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6: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湘婷
論文名稱:我國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制定與執行之研究
指導教授:王如哲王如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制定政策執行
外文關鍵詞:world-class universitypolicy makingpolicy implemen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7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以國際一流大學政策為研究焦點,旨在瞭解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制定過程及執行情形與問題。研究方法採用文件分析與訪談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透過訪談及文件分析取得實徵資料後,歸結出主要結論如下:
一、政策制定過程方面
(一)行政部門在制定過程中居主導性地位
(二)政策制定過程是一個多元參與的互動過程
二、政策執行情形及問題
(一)政策制定過程產生團體迷思及標的團體參與不足的情形。
(二)政策方案本身產生的問題:包括政策整合性仍待持續加強、政策工具尚屬合理,但與政策問題及政策目標關連性不高、政策標準欠缺明晰性及可行性、憂心經費的充足性及持續性。
(三)執行過程受到政治及社經環境影響。
(四)執行組織權責應更清楚,執行人員的意願與態度不足。
(五)標的團體表現出對政策的順服,並擁有權威性資源。

基於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對教育主管單位、大學校院以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於教育主管單位的建議
(一)擴大決策的參與管道,避免專家決策有限性
(二)建立有利政策執行的體制環境
(三)資金補助外再輔以能力建立型的政策工具
(四)設計明確可行的政策標準
(五)重視長期的政策研究教育政策結合的重要
二、對於大學校院之建議
(一)加強校內人員溝通,深化執行人員的承諾與投入程度
(二)釐清學校發展方向,避免資源浪費
(三)重視多元募款能力的發展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方面。
(二)研究對象選擇方面。
(三)研究內容方面。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育政策制定及執行理論………………………………… 11
第二節 國際一流大學之意涵……………………………………… 32
第三節 國際一流大學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我國及各國大學卓越導向相關政策………………………… 49
第一節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49
第二節 各國大學卓越導向相關政策……………………………… 66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8
第三節 實施程序…………………………………………………… 7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80
第五章 訪談結果分析與討論………………………………………… 83
第一節 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制定過程……………………………… 83
第二節 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執行…………………………………… 9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5
壹、中文部分………………………………………………………… 135
貳、英文部分………………………………………………………… 140
附錄一:訪談大綱……………………………………………………… 143
附錄二:國際一流大學政策過程事件一覽表………………………… 146
壹、中文部分
500億教育經費 四名校分掉400億(2005,1月22日)。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5年500億…一個「引鴆止渴」的教育政策(2004,1月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丁學良(2001)。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高等教育研究,22(3),4-9。
丁學良(2004)。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市:北京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2004)。Academic rankimg of world university 2004。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
上海交通大學(2006a)。Academic rankimg of world university 2006。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
上海交通大學(2006b)。Academic rankimg of world university 2006-statistics。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ed.sjtu.edu.cn/rank/2006/ARWU2006Statistics.htm
中正大學:五年五百億審議委員 未迴避利益(2005,11月29日)。中央社。2006年12月5日,取自www.epochtimes.com/b5/5/11/29/n1136778.htm
五年五百億,就這樣用?(2005)。聯合晚報。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Learn?idea/EduReform /TaiwanEducation94A/TaiwanEducation9429.htm
五年五百億、發展一流大學計畫 教授:讓更多大學不入流(2005,6月25日)。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勿讓一兩所開賓士 其他坐牛車(2005,7月24日)。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王瑞琦(2004)。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追求卓越與金字塔發展模式的形成:從菁英大學的轉型與發展論之。中國大陸研究,47(2),57-91。
王麗雲(2004)。教育研究中的菁英訪談。教育研究資訊,12:2,95-126。
名單出爐 社團罵聲起(2005,10月10日)。自由時報,焦點新聞。
朱志宏(1991)。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政府重要績效分析:追求大學卓越發展。2006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gov.tw/EBOOKS/GOVACHI- EVE/show _book.php?path=4_007_004
何福田(1986)。特色大師研究計劃。明日世界,137,16-17。
吳定(2000)。公共政策(修訂版)。臺北市:空中大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M. Q.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
李家同(2005,10月11日)。五年五百億 能打造一流大學?。聯合報,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eed.yzu.edu.tw/content/view/30/54/
林天佑、虞志長、張志毓、余瑞陽、邱春糖、楊士賢(1996)。教育政策形成及制定過程之分析。初等教育學刊,5,1-40。
林水波(1983)。政策評估:標準之建立、研究之問題與其解決之道,公共政策學報,6,1-32。
