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資料
中時新聞資料庫,爭讀資優班 惡補更嚴重(2006)2006年6月1日,取自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0521&nfno=N0291.001&nsno=24&nkeyword=%b8%ea%c0u%afZ&SearchArgs=Keyword%3d%b8%ea%c0u%afZ%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0502%26DateTo%3d20060531%26ShowStyle%3d2%26PageNo%3d3%26ItemsPerPage%3d10&App=NS。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民國92年衛生指標(2005)。2005年10月9日取自http://www.doh.gov.tw/statistic/統計年報/st2_92_2.htm。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94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12歲以下。2006年10月27日,取自http://www.bhp.doh.gov.tw/BHP/do/www/themeParkDocRead?themeParkDocumentId=48084&type=document&themeParkId=638。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民法。2006年5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B0000001。
林隆光(2003),台大校友雙月刊-學童視力保健工作之願景。2006年12月7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27&sn=548。
國家圖書館的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2006)。2006年10月11日,取自http://readopac3.ncl.edu.tw/ncl3/index.jsp。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2006)。2006年5月19日,取自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丁如真(2001),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醫院護理人員下背痛預防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王素真(2000),評估學齡前兒童齲齒口腔衛生保健實施成效之研究-運用資料包洛法,華醫學報,13:69-79。王國川(1999a) 探討健康信念模式測量理論基礎--以青少年搭機車戴安全帽之研究為例,中原學報,27(2):123-134。王國川(1999b) 應用修改後健康信念模式探討青少年無照騎車行為之影響因素,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7:117-147。王國川(1998) 修改後健康信念模式測量理論基礎之探討--以青少年無照騎車之研究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0(2):101-121。王瑞霙(2004),娃娃的窩-台灣北區都會不同家庭結構下兒童生活空間問題之現況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桃園。江益村、楊奕馨、謝天渝(2004),燕巢鄉幼、托兒所幼童齲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台灣口腔醫學衛生科學雜誌,20:48-60。
呂昌明、陳瓊珠(1983),所謂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51:32-34。李守義、周碧瑟、晏涵文(1989),健康信念模式的回顧與前瞻,中華衛誌,9(3),123-137。
李美慧(1995),某國中學生之吸菸行為與父母健康信念、吸菸行為、管教努力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李靜芳、簡麗盈、戈依莉、周怡宏(2004),兒童健康生活品質之概念與測量工具之介紹,護理雜誌,51(2),73-78。
李燕鳴(2001),從流行病學觀點談兒童的事故傷害,台灣醫界,44(8):31-33。
李寶璽(1993),三至六歲兒童意外傷害城鄉的之比較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文娟(1995)健康信念模式、理性行為理論與多因性實用理論之應用比較,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學系學刊,創刊號:47-54。
林佳蓉、曾明淑、詹思萍(1997)台灣地區ㄧ至六歲幼兒營養狀況調查,Nutritional Sciences Journal, 22(1),47-61。
林倖如(2003),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影響鉛作業勞工接受職業病健康檢查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林鴻清、徐銘燦、張克昌、許權振、林淑芬、林玉珍、吳穗華、曾德運、翁瑞亨(2004) 臺灣新生兒聽力篩檢之現況,台灣醫學,18(1):42-48。
周志銜、邱耀章、藍守仁、陳俊凱、劉育能(2005),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之研究 以基隆市與嘉義市為例,學校衛生護理,17 :17-30。
周明源、黃玉珍、陳宜伶(2004)父母對幼兒視力保健之現況調查-以左營國小附設幼稚園,學校衛生護理,15-16:70-78。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官蔚菁(2003),台灣健康信念模式研究之統合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護理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南。邱馨誼(2002),社區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自我照顧行為與健康信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施文文(2004),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院校教師健康狀態之影響因素,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高雄。洪光明(1998),板橋市幼兒未接種麻疹疫苗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洪光明、吳美珠、季瑋珠(2000)板橋市幼兒未接種麻疹疫苗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10(1),1-14。姚振華、張進順(2001),臺北市學前兒童之齲齒狀況研究,中華牙誌,20(4),283-296。
柯懿嬖(1996),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某工作場所員工之大腸直腸癌糞便篩檢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永欽(2002),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臺灣實證, 暨南國際大學經濟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陳民虹(1999),健康信念模式在骨質疏鬆的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志彬(2001),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擴充與教育機會不均等性之變遷,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淑敏(2004),國中學生吸菸行為與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之相關探討,中山醫學大學護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婉琪(2005)族群、性別與階級:再探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學,(10):1-40。
陳瑤惠、林佳蓉 (2004) ,四至七歲兒童與父母親食物偏好相似性研究,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9(3):149-158。陳曉悌、李怡娟、李汝禮(2003),健康信念模式之理論源起與應用,台灣醫學,7(4):632-639。
郭育祺(2004)雙薪家庭幼兒母親知覺和保母的養育參與、共養育及養育品質之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郭蕙慈(2002),花蓮縣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習慣與幼兒飲食習慣之相關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學系碩士班,未發表,花蓮。黃秀媚(2005),菸害教育對國中生菸害健康信念與戒菸行為意向影響整研究,學校衛生護理,17:31-49。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黃芳銘(2006),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五南。
黃怡瑾(2002),「私」領域中的女性困境:生育、教養與照顧工作之分工,台南師院學報,34:341-365。
黃素雲(2003),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老年人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黃淑貞(1997),大學生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吸菸行為研究,學校衛生,31,30-44。黃淑貞(1996),健康信念影響成人健康習慣之縱慣性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9:97-113。黃淑貞、洪文綺、陳曉玫 (2004) ,家庭因素和學業表現對我國國小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衛生教育學報,21:1-18。
張紹勳、林秀娟(2005),SPSS高等統計分析,滄海:台中。
張鳳琴、蔡益堅、吳聖良(2003) 臺灣地區非致命事故傷害狀況,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2(6),492-500。楊金寶、吳蘭若、莊詩絃(2005),臺北市幼兒居家環境安全訪視評估之研究,兒童及青少年福利期刊,9:129-151。
楊淑惠、鄭心嫻、陳淑嫥、黃惠明、許薰惠、陳金發、賴明宏、謝明哲(1999),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的體位與營養素攝取和血液脂質生化的關係,Nutritional Sciences Journal,24(2),139-151。
