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87)。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市:心理。
王怡靜(2001)。自我肯定訓練對國小低學業失敗容忍力學童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王淑俐(1996)。怎樣教書不生氣。台北:師大書苑。
王欽群(1998)。由情意教學談社會亂象的導正。菁莪,10(3),76-83。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
王鍾和(2001)。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因應挫折情境。學生輔導,76,82-87。田運虹(2001)。國小學童家庭社經地位、挫折容忍力與違規行為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未出版。吳秀麗(2002)。復原力對國中單親家庭學生生活適應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
吳香質(2004)。服務學習對低自我概念學生復原力建構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吳武典(1997)。Gardner與Sternbery智能建構模式的整合及人事智能之探討。資優教育季刊,65,1-7。吳武典(1998)。情意智能的理論與實務。多元智能與成功智能理論研討會論文。
吳武典(2004)。以人事智能為核心的多元智能課程對國中學生個人成長與適應行為的影響。資優教育研究,4(1),1-28。吳武典、簡茂發(2000)。人事智能的理念與衡鑑。特殊教育研究,18,237-255。
吳武典、簡茂發(2001)。以人事智能為核心的多元智能課程對國小學生個人成長與因應行為的影響。資優教育研究,1(1),1-28。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解釋:挫折容忍力。教育研究月刊,115,155。
吳鼎隆(1985)。心理衛生-青年期的困擾與健康。高雄市:復文圖書。
呂翠夏譯(1994)。兒童的社會發展。台北市:桂冠。
李青華(2001)。情意教育教學對國小五年資優學生人事智能之成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未出版。
李海洲、邊和平(1995)。挫折教育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新民、陳密桃(2003)。成功智能的理論建構及其對教育實務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15,245-259。林兆君(2003)。本土少年小說改寫為情意教學案例之行動研究-以學習挫折容忍力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林宜貞(1994)。國中生的教師期望、歸因型態、失敗容忍力與失敗反應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林淑美(1989)。目標設定、失敗容忍力、歸因型態與失敗反應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林進材(2003)。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施亨達(2003)。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挫折容忍力之研究-以<西遊記>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洪慧芳譯(2004)。挫折復原力。台北:天下雜誌。
紀杏姿(2004)。建設性思考之班級輔導課程增進國小學童挫折容忍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市,未出版。胡憶蓓(1997)。情意教學目標的評量。教學科技與媒體,35(8), 88-123。台北市,中華民國資優教育學會編印。唐淑華(2004)。論學業面向的情意教學目標及其內容。研習資訊,21(5),17¬-38。
唐嘉蓮(2004)。以高一國文科教材進行情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孫燕燕(2000)。「知情意並重」的情意教學如何融入國小自然科—以一位國小自然科專任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張春興(1990)。從情緒發展理論的演變論情意教育。教育心理學報,23,1-12。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台灣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9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美惠譯(1998)。EQ。台北:時報文化。
張振成(1999)。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教育實習輔導,5(2),40-44。張振成(2003)。挫折與衝突的適應方式。諮商與輔導,211,53-55。張曉華(1996)。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市:黎明文化。
曹中瑋(1997)。情緒的認識與掌控。學生輔導雙月刊,51,27。莊安祺(1998)。7種IQ。台北:時報文化。
莊文玲(2006)。國一學生挫折容忍力提升之實驗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郭俊賢、陳淑惠譯(1998)。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陳木金(1998)。談美感教育與情意教育。北縣教育,22,24-28。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陳浙雲(1996)。開放教育中的情意教學。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情意教學-1996年(頁77-89)。高雄:復文。
陳國泰(1996)。情意教學的困境及其突破之道。教育資料文摘,38(7),93-101。陳皎眉 (1986)。青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的壓力與適應。台北:桂冠。
陸若君(2004)。復原力對失業家庭青少年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單文經(1996)。道德討論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1996年(頁183¬-199)。台北市:師大書苑。
馮江平(1991)。挫折心理學。山西省:山西教育出版社。
馮克芸、陳世欽譯(2003)。培養小孩的挫折容忍力。台北:天下雜誌。
馮朝霖(1995)。「化混沌之情.原天地之美」論情意教育。北縣教育,6,32-36。黃心藝譯(2004)。從挫折中得到成功。台北:海鴿文化。
黃月霞(1989)。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情意課程」對兒童「態度」與「學業成就」的影響。台北,五南。
黃立賢(1996)。如何培養學生挫折的容忍力。訓育研究,35(2),65-74。
黃光國(1991)。情意教育的內涵與策略。教育資料文摘,27,107-115。黃光雄(199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志鵬(2003)。高職導師實施班級情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黃娟娟(2003)。幼兒多元智能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楊坤堂(1989)。合作學習。研習資訊,67,12-15。廖祐宏(2004)。探討使命式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失敗反應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劉虹麟(2005)。以國語流行歌曲進行兩性情意教學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歐用生(1987)。學校情意教學的評量。初等教育的問題與改革。台北:南宏圖書。
