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民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麟(民87)。交通工程學理論與實用。台北:編註者出版。
王國男、陳重銘(民94)。工業安全與衛生,頁6-7。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煥琛、柯華葳(編著)(民88)。青少年心理學(初版),頁2-3。台北:國家圖書館。
尤建忠、邱在亨、曹貴雄(民94)。我國高中生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探討,第六期,頁1-9。高雄:雄工學報。
朱永裕(民90)。我國大學生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國立師範教育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家清(民82)。營造勞工危顯意識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民寧(民84)。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初版)。台北:三民出版社。
邱在亨(民94)。我國中學生道路交通危險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慶益(民87)。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293-299。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李亦圓(民76)。當前青少年次文化觀。青少年次文化頁,1-7。台北:救國團。
李惠加(民86)。青少年發展,頁6,104-108,125。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紀珠(民87)。青少年白皮書,頁358-357。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生傳(民85)。教育社會學,頁77-78。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大煜、林豐福、張開國(編著)(民87)。青少年交通事故分析與交通安全芻議。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103。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大煜、賴靜慧(民89)。八十八年及歷年道路交通事故之趨勢與特性分析。道路交通安全資訊年刊,頁26。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保超(民89)。汽車駕駛(初版),頁8。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重新(民90)。心理與教育統計(初版),頁103-108。台北:楊志文化出版社。
林昭賢(民84)。道路交通管理與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109-113。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國統(民84)。正本清源落實學校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318-320。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淑儀(民85)。談交通安全教育。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年刊,頁131-134。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雅俐、劉正華(民88)。駕駛行為與肇事概率之關聯性研究。工業工程學刊,第16卷第一期,頁161-169。桃園:中國工業工程協會。林慶忠(民93)。我國高中生道路交通事故個人行為原因之研究。國立師範教育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毓川(民87)。改善交通問題之我見。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238。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林豐福(民88)。用路人超速行為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吳宗修(民84)。學校交通安全教育之評量。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53-54。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吳家滿(民84)。如何落實大專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334。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吳榕峰(民85)。從歐美各國的秩序談我國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方向。世界先進國家交通安全教育概況專論,頁246-273。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姜忠榮(民93)。駕駛行為特性與交通事故之關聯性。憲兵半年刊,第58期,頁80-93。台北:憲兵學校。徐建川(民94)。汔車服務與行銷,頁46。台北:全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紹林(民76)。學校交通安全的檢討、改進和建議。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年刊,頁94-96。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許勝雄、彭由,吳永丕(民93)。人因工程,頁109。台中:滄海書局。
陳子儀(民84)。從社會型態談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147。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子儀(民85)。西歐各國的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概況。世界先進國家交通安全專論,頁55-71。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子儀(民88)。探討如何規劃終生學習之交通安全教育。八十八年交通安全資訊年刊,頁13-22。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子儀(民91)。從交通事故探討高科技技術與交通安全教育,頁55-57。九十一年交通安全資訊年刊。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金治(民91)。汔車人因工程學,頁8,64-82。台北:全華圖書。
陳俊男(民84)。國內交通安全問題探討及因應之道。交通與安全月刊,第25卷第12期,頁40-45。台北:台灣省政府交通處。
陳時宗(民84)。交通安全教育之我見。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284-286。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鈨雄(民84)。改進交通安全芻議。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96-105。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陳鈨雄(民85)。交通安全教育在日本-簡介台灣可借鏡之法。世界先進國家交通安全專論,頁38-41。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張一岑(民90)。人因工程學,頁66,71。台北:揚志文化出版公司。
張日昇(1993)。青年心理學-中日青年心理的比較研究,頁7-11。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初版。
張育成(民83)。台灣交通亂象的原因及改善之道。關懷心交通情安全行,頁63-71。台中:台灣省立彰化社會教育會館。
張新岳(民84)。行人交通安全之探討。交通與安全月刊,第25卷第6期,頁11-13。台北:台灣省政府交通處。
張邱春(民85)。美國學校交通安全概述。世界先進國家交通安全教育概況,頁9-11。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張新立、楊淑娟(民85)。青少年學生旅運活動需求特性與違規使用機車行為之地域性比較研究。中華民國第一屆機車交通與安全學術論文集。
張新立(民87)。迎接新運輸環境與技術之交通安全教育課題。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5。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張春興(民75)。青年文化的涉歷與超越。青少年次文化,頁11-20。台北:救國團張老師主編。
張春興、林清山(民79)。教育心理學,頁50。台北:東華書局。
張勇鈞(民89)。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交通安全專論第三集,頁228-229。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張添洲(民85)。交通安全教育的省思。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年刊,頁87-88。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張盈婷(民83)。交通安全教育。關懷心交通情安全行,頁195-203。台中:台灣省立彰化社會教育會館。
黃天中、洪英正(民81)。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黃光雄、簡茂發(民80)。教育研究法,頁91-140。台北:師大書院出版社。
黃百練(民94)。台灣北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師範教育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富順(民81)。成人心理學,頁66-67,84-85。台北:國立中空中大學。
黃國平(民81)。台灣地區八十年度車輛行車事故主題分析。中華民國第一屆運輸安全研討會。
黃國平(民84)。交通事故預防與處理。交通安全教育專論第一集,頁35-52。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黃國平(民87)。迎向新運輸紀元的來臨創新交通安全教育行銷策略。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16。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彭素蓉(民87)。推動交通安全教育的省思。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273-275。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葉民山(民84)。交通安全教育面面觀。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16-18。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葉奕君(民93)。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師範教育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純志(民83)。我看青少年交通安全。關懷心交通情安全行,頁177-185。台中:台灣省立彰化社會教育會館。
