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06)。中華民國95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中文摘要。2007
年8月11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612/95來台中摘.htm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07)。96年1月觀光市場概況概要。2007年7月5日,
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bulletin/bulletin_show.asp?selno=1222
中華民國年鑑(2005)。觀光政策與施政。2007年7月11日,取自:http://www.gio.gov.tw/info/94roc/context/Ch09/090501.htm
中華民國政府改造工程網站(2007)。行政院於96年1月19日將「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修正草案函送立法院審議。2007年5月4日,取自:
http://reform.rdec.gov.tw/ct.asp?xItem=645&ctNode=53
王旭昇(2005)。網路行銷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王雅玲(2002)。從超級特展探討博物館與傳播媒體之互動。以「黃金印象-奧塞美術館名作」與「兵馬俑、秦文化」特展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王嵩山(2005)。博物館、地方風格與都市再生。博物館學季刊,19(4),5。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2007a年4月11日)。法制、教育及文化兩委員會聯席會議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修正草案」案,96(26)。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lci.ly.gov.tw/
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2007b年4月23日)。外交及僑務委員會會議邀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鄭文燦專題報告「我國國際文宣工作」並備質詢,96(30)。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lci.ly.gov.tw/
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2006a年12月8日)。教育及文化、預算及決算兩委員會聯席會議審查9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第8組關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管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95(53)。2007年8月13日,取自:http://lci.ly.gov.tw/
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2006b年5月8日)。教育及文化、預算及決算兩委員會聯席會議一、國立故宮博物院函送本院審議9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作決議第9項第4目第2節「資訊管理」有關「數位台灣 」,95(22)。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lci.ly.gov.tw/
台北市士林區公所(2007)。古早芝蘭新士林。2007年6月20日,取自:
http://www.slda.taipei.gov.tw/wwwroot/%E5%8F%A4%E6%97%A9%E8%8A%9D%E8%98%AD%E6%96%B0%E5%A3%AB%E6%9E%97/linxi.htm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2004年9月16日)。政院再造!行政院未來組織架構定案,13部4會5機關,金融政策規畫將回歸財政部。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tcoc.com.tw/newslist/005200/5281.asp
田佳靜(2000)。俄羅斯文化觀光:歷史背景與展望。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田湖月(2006)。國立博物館營運政策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石守謙(2005)。序。載於石守謙(主編),導讀故宮(2頁)。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政府出版品參加2006東京國際書展-台灣政府出版品邁向國際,首度參加東京書展。2007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17328&ctNode=6918
朱紀蓉(2004)。博物館與創意產業:台灣的迷思。藝術家,16(8),4。
米復國(譯)(1989)。博物館最大的蒐藏品。博物館學季刊,3(3),27。
邢金俊(2004)。博物館觀眾滿意度調查及其問題探討─以「德意百年展」為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辛治寧(2002)。繁榮的夥伴-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簡訊。2007年2月5日,取自:http://www.cam.org.tw/5-newsletter/19.htm#ch2
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視窗,26,15。那志良(1966)。故宮四十年。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佘城(2005)。登記組-文物的帳房。載於石守謙(主編),導讀故宮(14-15頁)。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呂以榮(譯)(2002)。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台北市:六合。
呂自強(2006)。國小團體在故宮博物院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台北市鄰近國小為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金士先(2005)。出版組-永遠的展覽。載於石守謙(主編),導讀故宮(30-31頁)。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曼麗(2007)。[面訪]。院長,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美齡和蘇麗英(編譯)(1994)。博物館的文化觀光。博物館學季刊,8(2),30-35。
林品樺譯(2006)。故宮與有關中國藝術的敘述。故宮文物月刋,280,106。
林潔盈(譯)(2004)。如何行銷博物館。台北市:五觀藝術公司。
林麗玉(2006年11月1日)。台北觀光護照今發行 提供多項折扣優惠。PChome Online
新聞。2007年7月3日,取自:
http://news.pchome.com.tw/life/bcc/20061101/index-20061101124147210138.html
李天鳴(2005)。院史沿革-傳承與延續。載於石守謙(主編),導讀故宮(6-11頁)。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昀芳(2002)。非鄰避型公共設施社區關係之研究──以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和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
