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 。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怡甯(2000)。開啟小學生活之門:一年級教師的教師信念之質化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王順民(2002)。宗教關懷與生命尊嚴。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79-102)。台北市:揚智。
台灣省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台中:台灣省教育廳。
江月姻 (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行政院衛生署(2004)。臺灣地區青年主要死亡原因。2006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死因摘要/94年/表4.xls
何福田(2001)。生命教育的由來與重要性。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3- 10)。台北:心理。
吳永裕(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基礎概念。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9-37)。台北:心理。
吳汝鈞(2005)。宗教對話與生命教育。鵝湖學誌,35,1-34。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市:心理。
吳事穎 (2004)。陪小四生閱讀生命-由兒童讀物引導進入生命教育主題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吳品玟(2000)。高中補習班數學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威廷(2004)。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以雲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庶深(2001)。超越生命的困境。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51-54)。台北:心理。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
吳梓明(2003)。現代宗教教育與生命教育。輔仁宗教研究,8,1-15。吳清男(2001)。從新課程的理論基礎談生命教育的實施。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117-131)。台北:心理。
吳榮鎮(2002)。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學生輔導,82,8-17。吳瓊洳(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580,12-18。
呂美慧(2003)。一位國小低年級教師對閱讀教學的信念與實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20-29。李奉儒(譯)(2001)。Robert, C. B.& Sari, K. B.著。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6-68)。嘉義市:濤石。
李岱恩(2004)。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秋敏(2006)。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對國小學童生命概念與態度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麗珠(200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沈清松(1996)。追尋人生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台北:台灣書店。
沈清松(2003)。生命成長與宗教信仰。輔仁宗教研究,8,17-38。周芬芳(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生命教育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治平(2004)。生命的奧秘。載於林治平(主編),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1-36)。台北市:心理。
林思伶(2001)。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載於台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98-214),彰化。
林思伶(2002)。生命教育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51-170)。台北市:寰宇。
林清江(1998)。與教師在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4),6-8。林進財(1999)。教師教學信念與決定-教學實施與效能。中等教育,50(3),9-21。
林瑞明(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2002)。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載於林治平(主編),生命教育集思(167-204)。台北市:宇宙光。
林鶯譯(1999)。J. Donald.Walters (1986)著。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Education for Life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Challenges)。台北:張老師。
邱彥瑄(2005)。一個國小低年級教師推行班級讀經活動之經驗分享。國教世紀,215,5-14。邱淑珮(2004)。生命教育課程-「蜜蜜甜心派」融入綜合活動對國小學童尊重與關懷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邱雅蘭(2006)。宗教團體重建教師信念之研究-以財團法人福智寺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侯睿章(2005)。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姜鵬珠(2003)。何妨吟嘯且徐行-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施宜煌(2002)。孔子教學藝術的轉化與實踐。國教學報,14,269-284。施承宏(1997)。從「心」做起-談小學實施宗教教育的途徑。師友,361,23-24。
紀淑萍(2002)。在國小實施觀功念恩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紀潔芳 (2001)。生死教育教師素養之探討~兼談師資培育。載於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
紀潔芳(2004)。台灣地區中小學生命教育教學資源之建置與運用。載於高中「生死關懷」新設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彰化。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玲(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2)。台北:寰宇。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4-31。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283-302。高宗賢(2003)。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以四年級「拜訪自然」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4,85-113。
高強華(1993)。論信念的意義、結構與特性。現代教育,7(30),74-89。高熏芳、黎夏君(2006)。國小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北縣教育,56,55-59。張永達、黃碧祈、何淑媛、丁澤民(1999)。棄犬問題與國中生命價值教育之研究。STS 科學教育研討會(Ⅱ)論文彙編,109-11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處。
張光甫(1995)。談生命教育。輔導通訊,44,3-4。
張淑美(1996)。死亡學與死亡教育。高雄:復文。
張婷怡(2006)。國民小學應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湘君、葛琦霞(2000)。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性探討。載於林思玲(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73-298)。台北:寰宇。
張輝道(2003)。生命教育體驗活動融入班級經營之具體方案。學生輔導,89,112-121。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畢恆達(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研究倫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莊麗卿(2003)。生命教育之實踐-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明和、郭靜芳(2004)。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探究。教師之友,45(3),45-51。陳明昌(2003)。國小實施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一班六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芳玲(1998)。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輔導通訊,55,29-34。陳芳玲(2002)。生死教育與悲慟輔導:我的教學經驗與省思。引自林綺雲和張盈坤主編,生死教育與輔導(18-35)。台北:洪葉。
陳金萍(2003)。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學與教師信念關係之探討。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柏霖(2004)。從生命教育觀點談如何使人生更圓滿。學生輔導,92,157-162。陳國雄(2003)。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淑敏(2004)。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探究。屏東師院學報,21,1-35。
陳福濱(2000)。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載於林思玲(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3-36)。台北:寰宇。
陳德光(2001)。生命教育的宗教學基礎初探。教育資料集刊— 生命教育專輯,26,59-80。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陳慧琳、王儷靜(2004)。國小低年級教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信念與實務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2(4),3-32陳騰祥(2002)。國小階段推展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國教輔導,41(5),38-41。陸 娟(2002)。生死教育對綜合高中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
