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參考文獻
王鑫 (1980 ) 墾丁國家公園解說教育叢書之八,墾丁國家公園地形景觀簡介,台灣地質概論。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95-103頁。
行政院農委會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l)。行政院農委會,163頁。
行政院農委會 (1997)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2)。行政院農委會,163頁。
行政院農委會 (1998)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3)。行政院農委會,163頁。
行政院農委會 (1999)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4)。行政院農委會,162頁。
行政院農委會 (2000)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5)。行政院農委會,166頁。
行政院農委會 (2001)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6)。行政院農委會,162頁。
洪丁興、孟傳樓、李遠慶、陳明義 (1976-1981) 台灣海邊植物。農發會、林務局、中興大學合作印行。
柳榗 (1968) 臺灣植物群落分類之研究(Ι):臺灣植物群系之分類。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166: 1-25。
柳榗 (1970) 臺灣植物群落分類之研究(Ⅲ):臺灣闊葉樹林群系及熱帶疏林群系之研究。國科會年報4(2): 1-36。
許皓捷、李培芬 (2003) 群聚變異梯度長度對排序結果的影響。台灣林業科學18(3): 201-211。
陳子英、俞邱豐、李智群、戚永年 (2002) 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之植群調查。宜蘭技術學報 9:175-189。
陳玉峰 (1984) 鵝鑾鼻公園植物植被。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18頁。
陳玉峯 ( 1985 ) 墾丁國家公園研究論叢之一,墾丁國家公園海岸植被。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63頁。
陳玉峰 (1986) 植生生態。馬以工(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146-187。
陳明義、洪丁興、沈秀維、呂金誠 (1985) 墾丁國家公園龍坑崩崖海岸植物社會調查。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報告第4號,33頁。
陳承隆 (2005) 台灣恆春半島植群生態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學位論文,94頁。
郭魁士 (1978) 土壤學。中國書局,217-222。
章樂民 (1974) 台灣東部海岸生態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 7(4): 115-131。
張仲民 (1988) 普通土壤學。國立編譯館,245-427。
張金屯 (1995) 植被數量生態學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380頁。
張惠珠、徐國士、邱文良、呂勝由、朱成木、范發輝 (1985) 香蕉灣海岸林生態保護區植物社會調查報告第7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78頁。
張慶恩(1960) 恆春香蕉灣海岸原生林之植物。農專學報2: 1-14。黃朝慶、許書國、黃秀玉、李昭宗 (1992) 關山地區植物社會演替之研究(第一年)。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自行研究報告 13:42。
黃增泉、郭城孟、鄭元春、陳玉峰、黃志林 (1980) 墾丁國家公園預定地區生態資源調查報告。內政部印行,64-70。
楊勝任、李政賢 (2005) 台東海岸山脈新港山東側植群生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20(4):341-353。
廖日京 (1989) 鵝鑾鼻珊瑚礁公園木本植物相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3(3): 103-112。
廖家宏 (2006) 北大武山區植群多樣性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學位論文,104頁。劉啟斌 (2003) 恆春半島山地植群之分類。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學位論文,152頁。
劉棠瑞、劉儒淵 (1977) 台灣天然林之植物生態研究(三)、恆春半島南仁山區植群生態與植物區系之研究。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 20: 51-146。劉棠瑞、蘇鴻傑 (1983) 森林植物生態學,臺灣商務印書館,462頁。
賴明洲 (1991) 台灣地區植物紅皮書─稀有及瀕危植物種類之認定與保護等級之評定。行政院農委會80年生態研究12:113。
羅文龍 (2005) 臺東縣臺11線以東濱海植群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學位論文,123頁。
蘇鴻傑 (1977) 墾丁風景特定區植被景觀之調查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
林研究所印行。30頁。
蘇鴻傑 (1986) 植群生態多變數分析方法之研究(Ⅰ)原始資料檔案之編製。中華林學季刊19(4): 87-103。蘇鴻傑 (1987 c) 植群生態多變數分析法之研究(3) 降趨對應分析及相關分佈序列法。中華林學季刊 20(3): 45-68。蘇鴻傑 (1996) 植群生態多變數分析法之研究IV.植群分類法及相關環境因子之分析。台灣博物館年刊 39: 249-268。
工藤祐舜 (1931) 臺灣の植物。岩波書店印行,1-15頁。
山田金治 (1923) 恆春附近の植物及其番名。台灣博物學會報 12(63): 6-15。
山田金治 (1930) 高雄州恆春郡下龜仔角水源涵養林の樹種。台灣
山林會報 57: 25-32。
山田金治 (1931) 恆春半島的海岸林木。台灣山林會報 69: 12-20。
山田金治 (1932) 恆春半島的海岸林木。台灣山林會報 46期。
正宗嚴敬、上河內靜、鈴木時夫、福山伯明 (1932) 鵝鑾鼻附近野生植物生活型調查(豫報)。熱帶農學會社,4(2): 204-212。
佐佐木舜一 (1921) 恆春半島に於ける森林植物分布觀。臺灣博物學會報11(52): 1-38。
佐佐木舜一 (1932) 台灣の植物。台灣山林會報 76: 2-10、77: 8-15。
佐佐木舜一 (1933) 鵝鑾鼻海岸林と其の特性に就て。臺灣の山林
88: 1-13。
松浦作治郎 (1930) 鵝鑾鼻燈臺附近の植物に就て。台灣山林會報 46: 26-29。
