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劉俊概、李建勳、邱永興、涂瑞洪(2004)。軟式網球低切割法發球之三度空間運動學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3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85-291。
張思敏(2002)。運動比賽戰略戰行概念與應用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2),35-46。許武雄(1996)。籃球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克宗(1976)。六人制排球體能研究。屏東市:東益出版社。
陳全壽(1993)。速度、肌力、耐力的生理特質及訓練法。1993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體育專科學校, 18-24。
陳全壽(1993)。速度、肌力、耐力的生理特性及訓練法。1993年國際運動訓練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體專,18-24。
陳克宗(1976)。六人制排球體能研究。屏東市:東益出版社。
葉憲清(1990)。教練實用運動科學講義-體能訓練。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葉憲清(1985)。體能訓練教練實用運動科學講義,中華民國體育總會印。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建立運動選手選材制度-以建立青少年體能商常模為例,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印。
田麥久(1998)。論運動訓練計畫。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林正常(1996)。健康體能理論。八十五年度提昇國民體能計劃報告書。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中心出版,171-175。
黃榮松(1991)。1990年北京亞運中華軟網隊集訓在體能上的效果,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3輯,235-247。廖南凱(2002)。探討2002年亞運我國優秀軟網運動員培訓期間體適能檢測成績差異及專項性體能之編製。92年全國大專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309-319。
賴水僚(1997)。軟式網球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全壽(1995)。運動訓練法的科學基礎及未來趨勢。網球報導,三月號,21-24。
梁禮宏(1994)。如何擁有重鎚般的發球。網球報導,七月號,15-17。
林竹茂(1974)。排球隊訓練計劃之研究。全國大專體育總會體育學術研究專刑,80-104。
Gray(1988)。運動傷害的預防處理。七十七年度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刑,1-10。
網球報導編輯室(1994):依信仰、運動價值成長的泰德馬丁。網球報導,11月號,33-40。
嚴思祺(1995)。張德培向顛峰挑戰。民生報,84.1.25,第一版。
山口晃(1995)。軟式網球,聯廣圖書公司編輯部,台北市。
陳和睦(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誠(1992)。網球與健康。網球報導,8月號,52-55。
張本卿(2002)。網球技術報告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張至滿(1999)。體育測量與評價。台北市:水牛。
林榮培(2002)。跆拳道運動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112-120。周文祥(1998)。超越自我,邁向巔峰-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概念應用。台南市:復文。
楊鍚讓(1997)。某些身體素質的測量與評定。載於楊錫讓(主編),運動生理學原理及應用,157-172,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劉志民、韓勤英、趙建強(2004)。運動訓練的內容。載於王家宏、金健秋、劉志民、肖潔(主編),運動選材、運動訓練學、運動競賽學,149-202,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
葉偉(2004)。散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北京市:人民體育。
吳德成(1998)。桌球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紀世清(1996)。羽球選手體能測驗項目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19-240。
張麗如(1982)。女排彈跳力訓練中運用模式訓練的初步嘗試。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1-14。
宋景茂(1982)。關於我國甲級隊女排運動員防守移動能力與身體素質關係的探討。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6),45-47。
余克敏、謝東(1986)。一種評定女排身體素質水平的教學模式。體育科技,3,11-13。
張木山(1999)。訓練控制理論在排球選手體能評估上的應用。大專體育,1卷2期,51-60。
王三財、陳全壽(2003)。擊劍選手專項體能編製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卷1期,185-215。王國慧、陳天文(2004)。在優秀跳遠選手專項體能與運動表現之相關,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輯,164-173。黃憲鐘(1998)。淺談網球項目選材。台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24-28。
杜登明(1985)。羽球運動技能因子構造之分析研究。台灣體院升等論文。
周資眾、陳全壽(1997)。於大陸桌球運動員選才之研究-2-。國立體育學院論叢,8卷1期,269-284。外文文獻:
毛利辛一(1981)。軟式庭球。東京:成美堂出版。
Corbin,C.B.,& Lindsey,R.(1994).Concept of Fitness and Wellness-wite Laboratories.Brown & Benchmark.
Mand,P.J.,& Foster,C.(1995).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uman Fitness.Human Kinetics.
Morrow,J.R.,Jackson,A.W.,Disch,J.G.& Mood,D.P.(1995).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Human Performance.Human Kinetics.
Gallahue,D.L.(1997,許義雄譯),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國立編譯館主譯,麥格羅˙希爾印行,台北市。
Bompa,T.O.(1999).Periodization: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 /4thed.Human Kinetics Pubilshers Inc.
Hollmann,W.;Rost,R.(1981):Ergometrie zur Hypertoniediagnostik.Dt.med.Wschr.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