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6: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瑞芬
研究生(外文):Jui-fen Tsai
論文名稱:舊瓶裝新酒─台南聖教會傳教發展之研究(1928-2005)
論文名稱(外文):New Wine in an Old BottleA Study on Tainan Holiness Church’s Evangelization (1928-2005)
指導教授:吳學明吳學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EUEH MING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9
中文關鍵詞:台南聖教會傳教
外文關鍵詞:EvangelizationTainan Holiness Chu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7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台南聖教會創立於1928年,在歷任牧師的領導,和執事、信徒的努力之下,教勢日漸增長,而近年來在傳教策略上的突破,更使得台南聖教會發展成全台最大聖教會,及台南地區第三大基督教會的規模,在一半以上的地方教會皆為弱小教會的台灣聖教會中,屬於相當特殊的例子,而其傳教發展與教勢成長的交互關係,值得加以探討和研究。
本文首先論及台灣聖教會的歷史沿革。聖教會於日治時期由日本傳入台灣,初期傳教對象以在台日人為主,直至1928年由王錦源所設立的西港聖教會,才是第一間以台灣人聚會為主的聖教會;而台南聖教會於同年由高進元成立,成為第二間台灣人的聖教會,日治時期會堂幾經搬遷,最後遷至台南市公園路,即今公園路舊堂所在。1943年因全台聖教會遭到殖民政府關閉而停止聚會,直至戰後才又恢復聚會。
台南聖教會的傳教發展可從傳道事工和社會服務事工二方面而論,隨著社會變遷,傳教的方式也隨之演變,從早期土法煉綱的街頭佈道,到後來以子會拓植的方式來擴展教會版圖,使得台南聖教會維持一段長期的平穩及停滯狀態,然而真正影響教勢突破性的增長,卻是等到現任牧師高敏智上任之後。高敏智任內所推行的事工,包括國語堂禮拜的成立、將會堂搬遷至安平區、將教會組織轉型成牧區小組形態、推動多元創新的事工等,都是將台南聖教會的教勢不斷推向高峰的關鍵性因素。
而在社會服務事工方面,台南聖教會發展出以音樂為特色及以社區教育來接觸民眾二個走向,台南聖教會以其豐富的音樂資源,至戒毒村、看守所、成大醫院、台南運河,從事以音樂表演為包裝的社會關懷工作;此外,也以開辦社區才藝學苑、社區兒童教育來深入社區,目前均得到不錯的成果和迴響。而從事社會服務事工的終極目的,仍是希望能夠吸引人入信,然因目前投入的人力、教會的場地不足等限制,加上領人入信之不易,短期之內難見其成效。未來期期盼在會堂擴建之後,能解決目前困境,並能以社區的需要為考量,朝向更專業、整體性的規劃。
台南聖教會成立至今已近八十年,無論在傳道及社會服務事工上,都有著豐碩的成果,然而在思考如何擴展教會規模的同時,期盼台南聖教會也能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將其成功的經驗分享及傳承給其他弱小聖教會,並成為其他教會的協助,如此,才能在帶動整體聖教會的成長上有所助益。
Tainan Holiness Church, founded in 1928, has grown rapidly with the leadership of preceding and incumbent pastors, and the efforts of executives and disciples. By virtue of the breakthrough on evangelization, Tainan Holiness Church in recent years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rgest Holiness church in Taiwan and the third large Christian church in Tainan area. Among all local churches in Taiwan under the denomination Holiness, half of them are considered small. Therefore, Tainan Holiness Chruch is an extraordinary case. Its evangelization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are worth studying.
In the study, the history of Holiness churches in Taiwan is discussed first. A Holiness church wa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from Japan when Taiwan was governed by Japan. In the beginning period,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were the subjects of evangelization. It was not until 1928 that West Port Holiness Church, established by Mr. Ching-yuan Wang, became the first Taiwanese Holiness church. In the same year, Tainan Holiness Church, set up by Mr. Ching-yuan Gao, became the second Taiwanese Holiness church. Tainan Holiness Church had been moved into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finally was settled on the Park Avenue in Tainan City, where the old church is still situated. In 1943 all Holiness churches in Taiwan stopped worship because they were clos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hen. After World War II, the churches resumed their worship.
