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12: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武全
研究生(外文):Wu-Chuan Chen
論文名稱:小琉球遊客遊憩偏好、動機與生態旅遊意向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Visitors' Recreational Preferences,Motivations and Ecotourism Intentions in Liouciou Island
指導教授:羅凱安羅凱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i-An L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森林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林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遊憩偏好旅遊動機生態旅遊行為意向
外文關鍵詞:Recreational PreferencesTraveling MotivationsEcotourismBehavior Inten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3
  • 點閱點閱:56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屏東縣著名的小琉球,在台灣的離島觀光旅遊上,雖不若澎湖、綠島、金門、馬祖、蘭嶼等離島知名度高,但因位居大鵬灣國家風景區之出口,一旦2008年後,大鵬灣海上觀光發展成型,小琉球的觀光發展將面臨抉擇。本研究以島嶼永續觀光的理念,欲探討小琉球遊客遊憩偏好、動機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的動機。在研究方法上,以小琉球的現有遊客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數412份。再應用統計方法來分析結果,希望所得結果可作為相關單位的參考。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瞭解小琉球現有遊客之遊憩偏好。2.分析小琉球遊客之旅遊動機。3.探討小琉球不同類型遊客之生態旅遊意向。4.對小琉球島嶼觀光旅遊,提出發展建議。而所得之重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ㄧ、小琉球現有之客源除東部很少外,其餘的均等來自北、中、南部,常與墾丁旅遊線連結,80%的受訪者係第一次來,66%沒有過夜,37%是參加套裝行程,每人每次平均花費1,580元。在覺得較好遊憩體驗上,是清澈海水(60%)、珊瑚礁地質(58%)、物價低(51%)。利用現有遊客之動機可歸納為放鬆休閒、好奇學習、美食玩樂等三個因素,而進一步分群為學習型(34%)、享樂型(28%)、散心型(38%)等三種遊客,前二者較符合生態旅遊目標市場。
二、在來小琉球遊玩的受訪者中,大部分遊客覺得最好(偏好)的部分, 分別在環境方面為:居民友善親切佔39.1%、氣候宜人佔36.4%、交通便利佔32.0%;景觀方面為:清澈海水佔60.2%、特殊珊瑚礁地質佔58.3%;遊憩方面為:海邊戲水、浮潛佔38.3%;消費方面為:消費不高,物超所值佔51.0%,如表5。表示小琉球在這幾個項目裡是比較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
三、在未來的島嶼觀光發展上,建議設置:1.生態教育觀摩區,2.長期生態監測,3.遊客承載量的管制等。作為旅遊的品質的基石,追求小琉球觀光旅遊的永續發展。

關鍵詞:遊憩偏好、旅遊動機、生態旅遊、行為意向
The Pingdong County famous Liouciou Islands, go sightseeing in the traveling in Taiwan's The Islands, although not if The Islands well-knownness and so on the Penghu, Lyu island, Jinmen, Mazu, lan yu are high, because but is situated exportation of the Dapeng country scenic spot, after once 2008, the Dapeng marine sightseeing development formation, the Liouciou Islands' sightseeing development will face selects definitely. This research continues forever the idea by the islands which goes sightseeing, wants to discuss the Liouciou Islands tourist amusement and rest by chance, the motive and the eco-tourism behavior intention motive. In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ake the Liouciou Islands' existing touris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ltogether effective sample number 412. Again analyzes the result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hoped the obtained result may take the correlation unit the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main purpose includes: 1.Understands amusement and rest of the Liouciou Islands existing tourist by chance. 2.Analyzes traveling motive the Liouciou Islands tourist. 3.Discusses of eco-tourism intention the Liouciou Islands different type tourist. 4.To the Liouciou Islands islands sightseeing traveling,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oposal. But the obtained important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 is as follows:
1. The Liouciou Islands have the source of tourists to be very few besides the eastern part north, other comes from equally, south, often links with the Kending traveling line, 80% participant are the first time comes, 66% have not passed the night, 37% participates in the coverall traveling schedule, each person each time equally spends 1,580 Yuan. In thought in the good amusement and rest experience, is the limpid sea water (60%), the coral reef geology (58%), the price low (51%). Uses motive of the existing tourist to be possible to induce into the relaxation leisure, the curious study, the good food amusement and so on three factors, but further hives off for the study (34%), leads a life of comfort (28%), relaxes (38%) and so on three kind of tourists, first the two conform to the eco-tourism goal market.
2. In comes in the participant who the Liouciou Islands play, the majority of tourists think well (by chance) part, respectively in the environment aspect is: The inhabitant friendly accounts for 39.1%, kindly pleasant weather accounts for 36.4%, the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accounts for 32.0%; the landscape aspect is: The limpid sea water accounts for 60.2%, the special coral reef geology accounts for 58.3%; the amusement and rest aspect is: The seashore plays with water, the diving accounts for 38.3%;the expense aspect is: The expense is not high, the thing ultra valve accounts for 51.0%, like Table 5. Expressed the Liouciou Islands are the comparison can meet tourist's need in these projects.
