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0: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心雅
研究生(外文):LIU,HSIN-YA
論文名稱:運用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於國小生命教育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Lif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詹秀美詹秀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問題本位學習生命教育生命意義認知生命態度學習動機
外文關鍵詞:Problem-Based Learninglife educationlife meaning cognitionlife attitudelearning moti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4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國小學生在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之生命教育教學後,在生命意義之認知、生命態度與生命教育學習動機的表現。
研究者以本身任課的台中縣大雅鄉文雅國小六年萱班全班3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於綜合領域課程中實六週半之生命教育教學活動;研究工具採用研究者自行編製之國小生命教育學習量表及課程回饋單、自評表、互評表、學習成果評定量表等,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彙整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生命意義認知方面之表現:
1.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意義認知的後測表現顯著優於前測。
2. 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學生在貢獻已知的事實或觀念、激盪出一些學習的議題、提供新的資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並能有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及課程能力指標。
二、在生命態度方面之表現:
1.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態度的後測表現顯著優於前測。
2. 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學生能改變自己對生命、死亡、自我、同學、環境等問題的看法或態度,並且表現在與人相互尊重、保護及愛惜自我生命、勇敢面對挑戰、尊重自然、熱心助人等方面。
三、在生命教育學習動機方面之表現:
1.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教育學習動機的後測表現顯著優於前測。
2. 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學生對自己週遭有關生命教育的議題,充滿高度的好奇與持續學習的意願,並且認為採用問題本位教學模式可以自由發揮,多動腦,學習也變得刺激、好玩。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及未來研究方面之若干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life meaning cognition, life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about Life Education.
Subjects were 31 six-graders of Wen-Ya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A session of 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by the researcher for six and half weeks in the Integrative Activities curriculum.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several instruments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including Inventory of Life Education, Feedback Sheets, Self-Evaluation and Peer-Evaluation Sheets, and Rating Scales of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I. The performance of life meaning cognition after receiv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
(1) Subjects demonstrated higher level of life meaning cognition on post-test than their post-tes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2) Subjects had better performance at presenting the facts or concepts they were aware of, brainstorming topics to learn, and offering new information.
II. The performance of life attitude after receiv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
1. Subjects demonstrated better life attitude on post-test than their post-tes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2. Subjects changed their attitude and concept about life, death, self recognition, classmates, and th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y started to practice in respecting in the ways of to protect and cherish their life, bravely to face the challenges, to respect the nature, and to be civic- mined.
III. The performance of motivation to learn about Life Education after receiv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


1. Subjects demonstrated higher level of motivation to learn about Life education on post-test than their post-tes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2. Students were highly curious and willing to continue learning about the issues of Life Education around them and thought learning can be more exciting and fun through think of the issue more deeply.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educator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as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er.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 11
第二節 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 20
第三節 問題本位學習…………………………………………………………… 26
第四節 生命教育與問題本位學習………………………………………………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 4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5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運用問題本位學習模式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 63
第二節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意義認知方面之表現……81
第三節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態度方面之表現………… 89
第四節 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教育學習動機
方面之表現………………………………………………………………9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附錄一 課程設計(一)愛護我自己………………………………………… 115
附錄二 課程設計(二)讓愛傳出去………………………………………… 117
附錄三 課程設計(三)搶救老樹行動……………………………………… 119
附錄四 課程設計(四)二十年後的我……………………………………… 121
附錄五 國小生命教育學習量表(初稿) …………………………………… 123
附錄六 國小生命教育學習量表~專家意見徵詢表………………………… 126
附錄七 國小生命教育學習量表~專家意見彙整表………………………… 131
附錄八 國小生命教育學習量表(正式版) ………………………………… 134
附錄九 學習單(一)愛護我自己…………………………………………… 136

附錄十 學習單(二)讓愛傳出去…………………………………………… 137
附錄十一 學習單(三)搶救老樹行動………………………………………… 138
附錄十二 學習單(四)二十年後的我………………………………………… 139
附錄十三 學習成果評定量表(一)愛護我自己……………………………… 140
附錄十四 學習成果評定量表(二)讓愛傳出去……………………………… 141
附錄十五 學習成果評定量表(三)搶救老樹行動…………………………… 142
附錄十六 學習成果評定量表(四)二十年後的我…………………………… 143
附錄十七 學習自評表………………………………………………………… 144
附錄十八 小組成員學習互評表……………………………………………… 145
附錄十九 生命教育課程回饋單(單元) ……………………………………… 146
附錄二十 生命教育課程回饋單(總結) ……………………………………… 147