葛嘉德(民84)。現代農工商各界對於交通安全應有認識。交通安全專論第一集,頁218-219,229,305。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葛嘉德(民87)。造成道路交通問題的因素之探討。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161-162。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葛嘉德(民93)。交通安全言論彙集,頁305-320。出版者不詳。
趙善彬(民87)。日本全國交通安全教育之我見。交通安全專論第二集,頁208-210。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劉玉玲(民91)。青少年心理學(初版),頁3,7,247-248。台北:揚志文化出版社。
劉安彥、陳英豪(民83)。青年心理學(初版),頁80,267。台北:三民書局。
劉韻珠(民89)。八十八年學生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資訊年刊,頁61-62,77。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
劉韻珠(民91)。九十年交通事故探討分析。九十一年交通安全資訊年刊,頁160-161。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九十一年版。
潘扶德(民86)。花蓮地區交通安全與教育民眾滿意度調查之研究,頁46-66。花蓮:花蓮縣政府。
無名氏(民86)。從心理學探討交通安全問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資訊年刊,頁43-44。台北: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八十六年版。
鄧世宏、侯東旭(民92)。新版人因工程,頁101,204-209。台北:鼎茂圖書出版公司。
鄭和鈞、鄧京華(民84)。高中生心理學,2-3。台北:五南圖書。
賴保禎、周文欽(民88)。青少年心理學,頁222-225,339,341-346。台北:建華印書公司。
謝琇玲(民89)。青少年心理學(初版),頁2-3,177。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
韓幼賢(民73)。心理學,頁102-104,125。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
蘇文宗(民82)。交安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交通與安全月刊,第4卷第9期,頁22-25。台北:台灣省政府交通處。
網路資料:
內政部警政署(民92)。九十二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道路交通統計資料。台北:內政部。(取自於:http://www.npa.gov.tw/stats.php.)
內政部警政署(民93)。九十三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道路交通統計資料。台北:內政部。(取自於:http://www.npa.gov.tw/stats.php.)
內政部警政署(民94)。警政統計通報。台北:內政部。
(取自於:http://www.npa.gov.tw/stats.php.)
交通部(民93)。93年臺閩地區A1類及A2類汽車肇事特性分析。台北:交通部。(取自於:http://www.motc.gov.tw/images/welcome.jpg)
交通部(民94)。94交通統計分析。台北:交通部。
(取自於:http://www.motc.gov.tw/images/welcome.jpg)
教育部(民94)。高級中等學校名錄。台北:教育部主計處。
(取自於:http://www.edu.tw/edu/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內政部(民94)。臺閩地區鄉鎮市村里數。台北:內政部。
(取自於:http://www.edu.tw/edu.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貳、英文部份
Atwater, E. (1992). Adolescence (3nd ed. )(pp. 1-17).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Casey, S. & Lund, A. (1987). Three field studies of driver speed adaptation.
Human Factor, 29(5), pp. 541-550.
Christopher, D. W. , Sallie, E. G. & Yill, L.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Factor. Transportant. Human Factor (pp. 513-528). New York: Longman.
Diannne,C. & Rachel, G. (2004).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p. 139-140). British library: Rucial.
Diegmueller, K. (1987). The violent killings of youth. An adolescent of death. Insight, 3, pp. 18-20.
Dusek,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p. 9-14). New Jersey: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Grant, S. M. (1996). Safe on the road (pp. 28-30, 39-43). New Yurk: The H. W. Wilson company.
Grummon, P. T. H . & Stilwell, J. D. (1984). Unlocking the door to safety
attitudinal aspects of safe behavior at work. Professional Safety, 9, pp. 13-18.
Hakkinen, S. (1979). Traffic accidents and professional driver characteristics:
A flow-up stud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1 , pp. 7-18.
Hill, J. & Holmbeak, G. (1986). Attachment and autonomy during adolescence. In G. Whitehurst (Ed.),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Greenwich: JAI Press.
Hunter, F., & Younsiss, J. (1982). Changes in functions of three relations during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8, pp. 806-811.
James, E . A. & Marland, K . S. (1969). Driver and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he traffic accident problem(pp. 5-22).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lnc.
Lim. C. & Dewar, R. (1989). Driver cognitive ability and traffic accidents.
Canada: University of Calgary.
Lerner, R. M. (1999). Adolescence development diversity and context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dolescence and positive social contributions of youth.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Mathews, M. (1987). A fiel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rivers’ adaptation to automobile velocity. Human factors, 20, pp. 709-716.
Mckenna, F., Duncan, J. & Brown, I. (1986).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safety on the road: A re-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ichotic listening and search for embedded figures. Ergonomics, 29.
Sadowski, Michael. (2003). Adolescents at school (pp. 145-146). London: Harvard Education Press.
Santrock, J. W. (2003). Adolescence (10th ed. )(pp. 463-464). Boston: Burr Ridge.
Schmidt, F. & Tiffin, J. (1969). Distortion of drivers’ estimates of automobile speed as a function of speed adaptation. Joum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3, pp. 536-539.
Shinar, D. (1978). The human factor in traffic safety. Psychology on the road (pp. 29-48).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oderlund, N. & Zwi, A. B. (1995). Traffic-related mortality in industrializ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Bulletin of the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73, pp. 175-182.
Stamatiadis, N. & Deacon, J. A. (1997). Quasi-Induced Exposure:
Methodology and Insight.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 29, pp. 37-52.
Swaddiwudhipong, W., Boonmak, C., Nguntra, P., & Mahasakpan, P. (1998).
Effect of motorcycle rider education on changes in risk behaviors and motorcycle-related injuries in rural Thailand.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3(10), pp. 767-770.
Thomas, W. k. (1999). What are human factors. Assistive technology essential human factor (pp. 39-40).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