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書籍類
(一)、參考書籍:
1.(宋)黎立武:《中庸指歸》。收入蕭天石總主編:《中庸彙函》,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2.(明)高僧釋德清:《中庸直指》。收入蕭天石總主編《中庸彙函》,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3.(清)胡渭:《中庸諸註糾正》。收入(明)胡廣編《中庸章句大全》,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67年
4.(清)王澍:《中庸困學錄》。《續修四庫全書》,第159冊,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5. 鄭琳:《中庸翼》。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七十一年三月
6.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七十三年五月
7. 吳怡:《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六十五年二月
8.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77年3月
9.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編輯委員會編:《中庸論文資料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1年
10. 馬紹伯:《中庸新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66年8 月
11. 陳兆榮:《中庸探微》。台北,正中書局,64年7月
12. 陳槃:《大學中庸今釋》。台北,正中書局,1954年4月
13. 吳康等著:《學庸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14. 邱德修:《學庸釋義》。臺北,合記書局,1996年11月
15.(宋)朱熹:《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69年10月
16.(宋)趙順孫:《四書纂疏》。台北,學海出版社,66年8月
17.(清)翟灝:《四書考異》。《續修四庫全書》,167冊,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18.(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9月
19.(清)閻若璩:《四書釋地又續補》。《續修四庫全書》,170冊,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20.(清)李顒:《四書反身錄》。《續修四庫全書》,165冊,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21. 陳立夫:《四書道貫》。台北,世界書局,67年10月
22. 馮作民:《四書全解》。台北,東進文化公司,72年11月
23.(元)何異孫:《十一經問對》。收入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一八四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年3月
24.(清)阮元校勘:《周易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86年8月
25.(清)阮元校勘:《尚書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86年8月
26.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72年2月
27.(清)阮元校勘:《毛詩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28. 滕志賢:《新譯詩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89年1月
29.(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0.(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台北,中華書局,55年3月
31.(清)阮元校勘:《禮記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2. 高明:《禮學新探》。中國香港九龍,集成圖書公司,1963年11月
33. 曹昇:《禮記選解》。台北,真善美出版社,58年2月
34.(清)阮元校勘:《左傳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5.(清)阮元校勘:《公羊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6.(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台北,廣文書局,五十七年一月
37.(清)阮元校勘:《論語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8.(清)阮元校勘:《孟子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39.(清)阮元校勘:《爾雅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86年8月
40.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七十三年五月
41. 楊鍚彭:《新譯山海經》。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
42.(漢)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86年10月
43.(宋)蘇轍:《古史》。收入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三七一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年3月
44. 李景源:《史前認識研究》。中國長沙:湖南教育,1989
45.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84年2月
46.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
47.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48. 錢穆:《中國思想史》。台北,蘭臺出版社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49.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民國叢書第二編》,中國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12月
5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唐君毅全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75年9月全集校訂版
51.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62年1月
52.(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蘭臺書局,六十年七月
53.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63年1月
54.(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66年2月
55. 王忠林:《新譯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61年7月
56.《孔叢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60年2月
57. 蔣伯潛:《諸子通考》。台北,正中書局,1948年5月
58.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4年12月
59.(晉)孔晁注:《逸周書》。《叢書集成初編》,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0.(唐)李翱:《復性書》。《唐李文公集》,收入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一0七八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年3月
61.(宋)周敦頤:《周子通書》。台北,中華書局據榕村全集本校刊,67年8月
62.(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公司,72年9月
63.(宋)張載:《張載集》。台北,里仁書局,68年12月
64.(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台北,華正書局,64年4月
65.(宋)陳善:《捫蝨新話》。《叢書集成初編》,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6.(宋)呂希哲:《呂氏雜記》卷上。《筆記小說大觀》十八編,台北,新興書局,66年6月
67.(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75年12月
68.(明)王守仁:《傳習錄》。《王陽明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67年5月
69.(明)王守仁:《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67年5月
70.(明)陸深:《儼山外集》。收入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885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年3月
71.(明)胡廣編:《性理大全》。收入《孔子文化大全》,中國山東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7月
72.(清)崔述:《洙泗考信餘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73.(清)王鳴盛:《蛾術編》。台北,信誼書局,65年
74.(清)戴震:《戴東原先生全集》。台北,大化書局,67年4月
75.(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9月
76.(清)黃宗羲原作,李心莊重編:《重編明儒學案》。台北,正中書局,34年6月
77. 蔡仁厚:《宋明理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69年3月