李素真(2006)。台灣地區博物館出版品行銷策略之探討。科技博物,10(3),47。李嘉琴(2006)。博物館賣店觀眾消費行為及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李蕾香(2003)。世界知名博物館網路行銷應用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元智
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雨致(2004)。以策略性行銷規劃角度分析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媒體合辦國際特展—以
馬諦斯特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芝儀和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吳佳倫(2007)。電影0行銷。台北市:書林。
吳嘉齡(2005)。典藏數位化案例研究──華岡博物館藏品後設資料之建置。國立台南藝
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宋兆霖(2006)。略記故宮八十年來的重要海外展覽活動。故宮文物月刋,277,108-126。
杜逢瑀(2006)。穹蒼為頂,草木為籬-淺談博物館的戶外空間。故宮文物月刊,282,110-114。何來香(2007)。天涯比鄰-國際交流的拓展。載於林曼麗(主編),物華天寶-
Old is New導讀新故宮(199-201頁)。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周功鑫(1999)。博物館行銷理論研究。載於陳永源(主編),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62-68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周功鑫(2007)。[電話訪談]。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
周妙齡(譯)(2006)。博物館與社區。博物館簡訊,35。2007年3月17日,取自:http://www.cam.org.tw/big5/publish_035.htm
周美惠(2007年4月19日)。正名?故宮:貿然更動,問題更多。聯合新聞網。2007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udn.com/2007/4/19/NEWS/NATIONAL/NATS2/3810203.shtml
周美惠(2006年12月6日)。故宮門票漲到160 元。樂多日誌。2007年4月30
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agnesyeh/archives/2552400.html
洪登欽(2003)。傳統文化觀光與文化產業發展之探討-以高雄市愛河流域下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洪士倫 (2002)。數位科技影響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應用數位
典藏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2004a)。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2004),質性硏究 : 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硏究實例 (159頁)。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2004b)。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載於胡幼慧主編(2004),質性硏究 : 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硏究實例 (271頁)。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和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資料?載於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硏究 : 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硏究實例 (150頁)。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和姚美華(2004)。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資料?載於胡幼慧主編(2004),質性硏究 : 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硏究實例 (155-157頁)。台北市:巨流。
胡家瑜(1994)。博物館中的觀光文化──現代脈絡下「傳統」的變型。博物館學
季刊,8(2),30-44。
范子凡(2005)。創新與賤賣?淺談故宮授權問題(下)-藝術授權&法源規章。2007年1月3日,取自: 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e/temp/1207/artkey.htm
韋樞(2005年6月3日)。瞄準全球精品市場 故宮典藏商品網路行銷。大紀元。2007年7月1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3/30/n1271182.htm
施植明譯(1997)。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徐子超(譯)(2002)。博物館與觀光:愛的結合或權宜婚姻?載於林泊佑(主編),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196-204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高子矜(2006)。EUROPE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擴建計畫。典藏今藝術報。2007年1月2日,取自:http://artouch.com/story.aspx?id=2006090509246
高熏芳、林盈助和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翁志維(2004)。博物館形象與觀眾參觀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唐佩君(2007年5月18日)。經建會:台灣觀光業產值表現低 進步空間很大。大
紀元電子報。2007年7月20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5/18/n1714965.htm
唐學斌(1987)。觀光學。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馬康耀(2006年1月7日)。觀光客倍增不只是口號,今年來台人數及觀光外匯收入均可創下新高。大紀元時報台灣版電子報。2007年7月3日,取自:http://www.epochtw.com/6/1/7/19171.htm
秦裕傑(2003)。博物館法難產。博物館學季刊,17(4),91。夏學理(2007年3月10日)。文化態度決定兩岸高度。中時電子報。2007年4月3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3+112007031000285,00.html
凌美雪(2004年6月16日)。政院各部會整併聲中 故宮另有定位-先改隸總統府再朝行政法人推動。自由新聞網。2007年7月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n/16/life/art-1.htm
