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20: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語慧
研究生(外文):Yu-Hui Tsai
論文名稱:創業教育導入幼保系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Adop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the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指導教授:馬祖琳馬祖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Lin M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幼保系創新創業創業(家)精神創業教育幼兒園所創業家重要性可行性需求性
外文關鍵詞:The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InnovationEntrepreneur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20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爲因應少子化現象造成幼保系學生面臨職缺減少、就業困難及必須轉換職場跑道的窘境,幼保系已初步提供「第二專長」及「本位課程」之課程規劃方式,來強化學生多元職場的就業能力。然而,此課程的規劃仍偏向由現有市場決定的被動就業知能培育為方向,尚缺乏目前著重培養學生創業家精神之關鍵能力。本研究試圖以強調創新及創業精神養成的「創業能力」,以及著重創業能力培養的「創業教育」,做為解決具有「教育服務」專業知能之幼兒教保科系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困境的取徑,並進一步探究創業教育導入幼保系之可行性以及規劃幼保系實施創業教育之方向。
本研究以方便取樣方式,邀請有創業興趣之幼保系學生,有創新教學特色之幼保系教師、以及對實施創業教育有興趣之幼保系老師進行深度訪談,以獲得幼保系師生對創業教育議題之認知、看法、感受和意見;進一步採取立意取樣方式,訪談代表產官學之創業教育相關人員,以獲得創業教育相關人員實施經驗之建議,用以規劃符應幼保系需求之創業教育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創業教育強調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方面對學生未來就業力有加成效果之外,此能力的學習也能帶動幼兒園所、機構、或兒童相關產業服務的品質提昇。另一方面,對有創業意願的學生,創業相關能力的學習也有助於提高創業成功機率。因此,就解決學生就業困境而言,幼保系有實施創業教育課程之潛在需求性及重要性。為提高創業教育實施的可行性,幼保系師生必須先去除創業迷思、形成實施創業教育之共識,課程規劃需考量學生的需求、以及解決創業師資缺乏等問題。此外,本研究彙整訪談內容,並借鏡現行國內外創業教育模式及架構,以幼保系背景及培育特色為基礎,發展具幼兒保育特色之「幼保系創業教育概念模式」及「幼保系創業教育實施架構」,提供做為未來幼保系擬訂實施創業之方向以及後續整體課程實施規劃之參考。
To respond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reduction of job vacancies,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employment and forced change of occupation caused by the low birth rated that the graduated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have to face, the existing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in various colleges are beginning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curriculum plans of “the second professional specialty”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o strengthen students’ capability in applying job in current diversified job markets.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iculum plans are inclined to the direction of passive cultivation of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nd at present point, lack of cultivation of key cap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study tried to emphasize on “entrepreneur capability” in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 capability as the solutions to the plight of graduated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who ha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of “education services” i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It also further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nto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and plan the direc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n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invited the students who were interested in entrepreneur, the teachers in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who had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 who were interested in entrepreneur educ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in-depth interviews to obtain their cognition, views, feelings and opinions on the issue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adopted purposive sampling in interviewing entrepreneur education related representatives from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cs to obtain their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in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 education that might be useful in planning curriculum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that met the demands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entrepreneur and entrepreneurship emphasized in entrepreneur education not only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capability to be employed in future but also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s, establishments or child related industries in their learning of cap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raised the ratio of success in the students who had entrepreneur intentions. Therefore, for the solutions to students’ awkward situations in employment, it is potentiall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to implement entrepreneur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have to get rid of the missconception of entrepreneur, form a consensu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plan a curriculum that takes students’ demand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teachers in entrepreneur. Besides, the researcher also compiled and reorganized the contents of interviews, used exis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models and frameworks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for references and based on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in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to develop “The Model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Conception for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and “The Framework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for the 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that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care for the references of the departments of child care in planning the directions of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 curriculum and in planning the implement of follow-up integral curriculum.
