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華(2001)。幼稚園教室戲劇發展歷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毓茹(2006)。國小戲劇教學案例建立之研究-以生活課程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麗雲(1999)。個案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2(3),117-134。王千倖(1999)。案例教學法。載於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頁325-333),高雄。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2000)。成人學習革命。台北:師大書苑。
皮達生、龐維國譯(2005)。教學設計原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李怡貞(2005)。幼兒保育人員運用創作性戲劇教學之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載於臺北市文化局舉辦之「戲劇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頁31-42),台北。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貞儀(1997)。辦公貨仔:「娃娃家」一學期活動示例。成長幼教季刊,30,38-42。
李幕華譯(2000)。反思教學-成為一位探究的教育者。台北:心理。
佐斌譯(2004)。教學的藝術。北京:華夏出版社。
余凱成(1994)。案例教學在中國大陸。載於劉常勇(主編),兩岸管理教育問題剖析(頁385-398)。高雄:復文。
汪履維(1997)。在師資養成中應用「案例法」與「自傳法」的經驗。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123-144)。台北:漢文。
何亦達譯(2001)。神奇變身水。台北:上誼。
周小玉譯(2001)。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台北:成長。
周鳳美(2002)。教育改革下之師資培育教學改革:挑戰與導正師資生教學信念。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新時代師資培育的變革-知識本位的專業(頁107-137)。高雄:復文。
林子雯(2003)。案例教學法融入幼保系師資培訓課程之概念與運用。教育研究,11,127-135。
林玉能(2003)。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因應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行政措施與課程規劃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生傳(1997)。多元化師資培育下的教學。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課程教材教法(頁15-34)。台北:漢文。
林亮吟(2005)。幼兒教育戲劇課程之認識與實施。教育趨勢導報,15,12-19。林玫君譯(1994)。創造性兒童戲劇入門。台北:心理。
林玫君(1997)。幼稚園中創造性戲劇之實師與改進之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86-2431-H024-007)
林玫君(1999a)。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實例。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
林玫君(1999b)。創造性戲劇在幼稚園中之教學省思研究—以故事為主軸。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舉辦之「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臺南:供學。
林玫君(2005a)。案例教學法對在職老師戲劇研習之影響-從言談角度分析。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舉辦之「藝術教育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屏東。
林玫君(2005b)。我有話要說∼如何建立師生關係。幼教資訊,181,44-49。林玫君(2006a)。老鞋匠與小精靈∼如何建立師生的關係。幼教資訊,182,45-49。林玫君(2006b)。安靜的酋長∼班級管理與創意的衡量。幼教資訊,183,48-53。林玫君(2006c)。如果我是機器人∼教室中的生活規範。幼教資訊,185,48-56。林玫君(2006d)。進入野獸的世界∼故事戲劇的導入與練習。幼教資訊,186,50-56。甘季碧、林玫君(2006)。十二生肖的秘密∼故事的發展與戲劇策略之運用。幼教資訊,187,48-54。吳昭宜(2002)。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吳青樺(2003)。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清山、林天祐(2002)。案例教學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6,91。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胡寶林(1993)。戲劇與行為表現力。台北:遠流。
胡耀恆譯(1997)。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台北:志文。
洪毓瑛譯(2003)。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專業幼教。台北:和英。
洪嘉璐(2001)。兒童參與創造性戲劇活動引導者角色之研究—以九歌兒童劇團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胥紅麗(2005,2月21日)。案例教學法值得提倡。許昌日報。
高文、徐斌豔、程可拉譯(2002)。教育中的建構主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薰芳、蔡宜君(1999)。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5-344),高雄。高薰芳(2002a)。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策略。台北:高等。
高薰芳(2002b)。師資培育:職前教師教學系統發展。台北:高等教育。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徐輝、陳曉菲譯(2003)。高等教育與終身學習。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孫志麟(2000a)。師資培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上)。師友,398,31-34。
孫志麟(2000b)。師資培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下)。師友,399,41-45。
孫軍業(2004)。案例教學。天津:天津教育出版。
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臺北:書林。
梵之帆(2004)。教育案例研究專題。2006年1月2日,取自http://www.ywtd.com.cn/mypage/mypage1.asp?pid=4887
張芬芬(1992)。我國師範教育中的意識型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頁359-408)。台北:師大書院。
張芬芬(1997)。師資培育中的潛在課程探討。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課程教材教法(頁39-74)。台北:漢文。
張民杰(1999)。案例教學法的發展沿革與啟示。高中教育,9,79-85。張民杰(2001a)。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民杰(2001b)。案例教學法之研究及其試用:以教育行政課程試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民杰(2004)。案例教學法在「班級經營」課程應用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2),129-148。張美玉(1997)。建構式教學情境中教室內師生互動實例。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3-316),花蓮。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
陳仁富(2000)。幼稚園戲劇活動現況調查。載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舉辦之「中小學藝術教學設計研討會」論文集(頁37-56),台北。
陳仁富(2004)。教育戲劇在幼稚園實施之教學省思。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舉辦之「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73-192),屏東。
陳仁富(2005)。教育戲劇實務研習。載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舉辦之「94年藝術與人文教師培訓營」手冊(頁14-31),台北。
陳伯璋(1990)。社會變遷中我國大學教育的「解構」。載於淡江大學(主編),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陳憶芬(2004)。案例教學法及其在師資培育上之應用。中等教育,55(4),130-140。
陳憶芬、張克章、吳壽山(2004)。案例教學法及學生回饋意見之分析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2(3),44-55。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
陳美玉(2000)。師生合作反省教學在師資培育上運用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1),120-133。陳延興、陳倫晰(2002)。全球變遷下的師生衝突與調適-批判教學論的觀點。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新時代師資培育的變革-知識本位的專業(頁226-260)。高雄;復文。
陳麗華(1997)。反省性教學的概念架構與實施方法-以國小社會科為例。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課程教材教法(頁75-96)。台北:漢文。
