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8: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景添
研究生(外文):Ching-Tien Chang
論文名稱:學校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以台南市一所學生數從下降到回升的學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nan City with Student Number Change from Reducing to Increasing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姜麗娟姜麗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經營策略小學學生數個案研究台南市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student numbermanagement 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9
  • 點閱點閱:15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以台南市一所學生數從下降到回升的學校為研究對象,主要在探討個案學校之學校經營策略。透過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並探究影響個案學校學生數從下降到回升的因素,瞭解個案學校的學校經營策略。茲將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 個案學校學生數班級數的變化受鄰近新學校設立、附近重劃區的開發等環境因素,教育部執行班級學生人數下降計畫、自由學區制度等政策因素,以及學校本身受到家長肯定的學校經營因素影響。
二、 個案學校在學校行政領導範疇上所呈現的策略,包含:【強化會議功能,走向集體領導的方式】、【運用行政回饋評鑑,作為行政單位改進的依據】、【信任、增權賦能,給各處室很大的發揮空間】、【多元的溝通管道,讓同仁可以對不同意見大聲講話】、【尊重教師的意見,決策前先取得共識】、【透過理念的引導減少反彈、化解衝突】、【經營學校特色,爭取家長與教師的認同】、【在物質有限下,善用精神層面的激勵策略】與【積極對外宣傳努力展現學校經營成效】等九項。
三、 個案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範疇上所呈現的策略與做法,包含:【注重實務與分享,改變教師進修活動】、【透過研討增進輔導技能,積極關懷輔導學生】、【結合資訊及社區的課程規劃】與【建立分享文化,有效增進知識資產的價值】等四項。
四、 個案學校在校園環境規劃範疇上所呈現的策略,包含:【不執著在經濟效益,以教育為目標的環境規劃】、【運用尊重與溝通,促進成員參與環境規劃】、【積極提供教學設備,改善校園環境】、【做好教學支援服務,運用資訊提升維修服務品質】與【用積極改善與好的教學,讓家長與老師能接受舊建築】等五項。
五、 個案學校在學校與家長關係經營範疇上呈現的策略,包含:【運用各種時機向家長作校務宣導】、【將家長會的角色引導到為孩子、為教育的正面方向】、【運用個別化、群體化、親切和家庭參與等方式的跟家長互動】、【提供協助參與學校運作的機會】、【從肯定與鼓勵中促進親師的了解與成長】、【良好的辦學績效,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與【透由家長的實際參與,提供學校與社區相互了解的機會】等七項。
六、 個案學校的學校經營策略有【堅守教育本質】、【團隊運作、增權賦能】、【顧客導向、注重個別需求】、【在既有文化上發展】的共通概念。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的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dopted by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nan City with Student Number Change from Reducing to Increasing,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s of the student number in this school are explored as well. Through interviews, participative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data is collected.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 The variations of the student number of this case school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newly established schools and consolidation area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olicy, such as the plan of reducing class size and free school district; and its own management methods.
II.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on, the strategies this observed school demonstrates include: “to strengthen conference functions, and turn to collective leadership”, “to apply administrative feedback evaluation as a basis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o trust, empower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letting them function unrestrainedly”, “to utilize multi-communicational system to respond to different opinions”, “to respect teachers’ opinions, and to come into an agreement before making policy”, “to reduce resistance and to dissolve conflicts through concept guidance”, “to develop and to manage school’s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to win over parents’ and teachers’ approval”, and “to make good use of mental encouragement under material-limited circumstances”, and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outcomes of school management”.
III. In term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es this observed school demonstrates include: “to emphasize practice and peer sharing, and to vary teacher’s further education courses”, “to improve consulting skills by discussing, and to care and consult students positively”, “to plan curriculum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 and “to develop sharing culture to increase knowledge value”,.
IV. In terms of campus planning, the strategies this observed school demonstrates include: “to prioritize educational purpose rath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as the aim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o use respect and communication to encourage memb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lan”, “to constructively offer teaching facilities, improving campus environment”, “to provide good teaching supporting services and to exalt the maintenance service by technology”, and “to supply positive improvement and good teaching to make parents and teachers accept old buildings”.
V.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parents, the strategies this observed school demonstrates include: “to declare school’s affairs in any possible occasions”, “to lead the parents’ alliance to be good for children and education”, “to interact with parents sincerely through working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as well as family participation”, “to offer opportunities to assist in school 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their growth by approving and encouraging”, “to present good school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o make parents hand over children willingly”, and “to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school and community via parents’ participation”.