摘要……………………………………………………………………… i
Abstract............................................ vii

誌謝……………………………………………………………………… vii

目錄………………………………………………………………………. vii

圖表索引……………………………………………………………….… v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保人員就業困境………….……………………………… 8
第二節 幼保系課程規劃………….………………………………… 15
第三節 兒童服務產業商機……….………………………………… 19
第四節 創業概念………………….………………………………… 24
第五節 創業教育…………………………………………………….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步驟……….…………………………………………… 4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5
第四節 訪談問題設計與訪談程序.………………………………… 48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50
第六節 資料信賴度…………………….……………………………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創業教育導入幼保系課程之可行性………….………….… 56
第二節 創業教育導入幼保系課程之方向性…………..…………… 76
第五章 結論與限制……..…………………………………………... 103
第一節 結 論………………………………………………………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06
參考文獻…………………………………………………………………. 108
作者簡介……………………………………………………….………… 121
中文文獻
丁偉峰等編(2004)。創業教戰手冊Ⅱ--服務篇:全民創業時代的好幫手。台北市:中小企業處。
王順民(2005)。照顧服務的一般性考察:現況處境與未來展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094-0011)。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
王滌鴻(2002)。創業課程對創業知識與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麗容(1995)。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
毛曉鷁(2001)。創業家精神之構成與體現。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地方新聞中心(2005,8月13日)。托兒所招不到人 婦產科轉型求活。中國時報,A3版。
伍忠賢(1997)。創業成真。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4)。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之經營策略。載於第一屆中小企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頁235-265),台北市。
李青松、陳若琳(1999)。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1(2)。146-161。
李新民(2003)。台灣與瑞典幼兒教保體制差異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學報(5),1,93-110。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6(1),47-68。
李曉蓉(2003)。女性教師文化之探:女性主義的觀點。幼兒保育學刊,1,39-63。
李儒宜(1997)。創業家之個人特徵、創業動機與人格特質對於創業行為影響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奕慧(2004)。華人創業家適性量表的建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3,242-252。
何慧卿(1998)。台北市、嘉義市私立托兒所教保人員薪資、福利、工作狀況與滿意程度。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PCCU1164004。
吳佳樺(2004)。台北縣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工作適應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PCCU1216008。
吳靜君(2005)。5個概念,讓你大賺孩子的錢5千億元。錢雜誌,219,25-29。
周春美、沈健華(2003)。商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課程設計。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9,37-46。
周春美、沈健華(2004)。從就業到創業導向─美國創業教育對我國技職校院學生提昇就業競爭力之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9,20-25。
邱紹成(2002)。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國內育成中心營運效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TU0230027。
邱德懿(1987)。兒童福利人員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以台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5PCCU2164003。
林宏文(2006)。職場競爭全球化。今周刊,516,20-26。
林忠正(1988)。初入勞動市場階段之工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16(2),133-148。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PTT1576035。
林倖妃(2005,2月14日)。保母在家等嘸人,到府服務行情俏。中國時報,A10版。
林瑞發(2006)。社會事業創業規範模式典範探索─以兒童托育福利服務為例。2006年第四屆創新與創造力研討會。2006.01.07。台北市:政治大學
林萬億(2003)。全球化對女性經濟與社會生活資源之影響。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092-000000AU63-001。
林萬億(2006,8月)。論文發表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舉辦之「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促進青年就業」議閉幕式之致辭內容,台北市。
胡建中(2005)。我國創業人才培育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郁義鴻、李志能、希式瑞(2002)。創業管理。台北:五南。
洪敏中(2003)。台灣保母專業化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查傑修(譯)(2006)。Daniel H. Pink著。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台北市:大塊文化。
徐子超譯(2002)。Fred DeLuca, John P.Hayes著。小資本,創大業。Start Small, Finish Big: Fifteen Key Lessons to Start-and Run-Your Own Successful Bussiness。台北市:遠流。
徐明珠(2005)。構築孩子學習的鷹架--培育專業而優質的幼保人員。技術及職業教育,85,11-15。
