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07: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國澄
研究生(外文):GUO,GUO-CHENG
論文名稱: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賦優異教育方案態度與實施意見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attitudes and opinions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towar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指導教授:王木榮王木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資賦優異教育資優教育方案國小行政人員
外文關鍵詞:gifted EducationGifted Education Programadministration staffs in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優教育方案實施的支持態度,以及在學校推行的現況與遭遇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當局擬定資優教育方案執行計畫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之教師兼任行政人員,抽樣樣本為347人。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優教育方案實施之支持態度調查問卷。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現況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曾參與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者僅佔25.9%。
(二)各校辦理資優教育方案以充實課程及社團活動為主。
(三)辦理資優教育方案的時間以週三下午、晨間活動時間、放學後為主。
(四)辦理所需師資主要為校內一般教師擔任。
(五)國小實施資優教育方案對學生提升探究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有幫助。
(六)國小行政人員認為學校未能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原因主要為學校缺少資優教育相關師資及無法鑑定資賦優異學生。
二、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在態度及意見上的差異
(一)年齡越長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二)學歷越高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三)擔任職位較高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四)行政年資較長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五)曾參加過資優教育方案實施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六)學校規模較大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七)服務區域為市區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較支持。
(八)曾推展資優教育方案縣市,其所屬國小之行政人員,對於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態度為較支持。
(九)擁有特教學分背景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認為自己擔任資優方案指導教師的能力較具信心。
三、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參與學校資優教育方案遭遇的困難與希望得到的支持
(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參與學校資優教育方案遭遇的困難以相關經費不足、師資人力不足、師資專業不足及課程規劃不易等問題尚待協助與解決。
(二)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參與學校資優教育方案希望上級所提供的行政服務與支援內容以能培訓優質的師資、提供常態的經費補助、增加相關人員的編制及確立的政策目標為最迫切的需要。
The Study of the attitudes and opinions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towar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out the attitudes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towar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nd,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in these schools; furthermore, to b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gifted education planning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attitudes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towar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The subjects (n=347) are the teachers who are also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ve du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demonstrate: (1) Only 25.9 perc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participated in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2) The schools implemente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mainly for fulfilling the curricula and club activities. (3) The implementation times are Wednesday afternoons, mornings before classes or after school. (4) The instructors are mainly selected from regular teachers in schools. (5)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in elementary schools help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exploration and creativity in elementary schools. (6)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claim that the reasons for not implementing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re mostly due to the lack of instructor expertise in the related areas and the inability to identify those students that would benefit from the program.
2.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nd the opinion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Taichung area: (1) The elder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2) The higher educate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3)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higher position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4)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who have longer administrative working senioritie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5)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have participated in implementing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6)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at have a higher number of enrolled student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7)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of an urban area elementary school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8)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the county in which the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previously implemented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rogram. (9)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that have previously taken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are more confident being an instructor for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3. The difficulties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met while implementing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nd the support they expect to receive:
(1) The difficulties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faced while implementing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clude: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lack of resources for instructors, the inadequate instructor expertise, and difficulties of curricula development. (2) Th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need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and successfully implement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re training qualified instructors,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expanding the organizations, and setting the polici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目標…………………………………… 9
第二節 資優教育的現況與難題…………………………………………13
第三節 資優教育方案推行的目的與內容………………………………19
第四節 資優教育方案在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推行之現況………………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之描述性分析………………………………………………47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
方案的態度………………………………………………………52
第三節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的意見分析…………67
第四節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參與學校資優教育方案遭遇的困難
與希望得到的行政支持…………………………………………80
第五節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參與學校資優教育方案之開放性
意見分析…………………………………………………………8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建議………………………………………………………………90