3. In the future islands sightseeing development in, suggested establishes: (1)The ecology education observes and emulates the area, (2)Long-term ecology monitor, (3)Tourist load-bearing capacity control and so on. As the traveling quality cornerstone, pursues the Liouciou Islands to go sightseeing the traveling to continue forever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Recreational Preferences, Traveling Motivations, Ecotourism, Behavior Intentions.
目錄
摘要…………………………………………………………………………Ⅰ
Abstract…………………………………………………………………Ⅲ
誌謝…………………………………………………………………………Ⅵ
目錄…………………………………………………………………………Ⅶ
圖表目錄……………………………………………………………………Ⅸ
壹、前言……………………………………………………………………1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1
二、研究目的…………………………………………………………1
三、研究流程與內容…………………………………………………2
貳、文獻回顧………………………………………………………………5
一、遊憩偏好…………………………………………………………5
二、旅遊動機…………………………………………………………8
三、生態旅遊行為意向………………………………………………13
四、島嶼觀光的發展..………………………………………………16
叁、研究設計………………………………………………………………21
一、研究範圍、架構與假設…………………………………………21
二、研究地點與資料來源……………………………………………23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27
四、研究限制…………………………………………………………29
肆、結果與討論……………………………………………………………31
一、遊客基本特性……………………………………………………31
二、遊憩行為與偏好…………………………………………………33
三、旅遊動機…………………………………………………………37
四、生態旅遊行為意向………………………………………………43
五、島嶼觀光的未來…………………………………………………48
伍、結論與建議……………………………………………………………50
陸、參考文獻………………………………………………………………53
附錄 遊客問卷……………………………………………………………61
作者簡介……………………………………………………………………66
王玉娟 (1994) 從市場分析的觀點探討台中市民眾之戶外遊憩偏好。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06頁。
王育群 (1996) 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 19-30。
王貞怡 (2004) 獅頭山風景區遊客特性、遊憩活動偏好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80頁。
王昭正 (2001)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遊客付費意願分析─多指標多因子模式之應用。農業經濟半年刊 70: 1-25。
王偉哲 (1997) 遊客對休閒農場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02頁。。
方幸君 (2004) 高雄市觀光意象與遊憩品質因素重要性及績效表現認知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4頁。
左顯能 (1993) 生態觀光之發展策略。戶外遊憩研究6(4): 25-34。
交通部觀光局 (1997) 台灣潛在生態觀光及冒險旅遊產品研究與調查。台北,交通部觀光局。132頁。
江慧卿 (2005) 綠島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價值評估。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60頁。
朱珮瑩 (2003) 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80頁。
朱瑞淵 (2003) 主題遊樂園遊客消費行為與生活型態關係之研究-以月眉育樂世界探索樂園為例。第五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休閒遊憩行為篇。1-14頁。
呂長賜 (2006) 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頁。
吳明隆 (2003) 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初版)。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72頁。
吳運全 (2002) 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為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38頁。
宋秉明 (1998) 臺灣地區生態觀光的發展在國際上的角色。中華台北APEC通訊5(3): 2-8。
宋秉明 (2001) 永續生態觀光的規劃模式─以賞鯨活動為例。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111-122頁。
李宗鴻 (2003) 台灣離島島嶼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 3(2): 51-66。
李沛慶 (1995) 台灣遊客到金門觀光動機之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88頁。
李雅雯 (1998) 服務品質與消費者購後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百貨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2頁。
李錫奎 (2005) 金門地區觀光客旅遊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3頁。
巫玫慧 (2004) 公司團體套裝旅遊之探討:從員工旅遊動機之觀點。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82頁。
林威呈 (2001) 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26頁。
林晏州 (1984) 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研究。都市與計劃 10: 33-49。
洪常明 (2004) 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54頁。
范莉雯 (2002) 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東海大學學生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09頁。
張春興 (1989) 心理學。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365頁。
張春興 (1993) 現代心理學(二版)。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415頁。
張華保 (1986) 社會心理學(二版)。三民書局,375頁。
張德慶 (2003) 節慶活動之服務品質、服務價質、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85頁。
張瓊婷 (2001) 生態觀光--E時代休閒新主張。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4(6): 72-78。
張馨文 (1999) 師院學生電化學心智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76頁。
陳文錦 (1989) 遊憩規劃中遊客景觀偏好之分析─以台北縣三個鄉鎮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101頁。
陳宗雄、沈進成 (2004) 農業旅遊遊客之遊憩動機、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台南走馬瀨農場為例。臺灣鄉村研究 (3): 99-122。
陳明梨 (2006) 渡假生活型態與金門套裝旅遊產品選擇偏好關係之研究─敘述偏好模式之應用。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146頁。
陳皇任 (2006) 綠島生態旅遊永續經營之研究─生態足跡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09頁。
陳思倫 (1995) 觀光學概論。國立空中大學,357頁。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 (2001) 休閒遊憩概論。國立空中大學,367頁。
陳碩偉 (2003) 遊客選擇主題樂園之考慮因素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個案。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6頁。
童雅鈴 (2004) 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景區為例。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76頁。
