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專書
子安宣邦,趙京華編譯,(2004年9月),《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長春:吉林人民。
小森陽一,陳多友譯,(2004年8月),《日本近代國語批判》。長春:吉林人民。
王屏,(2004年3月),《近代日本的亞細亞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卞崇道,(1996年)《現代日本哲學與文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2004年3月),《中國與日本的他者認識:中日學者的共同探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日本內藤湖南研究會編著,馬彪等譯,(2005年)《內藤湖南的世界》西安:三秦出版社。
竹內好,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2005年3月),《近代的超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丸山真男著,王中江譯,(2000年)《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林少陽,(2004年)《「文」與日本的現代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步平、王希亮,(2005年10月),《日本右翼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編,(1992年),《近代日本思想史》。北京:商務。
孫歌,(2005年2月),《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北京大學,初版一刷。
徐靜波、胡令遠,(2004年),《戰後日本的主要社會思潮與中日關係》,上海:上海財經大學
沈仁安,(2004年7月)《日本起源考》,北京:昆侖出版社。
連清吉,(2004年10月),《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內藤湖南。台北:台灣學生。
劉萍,(2004年11月),《津田左右吉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溝口雄三,林右崇譯,(1999年),《作為「方法」的中國》,台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野村浩一,張學鋒譯,(1999年),《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走向亞洲的航蹤》,北京:中央編譯。
張京媛編,(1999年),《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
張寶三、楊儒賓編,(2004年)《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錢婉約,(2004年7月),《內藤湖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劉俊文主編,黃約瑟譯,(1993年),《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
儲元熹、卞鐵堅譯,(1997年)《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梅園猛著,卞力強等譯,(1999年)《諸神流竄:論日本《古事記》》,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嚴紹璗,1993,《日本中國學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刷。
實藤惠秀著,譚汝謙等譯,(1982年),《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
論文
曾倚萃,(2007年6月),《論溝口雄三的中國方法》,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期刊
古川道雄、李磊,(2005年)〈把握中國史內在邏輯 重建中國史研究模式—訪(日)古川道雄教授〉《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頁24-28。
白永瑞,2005年9月,〈「東洋史學」的誕生與衰退—東亞學術制度的傳播與變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九期,頁269-294。
石之瑜,李圭之,曾倚萃,(2007年1月)〈日本近代中國學:知識能不能解放身分?〉《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石之瑜,(2006年)〈回到亞洲?日本認識中國崛起的思想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4期,頁1-13。
代田智明,(1998年1月),〈論竹內好—關於他的思想、方法、態度〉,《世界漢學》,第一期,頁64-73。
何培齊,(2001年)〈內藤湖南的台灣殖民政策〉,《內藤湖南(虎次郎)史學の源流》,發表於「台灣史研究會第二回定例研究會」之口頭報告,日本:大阪關西大學,頁1-10。
泊功,(2006年9月),〈淺論近代日本漢學與對中國的東方學話語〉,《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頁15-22。
朱坤容,(2006年4月),〈日本二戰記憶的文化解讀──以《日本文化中的惡與罪》為中心〉,《日本哲學思想讀書會通訊》第6期。
班瑋,(2001年5月)〈明治啟蒙思想家的中國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頁254-261。
郜元寶,(2002年9月),〈竹內好的魯迅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3期,頁69-76。
孫玉石,(2006年),〈現實情懷、歷史觀點與學術意識─讀丸山升先生的《魯迅.革命.歷史》〉,《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01期。
孫歌,(2000年2月),〈亞洲論述與我們的兩難之境〉,《讀書》,2000年02期,頁52-59。
孫歌,(1999年3月),〈亞洲意味著什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3期,頁1-64。
孫歌,(1998年1月),〈“漢學”的臨界點—日本漢學引發的思考〉,《世界漢學》,第一期,頁46-63。
孫歌,(1998年1月),〈「漢學」的臨界點—日本漢學引發的思考〉,《世界漢學》,第一期,頁46-63。
陳其南,〈台灣現代意識的軌跡〉,《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2期(2003年6月30日),頁44-59。陳慈玉,(2003年12月),〈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日本東洋史學之一側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1-45。陳瑋芬,(2001年3月),〈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近代日本的「東洋」論及藏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八期,頁367-420。陳瑋芬,(2003年9月),〈「天道」、「天命」、「王道」概念在近代日本的繼承和轉化—兼論中日帝王的神聖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頁235-262。陳瑋芬,(2004年6月),〈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1期,頁201-232。張興成,(2004年),〈民族幻覺與中國人的自畫像〉,《書屋》,第六期,頁4-12。
張興成,(2005年),〈東方主義的全球擴散與再生產—兼談文化民族主義的內在邏輯〉《廈門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頁22-27。
張崑將,(2004年12月),〈關於東亞的思考「方法」:以竹內好、溝口雄三與子安宣邦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2期,頁259-288。張躍斌,(2005年),〈文化上的敵對—一個日本主流史學家的中國觀〉,《世界博覽》,第八期,頁39-42。
張谷,(2006年),〈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全球視野理論月刊》2006年第5期
黃俊傑,(2003年11月),〈「東亞儒學」如何可能〉,《清華學報》,第33卷第2期,頁455-468。黃俊傑、蔡明田,(1997年12月),〈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人文學報》,第十六期,頁1-43。
黃俊傑,(2004年3月),〈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台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開放時代》,頁30-42