徐毓莉(2004,3月2日)。家庭考量,婦女網路創業意願大幅增加。中央社日報,6版。
徐育珠、黃仁德(1993)。台灣地區人力運用的衡量:非傳統指標的建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7,203-229
翁麗芳(2005,9月1日)。育兒不安的社會。中國時報,15A版。
孫曜樟、劉偉瑩(2006,3月15日)。法國就業政策 引發大學生抨擊抗議。國語日報電子報。
孫嫚薇(2004)。我們不是顧嬰仔的查某人--教保人員的生命敘說。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STU00709007。
馬祖琳、蔡語慧(2006年5月)。幼兒保育系課程導入創業教育之初探。2006幼兒教育專業、品質與卓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Ⅲ-Ⅰ-1~Ⅲ-Ⅰ-117),台北市。
陳自情(2005)。少子化社會下之財富管理。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縣:未出版。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紅葉文化。
陳見花(2003)。幼托機構員工與組織契合對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研究─以中部地區托兒所教保人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316027。
陳怡豪(2005)。培育創業能力最具成效之創業管理教育─美國五所大學碩士課程的跨個案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台北市:未出版。
陳佩汝(2002)。台北地區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261012。
陳建志(2001)。人力資本差異或性別歧視 就業市場性別階層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3),363-407
陳俊全、楊文山(1994)。台灣地區工資之性別差異與分解:一個社會學的分析。法學商報,29,307-331。
陳蓉芬(2005,7月)。生得愈少,給得愈好。Winner(贏家)月刊,9,30。
陳蓉萱(2006)。托兒所教保人員之職業生涯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PTC096006。
陳夢麝(2004)。文教型非營利組織資源整合之研究-以國內私立大學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HU05698020。
陳博志(2006,8月)。就業考驗青年,青年創造就業。載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舉辦之「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頁31-38),台北市。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許芳菊(2006,12月)。創新與創業精神讓孩子自信迎向全球化。天下雜誌特刊。
張庭庭(2001)。台灣地區婦女創業動機與需求實務研究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指導。台北市:中華民國居家及小型企業協會。
張晉芬(1995)。台灣婦女工作處境之探討。勞資關係論叢,3,153-171。
張冠萫(2004)。台北縣私立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主管的觀點。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PCCU1216009。
張曉楨(2004)。女性創業家人格特質、領導才能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私立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未出版,新竹縣。
郭靜晃(1999)。幼托人員合流之分級制度可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68,280-298。
黃秀珊(2003)。台灣中小企業創業精神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MCU00321010。
黃俊潔(2002)。創業投入、創業策略、創業類型與創業績效間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電工器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詩雅(2003)。教保人員自覺教保效能及其教保行為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CTC587003。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曾敏傑(1994)。台灣地區社經發展與兩性薪資差異:以1982及1992年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肇東(2001)。創造力實踐歷程之研究─子計畫(三):以創新學習觀點探討大學內創業課程與創業競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0-2511-S-004-002)。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溫肇東(2002)。創造力實踐歷程之研究─子計畫(五):以創新學習觀點探討大學內創業課程與創業競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1-2522-S-004-006)。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溫肇東(2003)。以創新學習觀點探討大學內創業課程與創業競賽之研究(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511-S-004-004)。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趙亦珍(2001)。女性創業家性別角色與創業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楊艾俐(2005)。迎戰少子化 麗嬰房開闢多元戰場。天下雜誌,334,140-141。
楊淑美(2001)。女性創業的困難與因應之道。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楊錦治(2005)。私立小學用錢堆起教育寶庫。贏家雜誌,9,30-33。
楊筱雲(1991)。影響臺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0NTNU2261002。
甄立豪(譯)(2003)。J. H. Boyett & J. T. Boyett 著。創業聖經。台北:商周。
新綠文化工作室(1997)。做自己的BOSS。台北縣:新雨。
劉文龍(2001)。創業管理課程設計之初探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孟奇(2006)。提升青年就業力。載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舉辦之「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南區分區會議」(頁18-40),高雄市。
劉常勇(2002)。創業管理的12堂課。台北市:天下遠見。
劉橫智(1999)。華人研發創業者之創業生涯。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蘊芳譯(2002)。Ellie Rubin 著。夢想的寫實主義。Bulldog spirit of the New Entrepreneur。台北市:大塊文化。
鄭美玲(2000)。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9CCU00121050。
