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王秀雄 著:《美術心理學》,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余秋雨 著:《藝術創造論》,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6。
李碩祖 著:《造形藝術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黃才郎 編:《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公司,1984。
吳守哲 編:《台灣紙—戴壁吟(1987-2005)》,高雄縣: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2005。
吳汝鈞 著:《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研究與對話》,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
邱子容 著:《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環境.生態》,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侯宜人 著:《自然•空間•雕塑》,台北市:亞太圖書,1994。
俞懿嫻 著:《懷海德自然哲學:機體哲學初探》,台北市:正中書局,2000。
姚瑞中 著:《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3。
高政一 編:《新選古文觀止》,台南市:西北出版社,1991。
高楠 著:《藝術心理學》,台南市:復漢出版社,1993。
高秀蓮 編:《美術與觀念之教材教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1。
高秀蓮 著:《影子的雙刃性》,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2003。
高宣揚 著:《傅科的生存美學:西方思想的起點與終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4。
陳尊賢、許正一 著:《台灣的土壤》,台北市:遠足文化出版社,2002。
梁瑞祥 著:《思考的軌跡:論馬里旦知識等級說的融合問題》,台北市:中華徵信出版
社,1998。
郭靜晃 等著:《心理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陸蓉之 著:《破後現代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編:《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台北市:揚智文化,2002。
章光和 著:《住在巴特•宋塔•班雅明的照片裡》,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社,2003。
莊秀玲 著:《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材質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章光和 著:《攝影不是藝術》,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社,2005。
張春興 著:《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1996。
葉郁菁 編:《心理學》,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楊治良、郭立平、王沛 等編:《記憶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鄭麗玉 著:《認知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鄭明全 編:《黃步青.李錦繡作品集》,台南市:新生態藝術股份有限公司,1992。
趙建文 著:《叔本華》,台北市:中華書局,2005。
滕守堯 著:《海德格》,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賴瑛瑛 著:《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複合媒體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社,2004。
謝東山 編:《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2。
Arnheim﹐Rudolf 著(李長俊 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公司,
1982。
Altrichter﹐H﹒﹐Posch﹐P﹒& Somekh﹐B﹒ 著(夏林清 等譯):《行動研究方導論:
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7。
Bergson﹐Hcnri 著:《物質與記憶》,台北縣:先知出版社,1976。
Bergson﹐Hcnri 著(姜志輝 譯):《創造進化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Barthes﹐Roland著(許綺玲 譯):《明室.攝影札記》,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1997。
Bachelard﹐Gaston 著(龔卓軍、王靜慧 譯):《空間詩學》,台北市:張老師,2003。
Berger﹐John 著(劉惠媛 譯):《影像的閱讀》,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3。
Edwards﹐Betty著(張索娃 譯):《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
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Grout﹐Catherine 著(姚孟吟 譯):。《藝術介入空間》,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2。
Heidegger﹐Martin 著(王慶節、陳嘉映 譯):《存在與時間》,台北市:桂冠圖書,2002。
Kandinsky﹐Wassily 著(吳瑪悧 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85。
Lowry﹐Bates 著(杜若洲 譯):《視覺經驗》,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公司,1976。
Levine﹐Robert 著(馮克芸、黃芳田、陳玲瓏 譯):《時間地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
書館,1997。
Nietzsche﹐Friedrich 著(周國平 譯):《悲劇的誕生》,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0。
Rotzler﹐Willy 著(吳瑪悧 譯):《物體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1。
Rothstein﹐Arthur著(李文吉 譯):《紀實攝影》,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4。
Sonfist﹐Alan編(李美蓉 譯):《地景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6。
Squire ﹐Larry R. & Kandel ﹐Eric R. 著(洪蘭 譯):《透視記憶》,台北市:遠流出版
公司,2001。
Sonfist﹐Alan :《Nature: The End of Art Environmental Landscapes》,Italy:Gli Ori ﹐
Floronce﹐2004。
Wolfram﹐Eddie 著(傅嘉琿 譯):《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2。
Wertheim﹐Margaret 著(薛絢 譯):《空間地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二、期刊、論文
林經豐 著:〈幽山•老屋•禪筆-談一位在西班牙的中國畫家戴壁吟〉,《雄獅美
術》,142,1982,頁105–109。
林經豐 著:〈地中海的水是鹹的還是淡的?與旅西畫家戴璧吟論藝〉,《藝術家》,110,1984,頁198–205。
林志鴻 著:〈靈光詩意的舞影之歌〉,《藝術家》,381,頁2007,276–279。
高秀蓮 著:〈關於「影子」的寓意〉,《藝術家》,188,頁1991,244–253。
高千惠 著:〈留白即存有的海德格〉,《藝術家》,381,2007,頁306–312。陳典懋 著:《感官與記憶失焦的瞬間—創作研究論述》,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2005。
黃雅惠 著:《記憶中的追尋––透過記憶審思追尋之複合媒材影像藝術—創作研究述》,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2006。
三、網路資料
台灣紙--戴壁吟個展,2005年5月18日取自:
參考網站:http://art.csu.edu.tw/exhibition/940408-0522104-online-painting.htm
植物標本,2007年4月9日取自:
參考網站: http://www.ngensis.com/flora/fn-02.htm
文獻研究,2007年7月25日取自:
參考網站:智慧藏百科全書網http://www2.wordpedia.com/wpsearch/?k
圖像分析,2007年7月26日取自:參考網站:http://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