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7: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鈺婷
研究生(外文):Yu-ting Huang
論文名稱: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認同—以臺南縣新化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Place Identity—A Case Study on Hsin-hua County
指導教授:王志明王志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Mi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地方文化產業地方認同新化
外文關鍵詞:Local Cultural IndustryPlace identityHsin-hu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4
  • 點閱點閱:37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4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以促進地方經濟再生與文化保存延續,期望在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展過程中,提昇居民的地方認同與凝聚力,使居民致力於地方環境與特色產業的共同創造。新化鎮自1999年舉辦了一連串的地方文化產業活動,期望藉此發展文化產業,提昇居民之地方認同。本研究首先探討地方文化產業之內涵與國內地方文化產業政策與發展,並從地方認同的定義與內容中,界定本研究地方認同之意義。第二部分以新化鎮為例,探究地方特色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現況。第三部分利用問卷調查,瞭解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與居民地方認同之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化居民的地方認同主要受年齡、職業、居住時間、居住區別所影響。
二、居民對地方的認知愈高,活動的參與意願愈高,地方認同也愈高。
三、地方居民滿意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但認為需要更完整的管理規劃與提供相關的活
動資訊。
In order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e government pushes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persistently. Hoping to increase the place identity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n inspire the residents to create local featured industries. In 1999, the Hsin-hua County began a series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ctivities, and hope to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crease place identity.
In the first part,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meaning and the policy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defines the meaning of place identity in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takes Hsin-hua County as the target area to analyze the local featur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Third, the research employs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residents’ place identit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place identity of the resident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age, occupation, duration of residing in the area, and different residing area.
2. The more the residents recognize, the more they identify and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3. The resi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frui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but whole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afford should be improved.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7
第四節 名詞釋義……………………………………………………12
第五節 相關研究……………………………………………………13
第二章 理論分析與文獻探討……………………………………………22
第一節 地方文化產業概念…………………………………………22
第二節 國內文化產業政策發展……………………………………30
第三節 地方認同的理論與意義……………………………………42
第三章 新化鎮地方文化產業……………………………………………49
第一節 新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49
第二節 新化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一)—地域特色方面…………62
第三節 新化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二)—產業特質方面…………70
第四章 新化鎮地方文化產業與地方認同之關係………………………82
第一節 問卷結果與居民基本資料…………………………………82
第二節 居民與地方認同感之關係…………………………………87
第三節 地方居民對地方文化產業活動體驗之情形………………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8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22
參考文獻 ………………………………………………………………123
附錄一 ………………………………………………………………126
一、專書
王振鵠(1991)。文化中心十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危芷芬譯(1995)。McAndrew, Francis T.原著。環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許木柱(1988)。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載於徐正光、宋文里(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台南:開山書店。
張茂桂(1999)。種族與族群關係。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陳其南、申學庸(2000)。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蘇昭英、蔡季勳(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廖淑容、古宜靈、周志龍(2005)。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西歐城市經驗的省思。載於辛晚教、古宜靈、廖淑容(合編),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台北市:詹氏。
潘桂成譯(1998)。Tuan, Yi –Fu著。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謝高橋(1985)。社會學。台北:巨流。
二、期刊
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形式休閒化。文化視窗,26,14。
姚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3),5-6。
張酒雄(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灣師大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10,261-322。
張永進(1999)。草地經驗—談台南縣產業文化政策行程與落實。社教雙月刊,94,19-23。
蔣玉嬋(199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期刊,107,245-246。


三、論文
王秀美(2004)。地方文化館經營策略之規劃研究─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TNCA0581001。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SYS5636027。
呂怡儒(2000)。台北近郊森林地方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U00360025。
李倩如(2004)。中央與地方文化政策形塑下的產業空間變遷:鶯歌陶瓷老街個案。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MCU00662007。
余文雄(2006)。新化老街再利用之經營管理策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俶庸(2004)。國小學童參與地方文化活動與其地方認同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秉慧(2005)。文化產業之策略聯盟類型探討-以台中市犁頭店麻芛文化產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CYUT5224016。
郭曜棻(2003)。全球化下地方文化產業壟斷邏輯之實踐:以九份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NU1205007。
郭敏慧(2006)。縣市文化局執行地方文化館之計畫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HU05673014。
張巧芳(2002)。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意義─安平地區的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曾秉希(2003)。地方居民對台中市梅川親水公園依附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CYIT5675027。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 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U0347021。
楊信洲(2006)。公私協力應用於閒置空間在利用之研究-以花蓮縣七星柴魚博物館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DHU5695003。
簡慶哲(1989)。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明如(2000)。九0年代臺灣文化產業生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HU00673002。

三、外文部分
Bronfenbrenner,U.(1960).Freudian theori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derivatives.ChildDevelopment,31,15-40.
Bricker & Kerstetter (2000) .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lace attach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whitewater recreationists . Leisure Sciences,22,233-257.
Erikson, E. H. (1959) . In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W.W.Morton Company Inc.
Feldman,R.M.(1996) .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attachments to types of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8,419-445.
Kaltenborn,B.P. (1997) . Nature of place attachment: A Study among recreation homeowners in Southern Norway .Leisure Sciences,19, 175-189.
Moore & Graefe(1994) . Attachments to recreation settings: The case of rail-trail users. Leisure Sciences,16, 17-31.
Tuan ,Yi-Fu(1974) . Space and plac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Proshoansky&Kaminoff(1983) . Place identity: Physical world socialization of the self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hchology ,3,57-83.
Williams,D. R., Patterson, M. E., Roggen buck , J. W., & Watson ,A. E.(1992) . Beyond the commodity metaphor :Examining emotional and symbolic attachment to place. Leisure Sciences,14,29-46.

四、網路資料
文建會文化白皮書(1998)。取自:
http://web.cca.gov.tw/intro/1998YellowBook/index.htm
文建會文化白皮書(2004)。取自: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
Williams, D.R.(2000),Notes on measuring recreational place
attachment。http://www.fs.fed.us/rm/value/research-place.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