鄭蕙萍(2004)。創業家的個人背景、心理特質、創業趨動力對創業行為的影響。私立大同工學院,未出版,台北市。
鄭瓊月(2003)。我國大學成人教育功能轉變與制度發展之社會學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賴銘娟(2004)。技職校院商管群學生創業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YUNT5677004。
蔡宏明(2006,7月)。培養青年創業力。載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舉辦之「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南區分區會議」(頁67-80),高雄市。
蔡語慧(2005)。女性教保人員創業契機與可行性之分析。行政院青輔會九十四年女性創業相關議題獎助研究計畫。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謝文華(2006,9月4日)。少子化,職校私幼搶人。自由時報,A10版。
蘇治華(2006)。培養青年創業力。載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舉辦之「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南區分區會議」(頁62-66),高雄市。
蕭富峰、李田樹(譯)(2002)。Peter F. Drucker著。創新與創業精神(第三版)(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practice and principles)。台北市:城邦文化。
蕭富元(2006)。香港如何打造 亞太一流學府。天下雜誌,360,41-52。
贏家月刊(2005)。二兆元兒童經濟商機。贏家雜誌,9,26-27。


網路文獻
104職場新貴報(2006)。流浪教師有解 「學校及文教機構」產業工作成長了22%。2006年6月29日,取自:http://www.104.com.tw/noble/104noble.htm
王文光(2005,12月28日)。美國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cme.org.tw/may/education/e_01.htm
王曉晴(2005)。七大關鍵決定明天工作。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2005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64/064068.asp
內政部(2006)。戶籍人口歷年統計表。2006年8月27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0.html
內政部統計年報(2006)。臺閩地區托育機構機構概況。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內政部戶政司(2006)。臺閩地區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率。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主計處(2002)。社會發展趨勢調查。2005年9月5日,取自http://www129.tpg.gov.tw/mbas/society/life-91/91Trea1-1.html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05)。預告修正「中小企業輔導體系建立及輔導辦法」第二條。2005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
行政院職業訓練局(2003)。2006年3月1日。取自http://www2.evta.gov.tw/evta/index.asp
李月華(2005,6月29日)。創業主流。中時晚報。2005年9月5日,取自ttp://times.hinet.net/news/20050629/finance/8504563.htm
李怡芸(2005,7月31日)。女人創業最想擺攤車。星報。2005年8月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0731/15/24gxb.html
弘光科技大學(2006)。幼保系學程資訊。2006年6月27日,取自http://web.hk.edu.tw/~cce/main/mainAll.htm
兒童局(2005)。88-93年托兒所所數、保育人員數及收托人數。2005年9月30,取自:http://www.cbi.gov.tw/welcome.jsp
兒童局(2006)。84-94年度托育機構概況。2005年8月20,取自http://www.cbi.gov.tw/
故事屋網站(2005)。關於我們。2005年4月20,取自http://www.kidstoryhouse.com.tw/
洪琬卿(2003)。打造婦女創業新領域。2005年3月3日,取自http://womenbusiness.nyc.gov.tw/big5/nyc/o2/20021015151117-top-i.htm
徐明珠(2006)。教育產業化時代學術人才流動。2006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22.htm
教育部(2005)。教育部九十四年度實施方針。2006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559001/guide/94guide.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6)。大專院校科系別畢業生數。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94.htm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5)。創意ABC案例介紹。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ncaf.org.tw/news/index_news.asp?ser_no=462
曾美惠(2006,7月)。教學卓越計畫 58校獲35億補助。台灣立報電子報,2006年7月7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07/07/06a07071/index.html
張玉山、孫智嫻、鄭文治(2006)。數位生活創新加值應用─創業管理教育新模式。2006年10月1日,取自:http://ec2006.atisr.org/proceeding/Paper/ec1091.doc
趙平宜、謝曜謙(2003)。九十二年度青年創業教育相關專題研究。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nyc.gov.tw/upfiles/5_knowledge_01098259225.doc
慈惠醫護專科學校(2005)。94學年度第二學期「幼兒文教事業與幼兒劇創意人才培育學程」。2005年6月10日,取自http://w2.tzuhui.edu.tw
劉常勇知識網(2006)。2005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cme.org.tw/
蔡淑梨(2004)。我國推動知識經濟下婦女創業機會及輔導政策之研究。2005年3月1日,取自http://womenbusiness.nyc.gov.tw/big5/nyc/o2/20021015151117-top-i.htm
簡淑慧(2004,6月3日)。提高教育品質不應增加學費。2005年4月20日,取自http://youth.ngo.org.tw/
樹德科技大學(2006)。創意故事學程。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ccd.stu.edu.tw/NEWS/storyhouse_education.doc


英文文獻
Alexander, A., Richard, C., & Sourav, R. (2003).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8, 105-123.