表目錄


1. 表2-1 國內學者對生命教育目的的看法…………………………………… 17
2. 表2-2 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推展生命教育計劃總目標……………………… 20
3. 表2-3 國內生命教育的實徵研究…………………………………………… 34
4. 表2-4 國內「問題本位學習」的實徵研究………………………………… 38
5. 表3-1 量表內容效度評閱學者專家名冊…………………………………… 48
6. 表4-1 生命教育學習量表生命意義認知t檢定分析表…………………… 81
7. 表4-2 學生學習成果評定量表選填內容次數統計與百分比分析結果…… 82
8. 表4-3 學生單元學習自評結果次數及百分比統計表(認知部分)………… 84
9. 表4-4 學生總結回饋單的意見資料分析表(認知部分)…………………… 86
10. 表4-5 生命教育學習量表生命態度t檢定分析表………………………… 89
11. 表4-6 學生總結回饋單的意見資料分析(態度部分) ……………………… 92
12. 表4-7生命教育學習量表生命教育學習動機t檢定分析表……………… 94



圖目錄


1. 圖3-1 研究架構圖…………………………………………………………… 57
ㄧ、中文部份

王千倖 (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王閔瑤 (2004)。應用資訊科技於國小課程統整專題導向式學習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灣省教育廳 (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研習資訊,15(4),8-1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何福田(2002)。推動生命教育的必要與認識。研習資訊,19(4),1-5 。
吳武雄(1999)。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0-15。
吳淑英(2002)。與生命對談-多元智力主題統整模式與情緒發展理論在生命教育課程之應用。台北市:瑩橋國小。
吳凱雯 (2005)。國小中年級生命教育之實踐。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瓊洳(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月刊,580,12-18。
吳耀明 (2005) 。問題本位學習在國小自然科之應用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1,35-73。
呂金燮 (2003)。「問題本位學習」課程的特質與設計原則。資優兒童問題本位學習課程設計,24。台北市:教育部。
呂金燮、吳青陵、陳彥瑋、楊翠凌、鄒韻淇 (2005) 「 問題本位 學習」協同行動中教師課程與教學的創新歷程。教育研究集刊51(1),63-93。
宋秋蓉(1992)。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月娥(2002)。慈濟教師應用靜思語教學實施生命教育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世代 (1997)。教師對問題導向學習之態度與意見。醫學教育,1(1),86-88。
李秋敏 (2006)。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對國小學童生命概念與態度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天賜 (2003)。問題引導學習。台北市:心理。
周芬芳 (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生命教育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鳳文 (2002)。以專題導向的教學來提昇國小學童基本能力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思伶(1998)。有效推動校園生命教育。台灣省高級中學八十七學年度南一區生命教育推廣研習會手冊。台南善化高級中學。
林思伶 (2000)。生命教育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林清山(2002)。問題導向學習。教育研究月刊,97,120。
林繼昌 (1999)。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之小班老師的角色和責任。醫學教育,3(12),88-91。
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2002)。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載於林治平(主編):生命教育集思,167-204。台北市:宇宙光。
林鶯譯(1999) J. DonaldWalters 著。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台北:張老師。
林國書 (2003)。PBL 教學在國中理化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榮昭(2001)。PBL 教學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61,10-12。
紀宗志 (2003)。以『問題導向學習法(PBL)』與『傳統主題學習法(SBL)』增進學生在學習科學概念深度與廣度的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計惠卿、張杏妃 (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1。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2。台北:寰宇。
徐崇城 (2005)。問題本位學習模式對國二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合作學習之影響。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尉遲淦(1998)。生死學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5(3),45- 54。
張光甫(1995)。談生命教育。輔導通訊,44,3-4。
張春興 (1994)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
張淑美(2001)。高中職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舉隅。載於台灣地區高中職學校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
張婷怡(2006)。國民小學應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湘君、葛琦霞 (2000)。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行性探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教育部 (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9)。災後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資訊網(2001)。教育部公報-正式宣佈今年為生命教育年,呼籲各級學校推動生命教育。民95年7月5日,取自http://140.111.1.22/cgi-bin/
checkgopher1.pl?school=/home1/gopher-data//moe/secretary/moe-news/./9002/./b35&subject=訓育△正式宣布今年為﹁生命教育年﹂,呼籲各級學校全力推動生命教育。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2006)。民95年12月10日,取自http://life.edu.tw/
homepage/091/new_page_2.php
許瑞芬 (2004)。當小布農遇上啄木鳥人-國小高年級生命教育教學設計與實施。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裕芳 (2003)。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法在高職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永吉 (2005)。生命教育融入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台中縣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彥瑋 (2003)。「問題本位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資優兒童問題本位學習課程設計37-46。台北市:教育部。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陳郡芳 (2005)。以激發學生個人思維為主軸的數學教學模式。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毓凱 (2005)。問題本位學習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導向科學學習傾向與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福濱(2000)。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台北市:寰宇出版社。
陳翠珍 (2004)。不同教學模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和直接教導教學模式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騰祥(2002)。國小階段推展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國教輔導,41(5),38-41。
曾志朗(1999)。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載於曾志朗(等著):享受生命―生命教育,1-7。台北:聯經。
曾煥堂(2001)。社會關懷教育與生命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131-152。
游惠瑜(2002)。生命教育的哲學意義與價值。逢甲人文社會學報,5,89-105。
黃梅嬌 (2005)。以符合對話教學精神之生命教育課程改善學生言語霸凌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琝仍 (2003)。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55-271。台北市:寰宇出版社。
黃德祥(1998)。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6-10。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台北:寰宇
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麗華 (2004)。生命教育課程成效之後設分析。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蓮蓉、杜清敏 (1999)。創新的醫學與護理資訊課程─電腦支援問題導向學習模式。醫護科技學刊,1(1),107-117。
葉麗君(2000)。塑建多元智慧的學習環境推動生命教育。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05-125。台北:寰宇。
賈伶悌 (2004)。問題引導學習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為國 (2003)。問題導向學習(PBL)在高工單晶片微電腦控制設計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銘津(2005)。生命教育的實施與省思。國教之友,56(4),52-58。
鄭文安 (2001)。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自然科課程與教學之研究:以「種植」和「養殖」主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石岩(2000)。生命教育從何著手。北縣教育,33,18-24。
鄭金川(2002)。生命教育沿革。民95年7月5日,取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life2000/lifehistory.htm。
鄭崇趁 (2000)。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載於現代教育論壇---生命教育。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鄭崇趁 (2001)。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9,18-20。
鄭崇趁 (2002)。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11-20。台北市:心理。
鄭數華 (2005)。「自我認識」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1-23。台北市:心理。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37-47。台北市:寰宇出版社。
黎建球(2001)。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39,1-5。
蕭志明 (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意見之調查研究。南華大 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錢永鎮(1998)。生命教育的實施背景及基本理念。研習資訊,15(4),20-23。
錢永鎮、馮珍芝 (1998)。生命教育教學法。台灣省高級中學八十七學年度南一區生命教育推廣研習會手冊。台南善化高級中學。
謝美蓉(2002)。情意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釋慧開(2002)。「生死學」到底研究什麼內容?。生死學通訊,7。嘉義:南華大學