凌美雪(2005a年2月10日)。故宮鎮館之寶《早春圖》北宋山水站上世界文明高峰。自由新聞網。2007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feb/10/life/nylife-6.htm
凌美雪(2005b年6月24日)。免費參觀全球十大博物館 故宮推出首張白金認同卡。自由電子報。2007年6月16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4/life/art-3.htm
凌美雪(2007年2月9日)。老故宮展新貌 正館重新啟用。自由時報電子報。2007年6月16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9/today-life5.htm
孫武彥(1994)。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台北市:三民書局。
國立台灣博物館(2006)。「看見西班牙、發現新臺灣」北臺灣博物館策略聯盟。2007年4月4日,取自:http://www.ntm.gov.tw/pda/pda_innew2.asp?id=220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a)。大事紀。2007年5月3日,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about/chronology.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b)。傳承與延續。2007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about/tradition.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c)。九十三年度提升服務品質績效報告。2007年6月7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uploads/2006020703514745669/008.pdf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d)。為民服務。2007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services/public_01.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e)。大事紀。2007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about/chronology.htm#09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f)。簡史。2007年5月5日,取自:
http://search3.npm.gov.tw/zh-tw/index.jsp?p=%E7%95%B8%E9%9B%B6%E5%9C%B0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g)。餐飲禮品。2007年5月5日,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visiting/visit/food.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h)。「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開箱記者會。2007年5月5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services/news_02.htm?docno=207&pageno=2&fp=true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i)。故宮精品。2007年5月6日,取自:https://www.npmeshop.co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j)。數位典藏。2007年8月6日,取自:http://www.npm.gov.tw/digitization/implementation/archives.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k)。瀏覽數。2007年8月6日,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home.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l)。得獎訊息。2007年6月7日,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dministration/awards_01.htm
郭世文(2004)。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行銷組合之研究:以學前教育機構目標觀眾為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郭展毓(2007年2月9日)。故宮翻修新面貌 NHK專題報導。TVBS。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j100920070209193258
郭肇富(2007)。[電話訪談]。里長,台北市臨溪里。
許功明(1994a)。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8(2),6。許功明(1994b)。博物館與原住民文化的展現。博物館學季刊,8(3),5。許琦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
許馨今(2006)。「新故宮今古意」共築六十五萬種感動的美學產業。故宮文物月刋,283,103。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
陳光榮和陳文蓉(1999)。博物館行銷之分析探討。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6(1),102。
陳其南(2004)。國際交流的拋物線連結─2004策展人論壇。2007年4月4日,取自: 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097653241592
陳亮瑜(2007年1月18日)。清明上河圖…科博館好戲連三。故宮電子報。2007年6月21日,取自:http://enews.npm.gov.tw/enews/npmpaper/NPM00001/PID00099/html/news-04.html
陳秀雯(2005)。博物館行銷發展趨勢研究:以古根漢美術館為例。臺南藝術學
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勝彥(2005)。打造圖書館新景象。書香遠傳。2007年4月5日,取自 http://www.ntl.gov.tw/Public/Publish/200510191930197055.pdf陳欽育(2001)。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動向。博物館學季刊,15(4),23-34。陳嫒(2002)。博物館四論。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陳蓉(2006年11月2日)。博物館:社會志業 文物收藏共享文化精髓。大紀元。2006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2/n1507536.htm
陳蓉(2007年4月13日)。老文物活潑風貌 故宮國寶總動員影片發表。新浪新聞中心。2007年6月21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edu/cna/tw/2007-04-13/172412449871.shtml
陳榮楷(2003)。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之研究─以四結福德廟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嘉翎(譯)(2002)。博物館與觀光:新途徑文化。載於林泊佑(主編),文化.觀光.
