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9: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范國樑
研究生(外文):Fan Kuo Li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指導教授:魏麗敏魏麗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童軍教育幼童軍教育活動幼童軍義務服務員訓練幼童軍態度
外文關鍵詞:ScoutingCub Scouting activitiesCub Scouting Volunteer TrainingCub Scout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11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態度,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幼童軍教育活動內涵、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取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並以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用研究者改編自吳國基所編製「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童軍教育意見調查問卷」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
正式問卷共寄發1,090份,回收問卷950份,剔除無效問卷37份,故可用問卷共913份,回收率為84%,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致以下結論:
一、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內涵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二、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態度具有極顯著差異。
三、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之態度無顯著差異。
四、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國民小學、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dvocate the attitud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b Scouting o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administration ,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strategies of cub scouting among the faculty of elementary school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tudy adopte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a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the faculty of Taichung County municipal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tool is modified from Gwo-Ji Wu’s questionary “The Study of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a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Faculty” of “The Study of Cub Scouting Development on Taipei Municipal Elementary Schools”
Totally 1090 formal questionary were distributed, and 950 were returned , of which 37 were invalid and 913 were valid , the retarn rate is 84%.The data of the questionary was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 average , standard deviation , and one-way ANOVA within SPS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
1.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conten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2.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ing metho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3. The attitude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b Scouting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4.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specific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facul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童軍運動緣起及相關之研究………………………………………… 11
第二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實施的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46
第四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相關研究與理論基礎……………………… 54
第五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現況…………………………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5
第四節 實施過程……………………………………………………………… 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85
第四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87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
之態度分析與討論………………………………………………………………88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
方式之態度分析與討論…………………………………………………………9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
影響因素之態度分析與討論 ……………………………………………………9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
體可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分析與討論…………………………………………100
第五節 受試者對幼童軍教育其他推展措施之意見分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131
中文部分 ……………………………………………………………………… 131
英文部分 ……………………………………………………………………… 1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童子軍總會編譯(1959)。童子軍訓練原理。台北: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編(1992)。中國童子軍童子軍團長手冊。台北:中國童子軍文物
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2001)。幼童軍團長手冊。台北: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1995)。中國童子軍總會章程。台北:中國童子軍總會。
中國童子軍國家研習營(2000a)。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訓練組員參考資料。台北:
中國童子軍總會。未出版。
中國童子軍國家研習營(2000b)。幼童軍木章訓練訓練組員參考資料。台北:中國
童子軍總會。未出版。
中國童子軍總會(2004)。中國童子軍總會九十三年第四次全國總幹事會議手冊。
台北:中國童子軍總會。未出版。
中國童子軍總會(譯)(1994)。童子軍手冊(原著:Robert Baden-Powell of
Gilwell)。台北: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2006)。童軍運動介紹--何謂童軍。2006年12月13日,取自
http://www.scout.org.tw/Scout_knowledge.asp?id=91
王文科主譯(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季新(1996)。21世紀中國童子軍務實的新方向。中國童子軍,33(10),8-13。
伍振鷟(1987)。中國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吉布林(Rudyard Kipling)著(1997)。叢林奇談(ungle Books)。劉元孝改編。
台北:東方。
朱其榮(1997)。培植童軍服務員。中國童子軍,34(3),4-7。