島田彌市 (1932) 新竹海岸仙腳石原生林の植物Ⅰ。臺灣博物學會報22(122): 372-386。
島田彌市 (1933 b) 新竹海岸仙腳石原生林の植物Ⅲ。臺灣博物學會報第24(125): 100-115。
島田彌市 (1934) 新竹海岸仙腳石原生林の植物Ⅳ。臺灣博物學會報 24 (130): 58-111。
鈴木重良 (1937) 臺灣海岸植物一覽。季節風調查會誌 1: 108-179。
中央氣象局網站 2006年7月1日
摘錄自:http://www.cwb.gov.tw/.
恆春半島地質網站 2006年7月1日
摘錄自: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earthquake/Paleo/HenChun/.
Bergmerier, E., and P. Dimopoulos (2001) Fagus sylvatica forest vegetation in Greece: Syntaxonomy and gradient analysis.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12: 109-126.
de Carvalho, L. M., T. A. L. Fontes., and A. T. de Oliverira-Filho (2000)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canopy gaps and mature forest in an area of cloud forest of the Ibitipoca Range, south–eastern Brazil. Plant Ecology 149: 9-22.
Gauch, H. G. (1982)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Community E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98 pp.
Hu, C. H. (1961) Flora composi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unities occurring o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coast on tip of Hengchun peninsula. Botanicla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2: 119-134.
Lepš, J., and P. Šmilauer (200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ata using CANOCO. Edinburgh Building,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69 pp.
Li, C. H., and H. Keng (1950) Phytogeographical affininties of southern Taiwan. Taiwania 1: 103-128.
Lloyd, M., and R. J. Ghelardi (1964) A tabl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tability component of speecies diversity.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33: 421-425.
Maguran, A. E. (2004) 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Blackwell Publishing Press, MA, USA. 256 pp.
Major, J. (1951) A functional, factorial approach to plant ecology. Ecology 32: 392-412.
Margalef, R. (1958) Information theory in ecology. Genetic. System. 3: 36-71.
Margalef, R. (1968) Perspectives in Ecolog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12 pp.
McCune, B., and M. J. Mefford (1999)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ata, Version 4.17. MjM Software Design, Gleneden Beach, Oregon, U.S.A.
Mueller-Dombois, D., and H. Ellenberg (1974) 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547 pp.
Odum, E. P. (1975) Ecology. 2nd ed. W. B. Saunders Co.,Philadelphia. 244 pp.
Shannon, C. E., and Weave (1963)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Urbana. 117 pp.
Simpson, E. H. (1949) Measurement of diversity. Nature 163: 688.
ter Braak, C. J. F. (1986)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 new eigenvector tcchnique for multivariate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Ecology 67: 1167-1179.
ter Braak, C. J. F., and P. Šmilauer (1998) CANOCO Reference Manual and User’s Guide to Canoco for Windows: Software for Canonical Community Ordination (version 4 ). Microcomputer Power Ithaca, NY, USA, 352 pp.
ter Braak, C. J. F., and P. Šmilauer (2002) CANOCO Reference Manual and Cano Draw for Windows User’s Guide: Software for Canonical Community Ordination (version 4.5 ): Microcomputer Power Ithaca, NY, USA, 500 pp.
Wang, C. K. (1975) Ecology study of tropical stand forest of Hengchun Peninsula. Biological Bulletin 41: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