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12-23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嘉頻(2004)。文化的全球化與博物館行銷。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黃文美(2004)。顧客關係管理於博物館行銷之應用-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黃光男(1998)。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2002)。台灣博物館與文化產業。載於林泊佑(主編),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114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琇淩(2006)。人約黃昏後,藝術不打烊?談博物館夜間開放之可能性。故宮文物月刋,283,92。
黃瑞琴譯(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榮村(2002)。部長序言。載於林泊佑(主編),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4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慧敏(2007a年1月8日)。參觀大英博物館收藏展 等於環遊世界一周。蕃薯藤新聞網。2007年7月10日,取自: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1/20070108805254.html
黃慧敏(2007b年6月30日)。故宮夜間開放七月開跑 盼成台北夜間新地標。新浪新聞中心。2007年7月11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edu/cna/tw/2007-06-30/103012583310.shtml
黃慧敏(2004年2月4日)。故宮拍攝紀錄片賊予歷史典藏新生命。大紀元。2007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2/4/n460461.htm
黃慶源(1996)。非營利組織行銷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莊婉潔(2007)。寶物舊化新 授權藏錢景。國際商情雙周刋,215,72。
曹致軒(2002)。我國博物館行銷之研究-以故宮博物院與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曹翠英(2006)。策略聯盟:強化大學競爭優勢。台北市:五南。
游浩乙(2003)。台灣私立博物館行銷策略--以奇美博物館及朱鉻美術館為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允芸(2007)。[電話訪談]。展覽組科長,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永誠(1998)。事件行銷100。台北市:遠流。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台北市:授學。
張秀娟(2003)。國立博物館行銷組合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真卿(1997)。企業的定價策略。台北市:台灣廣廈國際出版集團。
張瑜倩(2002)。以博物館行銷觀點探討博物館形象建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譽騰(譯)(1995)。如何行銷?博物館特殊情境的分析。博物館學季刊,9(2),39。
張譽騰(譯)(1988)。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2(3),16。
溫力秦(譯)(2003)。猛獅城堡的女神-佩姬.古根漢。台北市:宜高文化。
葉武東(2004)。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博物館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曾信傑(1999a)。博物館行銷時代的來臨。博物館學季刊,13(3),4-6。曾信傑(1999b)。書籍介紹-博物館策略與行銷。博物館學季刊,13(3),94。
曾信傑(2001)。特展-博物館行銷的利器?博物館學季刊,15(3),41。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9(4),40-42。
曾美惠(2006年3月14日)。打造南院 調整授權 故宮加快腳步。台灣立報。2007年5月7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03/14/06D03131/
曾曾旂(2002)。新世紀博物館行銷:打造另一個關鍵人物。載於林泊佑(主編),新世紀的博物館營運(159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傅朝卿(2002)。文化資產與永續經營-從「國際文化觀光憲章」談起。南台文化,2,15-23。
程福俊(2005年4月4日)。旺季票價開始執行 故宮等景區未執行聽證價格。中國經
濟網。2007年7月3日,取自:
http://big5.ce.cn/travel/lyxw/lyxw/200504/04/t20050404_3503677.shtml
楊明珠(2007年3月7日)。F4在日本與天王級偶像團體SMAP談台灣之美。
蕃薯藤天空新聞。2007年7月3日,取自:
http://news.yam.com/cna/entertain/200703/20070307008746.html
搞設計部落格(2005年6月18日)。美術館行銷天王古根漢。2007年6月18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989/article.php?pbgid=989&entryid=14645
劉仲冬(2004)。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81頁)。台北市:巨流。
劉倍玲(2005)。地方博物館從事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環境分析之研究-苗栗木雕博物館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劉惠媛(2002)。繆斯共和國:博物館通行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劉惠媛(2007)。博物館的美學經濟。台北市:原點。
潘祖蔭(2006年11月)。媒體與博物館新關係。王駿發(主持人),建立博物館
產業公私夥伴關係。十字路口上的台灣博物館產業──專業、社群、永續研討會,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潘美君(2004)。博物館整合行銷傳播之探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之特展比較研究。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漢寶德(1988)。文化觀光的時代,博物館學季刊,2(3),1。
鄭秋霜(2007年3月7日)。林曼麗:活化故宮資產 吸取台灣養分。經濟日報。2007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tcri.org.tw/CHTV2/