參考文獻………………………………………………………………………95
附錄
附錄一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支持
態度之調查問卷—專家意見徵詢說明………………………… 101
附錄二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支持
態度之調查問卷—專家意見徵詢單…………………………… 102
附錄三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支持
態度之調查問卷初稿內容專家評閱結果分析………………… 107
附錄四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優教育方案實施之支持態
度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10
附錄五 臺中縣特殊教育方案申請程序及實施要點…………………… 114
附錄六 彰化縣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要點…………………………… 116
附錄七 南投縣資賦優異學生特殊教育輔導方案……………………… 118
附錄八 苗栗縣各級學校辦理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計畫…………… 120
附錄九 苗栗縣頭份國小語文資優教育方案招生簡章………………… 122
附錄十 苗栗縣公館國小94年度「發現自然資優生成長營」
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計畫…………………………………… 123
附錄十一 彰化縣資賦優異教育方案申請書…………………………… 126





表目錄

1. 表2-1資優教育相關法令……………………………………………… 20
2. 表2-2各縣市資優教育方案實施項目之比較………………………… 24
3. 表2-3中部地區縣市實施資優教育方案依循法規及申請時間彙整表 34
4. 表2-4中部地區縣市學校資優教育方案型態主題…………………… 35
5. 表3-1研究對象個人基本資料一覽表………………………………… 39
6. 表3-2問卷內容效度評閱學者專家名冊……………………………… 41
7. 表3-3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優教育方案實施之支持態度
調查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係數…………………………………… 41
8. 表3-4研究進度及內容計畫工作表…………………………………… 44
9. 表4-1資優教育方案實施方式之現況各題目之選項次數
與百分比分析…………………………………………………… 48
10. 表4-2不同年齡背景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53
11. 表4-3不同學歷背景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54
12. 表4-4不同工作職稱背景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56
13. 表4-5不同行政工作年資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
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57
14. 表4-6不同資優教育背景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
之t檢定分析結果……………………………………………… 58
15. 表4-7不同參與資優教育方案實施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
支持態度之t檢定分析結果…………………………………… 60
16. 表4-8不同學校規模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62
17. 表4-9不同服務縣市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63
18. 表4-10不同服務區域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
之t檢定分析結果…………………………………………… 65
19. 表4-11 不同變項對實施資優教育方案支持態度之分析結果……… 66
20. 表4-12 不同年齡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68
21. 表4-13 不同學歷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69
22. 表4-14 不同工作現職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
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分析結果………………………70
23. 表4-15不同工作年資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71
24. 表4-16不同資優教育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之t檢定考驗分析結果…………… 72
25. 表4-17不同資優教育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之t檢定考驗分析結果…………… 74
26.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75
27. 表4-19 不同服務縣市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76

28. 表4-20 不同服務區域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
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之t檢定考驗分析結果…………… 77
29. 表4-21 不同變項對學校實施資優教育方案的意見分析結果…………78
30. 表4-22資優教育方案在學校推行中遭遇的困難選項次數
與百分比分析………………………………………………… 81
31. 表4-23資優教育方案的實施,希望上級提供的服務選項
次數與百分比分析……………………………………………… 81




