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中文書籍
1.司徒達賢,2000,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第2版。
2.吳一斌,1999,品牌卡位贏家,台北:維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3.吳思華,198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北:中國經濟研究所出版,初版。4.李若生,1990,香港金融概論,廣東:人民出版社,第1版。
5.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
6.邱志聖,2003,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二刷。
7.香港華商銀行公會研究小組著(饒餘慶編),1988,香港銀行制度之現況與前瞻,香港:亞洲研究社。
8.國世平,2002,香港金融監管,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初版。
9.張福榮,2005,金融行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第3版。
10.許鼎銘,1992,香港銀行概覽,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第1版。
11.耿筠,2005,行銷管理-理論與架構,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2版。
12.郭振鶴,1999,行銷研究,台北:華泰出版社,初版。
13.陳世光,1999,香港金融體系與危機防範,香港:香港商報,初版。
14.馮邦彥,2002,香港金融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第一版。
15.虞月君、李文、黃興海,2003,國外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經營戰略,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第1版。
16.鄭光炳,2005,解讀花旗銀行,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第1版。
17.饒餘慶,1993,走向未來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第1版。
18.Alexander Hiam and Charles D. Schewe(陳鎮源譯),1995,行銷學-實例入門叢書,台北:智勝文化出版,初版。
19.Butter Worths(TK Ghose譯),1989,香港銀行體制,香港: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培訓中心。
20.Philip Kotler原著(方世榮譯),1998,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第9版。
(二)中文期刊
1.王友華,1998.7,「花旗銀行推動消費金融業務專題報告」,台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7期,頁88-91。
2.石崇璜,1991.3,「如何推動銀行業務國際化」,產業金融,第70期,頁35-50。
3.朱欽姈,1999.5,「花旗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在台灣成功因素之探索」,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5期,頁26-40。
4.羊子林,1996.7,「穿越五十年時光隧道冀香港銀行業再攀高峰」,經濟導報,第2477期,頁3-5。
5.吳永叔,1988.1,「談銀行業的國際化」,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4卷第1期,頁2-6。
6.呂芳茂,1996.11,「台灣金融業在香港分支單位的經驗談-銀行業」,大陸金融研究聯誼會第二次活動內容彙總,頁45-49。
7.李孟茂,1991.10,「銀行海外據點設立之研究」,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7卷第10期,頁1-10。
8.李孟茂,1998.6,「國際金融業務拓展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4卷第6期,頁10-18。
9.李尚毅,2006.2,「大小銀行各取所需銀行併購潮料持續」,經濟導報, 第2958期,頁38-39。
10.李國寶,2004.1,「中國經濟發展對香港銀行業有利」,經濟導報,第2851-2期,頁24-25。
11.李儀坤,2005.12,「美國花旗集團營運組織架構概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1卷第12期,頁1-13。
12.和廣北,2005.1,「CEPA為香港銀行業帶來新增長點」,經濟導報,第2901-2期,頁44-45。
13.林凡,1994.7,「台資銀行爭相赴港設據點」,中時周刊,第133期,頁44-45。
14.林祖嘉,2004.1,「WTO與CEPA對台灣金融業海外與大陸投資影響分析」,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春季號,頁1-14。15.洪祥洋,1994.9,「本國銀行赴東南亞設立據點可行性分析」,台北銀行月刊,第25卷第9期,頁59-67。
16.紀碩鳴,1999.1,「香港仍是台商淘金地」,亞洲週刊,第13卷第3期,頁29。
17.紀碩鳴,1999.3,「台資銀行情迷香江」,亞洲週刊,第13卷第10期,頁30-31。18.孫武,1989.9,「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銀行業務」,產業金融,第64期,頁100-113。
19.紐約分行籌備處,2001.3,「老樹長青:戰後花旗銀行的發展軌跡」,企銀報導,第19卷3期,頁74-84。
20.袁華清,1999.12,「花旗銀行成功的經營策略」,華銀月刊,第49卷12期,88年,頁28-31。21.商景明,2006.3,「從外銀經驗探索我國銀行的西進策略」,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7卷第1期,頁55-70。
22.張嵩峨,1998,「彰化銀行海外單位業務經營策略之研究」,彰銀資料,第47卷第2期,頁5-47。23.張穎,2005.12,「擴大人民幣業務:香港金融面臨歷史機遇」,紫荊雜誌,第182期,頁10-11。
24.陳長弘,1995,「銀行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管理之研究」,高銀季刊,第7期,頁27-59。25.陳思倫、劉錦桂,1992,「影響旅遊目的地選擇之地點特性及市場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5卷第2期,頁39-48。26.陳春山,1997.10,「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之發展與規範-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正之評析(上)」,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10期,頁13-29。
27.陳春山,1997.11,「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之發展與規範-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正之評析(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11期,頁1-10。
28.陳欽奇、趙莊敏,2001.9,「美國金融產業整合趨勢與花旗集團經營策略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3期,頁19-27。
29.趙義隆、陳添上,1992.5,「我國商業銀行籌設海外分支機構之決策分析」,台大管理論叢,第3卷第1期,頁219-241。30.劉聰隆,2004.12,「台灣駐香港金融機構座談會(銀行組)簡報內容」,華銀月刊,第24期,頁15-18。
31.羅際棠,1983.1,「赴歐美考察外國銀行分支機構經營狀況暨我國銀行設立分支機構之可行性報告」,華銀月刊,第33卷第1期,頁9-26。32.Siddiqi原著(朱利仁譯),1986.9,「國際銀行的經營策略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2卷第9期,頁6-11。
(三)碩、博士論文
1.朱壽裕,1988,香港銀行業發展之研究,香港遠東學院經濟研究所。
