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9: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丁連進
論文名稱:非線性台灣意象-拼貼家庭
論文名稱(外文):Non-linear Taiwan Image-Collage Family
指導教授:蘇憲法蘇憲法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6
中文關鍵詞:拼貼家庭片段家庭女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藝術反映了生活,也反映了當下。筆者從散步中感受到生活趣味,藉由移動的路線貼近家庭,透過觀察、訪談、攝影、記錄等方式來做橫向分析與直向連結。是故,本文以家庭為主題,探討不同家庭因結構、文化、消費、性別等因素,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在昔日舊時代的父權體制中,家庭女性只能默默地承受父權制度下所規定的角色,而新時代家庭女性可以快樂當個背包族,走出家庭,找尋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環境下我們有時是無奈,有時是太過依賴,而一個人沒有辦法選擇他所要降臨的家庭,但有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家庭。
筆者利用日常家庭生活的片段,創造圍繞展場的家庭圖像,讓觀者感受到被家庭圍繞的逼迫感覺,重新去思索家庭的定位。在表現形式上,利用片段的呈現,就如同運用連拍的形式,誠實記錄每個家庭的生活軌跡,並藉由切割畫面,擷取部份圖像特寫放大或簡化,經由重新拼貼組合與排列,創造新的視覺震撼。拼貼的過程就如一場重新建構的遊戲,可以是喜悅的,也可能是很沉痛的。
在本文論述中,筆者運用記錄的方式,從觀察親友的家庭生活形態,藉由畫中主角在生活中最喜歡或最能代表個人的物件,以寫實手法表現個體家庭的生活重心。作品分為七大單元《舊時代家庭女性》、《新時代家庭女性》、《辛勤家庭》、《上流家庭》、《游離家庭》、《醫生家庭》、《自由家庭》,在這些作品背後,隱藏著不同家庭成員的思維與價值觀,或有時代性的無奈、或有人性的無奈。在時代、家庭、自我的各種框架中,我們是讓框架更突顯?還是讓框架消失在平凡的生活?所以筆者設計很多不同尺寸的畫布,來拼貼不同樣貌的家庭。然而,這或許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限制的表現吧!組織一個家庭元素很複雜,可是我們的生活卻可以簡單一點。
目 次
摘要 ……………………………………………………………………… i
目次 ………………………………………………………………………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台灣家庭的探討
第一節 從時代變遷看家庭特徵 …………………………………… 5
第二節 從家庭消費習慣看自我價值 ……………………………… 6
第三節 從家庭中的性別主體看家庭發展 ………………………… 9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創作理念 …………………………………………………… 11
一、複製中的消費社會 ………………………………………… 11
二、對臺灣生活環境的關懷 …………………………………… 13
第二節 理論基礎 …………………………………………………… 14
一、普普藝術:平凡事物的描寫 ……………………………… 15
二、後現代主義:有趣的不確定性 …………………………… 16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第一節 創作內容 …………………………………………………… 17
一、拼貼家庭的組成結構 ……………………………………… 17
二、拼貼家庭的空間概念 ……………………………………… 17
三、家人和家人空間關係 ……………………………………… 17
第二節 創作形式 …………………………………………………… 19
一、具象寫實形式 ……………………………………………… 19
二、切割畫面的意義 …………………………………………… 19
三、片段的連結 ………………………………………………… 20
四、群組的效應 ………………………………………………… 21
第三節 創作的技法與媒材 ………………………………………… 21
一、創作技法 …………………………………………………… 21
二、創作媒材 …………………………………………………… 23

第五章 拼貼家庭作品解析
一、《舊時代家庭女性》 …………………………………………… 25
二、《新時代家庭女性》 …………………………………………… 29
三、《辛勤家庭》 …………………………………………………… 32
四、《上流家庭》 …………………………………………………… 35
五、《游離家庭》 …………………………………………………… 38
六、《醫生家庭》 …………………………………………………… 41
七、《自由家庭》 …………………………………………………… 44

