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吳慧姿(2002):探討圖像融入STS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圖像資訊應用能力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李美滿(2002):探討高二學生對生物課本圖片詮釋之相關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林麗娟(1996):多媒體電腦圖像設計與視覺記憶的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28,3-1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錄(1987):系統功能語法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七上(2003)。台北縣:育成書局出版。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七上(2003)。台南市:南一書局出版。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七下(2003)。台南市:南一書局出版。
張欣怡(1997):地球科學不同課文表徵教材對學習表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 (199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
許良榮(1996)。圖形與科學課文學習關係的探討。教育研究資訊,4(4),121-131。許佩玲(2004):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圖文整合方式之科學課文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以月相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朝貴(1993):國一學生理解人體血液循環路徑的困難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單文經(1996):插圖的種類與設計原則。教學科技與媒體,28期,30-37曾郁庭(2004):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雅彬(2004):學生對國中自然科教科書不同知識表徵理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劉寶元(2003):國一學生人體血液循環概念之心智模式精鍊的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潘子欣(2002):國小自然科教科書分析---以概念改變為架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詹柯斯基、珍森(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唐維敏譯)。臺北市:五南。
Donald A. Norman(2000):設計心理學 以使用者為中心、安全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卓耀宗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1988年)
Robert P. Weber (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林義男、陳淳文譯)。 臺北市:巨流。
R. Scollon&S. W. Scollon(2005):實體世界的語言(呂奕欣譯)。台北縣:偉伯文化。(原著出版:2003年)。
英文部分
Burmark, L. (2002). Visual literacy: Learn to see, see to learn.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Mayer, R. E., & Gallini, J. K. (1990). When is an illustration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715-726.
Mayer, R. E., & Sim, V. K. (1994). For whom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Extension of a Dual-Coding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6(3), 389-401.
Moore,D.M., & F. M. Dwyer, (Eds.).(1994).Visual literacy : a spectrum of visual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pp.73-75
N. H. Mandl, & J. R. Levin (Eds.), 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Text and Pictures. (1989), New York: North Holland.(p.3-35,59-71)
Unsworth, L. (2001). Teaching multiliteracies across the curriculum︰Changing contexts of text and image in classroom practice. Ope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