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千倖(2003)。以「網路同儕教學」建構「網路學習社群」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48(1),119-142。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佩蓮(2001)。資訊融入自然與科技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59-64。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6)。歷年台灣各類博物館數量概況統計。2006年5月6日,取自:http://www.cam.org.tw/3-profession/statistics-data/08type.htm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79,13-19。尹玫君、劉蓁蓁(1998)。國小實施遠距教學的教學方法、學習策略及互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1-45。
台中縣教學資源網(2006)。台中縣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源網之教學資源審查及獎勵實施計畫。2006年7月12日,取自:
http://resource.tcc.edu.tw/modules/tinycontent1/index.php?id=1
甘漢銧、熊召弟、鍾聖校(1991)。小學自然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06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pmc.org.tw/upload/links/challenge2008_c.pdf
狄英(1996)。海闊天空-教育台灣。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2-22。台北:天下雜誌。何文雄(1998)。「促進我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教育品質提昇」研究分析報告。資訊與教育,70,14-25。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70,2-8。何榮桂(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與教育,85,22-28。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1。何祖鳯、陳俊榮、陳銘欽(1998)。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教育,7,20-20。
李宗薇(1997)。教學科技觀點的轉折對社會科教學的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32,3-13。李佩倫(2005)。利用網路資源在國小五年級進行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李雪莉(2000)。教師利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64-102。台北:天下雜誌。吳明隆(1998)。以網路為主的教學環境(Web-Based Instruction)內涵及規劃原則,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12,22-38。吳怡靜(2000)。決定下一輪國家競爭力。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36-44。吳家進(2003)。國小學習型網站內容架構之研究--以彰化快官國小網路虛擬社區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吳菊貞(2004)。教育機構網站內容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網站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正己、李忠謀(1999)。從「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之建置談網路教材資源的評鑑。竹縣文教,18,35-48。吳明德、陳世娟、謝孟君(2005)。小學教師網際網路教學資源尋求及使用行為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2(4),481-498。吳清基、蘇進棻(2001)。新世紀的教育展望。研習資訊,18(2),1-5。林水盛(1997)。自然科學概論。台北:文京。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58,2-11。林奇賢(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34-49。林姿妙(2001)。兒童學習網站品質評鑑準則之發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清山(200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菁(1999)。從資源本位學習談學校資源中心之設立。研習資訊,16(1),36-48。林雯瑤(1998)。圖書館與WWW網站資源評鑑。教育資料文摘,247,84-110。林鈺婷(2003)。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國小自然科學習領域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燕珍(2001)。中小學數位化教學資源網站之建置-學習加油站。資訊與教育,86,102-107。岳修平(1999)。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邱富宏、陳錦章(2002)。融入認知策略與工具的網路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0(3),261-285。姚乃丹(2003)。應用網路資源於國小自然科教學之研究-以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姜怡秀(2001)。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網路教學資源中心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苗宗忻(2001)。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的現況與展望。教師天地,112,30-36。祝勤捷(2002)。國小自然科教學網站內容與介面設計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翁惠娟、謝寶煖(2000)。大學圖書館網站內容分析。圖書與資訊學刊,31,36-48。
翁榮源、江鴻仁、李孔文(2004)。問題引導式學習法在「有機化學」網站之應用與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4),491-507。高蓁瑩(2003)。不同族群於博物館網站介面操作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莊宗益(1995)。簡介岡山國小教材園。國教天地,119,50-55。
莊益銘(2005)。自然與生活科技電腦輔助學習教材製作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六年級「天氣的概念」單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教育部(1990)。台灣學術網路(TANet)概述。2006年3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0688001/tanet/environ/introduction.html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2006年3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information/
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1998a)。「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2006年3月5日,取自:http://140.111.1.192/information/expand/extplan.html
教育部(1998b)。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c)。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短期指標。2006年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whes.tpc.edu.tw/資訊教育/基本素養.htm
教育部(1999)。全國各級學校校園網站建置競賽實施計畫。2006年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
/information/expand/rule.html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6年3月5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挑戰二○○八~e世代人才計畫。2006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9082001
/e2008/index.htm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
陳文進(2000)。我國資訊教育之演進與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80,78-88。陳立祥(1999)。資訊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師友,383,16-21。
陳立群(1997)。TANet至中小學現況。資訊與教育,60,1。
陳秀娟(2006)。國小環境教育資源網站建置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俊麟(2004)。國內大學與美國著名大學網站之內容與形式比較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啟展(2003)。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資源網站製作。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耀霖(2003)。應用模糊理論與分析層級程序法在國小網站評鑑模式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鏡潭、李田英、熊召弟、徐玉景、連啟瑞(1990)。國小教師自然科教學需求之評估及研習活動之設計。臺北師院學報,3,147-178。許瑛玿、廖桂菁(2003)。情境式網路學習環境互動行為分析:以高中地球科學線上學習為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1),93-118。