鄭麗萍(2000)。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行銷之研究-一個全球╱地方化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昭儀(2005)。從「全球古根漢」論博物館的策略聯盟。博物館學季刊,19(3),93。蔡政哲(1996)。非營利機構的服務品質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薛聖棻(製作人)(2007年3月15日)。沈春華live show。台北市:中天綜合台。
謝震南(2005年5月26日)。故宮推廣文物之美虛擬展示系統近日亮相。大紀元。2007年6月2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6/n934928.htm
盧宣妃(2006)。由沉潛到轉型-談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三十年的發展。故宮文物月刊,282,85-86。
盧恩慈(2005)。藝術授權產業之營銷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燕珍宜(2006)。博物館的新角色與使命。經典,101,103。
簡瑞榮(2000)。故宮「中華瑰寶」赴美展覽事件之評論。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編),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875頁)。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羅苑韶(2006a年12月6日)。羅浮宮博物館票價高於故宮但優惠參觀辦法多。新浪新聞中心。2007年7月13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global/cna/tw/2006-12-06/205412231636.shtml
羅苑韶(2006b年12月28日)。故宮北宋特展驚豔國外媒體。大紀元。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29/n1572409.htm
嚴祥鸞(2004)。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99-200頁)。台北市:巨流。
蘇慶豐(2007)。[電話訪談]。公共事務室主任。國立故宮博物院。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007).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7, from http://www.marketingpower.com/mg-dictionary.php?SearchFor=marketing&Searched=1
Art marketing org (1997). Americans for the arts monographs. Retrieved July 18, 2007, from http://www.artsmarketing.org/marketingresources/files/Bridg_Amer_Partnership_Mono.pdf.
Benediktsson, G. (2004). Museums and tourism.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6, from
http://www.atmusephere.com/Journal/2004/Issue1/artiklar/GudbrandurBenediktsson.pdf
Donald, E.B. (Ed.) (2007). Treasures from the working of nature. Eight thousand years of antiquities.Taipei: National Palece museum.
Frey, B. S. (2000). Arts and economics: Analysis and cultural policy. New York: springer.
Griffin, D. (1994). Between museum research and the public. In H.F. Kao(Eds.), Research within the museum: aspirations and realities: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hel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p. 95). Taichung: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Kotler, N. and Kotler, P. (1998). Museum strategy and marketing: designing missions, building audiences, generating revenue and resour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lter, P. and Andreasen, A. (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 and Armstrong,G. (1990). Marketing :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oore, K.(1994). Museum management. NY: Routledge.
Paolucci, A. (2002). Great museums of Europ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Richards,G. (2000). Tourism and the world of 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Recreation and Research, 25(1), 9-17.
Rothschild, M.L. (1979).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nonbusiness situations or why it’s so hard to sell brotherhood like soup. Journal of Marketing, 43, 11-20.
Sillberberg, T. (1995). Cultural tourism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Tourism Management, 16(5), 364.
Talboys, G. K. (2005). Museum educator’s handbook. (2nd ed.). VT: Ashgate Pub. Co.
TCAnet (2007). Cultural tourism. Retrieved July 25, 2007, from
http://www.arts.state.tx.us/toolkit/tourism/basics.asp
Wikipedia (2007). Cultural tourism. Retrieved July 25, 2007,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ultural_to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