李美枝(1985)。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義南(1994)。童軍教育教師之人格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研究。師大學報,39,182-209。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錫津(2002)。童軍運動的教育價值—兼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發展與推廣童軍
教育」實施方案的規劃理念。中國童子軍,39(8),2-4。
李光源(2002)。我國童軍運動發展之我見。中國童子軍,39(10),6-8。
杜正勝(2006)。不只要教專業知能-更要教良好態度與品格,教育部新聞稿,2006.09.08,台北:教育部。
http://epaper.edu.tw/news/950908/950908a.htm 2006年12月15日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問題之省思。臺灣教育,515,10-14。
呂建政(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台北,水牛。
沈 六(1989)。台灣省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
民訓育學系。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玉體(1986)。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岡。
吳務貞(1986)。群育原理與實施。台北:文景。
吳務貞(1989)。童軍教育與生活教育結合實施之探討。中等教育,40(5),70-
73。
吳務貞(1991)。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學問題與改進。公民訓育,25,18-24。
吳國基(1989)。談童軍義務服務員。國教月刊,35,24-27。台北: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
吳國基(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幼童軍教育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國基、瞿德淵、張淑慧、許瑛珍(2005)。幼童軍Easy Go。台北: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實習輔導處。
吳燦陽(1997)。中國童子軍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童子軍,34(1),4-5。
拉斯洛‧那吉(Laszlo Nagy)著(1986)。兩億五千萬童子軍(250Millions DE
Scouts)。(胡品清譯),台北:幼獅。
柯登祥(2001)。童子軍團活動的展望。台北:中國童子軍,38(6),12-14。
柯登祥(2005)。童軍運動的教育價值。台北:中國童子軍,42(5),6-7。
俞文釗(1993)。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洪恆明(2006)。對童軍運動的省思與服務員的角色。台中縣九十五年度童軍木章
持有人專業研習講義,台中。
范國樑(2006)。認識幼童軍教育活動。2006年12月13日,取自http://163.17.91.131/~fgl/校長的文章/認識幼童軍教育活動.doc,p5-7
高銘輝(2001)。世界童軍運動的策略。台北:中國童子軍,38(7),10-13。
徐觀餘(1985)。童子軍教育的基本法則。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軍
教育論著選集,119-126。台北:水牛。
唐璽惠(1992)。杜威民主主義教育觀對女童軍教育的啟示。台灣省高級中學八十
一學年度童軍教育觀磨研討會手冊,未出版。
莊鶴齡(1999)。童子軍運動的目標是什麼?童子軍運動的對象為何?中國童子
軍,36-8,18-21。
得 正(1988)。童軍教育問題探索-訪師大公訓系謝美連老師。師友,254,21-
23。
陳 鐵(1981)。國民中學的童軍訓練。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陳 鐵(1988)。幼童軍教育。台北:水牛。
陳忠信(1983)。童子軍與社區發展。台北:中國童子軍總會。
陳奎憙(1982)。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陳家華(2000)。童軍之我見。中國童子軍,37(6),16-19。
陳鴻圖(2002)。童子軍的榮譽。中國童子軍,39(6),4-5。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黃中天、洪英正(1992)。心理學。台北:桂冠。
黃光雄主編(1995)。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廷(1995)。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學生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敦涵(1985)。從哲學觀點體察童子軍教育的實際。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
編),童軍教育論著選集,169-178。台北:水牛。
張忠仁(1979)。童子軍運動。台北:中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傅全福(1995)。全國童軍教育與活動一年來實施的報告。高市文教,53,38-41。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學志(1985)。教育哲學。台北:三民。
楊百世(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設計的方法與展望。高市文教,12,6-9。
楊朝祥(2001)。童軍樹德,教育樹人。中國童子軍,38(10),2-3。
鄧傳楷(1965)。小隊制度。台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協會編印。
管志民(1997a)。導讀青少年活動方案(上)。中國童子軍,34(4),6-8。
管志民(1997b)。導讀青少年活動方案(下)。中國童子軍,34(5),4-6。
管志民(1997c)。AIS與團內服務員的教育訓練。中國童子軍,34(6),6-7。
廖貴田、劉康明(1999)。中國童子軍~幼童軍手冊(修訂版)。台北:中國童子軍
總會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1995)。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四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1996)。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五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1997)。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六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1998)。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七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1999)。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八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2000)。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八十九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2001)。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九十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2003)。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九十二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2005)。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九十四年度會員大會資料手冊
。臺中: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未出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85)。國小幼童軍之實施與輔導。台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潘添財(1994)。推廣童軍教育。教育資料文摘,199,71-82。
劉彥俊(1985a)。幼童軍(一),台北:六藝。
劉彥俊(1985b)。幼童軍(二),台北:六藝。
劉彥俊(1985c)。論童軍教育的源流。中國童子軍教育協會(主編),童軍教育論著
選集。台北:水牛。
劉彥俊(1994)。童軍教育,台北:水牛。
劉彥俊(1998)。童軍團組織與訓練,台北:水牛。
劉詠堯(1985)。童子軍教育與人性之發揚。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
軍教育論著選集,97-102。台北:水牛。
賴敏慧(2003)。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
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忠國(1983)(譯)。怎樣做一個童軍教師(原作者:W.G.Mac Peek)。台北:水牛。
鍾 南(1998)。童子軍傳入中國的經過和早期的發展。中國童子軍,35(3),9-12

二、英文部分
Ajzen, I, & Madden, T.J.(1986).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
Attitudes,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453-474.
