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天苗(1983)。國中小資源教室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0,14-24。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論(五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振德(1998a)。資源教室的行政管理與經營。特教園丁,13(3),1-6。王振德(1998b)。台灣省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竹師特殊教育學報,2,44-77。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振德(2004)。我國特殊教育評鑑及相關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341-357。方德隆(2005)。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汪文聖(2004)。高雄縣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第二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宗達(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吳武典(1998)。特殊教育行政問題與對策。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27-44。
吳錦章(2005)。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支援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林仲川(2002)。花蓮地區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經營現況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林月盛(1998)。資源教室方案的現況與改進。特殊教育季刊,67,27-29。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林哲毅(2005)。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林寶貴、李旭原(1980)。身心障礙學生教材編輯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承辦。
周台傑(1998)。「特殊教育課程、教材及教法實施辦法」修訂的理念與做法。第三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207-220。
周美君(2002)。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邱上真(1993)。學習障礙者有效教育方案的特徵。輯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學習障礙與資源教學,25-33。
邱上真(2003)。從特殊教育課程設計理念的演變談如何幫助特殊需求學生在普通課程中進行有效學習。2003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第二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孟瑛如、游惠美(1999)。資源班實施現況探討-教師專業知能、行政配合度及設班狀況之相關分析。刊載於「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之論文集。
胡永崇(2000)。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洪榮照(1997)。資源班的經營方向。特教新知通訊,5(2),1-5。
南投縣政府教育局(2003)。南投縣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南投:教育局。
施定芬(2004)。高屏地區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評鑑方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高令秋(1995)。資源教室功能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56,11-15。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資源班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a)。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b)。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特殊教育發展座談會會議手冊。 2006 年 3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網頁:http://www.set.edu.tw/about/news/newsR.asp? newssn=356
教育部(2006)。2006年10月23日,取自: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網頁:http://www.set.edu.tw/frame.asp
許明仁(2005)。國民小學資源班家長對資源班服務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陳冠州(2006)。資源班教師的工作環境。師友,463,58-61。
陳美芳彙整(1998)。各場次會議綜合紀錄與建議。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225-230。
陳雍容(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行政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麗如、王琪珍、陳清溪(2005)。讀NCLB在特殊教育-美國CEC 2004年年會焦點主題。特殊教育季刊,96,32-36。張青紟(2006)。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知能分析和方案規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英鵬(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身心障礙資源班經營之影響與因應策略(上)。屏師特殊教育,7,17-23。張英鵬(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身心障礙資源班經營之影響與因應策略(下)。屏師特殊教育,8,28-34。張郁樺(2004)。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張煌熙(1998)。從外部評鑑到內部評鑑-資優教育方案評鑑的新途徑。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協會主編,資優教育二十五週年研討會論文專輯,117-134。
張蓓莉(1998)。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鈕文英(2005)。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課程與教學規劃篇。高雄市:復文書局。
彭筠芝(1999)。國民小學教師課程設計專業內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武鎮(1983)。台灣省實施資源教室的現況及展望。特殊教育季刊,10,5-10。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瑞珍(1993)。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慈雲(2005)。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黃嘉雄(2004)。課程評鑑概念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9,209-224。詹育嘉(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國教所特教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楊坤堂(1998)。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模式的類別與內涵。國小特殊教育,24,6-13。楊坤堂(2002)。學習障礙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楊惠甄(2000)。臺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楊鏸容(2003)。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東市。董媛卿(1994)。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彰化縣政府教育局(2003修正)。彰化縣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要點。彰化市:教育局。
彰化縣政府教育局(2005)。彰化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評鑑表。彰化市: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00)。臺中市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要點。臺中市:教育局。
臺中縣政府教育局(1995)。臺中縣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臺中縣:教育局。
蔣明珊(1996)。臺北市國小資優資源班課程實施狀況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惠珠(2002)。臺北市田園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錢得龍(2003)。台中縣國小資源班家長對資源班教育意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185-190。
蕭金土等(1997)。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辦理「資源教室」現況及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藍祺琳(1997)。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蘇雅芬(2004)。宜蘭縣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17。貳、英文部分
Banks, S. R., & Necco, E. G.(1990).The effects of special education category and type of training on job burnout i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13(3-4), 187-191.