Alvarez, S. A. and Busenitz, L. W. (2001).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7, 755-775.
Christian, L. & Reinhard, P. (2006). Preparing business students operation in multi-disciplinary new venture Teams: eempirical insights from a business planning course. Technovation, 26, 211–219
Currie, J., Newson, J. (1998).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ies. London, CA:Sage,.
Ireland, R. D., Hitt, M. A., Camp, S. M., & Sexton, D. L. (2001).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Action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ctionsTo Create Firm Wealth.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5(1), 49-63.
Kirzner, I. (1997).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Lit. 35, 60–85.
Kvale, S. (1996).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CA:Sage.
Lisa, K. G. & Harold, P. W. (2002). The Amabitious Entrepreneur: High Growth Startegies of Women-Omen-Owned Enterpris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 453–470
Low, M. B. & MacMillan, I. C. (1988).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4(2), 139-161.
Luthans, F., Stajkovic, A. D., & Ibrayeva, E. (2000).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facing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 economic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35(1), 95-110.
Madeline, E. H.,& Julie, J. C. (2003). Entrepreneurship as a Solution: the Allure of Self-employment for Women and Minoriti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3, 347-364.
Mok, K.H. (2005). Fostering entrepreneurship: Chang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Hong Kong. Research Policy, 34, 537–554.
Neuman, W. L. (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orao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alich, L. E., & Bagby, D. R. (1995). Using cognitive theory to explain entrepreneurial risk-taking: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0(6) ,425-438.
Phillips, S. D., & Imhoff, A. R. (1977). Wome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 Decade of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Psyhology, 48, 31-59.
Shane, S., Locke, E. A., & Collins, C. J. (2003).Entrepreneurial Multin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3(2), 257-279.
Shane, S., & Venkataraman, S. (2000).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5(1), 217–226.
Sexton, D. L. & Landström, H. (2000).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Blackwell: Oxford.
Shepherd, D.A., Douglas, E. J., & Shanley, M. (2000). New venture survial:Ignorance, external shock,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5(5), 393-410.
Venkataraman, S.(1997). 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 editor’s perspective. In J. Katz & R. Brockhaus (Eds.),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 3, 119–138.
Zahra, S., & Dess, G. (2001).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encouraging dialogue and debat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1), 8–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艾俐(2005)。迎戰少子化 麗嬰房開闢多元戰場。天下雜誌,334,140-141。
2. 郭靜晃(1999)。幼托人員合流之分級制度可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68,280-298。
3. 張晉芬(1995)。台灣婦女工作處境之探討。勞資關係論叢,3,153-171。
4. 陳建志(2001)。人力資本差異或性別歧視 就業市場性別階層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3),363-407
5. 徐育珠、黃仁德(1993)。台灣地區人力運用的衡量:非傳統指標的建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7,203-229
6. 徐明珠(2005)。構築孩子學習的鷹架--培育專業而優質的幼保人員。技術及職業教育,85,11-15。
7. 林忠正(1988)。初入勞動市場階段之工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16(2),133-148。
8. 周春美、沈健華(2004)。從就業到創業導向─美國創業教育對我國技職校院學生提昇就業競爭力之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9,20-25。
9. 周春美、沈健華(2003)。商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課程設計。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9,37-46。
10. 吳靜君(2005)。5個概念,讓你大賺孩子的錢5千億元。錢雜誌,219,25-29。
11.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3,242-252。
12. 李曉蓉(2003)。女性教師文化之探:女性主義的觀點。幼兒保育學刊,1,39-63。
13.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6(1),47-68。
14. 李新民(2003)。台灣與瑞典幼兒教保體制差異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學報(5),1,93-110。
15. 李青松、陳若琳(1999)。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1(2)。1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