張育嘉(2007)。台中縣國小學校網站自然科學相關內容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與應用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張建邦(2000)。應用網路資源於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俊凱(2004)。國內環保網站內容對使用民眾環境認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曾振富(2001)。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順信(2000)。國民小學應用網際網路推行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憲雄(1996)。資訊化社會的搖籃E-mail到中小學計畫。高中圖書館季刊,15,16-22。湯昶洪(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誌坤(2002)。從全面品質管理觀點評鑑屏東縣國民小學網站經營。教育政策論壇,5(2),145-167。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武元、施勝忠(2002)。校園網路規劃分析與管理。生活科技教育,35(5),20-27。楊文祝(2002)。從使用者觀點建置理想國小網站-以苗栗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楊玉梅(2005)。國民中小學推展海洋教育之內涵與其網際網路資源之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楊孝濚(1978)。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809-831頁)。台北:東華。
楊美雪(2000)。中小學學校網站訊息設計分析。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新科技、新學習,61-77。
楊奕農、柴蕙質(2002)。非同步網路學習成效及影響因素之計量分析:經濟學課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0(2),193-210。楊家興(1993)。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12,28-39。楊家興(2000)。航向新世紀的願景:網路上的開放教育環境。遠距教育,16,75-84。楊棟舜(2002)。結合網路資源融入教學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自然課程(認識台灣天氣單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溫明正(1995)。電腦教育解析。教育資料與研究,3,24-27。溫明正(2000)。跨世紀網路教學之探討。師友,396,10-16。
溫嘉榮(1999)。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2,10-14。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溫嘉榮、張家銘(2004)。面對網路亂象培養學生應有的倫理道德素養。生活科技教育,37(4),12-16。
資策會(2006)。2006年6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06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145
彰化縣教育局(2006)。彰化縣各級學校基本資料。2006年3月3日,取自:http://schooldata.chc.edu.tw/
熊傑田(1990)。台灣省國小教師自然科基本素養調查研究(ii)。新竹師院學報,4,169-293。歐用生(1994)。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3頁)。台北:師大。
歐陽誾(2000)。網站品質評鑑之初探。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3,219-238。
歐陽誾(2001)。國小實施網路融入自然科教學之觀察與省思。台南師院學報,34,195-229。
潘同泰(2004)。國小自然科網路化教材設計與評估之研究-以資源利用與環境單元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雪媚(2004)。以互動式班級網站協助導師班級經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鄭立娜(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運用於國小天氣概念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閻中軍(2003)。應用網路資源於高中基礎地球科學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龍美娟(2003)。利用教學網站輔助國小學童探究「天象」相關概念之學習歷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蕭倍如、白亦方(2000)。國小自然科相關網站介紹(上)。教學科技與媒體,49,41-45。韓善民(2001)。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7-12。鍾聖校(2000)。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謝耀德(2003)。九年一貫課程教材管理系統內容與功能之建置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羅財德(2003)。以建構主義網路化學習環境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地震概念」之概念學習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英文部分
AASL & AECT (1998). Information power: 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Barron, A. E., & Lyskawa, C. (1996). Teaching through the World Wide Web. Paper presented at ISTE's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in Education, Tampa, FL.
Belden, N., & Russonello, J. (1996). Teacher favor internet use in classroom. Reading Today, 14(4), 29.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Free Press.
Branch, R. M., Kim, D., & Koenecke, L. (1999). Evaluating online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use in instru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0564).
Cartwright, D. P. (1953).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materials. In L. Festinger & D. Katz (Eds.).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Beharioral Science. (pp.421-470).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ill, J. R. (1997).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via the world wide web. In B. H. Khan(Ed.), Web-Base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Khan, B. H.(1997). Web-based instruction (WBI): 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 63-71.
Laura, G. M. (1999). Evaluating net evaluators. Searcher, 7(2), 57-66.
Livengood, S. P. (1997). An evaluation instrument for Internet web site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Kent State University, Ohio, US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3899)
MacBeath, J. (2001). Beyond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Economy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Taipei, Taiwan.
McGreal, R. (1997). The internet: A learning environment.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71, 67-74.
McManus, T. H.(1998). Deliver instruc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Retrieved November 8, 2000, from http://www.csuhayward.edu/ics/htmls/Inst.html
Paiseley, W. J. (1969). Th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itchie, D. C., & Hoffman, B. (1997). Us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to amplify learn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California, CA: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5835)
Sarapuu, T., & Adojaan, K. (1998). Evaluation scale of educational web sites. Parper presented at the WebNet 98 World Conference of the WWW, Internet and Intranet, 3rd, Orlando, FL. (November 7-12, 199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7733)
Scavo, C., & Shi, Y. (1999). World Wide Web sites design and use in publ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sues and Trends, G. D. Garson, ed., Hersey: IDEA Group Publishing.
Slavin, R. E. ﹙1992﹚.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 A practical guide. Boston: Allyn & Bacon.
Smith, A. G. (1997). Testing the surf: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 Review 8, no. 3. Retrieved March 8, 2006, from http://info.lib.uh.edu/pr/v8/n3/smit8n3.html
Tillman, M. (1998). The internet, internet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