Tainan Holiness Chruch is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its evangeliz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As the society is transformed, the approaches of evangelization are also varied. From the earlier street evangelization to the later sub-church opening, Tainan Holiness Church maintained a long period of stable but stagnant progress. Not until Mr. Min-cheh Gao serving as the incumbent pastor did th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start. Pastor Gao has engaged in a few improvements such as the add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sermons, the moving of the church to the An-pin district, the small-group fellowship, and the inventive multi-services, all of which are the key factors boosting the church’s growth.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service, Tainan Holiness Church reach people through its featured music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church men and women serve the society via performing music at substance abuse rehabilitation centers, prisons, the Cheng-k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and the riverside of the Tainan Canal. In addition, the church offers the community with talents’ classe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classes. They all receive good results and feedback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hurch serving the society is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believe in God. However, the limited church manpower and space and the difficulty of persuading people to believe in God make the goal unattainable in the very near future. We expect to have a thorough plan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after the church’s expansion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Tainan Holiness Church has a history of eighty years. It has its abundant achievement in evangeliz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While we are thinking of how to expand the church, we expect that the church can play the role as the engine of a train: sharing and passing it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the smaller Holiness churches and assisting them. In this way, Tainan Holiness Church can be the helpful lead to the growth of the whole Holiness churche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二章 台灣聖教會的歷史沿革 ………………………………10
第一節 台灣聖教會的成立 …………………………………11
第二節 日治時期台灣聖教會的發展………………………………19
第三節 戰後的重建與擴展 …………………………………35
第三章 戰後台南聖教會的發展…………………………………44
第一節 台南聖教會的教勢發展 …………………………………45
第二節 台南聖教會的信徒組成 …………………………………57
第三節 台南聖教會的傳教人員及組織……………………………68
第四章 台南聖教會的傳教模式…………………………………85
第一節 從土法煉鋼到平穩停滯(1928∼1988)……………………86
第二節 從改革創新到多元宣教(1989∼2005)……………………99
第三節 台南聖教會教勢增長因素試析……………………………112
第五章 台南聖教會的社會服務事工……………………………120
第一節 音樂事工─以音樂為包裝的社會服務……………………122
第二節 教育事工─以才藝學苑與兒童事工來接觸社區…………129
第三節 社會服務事工的現況檢討 ……………………………139
第六章 結論 …………………………………………………145
參考書目 …………………………………………149
附錄 …………………………………………………155
一、史料
(一)中文
台南聖教會週報,台南:台南聖教會發行,1971年─2006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事情》五十三冊大正5年∼昭和18年,台北:成文出版,1985年。
台灣聖教會編,《總會第十三屆定期大會》,台中:台灣聖教會,2000年。
台灣聖教會編,《總會第十九屆定期大會》,台中:台灣聖教會,2006年。
台灣聖教會法規委員會編,《基督教台灣聖教會法規》,台中:基督教台灣聖
教會,2006年。
〈高進元家訊〉,2005年,未刊稿
《國度復興報》第180期,2005年11月13日。
楊文得著,〈我一生的主恩〉,2003年,未刊稿。

(二)日文
日本基督教団宣教研究所教団資料編纂室編,《日本基督教団史資料集:第一篇日本基督教団成立過程(1930∼1941)》,東京:日本基督教団出版局出版1997年。
日本基督教団宣教研究所教団資料編纂室編,《日本基督教団史資料集:第二篇戦時下の日本基督教団(1941∼1945)》,東京:日本基督教団出版局出版1998年。
ホーリネスバンド委員會編,《ホーリネスバンド軌跡(上)》,東京:ホーリネスバンド委員會,1983年。
