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芳鈞(2002)。國民小教師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朱文雄(1989)。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朱敬先(1997)。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展塏(199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ㄖu(1995)。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1997)。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五南。
林清山(1986)。教學的心理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台北:臺灣書店。
林新發、王秀玲(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之行政專業知能成長內涵與策略。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教師專業發展(頁189-210)。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進材(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孫志麟(1993)。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華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陳玉蘭(1999)。國中師生對有效教學行為之意見調查研究。教育學刊,15,171-223。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奎�t(1986)。有效教學的社會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台北:臺灣書店。
張苙雲(1986)。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光雄(1994)。有效教學的綜合研究。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學苑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曾榮祥(2000)。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1995)。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葉金裕(2003)。國民小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教師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歐用生(1987)。俗民誌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系主編,教學研究專集。台北:南宏。
鍾佳穎(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效能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月娥(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寶梅(1997)。教師效能。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師苑。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簡紅珠(1992)。教學研究的主要派典及其啟示之探析。高雄:復文。
簡紅珠(1988)。教學研究的趨勢。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學苑。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二、英文部份
Ashton, P. et al(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Final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Florida University. Gainesville.(E 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1883)
Ashton, P.T.(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5),28-32.
Borich, G.D.(1986). Paradigm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Teaching.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v18 n2 p143-167(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336994).
Borich, G.D.(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ophy, J.(1988). Research on teacher effects: Use and abus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1),3-22.
Emmer, E.T., Evertson, C.M.,& Anderson, L.M.(1980).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80(5),219-231.
Emmer, C.T., Evertson, C.M.,& Clements, B.(1984).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Good,T.L.(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what we Know about it.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0(2),52-64.
Haigh, N., & Katterns, B.(1984). Teacher effectiveness: problem or goal for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4,23-25.
Marsh, Herbert W., Bailey & Michael(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310).
McCormick, W.J.(1979). Teacher can learn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1),59-62.
McHaney, J.H., & Impey, W.D.(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1st, Knoxville, TN, November 11-13, 1992). U.S., Georgia: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4268).
Modaff, W. M.(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Audit Teacher Behavior. University of Missouri.
O’Neill G.P.(1988).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3(1),162-185(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377074).
Rosenshine, B.V.(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60-69.
Ryan, D.W.(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Ministry of Education.
Snyder, L.L.(1978). How effective are our teaching practices? Science and Children,16(1),31-33(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194858).
Tang, Thomas Li-Ping.(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4716).
Theall, M.(1999). New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Past Twenty Years.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No. 936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