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19: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美臻
研究生(外文):Mei-cheng Kuo
論文名稱:國小英語教師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tegration of Games into English Teaching :A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Kaohsiung City, Kaohsiung and Ping Tung Counties
指導教授:蔡清華蔡清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hwa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7
中文關鍵詞:遊戲融入英語教學高屏地區
外文關鍵詞:integrative use of games into English-teachingKaohsiung c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7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以高屏地區國小英語教師為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法的方式暸解國小英語教師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考量因素、現況,並且探究此三者之間的關係;正式問卷共回收有效樣本302份,所得資料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分法進行分析;希冀能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促使國小英語教學能夠更加活潑、生動並具啟發性。
經過問卷資料之分析,本研究獲致下列幾點結論:
1. 國小英語教師並不完全同意實施遊戲教學能夠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
2. 國小英語教師平均在英語課堂上使用遊戲進行教學的頻率是以「每週至少一
次」最為常見。
3. 「積木」是國小英語教師最少使用的教具。
4. 教師曾經參加過「學校自辦」或「出版社」英語遊戲教學研習、未參加過「大
學英語系所」主辦的英語遊戲教學研習、教師英語教學使用語言為大多使用
英語之高屏地區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較多持「非常同意」程度。
5. 英語科任教師、英語教學年資16年以上、平均每週英文節數21節以上、教師
曾參加過「學校自辦」的英語遊戲教學研習之高屏地區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教學的時間較多。
6. 大多數教師普遍都有使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經驗,所以,其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都頗為一致。不過,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同意程度高或低,與其實際運用在課程上的次數與時間並未達顯著相關。

根據以上幾項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教師、學校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具體建議,作為今後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randomly sampled subjects in this study ar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from Kaohsiung city,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ounties.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into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aim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ttitudes and consideration factors toward the integrative use of games and their English-teaching practices. 302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everal statistical measures, such as item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It is hoped to promote more active, motivating and inspiring teaching in English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everal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Most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greed that integrative use of games in the English-teaching did not necessarily promote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2.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used games in English class at least once per week.
3. The least used teaching aid for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was building blocks.
4.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used to attend the workshops that were sponsored by the schools and publishers were more likely using games in their English-teaching; while those who attended workshops sponsored by University’s English departments less likely used games in their teaching.
5. English teacher, Englis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s over 16 years, teaching over 21 English instructional sessions per week,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joined the institutions that held the workshops on games by “elementary schools”, spent much time using games in their English teaching.
6. English teachers’ attitudes and consideration factors toward the integrative use of games showed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actual practices in English-teaching.

Finally, based up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wh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小英語教學. 7
第二節 遊戲的理論 29
第三節 遊戲融入教學活動 40
第四節 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及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64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的方法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教師對於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與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考量因素的現況分析 83
第二節 各種背景變項的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上之差異比較. 95
第三節 各種背景變項的國小英語教師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考量因素之差異比較 127
第四節 各種背景變項的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現況(遊戲使用頻率、平均遊戲融入教學時間)之差異比較 156
第五節 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考量因素與
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的相關
與預測力分析. 168
第六節 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看法與考量
因素對國小英語教師對於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的現況之關係與預測力分析 1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4
第一節 結論 184
第二節 建議 192
參考文獻 196
附 錄 204
附錄一: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204
附錄二:專家內容效度問卷題項適合度分析表 214
附錄三:國小英語教師運用遊戲於英語教學之現況調查預試問卷 217
附錄四:國小英語教師運用遊戲於英語教學之現況調查正式問卷 222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2007年 各縣市外語補習班統計數 (2007)。2007年3月19日,取自於: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料管理 http://bsb.edu.tw/afterschool/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英語科課程綱要 (2006)。2007年4月1日,取自於: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anguage05-source.php