二、英文部份
Coles, C. R. (1985). Differences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problem-based curricula in their students’approaches to studying. Medical Education, 19, 308-309.
Cordeiro, P., & Campbell, B. (1995).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6 800)
Dods, R. F. (1997).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of the eff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romoting the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0(4), 423-437.
Doig, K., & Werner, E. (2000). The marriage of a traditional lecture-based curriculum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Are the offspring vigorous? Medical Teacher, 22(2), 173-178.
Forsythe, F. (2002).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Handbook for Economics.
Frankl, V. E.(1986).The doctor and the soul: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New York:Alfred A. Knopf, Inc.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 Solutions(IDEAS)
(2001).Four Models and Examples of PBL Implementation and Student Support. Retrieved June 15, 2006, from http://celt.ust.hk/ideas /pbl/MExam/index.html.
Newble, D. I., & Clarke, R. M. (1986). Th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a traditional and in an innovative problem-based medical school. Medical Education, 20, 267-273.
Norman, G. R., & Schmidt, H. G. (1992).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cademic Medicine, 67(9), 557-565.
Schwartz, R. W., Donnelly, M. B., Sloan, D. A., & Young, B. (1994). Knowledge gain in a problem-based surgery clerkship. Academic Medicine, 69(2), 148-151.
Torp, L., & Sage, S. (1998). Problems as possibiliti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K-12 educ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錢永鎮(1998)。生命教育的實施背景及基本理念。研習資訊,15(4),20-23。
2. 黎建球(2001)。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39,1-5。
3. 鄭崇趁 (2001)。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9,18-20。
4. 鄭石岩(2000)。生命教育從何著手。北縣教育,33,18-24。
5. 蔡銘津(2005)。生命教育的實施與省思。國教之友,56(4),52-58。
6. 溫蓮蓉、杜清敏 (1999)。創新的醫學與護理資訊課程─電腦支援問題導向學習模式。醫護科技學刊,1(1),107-117。
7. 黃德祥(1998)。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6-10。
8. 游惠瑜(2002)。生命教育的哲學意義與價值。逢甲人文社會學報,5,89-105。
9. 陳騰祥(2002)。國小階段推展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國教輔導,41(5),38-41。
10.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
11. 尉遲淦(1998)。生死學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5(3),45- 54。
12. 計惠卿、張杏妃 (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1。
13. 洪榮昭(2001)。PBL 教學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61,10-12。
14. 林繼昌 (1999)。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之小班老師的角色和責任。醫學教育,3(12),88-91。
15. 李世代 (1997)。教師對問題導向學習之態度與意見。醫學教育,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