VI. The common principles on which the above strategies are based in this case school are: “sticking to educational entity”, “teamwork and empowerment”, “customer’s orientation and fulfilling individual needs”, “developing from the existing cultur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and future studies are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Ⅱ
誌 謝 ………………………………………………………… Ⅳ
表 次 ………………………………………………………… Ⅶ
圖 次 ………………………………………………………… Ⅷ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國內影響學校學生人數的社會變遷因素 5
第二節 因應社會變遷的學校經營策略 21
第三節 學校經營策略之實證研究 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6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3
第二節 資料的蒐集 67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72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度 75
第五節 研究立埸與倫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81
第一節 個案學校之學校經營的背景因素 81
第二節 個案學校之學校行政領導策略 94
第三節 個案學校之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105
第四節 個案學校之校園環境規劃策略 115
第五節 個案學校之學校與家長關係經營策略 120
第五章 討論 131
第一節 個案學校之學校經營策略的特性 131
第二節 影響個案學校學生數上升之學校經營因素分析 141
第三節 個案學校之學校經營其他相關議題再探討 14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1
第一節 結論 151
第二節 建議 156
參考文獻 161
一、 中文部分 161
二、 英文部分 168
附錄 169
附錄一 第一階段訪談大綱 169
附錄二 第二階段校長、學校行政人員訪談大綱 170
附錄三 第二階段學校教師訪談大綱 173
附錄四 訪談邀請函 175
附錄五 個案學校之行政領導策略與文獻探討之學校經營相關策略對照表 176
附錄六 個案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文獻探討之學校經營相關策略對照表 177
附錄七 個案學校校園環境規劃策略與文獻探討之學校經營相關策略對照表 178
附錄八 個案學校與家長關係經營策略與文獻探討之學校經營相關策略對照表 179
附錄九 研究脈絡表 180
內政部戶政司(2005)。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八月底臺閩地區各縣市人口數按性別及單一年齡分,內政部戶政司,2005/11/2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7.html
內政部戶政司(無日期)。臺閩地區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率(中華民國四十六年至九十三年)。內政部戶政司。2005/11/2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0.html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就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競爭力。台灣教育,613,11-19。
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1999)。教育行政。高雄:麗文文化。
王保進(2001)。知識經濟時代下之教育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41,17-25。
王順平(1998)。學校本位管理之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未出版)。
台北市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2005/12/1引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3320
江文雄 (1996)。學校經營概念與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35,11-15 頁。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江志正(2003)。變革時代中國民教育階段校長領導的取向。教育研究,111,84-99。
池榮尉(2004)。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經建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 年人口推計說明。行政院經建會。2005/11/2 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842336.0088572389.REPORT.PDF
何金針(2003)。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
吳育偉(2002)。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宗立(2000)。轉型領導理論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國教新知,47(2),4-11。
吳易凌(2001)。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規劃與環境教學之研究—以台中縣土牛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8)。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向與課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2,1-7。
吳明隆(2004)。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國教之友,55(3),54-63。
吳明雄(2004)。轉型領導的展望:建構學校行政的新契機。國教之友,55(3),64-70。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 五南。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財順(2002)。掌握優勢條件,營造學校文化。北縣教育,43,5。
吳欲豐(2004)。南投縣國姓鄉柑林村社區家長對於學區國小學校經營期望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 (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2a)。提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台灣教育,613,2-10。
吳清山(2002b)。教育名詞:道德領導。教育研究月刊,98,144。
吳清山(2004)。學校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34。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錦琳(2004)。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對學校選擇權信念及模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101,55-56。
李明堂(2002)。以Kotter變革法則分析學校組織變革領導的策略─以一所都會型國小為例。輯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主編,第一屆臺灣博士生教育行政學術論文研討會會議手冊138-160。台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李敦義(2000)。市場化理論分析及對台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8(6),62-88。
李鴻章、王揚智(2005)。組織外部關鍵人物對學校組織變革影響與因應策略。研習資訊22(4),83-89。
周生民(2002)。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武昌(2004)。後現代主義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示。研習資訊,21(2),88-95。
周淑卿(2001)。市場自由與國家介入-論全國課程架構的建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57∼74。
林天祐(1997)。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頁。
林天祐(2004)。學校經營品質管理策略。教師天地,128,23-29頁。
林水木(2003)。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探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4,65-80。
林水木(2004)。學校行政領導之權力管理與運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1,20-45。
林生傳(2002)。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需求與途徑-教育改革取向。教育改革的未來:國科會人文處教育學門成果發表會會議手冊(139-15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11,4-13。