Allport, G. W.(1967). Attitude In M. Fishbein(ED.), Reading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pp.1-13).NY:John Wiley & Sons.
Baron, R. A. & Bryne, D.(1984).Social psychology.(4 ed.)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Eric,F.(1997) Could you do Better? Manila, Philippines: World Scout Bureau/ Asia-Pacific Region.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Addison–Wesley.
John C.B.(1984).The Australia Cub Leader’s Handbook. Australia: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Katz, D., & Stotland, E. A.(1959). A Preliminary Statement to a Theory of Attitude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S. Koch(Ed.), Psychology:A study of a science. NY:McGraw-Hill, 423-475.
Lord Baden-Powell of Gilwell (1945). Aids to Scoutmastership. Canada: Scouts Canada.
Lord Baden-Powell of Gilwell (1997). The Wolf Cub’s Handbook. Canada: Scouts Canada.
Lord Baden-Powell of Gilwell (1999).Wolf Cub Scout Book. New York: Boy Scout of America.
Lo Wai-Shing (1991). Rovering to Success. Hong Kong: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Robert Baden-powell of Gilwell (1945). Aids to Scoutmastership. Canada: Scouts Canada.
Robert Baden-powell of Gilwell (1986). The Wolf Cub’s Handbook. Australia: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Scouts Canada National Council (1998). Canadian Scout Handbook. Canada: Scouts Canada.
Sherif, C. W., Sherif, M., & Nebergall, R. E.(1965). 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 USA:W. B. Saunders.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85).Cub Scout Boomerang Trails.
Australia: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Thurstone, L.L., & Chave, E.J.(1929).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e 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Scout Movement(1996) Towards a Strategy for Scouting .
Webelos Scout Book (1999). Boy Scout of America. New York: Boy Scout of America.
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Scout Movement Asia-Pacific Region (2001). Vision2013: Aisa-Pasific Regional Plan 2002-2013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1.潘雅慧(2004),「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我國因應之道」,中央銀行季刊,第26卷,第2期。
2. 39.潘雅慧(2002),「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及信用風險模型化之研析」,中央銀行季刊,第24卷第二期,35-54頁。
3. 38.楊蓁海(2005),「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銀行信用風險測度模型的發展:兼論對我國銀行體系與央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季刊。
4. 18.沈中華、張家華(2005),「產業違約率及景氣循環」,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4期,金融聯合徵信中心,pp91-105。
5. 17.沈中華、賴柏志、張家華(2005),「總體經濟因素在Basel II資本適足率公式的內涵及意義」,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金融聯合徵信中心,pp.97-108。
6. 13. 沈中華,(2000),「銀行合併轉投資的現在與未來」,金融財務,第5期,pp.13-20。
7. 12. 沈中華(2000),「由銀行基礎及市場基礎體系看當前各國銀行業的競爭與興衰」,金融研訓季刊,第九十六期,pp.19-29。
8. 7. 沈中華(1999),「銀行危機形成原因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4期,p88-102。
9. 潘添財(1994)。推廣童軍教育。教育資料文摘,199,71-82。
10. 傅全福(1995)。全國童軍教育與活動一年來實施的報告。高市文教,53,38-41。
11. 吳國基(1989)。談童軍義務服務員。國教月刊,35,24-27。台北:台北市立師
12.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問題之省思。臺灣教育,5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