曾志朗(1999)。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載於李遠哲等著,享受生命:生命的教育。臺北市:聯經。
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台北市:揚智。
馮繡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文儀(1989)。牛津當代大辭典。台北:旺文社。
黃木蘭(2005)。儲備心靈能量迎接活力人生。師友,459,13-17。
黃怡嘉(2005)。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校園裡的昆蟲」單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培鈺(2002)。生命教育通論。台北:新文京。
黃啟峰(2006)。深耕、生根--生命教育在學校落實之行動方案。學生輔導,101, 118-123 。黃琝仍(2003)。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玲(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55-272)。台北:寰宇。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玲(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台北:寰宇。
楊旻芳(2001)。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國立中正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楊銀興(2003)。落實學生行為教育-中小學學生價值觀的分析與導正。國教輔導,42(2),2-5。溫曉風(2005)。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詹棟樑(2004)。生命教育。台北:師大。
廖居志(2005)。從教師教學信念談師資培育機構應有的作為。研習資訊, 22(3),89-94。
劉雅鈞(2004)。國小級任老師教師信念與學生知覺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劉瑞瓊(1999)。如何落實推動生命教育,教導學生熱愛生命。台灣教育,580,54-58。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蔡明昌(2002a)。生命教育年之後的生命教育。生死學通訊,8,6-11。蔡明昌(2002b)。生命教育、生死教育與死亡教育:發展背景與課程比對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0(3),1-14。蔡明昌(2005)。關於生命教育的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62,126-133。蔡明昌、吳瓊洳(2004)。融入式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高雄教育大學教育學刊,23,159-182。蔡長衡(2003)。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蔡銘津(2005)。生命教育的實施與省思。國教之友,56(4),52-58。蔡薏婷(2000)。國民小學資優教育教師信念及其轉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鄭文安(2001)。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自然科課程與教學之研究:以「種植」和「養殖」主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崇趁(2001)。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11-20)。台北:心理。
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3-10)。台北:心理。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37-48)。台北:寰宇。
黎建球(2001)。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1-26。蕭志明(2004)。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意見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7-149)。台北:寰宇。
錢永鎮(2001)。生命教育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集刊,26,317-353。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戴熒蓮 (2004)。生命教育融入一年級國語科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進修部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謝文綜(2003)。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顏弘志(2005)。生命教育的實踐—國小九年一貫課程之合作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舉辦之「建置台灣主體性的課程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7-412),台中。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貳、英文部分
Bauch,P.(1984).The impact of teachers’instructional belief on their teaching:Implication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2954)
Clark, C. M., & Peterson, P. L.(1986). Teachers' thought process. In M. 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pp.255-296). New York: Macmillan.
Clark,C.M.(1988).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bout teacher preparation: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on teaching think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17(2), 5-12.
Fang, Z. H. (1996).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s and practices. Educational Research, 38, (1), p. 47-65.
Goodwin, A. L. (1987) . Teaching images: Unlocking preservice student teachingbeliefs and connecting teaching belief to teaching behavior(EDD., Columbia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 DAI 48/07A.
Johnson, K. E. (1994). The emerging belief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of preservic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0(4), 439-452.
Kagan, D. M.(1992). Implic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 Education Psychologist, 27(1), 65-90.
Mayer, R. E. (1985). Learning in complex domains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19,30-42.
McCutcheon, G.(1995).Developing curriculum : Solo and group deliberation. New York;Longman.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Norman, D. A.(1980).Twelve issues for cognitive science.Cognitive Science,4,1-32.
O’Loughlin, M. ( 1989 ).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belief about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ir pedagogy: A constructivist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teac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neteen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Piaget Society, Philadelphia, PA.
Pajares, M. F.(1992).Teachers’belief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2(3),307-332.
Richardson, V. (1996).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o teach. In J. Sikur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 102-119). New York: Macmillan.
Rokeach, M. (1980). 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 (7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havelson, R. J., & Stern, P. (1981). Research on teachers' pedagogical thoughts, judgments, decisions, and behavio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1, 455-498.
Sigel, I. E. (1985) .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s.In I. E. Sigel(Ed.),Parental belief systems: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pp. 345-371). Hillsdale, NJ: Erlbaum.
Woods, Devon (1996). 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Beliefs, decision-making and classroom practi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