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1999)。教育行政。高雄市:麗文。
王秀燕(2003)。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王材源(2004)。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王洪鈞(1989)。公共關係。台北市:華視出版社。
王德馨(1995)。公共關係。台北市:三民。
王國聯(1995)。社區發展與學校社區工作。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35-52)。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次郎 (2003)。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水牛。
李永烈(1995)。教育行政機關公共關係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李淑芬( 1996)。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關係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李義男(1995)。學校公共關係的理論與實務—以美國為例。台北:五南。
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正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朱元祥(2000)。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教育革新。中等教育,51(2),28-38。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江明修(譯)(2003)。非營利創新管理。台北:智勝。【Alvin H.Reiss 原著】。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1)。教育研究發展。台北:元照。
吳清山(2002)。 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策略; 台灣教育雙月刊,613。
吳清山 (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雙月刊。2-13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研究月刊。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清基(1988)。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師苑。
吳明清(1990)。談組織效能之提昇與校長角色。教師天地,46-48。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吳明隆(2001)。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吳培源(2005)。教學視導觀念、知能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余瑞陽(1996)。國民小學校長管理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沈珊珊(1998)。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比較觀點。教育資料集刊,23,35-59。
沈翠蓮(199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呂祝義(1994)。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P249。台北:心理。
周淑玲(1992)。教育行政機關推展公共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1, 124-149。周崇儒 (2000)。提升學校效能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6),30-44。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明安香(1993)。公共關係學。台北:博遠。
林金福( 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計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1,4-13。林明地(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和楊振昇著。教育行政( 頁183-197)。高雄:麗文。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姿君(1995)。國民小學組織結構及內部公共關係與組織溝通行為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屏東。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市:空中大學。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2000)。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泊佑(199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林振中(2001)。國民小學推展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林振春(1997)。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教師天地,86,11-15。林進丁 (2002)。都會型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林純媛(2005)。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三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林聰地(200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台北:智勝。
林鎮坤(2001)。公共關係。載於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377-411。台北:師大書苑。
卓秀冬(1996)。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易丕修(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組織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郭明堂(1992)。高雄市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
174,122-154。
洪啟昌(2000)。台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師大書苑。
侯世昌、蔡文杰(1997)。校園危機急轉彎。台北:幼獅文化。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侯世昌(2004)。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管理與教育研究學報:玄娤大學,06(2),P23-50。胡星文(1998)。台灣省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高義展(1998)。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教育部(1999)。一九九九年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實錄。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2005)。台閩地區各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台北:教育部。
陳慧玲(1990)。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慧玲(1994)。學校公共關係。臺北: 師大書苑。
陳慧玲(1999)。學校公共關係。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韻如(1993)。國民中學公共關係推展之理論與實務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2:5(190),155-169。陳明杰譯(1998)。公共關係。台北:前程。【David W. Wragg原著】。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9。
陳根深(2003)。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結構調整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教訓輔
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幸仁(1996)。重視學校公共關係之推展--從系統理論談起。國教月刊,43,34-39。陳儀如(1997)。校園危機管理。教育資料文摘,5,142-159。陳淑華(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在山(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行銷。台北:授學。
張在山(1999)。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
張在山(2004)。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
張正霖(1997)。國民小學全面品質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較與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教所,屏東。張保光(1996)。談學校公共關係與校園開放的原則。桃縣文教,10,10-12。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臺北:台灣書店。
張明文(1988)。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張明輝(2001)。改進中小學教育視導的相關課題—英國學校效能與學校革新研究。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onfei/article/artical(eduadmin)-2.html.
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校長行政表現、組織氣氛、組織效能調查研究。新竹市:先登。
張錫輝(2003)。我國高及職業學校學校效能指標與其權重之建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彰化。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P91)。高雄:復文。
張苙雲(1990)。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
黃久芬(1996)。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昆輝(1992) 。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瓊慧(2002)。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個案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台北:師大書苑。
黃深勳(1997)。企業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坤謨(1999)。從CIS 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運用。研習資訊,16(4),83-86。黃政傑(1993)。高中教育基本調查教育機會均等大型計畫之子計畫。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游進年(1990)。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許坤真(2003)。中南部地區國小校長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彭文賢(1992)。人群關係的生態面。臺北:幼獅。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 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2-8。湯昶洪(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楊文雄(1987)。系統理論與系統方法的概念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教育學刊,7,32-70。
楊如晶(1993)。台北縣市國民中學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楊郁絲(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監察院(2004)。 教育改革之成效與檢討。頁3。台北市:監察院
趙基宏(1993)。企業公共關係運作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趙 嬰(1999)。公共關係。台北:五南。
熊源偉(2002)。公共關係學。台北市:揚智。
鄭友超(2002)。我國高及職業學校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鄭貞銘(1999)。公共關係總論。台北:五南。
鄭宏財(2000)。校園危機管理及其在學校組織中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4,186-197。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
劉春榮(198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劉維奪(2001)。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行政決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蔡培村(1996)。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蔡美瑛(1999)。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師大書苑。
蔡培林 (1993) 。國民中學學校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蔡璧如(1980)。台北市政府推展市民公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謝小苓(1988)。好學校的必備條件。教育資料文摘,22(1),4-13頁。
謝金靑(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謝文全(1990)。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論文集。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戴振浩(2001)。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戴安台(200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魏惠娟(199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1(1),135-173。顏如玉(1998)。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顏秀如(1997)。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論學校溝通。學校行政雙月刊,12,43-51。顏麗琴(2001)。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顏國樑(1996)。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西文部份
Booth, S. A. (1993).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 composition and change in moder nenterprises. N. Y.: Routledge.
