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啟祥(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頁27-33。王啟宗(1988)。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28卷第8期, 頁5。石再添(1971)。鄉土。載於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一冊。台北:商務,頁241。
古金蓮(1999)。台北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江韶瑩(2005)。澎湖文化新指標—魅力澎湖生活博物館。載於澎湖縣地方文化館人才培訓研習手冊,澎湖縣文化局。
余安邦等著(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台北: 遠流。
杜玥潾(1999)。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台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宋秉明(2001)。修正型社區博物館的概念與規劃-以花蓮縣鳳林鎮林田山林場聚落為例。載於博物館風格與特色館建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28。
李仁淑(2002)。文化.觀光.博物館-對地方博物館角色的新展望。載於文化.觀光
.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230。
李坤崇、歐慧敏(2000)。課程統整理念與實務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頁102-116。
李怡燁 (2001)。地方再發展新途徑-生態博物館以南投縣埔里鎮為例。中山大學公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頁23-24。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博物館學研究文集。稻鄉出版社,台北。
吳明清(1998)。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雙月刊,23期,頁14-17。林政弘(2005)。台灣地區博物館經營管理策略。台北:國立編譯館,頁7。
林育瑜(2004)。社區文物館做為在地教育資源之可能-以「校長夢工廠」規劃的
行動歷程為例。東華大學教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和春(2001)。桃園縣國小鄉土教育資源中心運作成效之研究。國北師國民教
育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泊佑(2002)。博物館研究的特色與趨向。載於新世紀的博物館營運,台北:國
立歷史博物館,頁81。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瑞榮(1995)。教育的解構與重建-教育專業地位的維護與師資素質的提高。載於台南師院主編,師範校院定位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台南師範學院, 頁1-11。
姚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卷,3期,頁1-16。洪淑玲編輯(2003)。文建會認識古蹟日。澎湖縣文化局。
南部八縣市鄉土教學大會師大會手冊(2003)。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徐純(2005)。博物館與社區營造。載於澎湖縣地方文化館人才培訓研習手冊,澎湖縣文化局。
徐國芳(2005)。博物館定位探討-以歷史博物館為例。載於博物館營運的新思維,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30。
桂雅文(2001)。愛上博物館。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25。
宮崎清(1999)。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31-39。
崛入憲二(1993)。邁向新理念之路。中時,82/08/30,21版。
張立科(2002)。國民小學教職員工社區意識與學校社區化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屏東市國民小學為例。中山大學公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德永(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時代。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頁166-167。
教育部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頁1-5。
教育部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頁3。
陳其南(2000)。全球化的後現代情境—今時今日的文化與空間。 典藏雜誌,
2000年10月。
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台北:稻鄉出版社,頁7。
張譽騰編譯(1994)。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譽騰(2003)。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頁163。
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頁32。
張譽騰(2002)。博物館作為一種企業:利基的分析。載於2002博物館供辦民
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101-102
張譽騰(2007)。台灣的博物館事業。新活水雙月刊,第12期,2007年5月,頁 20-25。許雪姬(1990)。國民小學鄉土教材之檢討─以四年級社會科第七冊為例。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卷,1期,頁121-129。
游浩乙、劉家倫(2005)。全球思維再地行動-順益原住民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工程
。載於博物館.社區與文化多樣性---2005年博物館館長論
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96。
郭實渝(1997)。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理論基礎。載於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2,23
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87。
郭中瑞(82/08/30)。博物館新潮流-生活.環境博物館。中國時報, 21版。
野口滿城(2002)。略談國際交流以及與地方社區的合作。載於文化.觀光.博物
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46。
賀雯萱(2003)。從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探討台北縣平溪鄉菁桐村礦業
景觀路徑經驗之展示架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光男(2000)。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頁158。
黃光男(2002)。台灣博物館與文化事業。載於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
長論壇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98。
黃光男(2003)。博物館能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頁110。
黃秀媛譯(2005)。藍海策略。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75-115。
黃世輝、宮崎清(1996)。從產品設計到社區設計-談台灣社區營造的發展與方
法。台灣手工業,60期,頁4—20。
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第324期,頁9-13。黃惠雯、童琬芬、梁文秦、林兆衛譯(2002):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柏
葉志成(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楊暁雯(2005)。學校經營生態博物館的經驗與省思─以臺北縣汐止國小為例。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熊召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第36卷,第1期,頁12-21。澎湖縣馬公市東衛國小(1997)。春牛埔的回憶。澎湖:東衛國小
歐用生(1994)。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設計之概念與實施探討。載於84年台北地區教學活動課程設計推廣研習手冊,台北:國北師。
鍾國南、方力行(2003)。博物館走出博物館。台灣博物,22卷,第2期, 78,頁32。
鍾國南、張慧容、方力行(2002)。公辦民營後博物館的教育工作。載於2002博物
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114。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藍順德(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學的規劃與展望。載於台北師院主編,國小鄉
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台北:國北師。
臧振華(2005)。與社區作伙-史前館的藍海策略。載於博物館.社區與文化多樣
性---2005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13。
羅欣怡(199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社區博物館之興起及其問題。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澎湖縣鄉土教學資源中心簡介摺頁
http://www.greentourism.gr.jp/gt/gt2.html
英文部份:
Davis,P.,1999 Ecomuseums:A Sense of Place,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40.
de Varine-Bohan,H.,1973‘A Fragmented Museum:The Museum of Man and Industry,Le Creusot-Montceau-les-Mines’,Museum 25(4):242-249.
Hauenschild,A.,2000 Claims and Reality of New Museology: Case Studies in Canada,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Smithsonian 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Museum Studies.
Hudson,K.,1992‘The dream and the reality’,Museums Journal 92(4):27-31.
Hubert,F.,1985‘Ecomuseums in France: contradiction and distortions’,Museum 148:186-190
Koening,N.G.1993.Environment Events, ssessment,Response. NewYork:N.&N.Publishintg Co.,Inc.A NAAEE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Publication.
Kotler,N.1999 Delivering experience: marketing the museums full range of
assets,Museum News:1999(May/June):30-39,58-61.
Mayrand,P.,1984‘A new concept of museology in Quebec’,Muse 2(1):33-37.
McManus P.M.,1991Making Sense of Exhibits,in Kavanagh,G.1991,Museum
Language:Objects and Texts,Leicester Univ.Press,34-46.
Querrien,M.,1985‘Taking the measure of the phenomenon’,Museum 148:198-199
Riviere,G.H.,1985‘The ecomuseums :an evolutive definition,Museums
37(4):182-183.
The Ironbridge Gorge Museum,1994,A Celebration of the frist 25 years, Ironbridge: The Ironbridge: Gorge Museum.
Teruggi,M.E.,1973 UNESCO (1973)Resolutions adopted by’the Round Table of Santiago (Chile)’,Museum25(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