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煌(2003)。彰化縣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王金龍(2004)。臺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王春生(2003)。台北縣國中教師校內同儕回饋方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池榮尉(2004)。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以啄木鳥教師團隊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明隆(1992)。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6),133-161。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二版)。台北:知城。
吳雨錫(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4-13。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茂政(譯)(1980)。Zimbardo, Ebbesen, & Maslach著。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Influencing attitudes and changing behavior)。台北市:黎明文化。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59)。台北:麗文文化。
邱兆偉(2004)。課程改革下國民中學語文領域教師研習需求之探討。載於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頁270-278)。台北市:學富文化。
洪婉琪(2004)。國民小學教師讀書會運用知識管理狀況與教師讀書會效能之關係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洪瓊芳(2005)。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澎湖縣與台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孫國華(1997)。國民中學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高強華(1988)。教師新思維論文選輯。中等教育,48(4),4-8。
高強華、陳伯璋、李玲惠(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研究(頁41-42)。台北縣: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春興和楊國樞(1987)。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哲豪(2001)。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德銳(199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專業成長問題研究(頁241-284)。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教學協助之三合一模式的研發與推薦。載於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頁38)。台北市:學富文化。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站,教育部年度實施方針。2007年2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559001/guide/guide-1.htm?TYPE=1&UNITID=3&CATEGORYID=12&FILEID=27163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2002)。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06年4月25日,取自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教育部統計處網站,九十三年度全國國小教師年齡分組統計。2006年1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93/basic_school/re12.htm
教育部統計處網站,九十三年度全國國小教師服務年資別統計。2006年1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 EDU7220001/data/93/
basic_school/re14.htm
許雅貞(2002)。教師團隊的對話、反思與行動歷程個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郭添財(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添財(1996)。臺灣省國民小學規模經濟之研究─學校與班級最適規模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台北:麗文文化。
陳怡安(200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思婷(2004)。三所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學生在職進修動機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美娟(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香(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單文經(1994)。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1,22。
黃勝發(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網路進修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嘉莉(2003)。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玉琴(2002)。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一所國小週三進修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院。
鄭博真(2002)。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賴美娟(2004)。協同教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全(1988)。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國教之友,40(1),4-7頁。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育之友,35(3),32-34。
鍾欣男(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用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魏素鄉(2003)。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五南。
龔嫊媜(2004)。大學生選民對台灣2004 年總統大選政黨競選廣告的態度與表現研究--一個實驗性的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Beerens, D. R.(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reating a culture of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 : Corwin Press., p.9, 43
Breckler, S. J. (1984).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7, 1191-1205.
Brickman, W. W.(2002). TEACHER TRAINING. Funk & Wagnalls New World Encyclopedia, World Almanac Education Group, Inc.
Burch, D. J.(1994).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eachers: Determinning the degree of match betten needs and selected activit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pperdine, Los Angeles, p.159.
Clinton, E.N.(1994). Principals’involvemant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Edmonton Alberta. p22, 19, 103,105,106.
Daniel James (1994).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eachers: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match between and selected activities,pepperdine University,16-22.
Erffmeyer,E.S., & Martray, C.R.(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3,275-300.
Heberlein, T. A. (1981). Environmental attitude. Zeitschrift fur Umweltpolitik, 2,73-78.
Kabes, S. E. (1989).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 satisfaction, school organization climat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titudes of high schoolteache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 (11), 3432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T 9003753)
Kelman, H. C. (1967). Hunamrse of human subjects: The problem of decep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7, 1-11.
MacKinnon, A. M, & Grunauu, H.(1994)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ggle for authenticity: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 In P.P.Grimmett (Ed.),Teacher developmenr through reflection, community, and discourse(pp.189). Amsterdam Avenue, NY: Teacher College.
Maureen T. Hallinan, Vladimir T. Khmelkov (2001).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edagogy,Routledge, part of the Taylor & Francis Group,27 (2),175-185.
McGuire, W. J. (1969). The nature of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 In G. Lindzey, & E.Aronson,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III, 173. MA: Addison-Wesley.
McLaughlin, M. W. (1994).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ggle for authenticity: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 In P.P.Grimmett (Ed.), Strategic site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 47-48). Amsterdam Avenue, NY: Teacher College.
Richardson, V.& Anders,P. L. (1994).Teacher change and the staff development process: A case in reading instruction. In V. Richardson (Ed.), The study of teachers change (pp. 159). NY: Teacher College.
Richardson, V.(1994).Teacher change and the staff development process: A case in reading instruction. In V. Richardson (Ed.), The consideration of teachers’ beliefs (pp.90). NY: Teacher Colleg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5, December). From http://www.ed.gov/index.jhtml
Vest, J. N. (19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titudes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1986).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1).
Weigel, R. H. (1983).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N. R. Feimer & E. S. Geller (E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New York: McGraw Hill.
Wong, J.Y. K. (1994). A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of teachers holding professional clear teaching credentials in Californ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Stockton,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