方姝蘋 (2003)。發展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法之個案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王全清 (1997) 。從開放教育談「兒童遊戲」之規劃與應用。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情意教學(上) (pp.373-386)。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富雄 (1994)。國小遊戲化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pp. 18-22。
全國教師會、花旗集團 (2003)。92年國小英語教學現況調查分析報告。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電子報,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ntamail/20041121152644.htm
江淑瑩 (2005)。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麗莉譯 (1997) Frost, J. L. 著。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信誼 (1997)。遊戲與留班率。敦煌英語雜誌第十二期。台北:敦煌, pp. 19-23。
沈秀娟,謝欽舜,謝淑惠,殷彩鳳 (1994)。如何把遊戲玩好。敦煌英語雜誌第二期。台北:敦煌,pp. 23-26。
何福生 (2003) 。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佩芬 (2001)。注音符號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昭容 (1990)。遊戲治療之理論及其應用。載於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主編:當代教育論叢 (pp.425-434)。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清山 (1988)。教育思想專題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吳明隆、涂金堂 (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李香慧 (2005)。透過創意遊戲數學教學提昇國小二年級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學業表現之個案研究以液量、長度、周長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詠吟 (1996)。模擬與遊戲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pp.117-121)。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漢文 (2003) 。臺東縣九年一貫課程英語科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姿蓉 (2006)。遊戲融入英語字母教學之探究。國立臺立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
周士傑 (2004)。遊戲導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論文。
林小玲 (2005)。數學創意遊戲教學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中斌 (2003)。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活動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玫君 (1998)。遊戲課程在幼教師資培育機構中的地位分析。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究會論文集第四輯,pp. 1445-1463。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邱才銘 (1997)。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 ~ 教育實況之觀察、訪問與問卷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金車教育基金會 (2002)。國小英語教師問卷調查。2007年4月1日取自於:http://www.kingcar.org.tw/news_txt.asp?NewsID=259&NewsType=1
施玉恵、朱惠美 (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國小英語師資培訓研討會大會手冊,pp. 27-30。教育部主辦,臺灣師大英語系承辦:墾丁。
柯虹如 (2005)。從科學玩具遊戲教學探討國小學童的科學相關態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徐筱宇 (2004)。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徐麗雪 (2001)。國小科學遊戲教學活動之成效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欣戊 (1989)。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張淑旻 (2004) 。城鄉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情況之研究—以桃竹地區六所學校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媛 (2001)。色彩遊戲在先先幼稚園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 (2003)。立法院立法院第五屆第三會期《引進英語外籍師資政策目標與執行計畫專案報告目錄》。2007 年 4 月 1 日取自於: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21b.htm#ps1
莊嘉琳 (2001)。國小英語教師對英美文化教學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 (1983)。教育的理念。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靜晃 (1997)。遊戲與教育。教育研究,58,pp. 7-57。
郭靜晃譯 (1992)。Johnson, J. E., Christie, J. F., & Yawkey, T. D. 著。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陳姿青 (2002)。國小英語教學的困難與展望。師友月刊。425期 ,pp. 15-19。
陳淳麗 (1999),<國小英語師資訓練課程之調查分析>。《第16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究會論文集》,pp. 205-217。
陳淑敏 (1999)。幼兒遊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彭吉梅 (1997)。創意式教學活動—闖關遊戲。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情意教學(上)。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玉珮 (1999) 。在遊戲中學習! 英語遊戲百寶箱1。台北:佳音事業機構。
黃瑾瑜 (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兆祺(2003)。從語言學習理論探究國小英語教學之現況。南投文教,19,pp. 85-88。
葉易慈 (1999)。談教具在遊戲中的魅力。敦煌英語雜誌第二十三期。台北:敦煌, pp. 19-23。
董奇 (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曉婷 (2007)。課堂遊戲融入國中英語課之設計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未出版論文。
詹餘靜、柳雅梅 (2000),<國小英語教學實施情況與探討:以國立嘉義師院實小為例>。《第9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究會論文集》,pp. 650-660。
廖曉青 (2006)。兒童英語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一民 (1999)。以遊戲為鏡—體貼教育的初心。學生輔導,60,pp. 32-45。
歐莓芋 (2004)。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佳幸 (1996)。高雄市國民小學英語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怡吟 (2001)。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苓 (1993)。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南家專學報,12,pp. 151-174。
盧美貴 (1993)。兒童教育的理念與輔導。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賴珮以 (2005)。遊戲教學對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信念、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秀宜 (2005)。國小英語教育現況問題與爭議困境。教育研究月刊,138,pp. 103-113。
薛靜婷 (1999) 。環境教育遊戲化活動中兒童參與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麗文 (2003)。國小英語教學遊戲化的省思。師說,174,pp. 52。
簡楚瑛 (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pp. 105-133。

二、西文書目:

Ajzen, I. (1993). Attitude theory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 In D. Krebs & P Schmidt(Eds), New directions in attitude measurement(pp.41-57). 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
Alexander, P.A., & Dochy, F.J.R.C. (1995). Conceptions of knowledge and beliefs: A comparison across vary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2(2), pp. 413-442.