陳淑芳(1998)。從鷹架觀念談案例故事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之「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8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陳淑芳(2000a)。兩難情境中的專業思考:幼教專業倫理守則之案例教學(一)。幼教資訊,118,41-46。陳淑芳(2000b)。兩難情境中的專業思考:「我該不該誠實?」老師對雇主之專業責任」。幼教資訊,121,47-50。
陳信儒(2001)。師範院校「教育哲學」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惠邦(2001)。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
陳超、夏倩(2006)。關於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思考。2006年1月4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6532.htm
郭萱之(1998)。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編(2000)。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黃婉萍、陳玉蘭譯(2005)。戲劇實驗室:學與教的實踐。台北:成長。
黃美序(2001)。戲劇:模仿與創作。美育雙月刊,121,72-80。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曾陳奕奕譯(1997)。無聲勝有聲。成長幼教季刊,32,15-16。葉連祺(2002)。知識本位教師資格檢定體系之建構。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新時代師資培育的變革-知識本位的專業(頁139-162)。高雄:復文。
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成長。
楊深坑(1997)。當代師資培育理論的發展。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1-18)。台北:漢文。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楊俐容(1997)。一個「頒獎」事件。成長幼教季刊,32,12-14。楊俐容(1998)。幼師夥伴間的衝突與化解:教室裡的春天。成長幼教季刊,34,27-31。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麥格羅希爾。
湯維玲(1997)。批判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19-34)。台北:漢文。
湯維玲(1990)。我國中學師資培育專業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溫明麗(1997)。師範教育之發展趨勢-一個哲學觀。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35-52)。台北:漢文。
詹素卿(2004)。案例討論應用於國中教師專業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國語文領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漢聲雜誌譯(1987)。野獸國。台北:英文漢聲。
甄曉蘭(1997)。應用建構教學理念於教育專業發展課程之初探。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廖淑文(2006)。戲劇教學案例建立之研究-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劉玉燕(1998)。由傳統到開放。成長幼教季刊,35,50-54。
劉秋芳(1985)。戲劇活動對幼兒認知發展及創造力的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純芬(2002)。教育戲劇課程於人格養成教育之應用與實作分享—以新生國小四年級戲劇課程教案設計為例。載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舉辦之「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7-193),台北。
劉純芬編譯(2005)。假戲真做,做中學:以戲劇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有效進入主題學習。台北:成長。
劉敏華(2005)。從描述翻譯學到建構主義:口譯研究與教學的新思維。國立編譯館館刊,33(4),42-50。
蔡炳坤(2001)。我國師資培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黃德祥(主編),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頁383-386)。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宜君(2000)。案例教學法在中等學校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佩娟(2004)。成就一個「魅力四射」的教學舞台-運用語言鷹架於國小英語故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載於郭李宗文、梁忠銘、熊同鑫編著,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實務。台北:心理。
劉炳輝(2001)。破除評量迷思─談案例教學在教學上的價值。師友,414,58-61。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心理。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雙月刊,114,86-91。鄭金洲(2000)。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鮑建生、王洁、顧泠沅著(2005)。聚焦課堂-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研究與製作。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賴馬(2005)。十二生肖的故事。新竹市:和英。
魏薇、陸書紅、王紅豔、張萍編著(2005)。中外教育經典案例評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魏炎順(2004)。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對師院勞作課學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瞿葆奎主編(2003)。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上海:華東師範學院。
羅寶鳳(2003)。超越方法的教學:學習過程中的關係建立。課程與教學季刊,6(4),101-116。Goode, T.(2005)。透過虛構的稜鏡:戲劇教育與終身學習。載於台北市文化局舉辦之「戲劇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台北。
Bolton, G.. (1979).Toward a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tion.London:Longman.
Bolton, G. (1999). Acting in classroom drama. Portland, Me: Calendar Islands Publishers.
Ginsburg,M.B.&Clift,R.T. (1990).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presservice theacher education.In Houston,W.R.,et.al.(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450-465).New York:Macmillan.
Kase-Polisini, J. (1988).The creative drama book: Three approaches. New Orleans: Anchorage Press.
Merseth, K. K. (1994).Cases, case method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ducat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1272).
Merseth, K.K. (1996).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W.R.Houston & J.Sikula(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2 nd ed.,pp.721-744). New York:Macmillan.
Norris, J., Miller, C., & McCammon, L.A., (Eds.)(2000).Learning to teach drama: A case narrative approach. Heinemann , NH: Portsmouth.
Neelands, J. (1984).Making sense of drama---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 London:Heinemann.
O’Neill, C. (1995).Drama worlds--A framework for process drama. London:Heinemann.
Richard, G.. (1997).A clam for the case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21),171-185.
Shulman, L. S. (1992).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 In J.H. Shulman(Ed.),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pp.1-30).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iks, G. B. (1983).Drama with children(2nd).New York:Harper&Row.
Somers, J. (1994).Drama in the curriculum. London: Cassell.
Taylor, G. J. (1998).Discussion teaching through case methods. Education, 118(3), 345-348.
Wassermann, S. (1994).Introduction to case method teaching :A guide to the galax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Way, B. (1998).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New York: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