歐用生(1998)。學校情意課程與兒童人格建構。國民教育,38(4),2-10。蔡明富、吳武典(2000)。國小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人事智能與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257-280。盧秀琴(2002)。國中地理教學情意目標成就及其相關變項之分析-一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蕭文(1999)。災變事件前的前置性因素對心理復健上的影響-復原力的探討與建構。諮商與輔導,156,3249-3253。
蕭文(2000)。災變事件前的前置性因素與復原力在創傷後壓力症候反應心理復健上的影響。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4-40。
蕭秋祺(2005)。運動代表隊學生的挫折經驗、挫折容忍力與挫折反應。學校體育,88,75¬-82。
謝水南(1995)。情意教育的特質與教學策略。北縣教育,6,18-22。謝美蓉(2001)。情意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謝婉如(2001)。音樂科情意教學與國中生情緒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謝毓雯(1998)。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台北:五南。
豐佳燕(1996)。資優兒童的情意教育--談資優班的情意教學。國小特殊教育,21,46-51。顏郁心(2002)。中輟復學生復原力建構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魏美惠(1999)。論情意教育與社會智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40-44。二、英文部分:
Beane, J.A.(1994). Affect in the curriculum: Toward democracy, dignity, and diversi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Carkhuff, R.R.(1982). Affective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productiv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9(7), 484-487.
Casteel, J.D.&Stahl, R.J.(1975). Value clarif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A primer. Pacific Palsades, Calif: Goodyear.
Clifford, M. M.(1988). Failure tolerance and academic risk-taking in ten to twelve-year-old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58,15-27。
Ellis, A. (1969).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School Health Review, Nov., 10-13.
Gardner, H.(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 H.(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Basic Books.
Goleman, D.(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New York: Bantam Books.
Grotberg, E. H. (1995). 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projec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3955)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B.(1964).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2: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Mckay
Parr,G.D.,Montgomery,M.,& DeBell,C.(1998). Flow theory as a model for enhancing student resilience.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1(5),26-31.
Raths, L.E., Harmin,S., & Simon, S.B.(1966). Values and teaching:Working with values in the classroom.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ill.
Rodgers, K. B., & Rose, H. A.(2002). Risk and resiliency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who experience marital transi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64(4), 1024-1038.
Salovey, P.,&Mayer J. D.(1990)Emotion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9,185-211.
Shaftel, F.R.,& Shaftel, G.(1982). Role playing in the curriculu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Sternberg, R.J.(1985).Beyond IQ.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J.(1996). Successful intelligence:How practical and creative intelligence determine in life.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Stoltz, P.G. (1997). 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 New York:Wiley.
Wagner, R.K. (2000). Practical intelligence.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intellig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Weidenman, Pueschel, and Bernier. (1988) The special child: A source book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Baltimore: P. H. Brookes Pub. Co.
Young, P. T. (1975). Understanding your feelings and emo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