題之學習與遷移歷程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古明峰(1998)。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認知歷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6(3),63-77。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吳德邦、吳順治(1989)。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台北:九章出版社
呂玉琴(1997)。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文字題的了解。中華民國第13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及短篇論文彙編。
周慧菁(2004)。閱讀,改變的力量。收於葉庭宜主編。新台灣之子(頁231-240)。台北:天下雜誌。
林秀燕(2005)。以圖示策略融入低年級教學對改變類及比較類加減法文字題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衍伸(2005)。談新弱勢族群「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策略。屏縣教育季刊,22,14-17。
林清山(200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
林淑玲(1999)。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對「比較類」加減應用題解題表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照真(2004)。外籍子女不比一般子弟差。收於葉庭宜主編。新台灣之子(頁159-167)。台北:天下雜誌。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南一書局企業(2003)。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一上)。台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企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一下)。台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企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二上)。台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企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二下)。台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企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三上)。台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企業(2006)。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三下)。台南:南一書局。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征農主編(1992)。辭海。台北:台灣東華。
夏曉娟(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季刊,97,6-27。
翁嘉英(1988)。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祖平(2001)。國小數學理解問題方式的發展:加減比較問題。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金堂(2000)。知識結構的評量與改變之研究─以國小學生數學文字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康軒文教事業(2003)。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一上)。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文教事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一下)。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文教事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二上)。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二下)。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三上)。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三下)。台北:康軒文教。
康軒教育網(2006)。關於康軒經營成果。檢索日期:95.12.13。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knsh.com.tw/about/about.asp?go_Sub_Topic=08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書局。
張憲庭(2004)。關懷弱勢-談外籍配偶子女之教育問題。國教世紀,214,93。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分析。檢索日期:94.01.20。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son_of_foreign/son_of_foreign_93.htm
教育部(2006)。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大綱¬-教育相關資訊:大陸及外籍配偶嬰兒出生數。檢索日期:95.07.03。取自World Wide Web: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index.htm?open
郭生玉(1999)。心理及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陳立倫(2000)。兒童解答數學文字題的認知歷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台北: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民(2005)。從外籍新娘現象談新台灣之子教育問題與學校因應之道。 國教新知,52(3),41-49。
陳淑琳(2001)。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以屏東市一所國小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澤民譯(2002)。 Richard R. Skemp(1987)著。數學學習心理學。台北:九章。
黃敏晃(2002)。數學年夜飯。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劉錫麒(1997)。數學思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蔣治邦(1992)。中、低年級學童理解題意之發展研究─文字、符號、圖 形等表徵系統間之轉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1-0301-H-004-14L1)。
蔡坤憲譯(2006)。怎樣解題。台北:天下文化。
鄧少林、蔣治邦(1994)。五年級學生對比較應用問題的分類。國教學報,6,97-113。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3)。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一上)。台南: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一下)。台南: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4)。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二上)。台南: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二下)。台南: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5)。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三上)。台南: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事業(2006)。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三下)。台南:翰林出版。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慧齡(2004)。一年級學童解減法文字題表現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韓淑儀(2004)。二三年級學童使用算式表徵與數學文字題解題之關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榮義、謝哲仁(2005)。國一一般能力資優生的解題歷程分析。中等教育,56(3),100-125。
魏君芝(2003)。國小五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圖示策略教學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shlock,R.B.(2002).Error patterns in computation: using error patterns to improve instruction.(8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erson Education.
Bebout,H.C.(1990).Children’s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ord problem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1 ,123-131.
Carpenter,T.P.(1985) .Learning to add and subtract: An exercise in problem solving. In E.A. Silver (Ed.).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Multiple research pers pectives(pp.17-40).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Flavell,J.H.(1987).Specula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cognition.In F. E. Weinert & R. H. Kluwe(Eds.), Meta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understanding,(pp.21-29).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uson, K.C., & Carroll, W.M., & Landis, J. (1996) .Level in conceptualizing and solving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ompare word problem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4(3), 345-371.
Garofalo, J., & Lester, F. K. (1985) .Metacognition , cognitive monitoring, and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 Education, 16(3) ,163-176.
Geary,D.C.(1994).Children’s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egarty, M.,Mayer, R.E. & Monk, C.A. (1995) .Comprehension of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problem solv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7, 18-32.
Kilpatrick, J. (1967).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 523-534.
Kilpatrick, J.(1985). A retrospective account of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E.A.Silver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pp.1-15). Hilsdale, N.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rulik, S.,& Rudnick, J. A. (1989) .Problem solving : A handbook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Boston, MA:Allyn & Bacon.
Lawrence T.L.,& Doris E.L.(Eds.).(1995).New webster’s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anbury ,CT: Lexicon Publications.
Marshall, S.P. (1995).Schemas in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New York: Freeman.
McCoy, L.P.(1994).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94(5), 266-271.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VA: author.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Reston, VA:Author.
National Curriculum(1999).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bout key stages 1 and 3.Retrieved April 30,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 qca.org.uk/12343.html
Nesher,P.,Greeno,J.G.,& Riley, M.S.(1982).The development of semantic categories fo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3, 373-394.
Polya, G. (1985).How to solve it :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2d ed.).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oenfeld,A.H.(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Orlando, F L: Academic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9. 李姿蒨(民94),紡織產業協同行銷之研究,紡織月刊104期。
2. 22. 周理平(民95),從全球成衣板塊的變遷探討因應策略,紡織月刊116期。
3. 58. 蕭全政(民93),論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頁1∼30。
4. 55. 劉介正(民90),台灣紡織業的抉擇,絲織園地 36期。
5. 49. 葉乙昌(民91),台灣因應中國大陸紡織業發展的策略—由兩岸產業面發展之方向論述,絲織園地 39期。
6. 39. 陳鴻仁(民89),長纖梭織業之產業電子化發展與未來趨勢,絲織園地 33期。
7. 36. 許文正(民94),從CAFTA-DR看中美洲紡織業發展契機,紡織月刊113期。
8. 35. 許文隆(民92),絲織業狀況與未來發展,絲織園地 46期。
9. 27. 高長(民85 ),製造業赴大陸投資經營當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3期,1996年10月,頁209∼234。
10. 15. 林清安(民89),紡織業對台灣經濟創匯的影響,絲織園地 34期。
11. 4. 呂玉娟(民92),聚陽實業以策略地圖聚焦強化生存命脈,能力雜誌 (2003-08-12) 。
12. 2. 方瑞松(民95),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進展,紡織月刊117期。
13. 鄧少林、蔣治邦(1994)。五年級學生對比較應用問題的分類。國教學報,6,97-113。
14. 陳國民(2005)。從外籍新娘現象談新台灣之子教育問題與學校因應之道。 國教新知,52(3),41-49。
15. 張憲庭(2004)。關懷弱勢-談外籍配偶子女之教育問題。國教世紀,2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