林育達(2003)。開放式小學教學活動與空間互動性之建築計畫研究-以台北市開放式小學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59)。高雄:麗文。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學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松(2003)。學校經營的知與行─我在朝山國小的1155個日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政宏(2004)。學校組織變革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70-76。
林彩盆(2004)。台東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學校經營的困境與轉機。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琪凱(2003)。九年一貫課程在傳統教學空間實施之問題探討。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新發(1998)。從學校經營的觀點談如何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中等教育,49(4),3-6 。
林蘭櫻(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21(5),61-68。
邱明昌(2001)。校長學校經營的理論與實際-邱明昌的辦學歷程之自我思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2004a)台灣地區人口變化對國民教育的衝擊與因應:以少子化現象分析為例。發表於國立花蓮師院初教系主辦(2004年9月17日):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發展之影響。2005/12//6取自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 EDURES/EDU5741001/project/list.htm。
范熾文(2004b)學校組織變革的策略與做法:知識經濟觀點。載於台中師院主辦:現代教育論壇(50-56)。
唐婉如(無日期)。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對護理專業的衝擊:質性研究。2005/11/13取自http://www.chihlee.edu.tw/office/s100/thesis02/03.doc
孫志麟(1994)。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17,175-202。
徐明和(2001)。新設國民小學學校經營之研究─以雲林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雄市(2002)。高雄市立國民小學學校評鑑實施要點。2005/12/6取自http://perc.kta.org.tw/school%20criticism/law3.htm。
高新健(1998)。不均等的學習機會與學校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21,26-3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專案研究。台北:教育部。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與教育品質。現代教育論壇,3,258-261。台北:市立台北師院。
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理念。發表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主辦:「學校行政論壇第七次研討會」(90.05.19)
張明輝(2002)。知識經濟時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校行政理念與措施。發表於澳門大學「二十一世紀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術研討會 (91.05.18-19)。澳門:澳門大學。2005/10/6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schooladmin)-19.htm
張明輝(2003a)。學校行政專業角色的新思維。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辦:高級中學行政革新學術研討會。(92.01.10)。台北:政治大學。2005/10/6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meeting/學校行政專業角色的新思維.pdf
張明輝 (2003b)。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發表於中國教育學會主辦: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92.12.13)。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5/10/6取自http://web.ed.ntnu.edu.tw/%7Eminfei/artical/administratorprofessiondevelopment.pdf
張明輝 (2004)。從後現代的觀點看學校校長的關鍵能力。發表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承辦:「現代教育論壇─從後現代看校長核心能力的轉變」。2005/10/6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postmordenprincipalabilities.pdf
張明輝(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行政管理、領導與學校文化。教師天地,134,9-20。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輝(無日期)。教育組織變革。2005/11/22取自http://web.ed.ntnu.edu.tw/%7Eminfei/artical/educationorganizationchange.pdf
張奕華(2003)。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導。教育研究,114,147-159。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茂源(2004)。談e世代學校組織的運作策略。研習資訊,21(5),110-116。
張素貞(2004)。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2),63-72。
張德銳(2000)。美國學校選擇權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39-57)。台北:商鼎文化。
張慶勳 (1999)。學校經營企業化之挑戰與展望。國教天地,132,71-76 頁。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36,87-93。
教育部(2004)。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資源發展之影響。台北:教育部教研會。2005/11/2取自:http://find.cepd.gov.tw/manpower/PopuSeminar/1B%20report.pdf
教育部(無日期)。國民教育學生人數長期預測(90-140 學年度)。台北:教育部。2005/11/2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p2001.htm
莊昌憲(2001)。仁愛多達•魯谷塔雅部落家長對於學區國小學校經營期望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燿鴻(2004)。應用資訊科技於提升學校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木山(2005)。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意涵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62,108-117。
郭明德(2004)。知識管理對學校組織的啟示。研習資訊,21(5),97-109。
陳心美(2001)。宜蘭縣學校遷建過程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圖書。
陳李綢(2000)。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陳怡如(2003)。英國教育改革趨勢-新管理主義。教育研究月刊,113,146-149。
陳昌熙(2006)。家長選擇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印(1999)。從教育行政的觀點看國民教育法的精神及內涵。國民教育,39(6),25-36。
陳明印(2002)。美國2001 年初等及中等教育修正法案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1),205-228。
陳明和(2004)。教育行政研究典範變遷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57,31-37。
陳俊生(2002)。促進學校教育革新的關鍵:轉型領導。學校行政,18,16-28。
陳秋鴻(2004)。九十三年度統計分析:高雄市國民中小學資源配置分析。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陳靜嬋(2000)。美國特許學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俊凱(2000)。從國民教育法第九條修正案:談校長新角色。北縣教育,36,60-65。
曾榮祥(2000)。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可行作法之探討。研習資訊,17(2),44-50。