78. 陳來:《宋明理學》。中國遼寜,新華書店,1991年12月
79. 錢穆:《國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31年5月
80. 張心澂編:《偽書通考》。台北,宏業書局,59年6 月
81. 傅孟真:《傅孟真先生集》。台北,台灣大學,41年12月
8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58年六月
83. 郭沫若:《十批判書》。中和市,古楓出版社,1986年
84. 雙福基金會:《殘蝕的理性》。台北,雙福基金會,2004年4月
85. 正義:《敬悼-已被殘蝕的理性》。南投,南林出版社,93年5月
86. 陳玉峰:《台灣生態史話》。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2月
87. 陳玉峰:《台灣生態悲歌》。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2月
88. 陳玉峰:《全國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誌上》。高雄,愛智圖書公司,1999年4 月
89. 沈寧:《百世門風》。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
90. 董耀會:《萬里長城縱橫談》。中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 月
(二)、帛簡文字及相關書籍
1. (中國)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中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
2.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中國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10月
3. (中國)荊門市博物館:《性自命出》。《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4. (中國)荊門市博物館:《唐虞之道》。《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5. (中國)荊門市博物館:《五行》。《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6. (中國)荊門市博物館:《魯穆公問子思》。《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7. 姜廣輝:〈郭店儒簡研究的參考座標〉《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北,台灣古籍公司,2002年5月
8. 郭沂:〈《論語》•《論語》類文獻•孔子史料—從郭店簡談起〉《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2年5月
9. 唐蘭:《殷虛文字記》。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5月
10. 郭沫若:《殷契粹編》。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
11.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12.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中國四川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13.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中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年4月
14.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2月
15.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台北,南天書局,80年10月
16.(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台北,學海出版社,黃坤堯、鄧仕樑新校索引,77年6月
17.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59年6月
18.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世界書局,55年9月
19. (清)戴侗:《六書故》。收入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二二六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年3月
20.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1年3月
21. 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三民書局,49年9月
22. 高樹藩:《新修康熙字典》。台北,啟業書局,68年1月
二、期刊論文類
(一)、期刊論文:
1. 陳滿銘:〈《中庸》首章的邏輯結構(上)〉,《孔孟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十期2. 林振華:〈探尋「中庸」詞義之源委〉,《孔孟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十期
3. 梁書弦:〈《中庸》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中國)《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年第2 期
4. 梁濤:〈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臺大歷史學報》第25期 BIBLID1012-8514(2000)255. 何清谷:〈關於郭店楚簡的書寫時間問題〉,(中國)《西安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7月第3卷第3期
6. 楊福泉:〈庸字考釋〉,(中國)《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四期(總第25期)
7. 梁濤:〈荀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判〉,《中國文化研究》200年02期
8. 龐樸:〈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中國)《哲學與文化》1999年5月二六卷第五期9. 田文軍,李富春:〈帛簡《五行》篇與原始“五行”說〉,(中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1月第56卷第1期
10. 鮑青燕:〈《孟子》與思孟五行說〉,(中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0月第18卷第5期
11. 黃懷信〈《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中國)《西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一期
12. 劉青:〈从卜辭“立中”到《易傳》的中道思想〉,(中國)《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4月,第3卷第2期
(二)、書報雜誌:
1. 天下雜誌:〈全球暖化,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天下雜誌》,(資料來源:台大地理系賴進貴、楊世銘),2007年4月11日~2007年4月24日,封面
2. 丁嘉琳:〈聯合國IPCC氣候變遷報告—人為破壞傷害將持續千年〉,《天下雜誌》,2007年4月11日~2007年4月24日3.《自由時報》2007年4月11日,焦點新聞,A1版
4. 吳韻儀:〈減碳抗暖化,你也可以做的12件事〉,《天下雜誌》, 2007年4月11日~2007年4月24日5. 陳玉峰:〈「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1997/8/10~ 1997/8/12
6. 劉克襄:〈美麗的柳杉林-寂寞的人造林〉,《國語日報》八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彩色童年
7. 魏國金編譯:〈南極融冰30年來最大〉,《自由時報》2007年5月17日,A7版
8. 周富美:〈環署公布全國十大乾淨河川〉,《自由時報》2007年4月11日,A9版
9. 陳成良編譯:〈超級地球人類移民外太空希望〉,《自由時報》2007年4月26日,國際新聞,A8版
10. 張協昇:〈現代范仲淹設義田濟貧〉,《自由時報》2007年4月15日,A1版
11. 陳泓達:〈斑尾鷸求偶,七晝夜飛萬里〉,《自由時報》2007年4月3日,A8版
12. 柚子:〈老婆永遠是長官〉,《自由時報》2007年4月10日,E4版
13. 謝文華:〈臺灣第1人,周俊勳奪世界棋王〉,《自由時報》2007年3月23日,A1,A8版
(三)、學位論文:
1. 周芳如:《中庸誠的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2. 黃秋韻:《中庸的道德形上學》,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3. 李昌年:《中庸與周張二程思想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4. 史幼屏:《中庸義理型態之定位問題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5 月5. 楊素珍:《秦漢以前「四方」觀念的演變及發展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
三、網路資源
1. 佛光電子大藏經 禪藏史傳部-天聖廣燈錄卷第二http://www.hsilai.org/etext/search-3-detail.asp?DINDEX=703&DTITLE=2AB002
2. 高 雄 市 教 師 會 生 態 教 育 中 心:〈大地反撲,生靈塗炭〉,〈一人一信救森林保家園教育手冊〉,http://eec.kta.org.tw/forest_html/a-chilang206.htm
3. 李根政:〈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記後勁溪污染〉,高 雄 市 教 師 會 生 態 教 育 中 心,http://eec.kta.org.tw/center.htm 網頁更新日期 20070517
4. 俞仲慈:〈河川污染 2025年18億人沒水喝〉,公視新聞網,2007 年 03 月 21 日 星期三,http://www.wretch.cc/blog/xman712248&article_id=2648235
5. 任騁:〈從河南人口頭語“中”字說起〉,(中國)文化長廊1994-2007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