黃俊傑、蔡明田,(1997年12月),〈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人文學報》,第十六期,頁1-43。
葛兆光,(2002年12月)〈想像的和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台大歷史學報》第30期,183-206。
劉雅軍,(2005年),〈明治時代日本人的世界史觀念〉,《歷史教學》,2005年12期,總505期,頁28-34。
解學詩,(2003年),〈從史學博士白鳥庫吉到右翼狂人大川周明—滿鐵的「滿鮮」歷史研究調查和「滿蒙狂」煽動〉,《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3期,頁139-142。
嚴紹璗,(1998年),〈文化的傳遞與不正確理解的型態〉,《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4期,頁1-11。
解學詩,(2003年),〈從史學博士白鳥庫吉到右翼狂人大川周明—滿鐵的「滿鮮」歷史研究調查和「滿蒙狂」煽動〉,《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3期,頁139-142。
劉堃,(2006年),〈「文學者」魯迅─竹內好的兩讀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03期,頁92-93。
劉雅軍,〈明治時代日本人的世界史觀念〉,《歷史教學》,2005年12期,總505期,頁28-34。
溝口雄三、汪暉,(1994年),〈沒有中國的中國學〉,《讀書》,1994年04期,頁82-87。
溝口雄三,(2002年),〈中國思想和思想史研究的視角〉,《文史哲》,2002年03期,頁5-10。
韓毓海,(2006年),〈竹內好何以成為問題〉,《讀書》,2006年04期,頁126-134。
網路資料
王汎森,(2002年)〈戊戌前後思想資源的變化:以日本因素為例〉《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2年9月號,總第6期。李政勛,(2005年12月6日),〈作為「實踐」的東亞或「國民國家想像」的彼岸〉,《當代文化研究網》,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focus/200512/3126.html(瀏覽日:2007.2.10)。
孫歌,(1995年3月),〈作為方法的日本〉,http://www.wys.org 《新語絲電子文庫》(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孫歌,〈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 http://www.cul-studies.com/old/asp/list3.asp?id=89&writer=sunge 《當代文化研究網》(瀏覽日:2007年2月1日)。
張夢陽,(2005年8月2日),〈「竹內魯迅」與「中國魯迅」相遇」〉,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關愚謙,(2005年4月22日),〈日本的「亞洲觀」〉http://202.27.17.227/special/china/sino_jp/pages1/sino_jp050422b.html《聯合早報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盛邦和,(2005年4月3日),〈日本「亞洲主義」的現代演繹〉, http://www.zisi.net/ 《智識學術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邱鎮海,(2004年7月9日),〈日本的亞洲觀與歷史觀〉,http://www.china-week.com 《中國報導週刊》,(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葛兆光,(2002年12月31日),〈重評90年代日本中國學的新觀念—讀溝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國》〉, 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張興成,(2002年6月29日),〈跨文化實踐中的東方主義話語〉,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盛邦和,(2005年3月31日),〈上世紀初葉日本疑古史學敘論〉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陳光興,(2005年8月1日),〈「亞洲」作為方法〉,http://www.inter-asia.org/KH/online.htm (瀏覽日:2007年2月11日)
英文部分
專書
Iriye, Akira, 1980, The Chinese and the Japanese: Essays i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naka, Stefan, 1993, Japan’s Orient: rendering pasts into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ürgen Habermas, 1987,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trans. (from Germany) by Jeremy J. Shapiro,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ogel, Joshua A., Politics and sinology : the case of Naito Kon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80)
期刊論文
Margaret Hehl, “The mid-Meiji ‘history boom’: professionalization of historical scholarship and growing pains of 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Japan Forum, Vol. 10, No. 1, 1998, pp.67-83.
Fogel, Joshua A., “Naito Konan and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istoriography East & West, (2003 1:1), pp.1-153.
網路資料
Richard Calichman, “Takeuchi Yoshimi: Rethinking ‘Westernization’” http://www.cgj.org/en/c/vol_12-1/title_01.html Consulate-General of Japan in New York.(檢索日:2007年4月20日)
日文部分
專書
《日本書紀•下》卷二十二,《推古天皇紀》(日本古典文學大系68)(東京:岩波書店,1967)
矢部良策編(1940年),《アジア問題講座》第八卷,民族•歷史篇(二),(東京:創元社,,頁3-40。
內藤虎次郎(1971)《內藤湖南全集》第二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2)《內藤湖南全集》第五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2)《內藤湖南全集》第六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0)《內藤湖南全集》,第七卷,東京:筑摩書房。
福澤諭吉(1958-1971)《福澤諭吉全集》第十卷,東京:岩波書店。
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全集》別卷第五月報,1989年5月,頁102
津田左右吉,《道家の思想とその展開》,《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津田左右吉,《論語と孔子の思想》,《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四卷,(東京:岩波書店,1963-1966)
津田左右吉,〈東洋文化とは何か〉,《シナ思想と日本》,《津田左右吉全集》第20卷,(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
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大日本帝國憲法》全文:http://ja.wikisource.org/wiki/%E5%A4%A7%E6%97%A5%E6%9C%AC%E5%B8%9D%E5%9C%8B%E6%86%B2%E6%B3%95 (檢索日:2007年3月18日)
神奈川縣立圖書館,〈竹內好〉,http://www.klnet.pref.kanagawa.jp/denshi/g_works/gw34_takeuti.pdf (神奈川縣立圖書館之電子圖書館) 《グレートワークスの世界-近現代日本の思想と學問》。(檢索日:200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