曾明媛 (2004) 沙帽山溫泉餐廳服務品質影響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椰林溫泉餐廳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8頁。
黃俊英 (2003) 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364頁。
黃茹蘭 (1996) 行道樹視覺景觀偏好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0頁。
黃進鏗 (1986) 台北市上班市民在外中餐之知覺與偏好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5頁。
黃惠如 (2002) 小琉球發展休閒遊憩活動之潛力與效益評估。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09頁。
黃琦婷 (2001) 台灣遊客赴歐洲旅遊動機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75頁。
黃錦照 (2002)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2頁。
詹明甄 (2004) 婦女出國旅遊動機、購物行為與旅遊體驗相關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87頁。
楊宏志 (1992) 生態觀光--一項責無旁貸的推展工作。臺灣林業18(10): 20-22。
楊宏志 (1995a ) 生態旅遊-方法及技術。臺灣林業21(1): 2-7。
楊宏志 (1995b) 何去何從-森林遊樂區遊憩容納量。戶外遊憩研究8(4): 75-93。
楊秋霖 (1994) 森林遊樂的新趨向--生態旅遊。現代育林10(1): 6-11。
廖秀梅 (2001) 生態旅遊的地方認知—以台南七股為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12頁。
廖雅蘋 (2005) 台灣農村休閒酒莊遊客旅遊動機之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論文。128頁。
蔡長青 (2002) 落水波形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0頁。
蔡孟珊 (1996) 台北市北投溫泉親水公園未來遊客特性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86頁。
劉吉川 (1994) 生態觀光及其在觀光發展上所面臨之問題。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2(1): 13-17。
鄭琦玉 (1995) 遊憩機會序列應用於大甲溪流域遊憩資源分類系統適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5頁。
鄭肇家 (2005) 生態旅遊遊憩偏好、衝擊認知、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74頁。
賴其勛 (2001) 消費者行為。滄海書局,312頁。
賴福瑞 (2005) 遊客對休閒農業區之遊憩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金針山休閒農業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100頁。
鍾溫清 (1999)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做為造園假山材料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80頁。
薛宏營 (2004) 澎湖地區觀光旅館業投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8頁。
韓幼賢 (1981) 心理學。中國圖書出版社,312頁。
謝金燕 (2002) 主題遊樂園遊客購後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布魯樂谷親水主題樂園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14頁。
謝淑芬 (1994) 觀光心理學。五南出版社,365頁。
交通部觀光局 (2005) 2005年國人國內旅行分析表。2006年10月24日,取自:
http://202.39.225.136/index.htm。
余錫堅 (2006) 台灣旅遊聯盟網。信欣國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7日,取自:
http://travel.network.com.tw。
屏東縣主計室 (2005) 琉球鄉人口統計。2006年5月7日,取自:http://web.pthg.gov.tw/countroll/index.htm。
APEC Tourism Working Group (1995) 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 Symposium.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ustralian Government.
Beach, J., and M. G. Ragheb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Blackwell, R. D., J. F. Engel, and P. W. Miniard (2001) How Customer Analysis Influence Business Strategies. Consumer Behavior(9th). Edition., pp. 25
Budowski, G. (1976) 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conflict, coesistence or symbiosis. Environment and Conservation 3(1): 27-31.
Clark, R. N., and G. H. Stankey (1991)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USDA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Crandall, Rick.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1) : 45-54.
Crompton, J.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als of Tourism Recreation.6, pp. 24-408.
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P. W. Miniard (1995) Consumer Behavior(8thed). New York: The Dryden.
Folkes, V. S. (1988) Recent attribution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 A review and new direc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 548-565.
Green, R.G., W. E. Beatty, and R. M. Arkin (1984) Human motivation: 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renier, D., B. C. Kaae, M. L. Miller, and R. W. Mobley (1993) Ecotouris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5: 1-16.
Hetzer, W. (1965) Environment tourism culture. Links 7: 1-3.
Kim, S. S., and K. C. Lee (2002) Push and pull relationship.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1) : 257-260.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clntosh, R. W., and S. Gupta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3rd. Columbus, Ohio: Grid Inc.
Orams, M. B. (2001) Types of ecotourism. In Weaver et al., 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Sanford, R. N. (1950)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rk: The Harper and Brothers Press.
Swarbrooke, J., and S. Horner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Woburn, MA: Butterworth-Heinemenn.
Thomas, John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s News, Aug., pp. 169-172.
Woodworth, R. S. (1938)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Zeithaml, V. A., L. B. Leonard, and A. Parasuraman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 31-4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