2.李舒韵,1999,花旗銀行成功之關鍵因素,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3.李順騫,2003,企業經營策略與產業聚群關係之研究-以蘇州地區台商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研所。4.張浩銘,2003,由外商銀行在我國發展之經驗探討我國銀行國際化之策略,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5.張嘉萍,2004,產品造形特徵與品牌形象之一致性研究-以液晶電視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6.連曙瑋,1994,中、外銀行於國際市場設立分支機構決策比較,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7.陳玉君,2003,高級中學品牌管理現況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8.陳添上,1980,國內商業銀行籌設海外分支機構的決策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9.陳超,1970,國際銀行之海外發展策略-兼談我國銀行海外發展之途徑,政大國貿所。
10.陸淑華,1996,影響我國銀行國際化策略規劃之因素,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1.黃子芳,2004,金融環境變遷下成功的銀行經營策略-以台灣花旗銀行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12.楊惠淳,2004,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投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所。13.葉秋英,2002,國內金融控股公司與外商銀行在台分支機構企業經營模式對獲利能力影響比較,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14.劉根宏,1996,我國銀行業設立海外分支機構之研究-以東南亞地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15.董振仁,2003,台灣建材五金外銷業對中東主要市場之競爭優勢與經營策略之分析,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16.鄭宗益,2003,國內職業棒球之消費行為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17.謝仲文,2001,我國商銀越南分支機構競爭優勢之探討-以慶豐商業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世華商業銀行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二、網站
1.「三商銀暫不增設香港分行」,奇摩理財網,http://tw.money.yahoo.com /money_news/060821/213/3ghvu.html。
2.尹子謙,「在港日資銀行風光不再」,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5-4/EF-39254.htm。
3.「台灣富邦擬內地設辦事處」,新浪網,http://www.sina.com.tw。
4.「台資銀行在香港賺大錢站穩香港北望神州」,多維新聞網,http://www.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cNews/Taiwan/zxs_2006_776634.shtml。
5.「外資銀行爭相在港重新註冊借機成享CEPA優待」,華夏網,http://bigshuaxia.com/xw/ga/2005/00378757html。
6.周紹基,「富邦伺機內地組聯營」,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news_id。
7.花旗銀行,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 /%E8%8A﹪B1 % E6%97%97%E9%93%B6%E8%A1%8C。
8.花旗銀行香港網站,http://www.citibank.com.hk/。
9.花旗香港預計擴增40﹪前線員工」,1111人力銀行,http://www. 1111.com.tw/nbc/show.asp?no=314165。
10.花旗銀行大事記,http://www.citigroup.com/citigroup/corporate/history/ citibank.htm。
11.「香港主要服務業概要」,貿發網,http://www.tdctrade.com/main/si /spbank_c.htm。
12.「香港投資環境簡介」,全球台商服務網,http://twbusiness.nat.gov.tw。
13.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數據月報,http://www.info.gov.hk/hkma/chi/statistics/msb/index.htm。
14.袁明仁,「大陸外資銀行的發展趨勢及戰略分析」,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chang/chang/079-200411/079-16.htm。
15.「港台資銀行去年獲利40億台幣」,僑報,http://www.chinapressusa.com/taiwan/200607120348.htm。
16.「華南銀行香港分行因台商而成為總行金雞蛋」,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7/31/nl404872.htm。
17.「傳富邦金擬再購港一銀行」,奇摩網,http://tw.money.yahoo.com/ money _news/051225/213/2ostq.html。
18.張炳煌,「香港金融及經濟概況」,華商經貿,http://www.fastio.com。
19.羅兩莎,「台資銀行懂得台商的心,在劇烈競爭中殺出一條生路」,雅虎香港新聞,http://hk.news.yahoo.com/060806/3/1qzvp.html。
20.嚴宗大,「九七後香港金融地位問題之探討」,http://www.moea.gov.tw /~ ecobook/season/ss021.htm。
21.「渣打香港急換戶籍圖謀CEPA護照」,雅虎香港,http://www.hkvalue. net/forum/viewtopic.php?p=7727。
22.「迎戰明年底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台資銀行加速搶進香港」,eNews, http://www.2300.com.tw/tech/Details.asp?id=35381。
23.「花旗銀行的營銷互補謀略」,新浪網,http://magazine.sina.com.tw /newmarketing/000/2006-04-16/22501388.shtml。
24.陳依秀,「富邦伺機進軍中國」,財經頭條,http://www.new7.com.tw /weekly/old/966/966-090.html.。
25.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fubonbank.com.hk。
26.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年報,2004年及2005年。
三、英文資料
1.Amstrong, J. S., and T. S. Overton, 1977, “Estimating Nonresponse Bias in Mail Survey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April, pp.396-402.
2.Ansoff, Igor H. 1957,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35, no.5 , pp.113-124.
3.Glueck, W.F. 1976,“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ulations and Management Action”, 2nd ed., NY., McGraw-Hill.
4. Maggard, John P. 1976 ,“Position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Marketing, January , pp.63-70.
5.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