游春生(2001)。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智勝(2002)。自由學區對公立國民小學經營之影響-以花蓮縣光復鄉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肇賢(無日期)。行銷及其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2005/6/2取自http://www.knsh.com.tw/edu_info/edu_info.asp?go_Sub_Topic=06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14, 49-82。
湯蔓娳(2004)。花蓮縣小型學校校長學校經營策略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嘉玉(2004)。學校與公眾的關係:淺談教育行銷。北縣教育,47,101-103。
黃玉利(無日期)。學校公共關係之探析。2005/6/2取自http://www.knsh.com.tw/edu_info/edu_info.asp?go_Sub_Topic=06
黃昆輝(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信君(2000)。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校選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楊巧玲(2001)。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規定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4(2),1-24。
楊忠敬(2003)。全面品質管理在台北縣國民小學校務經營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清芬、陳永興、曾旭正、林志成(2000)。攜手營造我們的社區學校。載於臺大城鄉基金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主辦:921校園重建――新校園運動工作坊會議資料(6-17)。臺中縣:教育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葉國維(1999)。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園建築更新發展及參與過程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仁智(2001)。國民中學學校本位經營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2),131-166。
廖春文(2005)。後科層時代創新管理再學校組織經營之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33,19-22。
甄曉蘭(2003)。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11-2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劉世閔(2004)。從政策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新時代學校經營的新議題 。研習資訊,21(5),92-96。
劉世閔、吳育偉。(2003)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報,12,19-40。
劉仲成(2004)。教育市場化下學校經營的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7,45-49。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潘慶輝(1997)。鼻頭.南雅漁村家長對於學區國小學校經營期望之個案研究:一位漁村小學校長的觀察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慧玲(主持人)(2004)。學校革新整合型計畫(II)。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3-H-003-103-F19。
蔡百昌(2002)。家長學校選擇權與公私立學校經營特性。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東利(2004)。國民小學落實學校公共關係可行策略。研習資訊,21(2),73-81。
蔡姿娟(2003)。學校選擇權在教育市場化下對義務教育的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52,55-61。
蔡純姿(2004)。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清田(1999)。課程研究現況分析與趨勢展望。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153-170)。高雄:麗文
蔡進雄(2004a)。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領導的實踐、啟示與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34,1-7。
蔡進雄(2004b)。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 (1),55-59。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國立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高等教育
蕭進賢(2003)。英美學校選擇權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簡毓玲(2002)。國民小學教師進修現況與展望。現代教育論壇,6,199-204。
顏永進(2002)。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Ferraiolo, K., Hess, F., Maranto, R. & Milliman, S.(2004).Teachers’ attitudes and the success of school choice [Abstract].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32(2).209.
Harris, A. & Young, J. (2000).Comparing school improvement programmes in England and Canada.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1).31-42.
Lidsky, A. J.(2002). A Perspective on Campus Planning.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119, 69-76.
Odden, E. & Wohlstetter, P.(1995).Making School-based Management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5).32-36.
Parkay,F.W.,& Stanford,B.H.(1998).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on.
Robbins, S.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Robenstine, C. (2000). School choice and administrators: will principals become marketers? Clearing House, 74(2), 95-9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怡如(2003)。英國教育改革趨勢-新管理主義。教育研究月刊,113,146-149。
2. 郭明德(2004)。知識管理對學校組織的啟示。研習資訊,21(5),97-109。
3. 郭木山(2005)。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意涵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62,108-117。
4.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36,87-93。
5. 張慶勳 (1999)。學校經營企業化之挑戰與展望。國教天地,132,71-76 頁。
6. 張素貞(2004)。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2),63-72。
7. 張茂源(2004)。談e世代學校組織的運作策略。研習資訊,21(5),110-116。
8. 張奕華(2003)。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導。教育研究,114,147-159。
9. 張明輝(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行政管理、領導與學校文化。教師天地,134,9-20。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10. 孫志麟(1994)。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17,175-202。
11. 林蘭櫻(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21(5),61-68。
12. 林政宏(2004)。學校組織變革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70-76。
13. 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11,4-13。
14. 林水木(2004)。學校行政領導之權力管理與運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1,20-45。
15. 林水木(2003)。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探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4,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