山崎鷲夫、千代崎秀雄共著,《日本ホーリネス教団1901∼1970》,東京:日本ホーリネス教団,1970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事情》一∼五十三冊,大正5年∼昭和18年,台北:成文出版,1985年3月台一版。

二、專書
(一)中文
王行仁編,《一個蒙福家庭的見證:王錦源牧師、王竝師母紀念集》,編者自版,1994年。
王神蔭,《聖詩典攷》,台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5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台南聖教會執事會文書組編,《生命的呼召─台南聖教會七十年紀念》,台南:台南聖教會,1999年
朱三才主編,《2003年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台中:基督教資料中心,2004年。
李汝和主修,王世慶整修,《台灣省通誌卷二人民志宗教篇第二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
李樂夫、王利民合著,許揚怡譯,《細胞小組教會組長手冊》,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
李政隆著,《台灣基督教史》,台北:天恩出版社,2004年。
宋光宇著,《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發行,1995年。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96年。
林文慧,《清季福建教案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林本炫編譯,《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1993年。
林治平編,《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
林治平編,《基督教與台灣》,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
林治平主編,《台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
林永清主編,《基督教開山聖教會設立四十週年暨新堂落成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開山聖教會,1995年。
林蔚松、鄭忠和、賴福柔、王靜雯、林秀惠、楊素津編,《基督教東門聖
教會設立三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東門聖教會,1999年。
林鴻信,《教理史》(合訂本下冊),台北:禮記出版社,2001年。
林鴻信,《認識基督宗教》,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6年。
花松村編,《台灣鄉土全誌第七冊》,台北:中一出版社,1996年
吳天傑主編,《基督教台灣聖教會一九九六年年鑑》,台中:基督教台灣聖教會,1997年。
吳庶深、黃麗花合著《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文化,2001年。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台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北:宇宙光出版,2006年。
施添福總編纂,《台灣地名辭書》,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許偉信主編,《基督教台南聖教會宣教六十禧年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台南聖教會,1988年。
柯主同主編,《基督教西港聖教會設教七十週年史》,台南:基督教西港聖教會1998年。
陳主培主編,《台灣聖教會史》,台中:基督教台灣聖教會,1989年。
陳玲蓉著,《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年。
陳秋林、馬進文、林兆宏、張慧霞編,《基督教二層行聖教會七週年感恩紀念見證集》,台南:基督教二層行聖教會,1992年。
陳南州、夏美寬編,《地方教會的發展 :反省與展望》,台南:人光出版,1995年。
陳福中編譯,《宣信小傳》,香港:基督徒出版社,1998年。
康約珥著,郭梅瑛譯 ,《細胞小組的爆炸力─如何使你的小組成長又倍增》,香
港:高接觸有限公司出版,2001年。
陶理主編,李伯明、林牧野合譯,《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到當代》,香港:海天書樓出版,2001年。
傅啟禎、林文鬱、尤明彥、許金輝編,《基督教台南聖教會設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台南聖教會,1978年。
開山聖教會編,《基督教開山聖教會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開山聖教會,1980年。
張鴻恩、莊雅慧、李月琴、林依恩、柯彥綺、許秀瑋編,《基督教苑裡聖教會設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苗栗:基督教苑裡聖教會,2001年。
張妙娟,《開啟心眼──台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台南:人光出版,2005年。
黃富三、蓸永和同編《台灣史論叢》,台北:眾文出版社,1970年。
黃六點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1872-1972)》,台北: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1972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9年。
新竹聖教會編,《新竹聖教會創設四十五週年紀念特刊(1939∼1984》,新竹:新竹聖教會,1984年。
新竹聖教會編:《新竹聖教會60禧慶紀念刊1939-1999》(新竹:編者自版,
1999年。
新竹教會編,《新竹基督長老教會設教120週年紀念特刊》,新竹:新竹教會,2000年。
楊士養編,《信仰偉人列傳》,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下冊)》,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年。
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下冊),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年。
楊慶球主編,〈證主聖經神學辭典上〉,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01年
楊寧亞等著,《小組教會建造面面觀─台灣教會小組化經驗分享》,台北:道聲出版社,2001年。
《聖經》合和本,香港:聖經公會發行,1996年
趙中輝編著,《英漢神學名辭辭典》,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1983年。
廖偉俐昇主編:《安樂聖教會新堂奉獻紀念特刊》(台南:安樂聖教會建堂委員會,1992年
鄭連明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984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第一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2年。
