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一)中文書籍: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1月初版。
王寬弘等14人合著,2001,警察行政,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3月初版。
王佳煌著,2003,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9月初版,頁162。
中央警官學校,1971,六十年來的中國警察。臺北市:中央警官學校,12月初版。
中央通訊社,2006,2006世界年鑑。臺北市:中央通訊社,2005年12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5,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警察大事記。臺北市:警政署,12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4,警政工作概況報告書(民國83年版)。臺北市:警政署,8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5,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4年版)。臺北市:警政署,12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6,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5年版)。臺北市:警政署, 8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8,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6年版)。臺北市:警政署, 5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8,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7年版)。臺北市:警政署, 10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1999,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8年版)。臺北市:警政署,9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0,警政工作概況(民國89年版)。臺北市:警政署,11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1,警政白皮書(民國90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11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2,警政白皮書(民國91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9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3,警政白皮書(民國92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9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4,警政白皮書(民國93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11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5,警政白皮書(民國94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11月初版。
內政部警政署編,2006,警政白皮書(民國95年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11月初版。
任德厚,1993,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3月再版。
李震山,1993,警察任務法論。高雄市:登文書局,9月增訂三版。
李潔明著、林添貴譯,2003,李潔明回憶錄。臺北市:時報文化,4月初版。
呂亞力,1994,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月再版。
阮 銘、林若雩、祝政邦、呂佳陵等著,2000,民主在臺灣。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月初版。
阮 銘、張怡菁著,2006,歷史的錯誤:臺美中關係探源。臺北市:玉山社,2月初版。
杭廷頓(Samuel P. Hungtington)著,聶振雄、張岱云等譯,1994,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臺北市:時報出版公司,4月初版。
───著、劉軍寧譯,2000,第三波:20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9月初版4刷。
邱華君,1991,警察學通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8月初版。
───,1998,警察學。臺北市:千華圖書出版公司,2月第1版第1刷。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1997,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市:月旦出版社,3月初版4刷。
───著,何義麟、陳添力譯,1989,轉型期的臺灣-「脫內戰化」的政治。臺北市:故鄉出版公司,12月初版。
紀登斯(Giddens)著,胡宗澤、趙力濤譯,2002,民族-國家與暴力。臺北縣: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3月初版。
胡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臺北市:三民書局,1月初版。
林美伶,1994,治安問題與警力運用,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2月初版。
周勝政,1996,經濟警察學概論。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5月初版。
吳學燕,1989年,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警政建設,台北:文笙書局,6月初版。
保安警察第一總隊,1957,保安警察第一總隊成立10週年紀念專輯。臺北市:保安警察第一總隊,11月初版。
袁鶴齡著,2003,國家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灣案例研究。臺北縣:高立圖書有限公司,10月初版。
韋伯(Max Weber)著,康樂、簡惠美譯,1989,宗教與世界-韋伯選集(Ⅱ)。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月初版。
───著,康樂等編譯,1993,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月初版。
陳毓鈞,2001,中美臺風雲錄-從兩岸糾葛到中美較量。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7月初版。
章光明,1999,警察業務之社會科學分析。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3月初版。
張玉法,1999,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7月初版。
張明貴,2002,政治學—政府與政治。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月初版。
───,2003,最新政治學導論。臺北市:商鼎文化初版社,2月初版。
彭樹智主編,2003,世界通史—當代篇。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月初版。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2月初版。
───著,錢俊譯,1992,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5月初版。
彭懷恩、胡祖慶編譯,1989,進入政治學的世界。臺北市:洞察出版社,3月初版。
彭懷恩,1998,政治學。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1月再版。
───,2003,臺灣政治發展。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5月修訂1版。
彭文賢,2001,組織原理。臺北市:三民書局,10月初版6刷。
葛永光,1989,政治變遷與發展—臺灣經驗的探索。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月初版。
趙建民,1994,威權政治。臺北:幼獅文化事業中心,12月初版。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8月初版。