Atake, Kazuko (2003). Using games to teach English in Jap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9748)
Bloom, B.S. (1976). 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McGraw Hill.
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ble, C. R., & Brady, G. A. (1977). Fun+games=learning. Science and Children, 15 (2), 15-16.
Croos, K. (1898). The play of animals. New York: Wiley Co..
Crystal, D. (199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cure, Nicole. (2000).New ways in using communicative games in language teaching. TESL-EJ. 4(3). Retrieved May 5,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writing.berkeley.edu/TESL-EJ/ej15/r12.html
Eagly, A.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Ellis, M. J. (1973). Why people pla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reeman, C. (1995). The changing nature of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The shrinking realm of outdoor pla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14 (3), pp. 259-280.
Freud, S. (1961). The ego and the id. In J. Strachey (Ed. & Trans.),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9, pp. 3-66). London : Hogart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23).
Froebel, F. (1887). Education of Man. New York: Appleton.
Groos, K. (1914). The Play of Man.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Hutt, C. (1971). Exploration and play in children. In R. E. Herron & B. Sutton-Smith (Eds), Child’s play, pp. 231-251. New York: Wiley Co..
Huyen, N. T. T. & Nga, K. T. T. (2003). Learning vocabulary through games: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vocabulary through games. Asian EFL Journal. Retrieved March 15,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sian-efl-journal.com/dec_03_sub.Vn.htm
Liao, S. T. (1991). A comparision of Piaget’s and Vygosky’s play theroires, Tainchung Teachers College, 4, pp. 239-247.
Morris, G. S. D. (1976). How to Change the Games children Play. Minneapolis ; Burgess.
Muijs, D. & Reyneolds, D. (2001). Teachers’ beliefs and behaviors: What really matters.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s, 37(2), 3-15.
Noels, J. M., Pelletier, L. G., & Vallerand, R. J. (2000). Why are you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Language Learning, 50(1), pp. 57-85.
Orlick, T. (1978). The Cooperative Sports and Games Book. New York : Pantheon.
Patricia, H. (1997). Games in instruction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8 (3), pp. 35-37.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
Richard J.C., Gallo, P., & Renandya, W.A.(1999). Exploring teachers’ beliefs and the processes of change. Retrieved April 2,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professirjackrichards.com/pdfs/exploring-teacher-change-pdf.
Riley, M. (1975). Games and Humanism.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46 : pp. 46-49.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P.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4th ed., pp. 693-774). New York: Wiley.
Schrader, P.G. & Lawless, K.A.(2004).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 Behaviors Approach: How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3(9).
Shie, Jian-Shiang(1991). Aspects of EFL games. Taipei, Taiwan: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right, A., Betteridge, D., & Buckby, M. (1992). Gam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