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書籍:
1.方至民,2002,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業。
2.黃俊英,2002,行銷學的世界,天下文化。
3.高登第、李明軒合譯,2001,競爭論(上)(下),Michael E. Porter,On Competition,天下文化。
4.李田樹、李芳齡合譯,2000,啟動革命,Gary Hamel,Leading the Revolution。
5.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遠流出版公司。
6.司徒達賢,2000,策略管理個案集,智勝文化。
7.吳思華,1997,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麥田出版公司。
8.李明軒和邱如美合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上),第1版,天下,Porter.,M..E。
9.李明軒和邱如美合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下),第1版,天下,Porter.,M..E。
10.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天下文化,Porter.,M..E。
11.高希均、石茲宜,1996,競爭力手冊,天下遠見。
12.許士軍,1990,管理學,東華書局。
13.黃宏義譯,1989,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大前研一著。
14.劉常勇,1997,科技產業投資經營與競爭策略,華泰書局。
15.蘇拾忠,1994,策略規劃指南,遠流出版社。
二、期刊:
1.朱兆文,2001,「生技及製藥產業CMO之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卷12期:86-93。
2.秦慶瑤,2001,「生技及製藥產業CRO之發展趨勢與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卷12期:94-101。
三、學位論文:
1.白明遠,2003,中小型台商與大陸廠商高科技產業代工競爭模式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2.林偉鴻,2003,台灣生技產業融資策略之探討-自由現金流量觀點,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3.莊晃宇,2004,台灣研發型中小企業之經營策略探討-以L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4.陳榮政,2002,台灣發展生技科技產業政策之結構與策略分析-以「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為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5.謝耀東,2003,台灣研發型生物科技公司經營模式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6.劉昱岑,2004,台灣生物科技公司創新行為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7.黃河川,2002,企業工作委外程度之影響因素分析 -以國內生物科技廠商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8.劉靜達,2003,投資生物科技產業評估準則之探討,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生物科技產業價值創造之效率研究
9.蔡坤達,2002,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國際競爭力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0.鄭光泉,2003,台灣生技與製藥產業之企業競爭優勢與創新經營模式之建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英文部份
1.Orsi, M. E. and C. Chabannon (200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blic Research and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 Appropriate American Model European Countries,” M S-Medecine Sciences, Vol 16, Iss 1, pp. 94-100
2.John Gray, 1994. “Hayek, Spontaneous Order and the Post-Communist Societies in Transition”,
3.Nellore, R. and K. Soderquist (2000), “Strategic outsourcing through specific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 28, pp525-540.
4.Kim, L.,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u Research Policy :1980
5.Oster, S. M. :oModern Competitive Analysisu:Oxford University:1990
6.Porter, M.E., o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u, NY, T: 1990
7.Prahalad, C.K,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u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8. Banker, R. D., A. Charnes and W. W. Cooper, Some Model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30 MANAGEMENT SCIENCE 078(1984).
9. Byerlee, D. and K. Fischer, Accessing Modern Science: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Options for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30 WORLDDEVELO PMENT 931 (2002).
10. Cunningham, Ralph, Bridging the Biotech/law Divide, 120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4 (2002).
11.DeCarolis, Donna M. and Deeds L. David, The Impact of Stocks and Flow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on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20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53 (1999).
四、電子媒體:
1.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7年,生技醫藥服務業(線上資料),http://www.dcb.org.tw/adminz/index.asp。
2.彭秋燕,2006,台灣需要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中央社,(線上資料),http://news.epochtimes.com.tw/7/2/3/47410.htm。
3.Otto,2003.01.27,生物科技產業系列(一),小泰生物科技報第37期,(線上資料),http://www.bio.idv.tw/。
4.工研院生醫工程中心︰http://w3.itri.org.tw/mg100/
5.生物技術學門資訊網:http://www.stic.gov.tw
6.華文生技網:http://www.bioweb.com.tw/
五、科技和研究報告:
1.經濟部工業局編製,2005,2005生技產業白皮書,經濟部工業局。
2.經濟部工業局編製,2006,2006生技產業白皮書,經濟部工業局。
3.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3,財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ITIS計畫。
4.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2004,生命科學產業代工策略,余祁暐, 台灣經濟研究院。
5.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2004,生技服務業分析,許嘉伊,台灣經濟研究院。
六、學術研討會論文:
1. 陳芃婷/陳曉雨/彭逸群/陳華鼎徐慶昌,2006,台灣生技中小企業之利基與案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論文研討報告,指導教授:洪志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