Bagin, D., & Gallagher, D. R. (2001).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7th ed.).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Chapman, J. (1993). Leadership,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ing:Arespose to Mr. Gradgri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1 (4), 4-18.
Cheng,Y.C(1996).The pursui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H.K:Hong Kong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Cordianni,A.V.&Wilbur,G.(1987).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ve.N.Y.: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Colemam,P.&Collinge,J.(1991).In the web:Interal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affecting school improvement.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nment, 2 (4),262-285.
Culip,S.M.,&Center,A.H.(1985).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Inc.
Cutlip, S.M., Broom, G.M.,& Center A.H.(1994).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7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avis,G.A.,&Thomas,M.A.(1989).Effective schools and teachers.Boston:Allyn and Bacon.
Drucker, P.F.(1974).Management:Task, responsibilities,practice. N.Y.:Harper and Row.
Edmonds, R. (1979). 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15-24.
Elliott, J.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its critics: Alternative visions ofschooling.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6 (2), 199-244.
Everett, S. M. (1991). Crisis Management in Schools. Master of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4 491)。
Etzioni,A.(1964)Two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A critique and a sugges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5,157-178.
Fiore, D. J. (2002). School community relation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Frederick,J.M.(1987).Measuring school effectiveness:Guidelin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N.J.:Educational Teseing Service.
Glickman,C.D.,Gordon.S.P&Ross-Gordon,J.M.(1988).Supervision of instruction.(4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Gorton, R.A. (1987). Schoo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3rd ed.). Dubugue, Iowa: Wm.C. Brown.
Gaziel, H. (199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s a factor in school effectivenes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4(4), 319-333.
Hoy,W.K., & Miskel,C.G.(1987).Educational Adi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practice. (2nd.,ed.)N.Y.:Random Hourse .
Hitt,M.A.,Middlemist,R.D. & Mathis,R.L. ( 1986 ) .Management : Concept and Effective Practice.Saint 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
Kindred, L. W. (1963)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N. J.:Prentice Hall.
Kowalski, T. J.(2000).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 New Agenda. In T. J.
Kowalski(Ed.), Public relations in schools(pp.3-29). Upper Saddle River, N. J.:Merrill.
Kotler, P. & Fox, Karen F. A.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institution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Levine,D.C.&Lezotte,L.W(1990).Unusually effectivenes schools.Madison: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Lewes:Falmer Press.
Madaus,G.F.,Airasian,P.W.,&Kellaghan,T.(1980).School effectiveeness:A re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New York:McGraw-Hill.
Marston, J. E. (1979). Modern public relation. (p.195). N. Y. :McGramHill.
Murphy,J.,Weil,M.,Hallinger,P.,&Mitma,A.(1985).School effectiven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The Educational forum 49(3),361-374.
Miskel, C. G., Fevurly, R. & Steward, J. (1979).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perceived school effectiveness, loyalty, and job satisfac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5 (3), p.97-118.
Mott, P. E. (197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 New York: Harper &Row.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s. (1986).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 The Complete Book. Arlington, Va: NSPRA.Marston, J. E. (1979).Modern public relations. N. Y.: McGram Hill.
Norris, J.S.(1984). Public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2002). Raising the bar for school PR:New standards for the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profession. Retrieved June 12,2003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spra.org/StandardsBooklet.pdf
Purkey,S.,&Smith,M.(1983).Effect school:A review.The Elementry School Journal,83,427-452.
Pawlas, G. E. (1995). The administrator’s guide to 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Princeton Junction, N.J. :Eye on Education.
Robinson, E. J. (1996).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Columbus, Ohio:Merrill Books, Inc.
Robbins,S.P.(1998).Organization 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and application(8th ed.).Upper Saddle Rive,N.J.:Prentice-Hall.
Reid, W .A. (1977).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m and paradigms for research : the case ofschool effectiveness studi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 Supervision,12 (3),212-227.
Sammons. P. Hillman, & Mortimore. (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 A report by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or 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London OFSTED).
Schmoker,M.(1999).Results:The key of continuous school improvement(2nd ed.).Alexandria:Virginia:Associait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cheerens, J. (1990).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dicators of school functio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Improvement,1 (1),72-80.
Steers,R.M.(1977).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dministractive Science Quarterly,20 ,546-558.
Weber,G. (1971).Inner city children can be thought to read:Four successful school.Washington,D.C.:Council for Basic Education.
West, P.T.(1985).Educational Public Relations.Sage Publication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