賴澤涵主編,1993,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市: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第31號專書,11月初版。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2002,臺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 月初版。
薛化元,2003,臺灣開發史。臺北市:三民書局,2月2版2刷。
薩孟武,2003,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3月增訂2版7刷。
龐建國著,1994,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驗。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7月1版2印。
羅志淵,1987,政治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6月初版。
酆裕坤,1976,各國警察制度通論,臺北市:正中書局,9月初版。
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2002年,最新政治學新論,臺北縣:韋伯文化事業初版社,3月修正重譯版。
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著,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1998,政治學方法論。臺北市:韋伯文化,10月初版。
Michael Hardt、Atonio Negri著,韋本、李尚遠譯,2002,帝國,臺北市:商周出版,7月初版。
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月初版。
(二)外文書籍:
Bayley, David H. 1975. The Poli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rewer, John D. 1988. The Police, Public Order and the State: Policing in Great Britain, Northerner Ireland, the Irish Republic, the USA, Israel, South Africa, and China.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Walker, Samuel. 1983. The Police in America,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二、論文
(一)中文期刊論文
朱金池,1997年,11月,「警察組織理論研究的新取向:制度論」,警學叢刊,28卷3期,頁63-88。朱金池,2000年5月,「比較警察制度之研究」,警學叢刊,30卷6期,頁217-240。朱雲漢,1991年5月,「政治抗爭與民主秩序重建」,社會重建,頁12-13。
朱源葆,2001年6月,「警察角色、組織與執法型態」,警專學報,第3卷第1期,頁263-297。李湧清,2000年5月,「論當代民主社會中警察的角色與功能」,警學叢刊,第330卷6期,頁161-176。周陽山,1988年12月,「民主化、自由化與威權轉型-國際經驗的比較」,國立臺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8期,頁81。陳立中,1991年9月,「中華民國的警察制度」,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6卷第3期,頁156-254。陳純瑩,1994年6月,「臺灣省政府成立初期之警政(1947年5月至1949年12月」,警專學報,第7期,頁1-42。陳添壽,2002年9月,「政經轉型與警察角色變遷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3卷第2期,頁31-54。章光明,1999年6月,「從政治改革論我國警察功能之演變」,警政學報,第34期,頁1-34。
───,2000年5月,「警察與政治」,警學叢刊,第30卷第6期,頁177-201。
───,2000年10月,「從政權維護者到自由社會的警察-後國民黨時期的警察改革」,新知譯粹,第16卷第4期,頁1-13。
───,2001年12月,「我國警政發展策略芻議-兩極化警察策略的提出」,警政論叢,創刊號,頁1-16。
鄭善印,2002年10月,「警察制度的歷史與展望」,新知譯粹,第18卷第4期,頁1-14。
劉美玉,1999年3月,「我國警察教育之檢討與策進」,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頁263-289。蔣年豐,1996年1月,「黑格爾與傅柯論『警察』」,哲學雜誌,第15期,頁70-75。
羅炳綿,1980年11月,「中國警察制度的產生及其發展」,食貨月刊,第10卷8期,頁10-35。(二)外文期刊論文
Edwin A Winckler, 1984,〝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rianism〞,The China Quarterly, Sep, pp.481-499.
(三)學位論文
朱沛幗,1991,臺灣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經結構分析-國家組合主義的理論與論證。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宏恩,2003,民主警政的警察角色之研究。臺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林柏州,2003,國民黨政權的臺灣化-國家體系轉換的內涵與起源之分析。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邱沛龍,1987,我國警察機關組織體系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施妙宜,2004,變遷社會中警察角色定位之實證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純瑩,1993,臺灣光復初期之警政。臺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東陽,1994,我國警察教育計畫認知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建民,1995,臺灣地區政治民主化過程中警察角色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宜安,2004,我國國家體制與警政發展(1950-1987)。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臺灣的轉化。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敏原,1998,論教育與規訓─以日治時期臺灣的皇民化現象為例。臺北: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靜欽,2000,警察組織專業化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董惠文,2004,行政監控與醫療規訓:談日治初期傳染病的防治。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國祥,1995,我國政治發展過程中警察行政中立之研究(1949-1995)。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嘉發,1992,從我國憲法探討中央與地方警察權限之分配。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賴遠清,1991,臺灣地區解嚴後政治民主化轉型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淑卿,1992,國民政府警政制度之建立及其發展(1925-1948)。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顏清苓,1995,光復後臺灣基層警察教育之研究(1945-1986),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三)研討會論文
朱金池,2000.4.27,「警察組織變革之研究」,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辦,警察行政學術研討會,頁385-406。
李湧清,2000.4.27,「警察發展、軌跡與趨勢」,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辦,警察行政學術研討會,頁1-16。
鄭文竹,1998.5.26,「警察業務之探討」,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44。
蔣基萍,2000.4.27,「現行臺灣警察業務之初探」,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辦,警察行政學術研討會,頁235-256。
劉嘉發,2002.10.31,「警察養成教育、進修教育與深造教育之探討」,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1-146。
三、報紙
胡福相,「本省警察人事和治安問題」,臺灣新生報,1946年2月22日,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