第六章 結論 …………………………………………………………… 47
參考書目 ………………………………………………………………… 50
網路文獻 ………………………………………………………………… 52
參考書目
1.《新辭源》,第七版,台北:綜合出版社,1984。
2.本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西方馬克斯主義美學文選》,台北:漓江,1998。
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1980。
4.呂坤政〈從家庭系統分化看家庭關係〉,《諮商與輔導》249,2006。
5.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1997。
6.林芳玫/論,〈《蒂蒂日記》的性別意識與家庭倫理〉,《文訊》251,2006。
7.林欽榮,《消費者行為》,台北:揚智,2002。
8.吳逸驊,《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2004。
9.尚‧布西亞/著,洪凌/譯,《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1998。
10.柏爾、高之梅、楊宜憓,《性別與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11.高千惠,《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絲路之旅》,台北:藝術家,2001。
12.夏征農主編,《辭海》,台北:台灣東華,1992。
13.孫立銓,〈集會•家庭遊行--試析陳順築作品的「父親」影像〉,《現代美術》114 ,2004。
14.陳香君,〈陳順築--乘著家族記憶的翅膀單飛〉,《典藏今藝術》122,2002。
15.陳寬政、賴澤涵,《我國家庭制度的變遷—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台北: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79。
16.黄宗堅,〈從後現代家庭的建構與解構看學校諮商的未來趨勢〉,《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訓-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文集》,1998。
17.黃海鳴,〈重建聖域及召聚遊魂的介面、箱子及場域--陳順築的「家族攝影裝置」小回顧〉,《現代美術》114 ,2004。
18.黃光男、趙惠玲、賴瑛瑛合著:《婦女與藝術》,台北:光啟社,1995。
19.雄獅西洋美術辭典編委會編譯,《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1982。
20.曾蕭良,《當代藝術廣角鏡--曾蕭良藝術評論集》,台北市:三藝文化,2002。
21.張思嘉,〈家庭與婚姻:臺灣心理學研究的現況與趨勢〉,《本土心理學研究》26,2006。
22.張毅,《藝術的魅力:欣賞心理》,台北:新雨,1995。
23.莊宗憲,《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1994。
24.葉光輝、黃宗堅、邱雅沂,〈現代華人的家庭文化特徵:以臺灣北部地區若干家庭的探討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25,2006。
25.鄭慧華,〈追憶那不復記憶的虛空與鄉愁--陳順築「四季遊蹤」系列〉,《現代美術》114,2004。
26.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辭典》,台北:台灣東華,1997。
27. Jean-Luc Chalumeau著,王玉齡、黃海鳴合譯,《藝術解讀》(Lectures de L'Art),台北:遠流,1997。
28.Pamela Abbott ant 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1995。
29.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0. Virginia Satir/著,吳就君/譯,《家庭如何塑造人》,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1994。

網路資料
1.《趨勢文化省思》,http://life.fhl.net/Culture/index.htm(2007.3.6)
2.《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21.htm (2007.5.23)
3.《文化研究月報》,http://hermes.hrc.ntu.edu.tw/csa/(2006.2.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5.鄭慧華,〈追憶那不復記憶的虛空與鄉愁--陳順築「四季遊蹤」系列〉,《現代美術》114,2004。
2. 24.葉光輝、黃宗堅、邱雅沂,〈現代華人的家庭文化特徵:以臺灣北部地區若干家庭的探討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25,2006。
3. 21.張思嘉,〈家庭與婚姻:臺灣心理學研究的現況與趨勢〉,《本土心理學研究》26,2006。
4. 17.黃海鳴,〈重建聖域及召聚遊魂的介面、箱子及場域--陳順築的「家族攝影裝置」小回顧〉,《現代美術》114 ,2004。
5. 14.陳香君,〈陳順築--乘著家族記憶的翅膀單飛〉,《典藏今藝術》122,2002。
6. 13.孫立銓,〈集會•家庭遊行--試析陳順築作品的「父親」影像〉,《現代美術》114 ,2004。
7. 6.林芳玫/論,〈《蒂蒂日記》的性別意識與家庭倫理〉,《文訊》251,2006。
8. 4.呂坤政〈從家庭系統分化看家庭關係〉,《諮商與輔導》249,2006。
9. 舒新城(1927)。中國幼稚教育小史。教育雜誌,19(2),29244。
10. 許義雄(2003)。遊戲是體育的種子。學校體育雙月刊,13(1),114-128。
11. 王健次(1991)。台灣省的幼兒體育運動。國民體育季刊,20(1),69-80。
12. 蔡甫昌,2004。醫師,您獲得病患同意了嗎-知情同意的倫理與實務,健康世界,222,59-62。
13. 蔡甫昌,2002。病情告知的倫理,健康世界,323,103-107。
14. 楊秀儀,1999。「誰來同意? 誰做決定?從「告知後同意法則」談病人自主權的理論與實務:美國經驗之考察」,臺灣法學會學報,(20),370 。
15. 李明濱,1997。病人自主與知情同意,醫學教育,1(4),37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