蔡榮姬主編,《金禧的見證─中台神學院五十週年慶紀念特刊》,台中:中台神學院,2002年6月。
蔡蔚群,《教案─清季台灣的傳教與外交》,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2000年。
盧龍光編著,《愛你的鄰舍-教會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校園書房,2003年。
戴哈拿、曾黎馨、徐孝萱、林美增編,《基督教善化聖教會設立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基督教善化聖教會,1992年。
瞿海源著,《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二)日文
米田勇著,《中田重治伝》,東京:日本ホーリネス教団,1959年。
牧尾哲著:《台灣基督教傳道史》,台北:釘本印刷所,昭和7年。
蔡錦堂著,《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吳學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入台初期的一個文化面相─「靠番仔勢」〉,《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一期,台南:台南師範學院,1999年,頁101-130。
吳學明,〈基督長老教會在南台灣的傳教與擴展(1865─1945)〉,《史匯》第七期,2003年,頁1-26。
孟珍,〈淺析細胞小組教會〉,未刊稿,未標明著作日期。
查時傑,〈皇民化運動下的台灣長老教會─以南北教會學校神社參拜為例〉,收入
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年,頁127-156。
《彩虹兒童月刊》第78期,台北: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2006年9月。
陳季讓,〈咱們正在走的路(六)〉,收入《今日聖教會月刊》159期,2005年10月,第六版。
陳季讓,〈咱們正在走的路(七)(上)〉,收入《今日聖教會月刊》160期,2005年11月,第六版。
葉美麗著,〈教會簡史及獻堂感言〉,未刊稿,未標明著作日期。
萬小運,〈小組教會的省思〉,收入《校園雙月刊》1998年7、8月號,頁13-14。
蔡錦堂講,高淑媛記錄〈日據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台灣風物》42卷4期。
駱維道,〈從音樂立場看敬拜讚美〉,《神學與教會》第二十三卷第一期,1997年,頁3。。
駱維道,〈向耶和華唱新歌(一)─普世教會的音樂觀〉,《神學與教會》第二十四卷第二期,1999年,頁155。
蘇信彰,〈教會增長研究〉,收入《今日聖教會月刊》155期,2005年6月,第十版。

(二)學位論文
方淑吟,〈台南市安平聚落發展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余璱,〈基督教門諾會在台傳教歷程(1848─2003)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呂敏華,〈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素鈴,〈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台灣的擴展及其空間性詮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孫慈雅,〈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教會學校〉,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徐敏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社會服務事工的發展〉,嘉義:中正大學社會服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碧琦,〈台灣聖教會的成長〉,台中:中台神學院神學學士論文,1976年。
連偉齡,〈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研究(1865─1987)〉,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康云主著,〈日據時代的基督教政策初探─以韓國與台灣的基督教為例〉,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莊淑婷,〈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事工研究─以財團法人基督教靈糧堂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郭榮毅,〈戰後台南市安平聚落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雅玲,〈北部長老教會研究(1872─1945)〉,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張綺雅,〈台南市臨安基督長老教會的發展〉,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招榮,〈巴克禮在台灣的傳教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蔡主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拓展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蔡重陽,〈新興都會區教會研究─以高雄市「新興基督長老教會」之傳道與社會服務為例(1938─2000)〉,台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賴志忠,〈台灣醫療傳道史之研究─英國長老教會與加拿大長老教會之比較〉,台北: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謝喻華,〈台灣聖教會之成立與發展〉,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關凱元,〈組織轉型的結構分析-以一小組化教會為例〉,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四、訪談紀錄
〈尤明彥執事訪談紀錄〉,2006年8月29日。
〈沈宜靜老師訪談紀錄〉,2006年12月25日。
〈林姿儀執事訪談紀錄〉,2006年9月9日。
〈高敏智牧師訪談紀錄(一)〉,2005年5月20日。
〈高敏智牧師訪談紀錄(二)〉,2006年1月26日。
〈高世輝先生訪談紀錄〉,2006年8月29日。
〈郭恩容傳道訪談紀錄〉,2006年8月24日。
〈許偉信執事訪談紀錄〉,2006年9月9日。
〈許雅昕老師訪談紀錄〉,2006年12月25日。
〈莊秀霞女士訪談紀錄〉,2006年10月21日。
〈黃玉盞女士訪談紀錄〉,2005年3月10日。
〈黃志恆牧師訪談紀錄〉,2006年8月2日。
〈雷顯威傳道訪談紀錄〉,2006年9月9日。
〈楊文得牧師訪談紀錄〉,2006年10月12日。
〈蔡文良先生訪談紀錄〉,2006年5月10日。
〈賴珍珍女士訪談紀錄〉,2006年10月28日。
〈蘇耀星先生訪談紀錄〉,2006年10月22日。
〈竇國昌執事訪談紀錄〉,2006年8月23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