Brownell, M. T., Sindelar, P. T., Bishop, A. G., Langley, L. K., & Seo, S.(2002).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supply and teacher quality: The problems, the solutions.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 35(2),1-16.
Cates, D. L. & Yell, M. L.(1994).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and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disabilities and behavior disorders: A rural perspectiv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9 608)
Clinchy, Evans(1996). Re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Escaping academic captivity. Phi Delta Kappan,78(4),268-270.
Davis, W. E.(1982).Inservice training needs of resource teachers working with retarded pupil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17,185-189.
Deshler, D. D., Lowrey, N. & Alley, G. R. (1979).Programming alternatives for LD adolescents:A nationwide survey. Academic Therapy,14(4),389-397.
Egbert, E. L.(1978). Reflections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J. K. Grosenick & M. C. Reynolds (eds.), Teacher Education:Renegotiating Roles for Mainstreaming. Reston, VA:CEC.
Ellis, A. K.(2004). Exemplars of curriculum theory.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Flynt, S. W., Dyal, A. B., & Morton, R. C.(1998). Principals' perceptions of Alabama's special education certification-collaborative teach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24 713)
Fulwider, N. A.(1994).Assisting regular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ers of elementary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through collabor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73 498)
Gagnon, J. C., & McLaughlin, M.J.(2004).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in day treatment and residential schools. Exceptional Children,70(3),263-283.
Glomb, N. K., & Morgan, D. P.(1991).Resource room teacher’s use of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the success of handicapped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room.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5(2),221-235.
Haight, S. L.(1985).Competenci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ource room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8(5),250-257.
Hoover, J. J., & Patton, J. R.(1997).Curriculum adapta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2nd ed.).Austin, Tx:Pro-Ed.
Idol, L.(1989).The resource/consulting teacher:An integrated model of service
deliver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0(6),38-48.
Kidd, R., & Hornby, G.(1993).Transfer from special to mainstream.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0(1),17-19.
Kokaska, C. J.(1985).Resource teachers have problem, too. Academic Therapy, 21, 89-92.
Lerner, J. W., & Lowenthal, B.(1993).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s:New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special educator.Learning Disabilities: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4(1), 1-7.
Lewis, A.(1992). Resource room and the consulting model for servicing low achieving students:A review and analysi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6(3),259-281.
Lloyd, J. W.(1988).Direct academic interventions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 C. Wang, M. C. Reynolds, &H. J. Walbery (Eds.),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2. Mildly handicapped conditions.(pp.345-366). London:Pergamon.
Lopes, J. A., Monteiro, I., Sil, V., Rutherford, R. B. & Quinn, M. M.(2004).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teaching problem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room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27(4), 394-419.
McLoughlin , J. A., & Kelly, D.(1982).Issues Facing the Resource Teacher.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5(1),58-64.
Oliva, P. F.(1997).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4th ed.). New York: Longman.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2004).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4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Pratt, D.(1980).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ratt, D.(1994/2000). Curriculum Planning: 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s.
黃銘惇、張慧芝(譯)。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Pretti-Frontczak, K., Kowalski, K., & Brown, R. D.(2002).Preschool teachers’ use of assessments and curricula:a statewide examin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69(1),109-123.
Schubert, W. H.(1986). Curriculum : perspective, paradigm, and possibility. New York : Macmillan Pub.
Strickland, B. B. & Turnbull, A. P.(1993).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3rd ed.).Englewood Cliffs, NJ: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Tanner, D & Tanner, L(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Valeo, A. & Bunch, G.(1998). Teachers, attitudes, inclusion, and the curriculum.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1(3),6-19.
Voltz, D. L. & Elliott, R. N.(1990). Resource room teacher roles in promoting interaction with regular educators.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13(3-4),160-166.
Wiederholt, J. Z., Hammill, D. D., & Brown, V. L.(1993). The resource program-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ustin, TX : Pro-ed.
Ysseldyke, J. E., & Algozzine, B.(1995).Special education: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eachers(3rd ed.).M. A.,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