楊淑朱、許平和(2005),從台灣兒童福利的發展檢視兒童人權的實踐,社區發展季刊,109:120-127。潘倩慧、洪玉珠、楊奕馨、謝天渝(2002),台南市幼稚園、托兒所幼童齲齒狀況之探討,台灣口腔醫學衛生科學雜誌,18,39-50。
蔡宜峰、楊曼華(2005),早發性幼兒齲齒與照顧者間關係之探討,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5(3),123-128。蔡明祝(2004)外籍與本籍配偶對嬰幼兒的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比較-以高雄市三民西區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碩士論文,未發表,高雄。蔡玲珠(1998),某大學一年級學生騎機車戴安全帽行為意向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樂冠華、潘憐燕、林明珠、張新儀、石曜堂(2003),台灣地區兒童特殊靜態活動、高熱量飲食攝取及身體質量指數之分析:2001年NHIS之結果,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2(6):474-482。
劉慈惠(2002),個人社會網路和專家學者知識對大學教育程度幼兒母親教養信念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15:383-427。劉殿楨(1999),幼兒聽障知多少-談幼兒聽力篩檢,健康世界,168:113-116。閩嘉娜、薑逸群、許權振、謝武勳、王俊毅(2005),健康信念在產婦參加新生兒聽力篩檢之應用,護理雜誌,53(2),30-40。
鄧文蕙(1991),幼兒家庭意外傷害與照顧者對幼兒意外傷害防範及處理之認識。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賴翠琪(2000),臺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盧素碧(1997),幼兒的發展與輔導。臺北:文景。
鍾麗英(2000)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新臺北護理期刊,2(1),121-129。羅英維(2003)外籍配偶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醫療利用情形探討-以臺北縣地區教學醫院新生兒特診為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臺北。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李綢、吳敏而、柯華葳、陳淑美(2001)。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
英文參考資料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The World Health Report-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ing Life. (2002). 2006年12月9日,Available form: URL: http://www.who.int/whr/2002/en/whr02_en.pdf` (page 129.)
Anderson & Gerbing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 411-423.
Atiyeh & EI-Mohandes(2005) Preventive Healthcare of Infants in a region of Lebanon: Parental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aveior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9(1), 83-90.
Backer(197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sick role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 409-419.
Bush & Iannotti (1990) A Children's Health Belief Model. Medical Care28 (1) 69-86.
Cheng, Savageau, Bigelow, Charney, Kumar & Thomas(1996) Assessing Mothers’ Attitudes about the Physician’s Role in Child Health Promo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6(12), 1809-1812.
Eiser (1997)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77(4): 350-4.
Eiser & Morse(2001) A review of measure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chronic illnes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4(3): 205-11.
Don Herrington (2005)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Why the Big De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67 (10), 68-69.
Janz & Becker (198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 decade later. HealthEducation Quarterly, 11(1), 1-47.
Kelly, Binkley, Neace, & Gale. (2005) Barriers to Care-Seeking for Children’s Oral Health Among Low-Income Caregiv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5(8), 1345 - 1351.
Lees & Tinsley(2000) Matern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The Role of Maternal Affect and Teaching Straegie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6(4), 632-652.
Lewis T., DiLillo D., & Peterson L. (2004) Parental beliefs regarding developmental benefits of childhood injuries.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 28 (S1):S61-8.
Maiman & Becker (197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Origins and Correlates in Psychological Theory.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4), 336 -353 . .
Maiman, Becker & Cummings(1982) Effects of sociodemographic and attitudinal factors on mother-initiated medication behavior for children. Public Health Reports, 97, 140-149.
Papalia & Diane(1994)。Child Development (黃慧真譯)。臺北:桂冠。
Peterson, Farmer & Kashani (1990)Parental injury prevention endeavors: a function of health beliefs?. Health Psychology, 9(2), 177-91.
Radmila Prislin,Dyer ,Blakely & Johnson(1998). Immunization Statu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Mediating Role of Beliefs,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Control.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8 (12) 1821-6.
Rosentock (1974a)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 328-335.
Rosentock (1974b)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 354-386.
Ruaaell ( 1991)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Maternal Childhood Injury Health Beliefs and Social Influence. 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 14, 163-177.
Russell & Champion (1996) Health Beliefs and Social Influence in Home Safety Practices of Mothers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8(1), 59-64.
Shaffer (2003)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蘇建文譯)。臺北:學富。
Wagner, Spiker&Linn. (2002)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ents as teachers program with low-income parwnts and children. 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s, 22(2), 67-81.
Webb & Sanson-Fisher & Bowman (1988)Psychosocial factors related to parental restrai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motor vehicles.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2):87-94.
Yeh, Hough , McCabe , Lau , & Garland (2004)Parental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Child Problems: Exploring Racial/Ethnic Patter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43(5), 60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