圖目錄

1. 圖3-1 研究架構圖…………………………………………………… 3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8)。綜合充實制資優教育。台北:心理。
王木榮 (2002)。再論一般智能優異學生教育安置的問題。載於台中師院主編:特殊教育論文集,9101,頁1-8。
王振德 (1991) 。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刊, 8,頁249-264。
王振德 (1994):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回顧。載於中華民國特教學會編印,開創資優教育的新世紀,國立台灣大學特教系所編印,頁21-34。
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2006)。台北市各級學校資優教育方案。檢索日期:2006.05.03。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trcgt.ck.tp.edu.tw/oldweb/ index.htm
吳武典 (1997) 。教育改革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3,頁1-7。
吳武典(1995)。資優教育研究與課題。載於台灣師大特教系與中華民國特殊教 育學會編印:開創資優教育的新世紀,頁1-19。
吳武典(1996)。資優教育行政與體制。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機中心編印: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手冊,頁9-28。
吳武典、陳美芳、蔡崇建(1985)。國中資優班學生的個人特質、學習環境與教育效果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77-312。
吳武雄 (2004) 。區域資優教育方案。資優教育簡訊,22 。
吳清山(1990):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1-3。
李建興 (1996)。全國資優教育會議閉幕詞。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中心編印,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實錄,頁9-11。
周千惠、紀貴齡(2005)。光復國小數學資優班簡報。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中心主編:北區資優教育方案的落實與推展研討會,頁140-146。
林秀靜(1998)。淺談資優生的學習需求。資優教育季刊,68,頁16-21。
邱明芳(2003)。國民小學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禎塘 (2003)。中部地區的資優教育實施近況與展望。載於台中師院主編:特殊教育論文集,頁17-40。
胡永崇(2001)。融合教育的爭議與檢討:以一個腦性麻痺學生的普通班教育安置為例。載於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主編:融合教育學術論文集,頁61-8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張世彗(1996)。我國一般能力資賦優異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教育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第21輯-資優教育專輯,頁145-154。
張春興(198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教育部 (2005)。九十四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頁52,127。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郭為藩 (1993):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郭為藩(1996)。全國資優教育會議開幕詞。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中心編印,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實錄,頁1-8。
郭靜姿(2004)。資賦優異教育概論。檢索日期:2005.2.14。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trcgt/GiftedEdu/C5.htm
郭靜姿(2005)。資優教育的充實方案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北區資優教育方案的落實與推展研討會,頁64-77。
陳育君 (2002)。應用PZB 服務品質模式在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陳長益(1995)。資優教育方案設計。載於國立教育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第21輯-資優教育專輯,頁55-77。
陳雍容(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行政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淑容(2000)。資賦優異和特殊才能。載於許天威、徐享良與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295-332。台北:五南。
程國選(譯)(1999)。Marilyn Ann Verna著。美國中小學資優教育方案。資優教育季刊,71,9-15。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開明。
劉淑櫻(2005)。語文小豆苗-苗栗縣頭份國小語文資優方案實施概況與成果。 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北區資優教育方案的落實與推展 研討會,頁147-151。
蔣明珊(1996):台北市國小資優資源班課程實施狀況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蔡典謨(1997)。資源整合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4,頁6-10。
蔡東利 (2004)。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援及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瞭解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清標 (1979)。師專生任教意願及教學態度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謝文全 (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建全(2000)。資賦優異兒童。載於傅秀媚主編:特殊教育導論,頁51-81。台北:五南。
鍾美英 (2005)。實施融合教育之學校行政支持研究―以高雄市一所特教評鑑績優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英文部分
Baum, S.(1987).An enrichment program for the gifted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 Gifted Child Quarterly,32(1),226-230.
Brown, A. L. (1983). Learning, remember, and understanding. In J. H. Flavell & M. Markman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Cognitive development (pp. 77~150). New York: Wiley.
Clark, B.(1992).Growing up gifted(4th ed.).New York: Merrill.
Clark, B.(1997).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at home and at school(5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avis, G. A. & Rimm, S. B.(1994).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3rd ed.). Boston, MA : Allyn and Bacon.
Feldhusen, J. F. & Kolloff, P. B.(1981). A three-stage model for gifted education. In R. E. Clasen, B. Robinson, D. R. Clasen & G. Libster (eds.). Programming for the gifted, talented and creative: Models and methods.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Extension.
Feldhusen, J. F. & Sokol, L.(1982). Extra-school programm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gifted youth: Super Saturda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6(2), 51-56.
George, D.(1995).Gifted Education-Identification and Provision. London: David Fulton.
Kitano, M. K. & Kirby, D. F.(1986). Gifted education: A comprehensive view.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aker, C. J.(1982).Teaching models in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Maryland: an Aspen Publication.
Maker, C. J., & Nielson, A. B. (1995). Teaching/learning models in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nd ed.). Austin, TX: Pro-Ed.
Renzulli, J. S. (1977).The Enrichment Trial Model : A guide for developing defensible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Mansfield,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Renzulli, J.S. & Reis, S.M.(1985). The 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 Mansfield,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Sternberg R J(1994):Allowing for thinking styl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1.
Van Tassel-Baska, J.(1994).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Boston:Allyn and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