林水波(編著)(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臺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林政彰(2006)。我國高等教育機構與民間對大學排名態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邱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侯永琪(2006)。誰是全球第一?解讀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2007年3月14日,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6/10/10/68.aspx
姜麗娟(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角色與功能兼對國內「研究型大學」迷思之反省。中正教育研究,1(2),63-82。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 6-15。
柯三吉(1991)。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論叢。臺北市:時英。
柏克萊電機學院院長:台灣學術環境仍待改進(2005,10月10日)。自由時報,焦點新聞。
唐嘉彥(2005)。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政策之研究-以北京大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孫本初(1990)。政策分析中垃圾桶式的決策模式。美國月刊,4 (10),90-95。
高教簡訊(2005,7月5日)。打造一流大學 培育頂尖人才。高教簡訊,172。
張春浩(2003)。中日韓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政策比較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瑞雄(2005/06/24)。從「沒有小孩落後」 到「沒有大學落後」。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教育部(2005)。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進度報告。未出版報告。
教育部(2006)。「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集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諮詢委員會第1次會議記錄。未出版手稿。
教育部高教司(2005a)。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計畫說明。2006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imple Text/index.htm
教育部高教司(2005b)。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Q&A。2006年12月18日,取自http://epaper.edu.tw/highed/qanda.htm#q02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梁尚勇(1986)。加速由國家級大學邁向世界級大學。明日世界,137,8-9。
許敏溶(2005,5月22日)。一流大學案,部分大學反彈。自由時報,第8版。
陳永芳(2004)。台灣高等教育之建言。物理雙月刊,26(4),626-627。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海雄(1999)。政策內容與政策執行力間的關係-以營建廢棄土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23(4),24-33。
陳曼玲(2005,11月2日)。教部:兩年後審查改用定量指標。中央日報,第13版。
陳維昭(2004)。台灣是否需要世界一流大學?台大校友雙月刊。2006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2&sn=651
彭森明(2004)。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美國名校的啟示。文教新潮,9(2),27-34。
湯家偉(2006)。台灣地區大學排名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新說帖(2007,3月15日)。2007年3月16日取自http://top100.nctu.edu.tw/index.php?php_mode=news_view&id=283
程瑩、劉少雪、劉念才(2005)。從 GDP 角度預測我國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高等教育研究,26(4),1。
須文蔚(2004,2月4日)。大學自治不應受經費干預,12月5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1435
黃志廣、程曉舫(2005)。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特色及共性特徵。西安歐業學院學報,3(2),46-50。
楊永斌(2003,8月27日)。大學的未來:即使500億的一半全給臺大。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楊泰順(1992)。利益團體的理論。中山社會科學,7(4),41-44。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臺北市:五南。
楊景堯(2003)。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朝祥(2005)。寬籌資源 促進高教發展。2006年12月5日,取自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1673
楊瑩(2004,3月)。大學卓越發展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檢討與展望。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學卓越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兩岸學術研討會,臺北縣。
葉俊榮(2005)。提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9(2),3-16。
董秀華(2000)。世界高校排行評估的發展與特點。教育發展與研究,6,57-61。
趙坤茂(2005,10月12日)。一流,關鍵不在燒錢。聯合報,民意論壇。
劉念才(2005)。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現狀與未來。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舉辦之「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昇國際競爭力」兩岸學術研討會,臺北縣。
劉念才、程瑩、劉莉、趙文華(2002)。我國名牌大學離世界一流有多遠。2006年12月2日,取自http://ed.sjtu.edu.cn/attchment/ consultation/Comparison.doc
蔡景婷(2006)。我國研究型大學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市:揚智。
戴曉霞(2002)。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載於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頁4-39)。臺北市:高等教育。
戴曉霞(2004)。學術卓越的追求-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啟示。文教新潮,8(4),9-17。
戴曉霞(2006)。世紀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臺北市:高等教育。
薛淑美(2005)。砸錢就能買到世界百大?談「五年五百億」追求一流大學特別預算。教育社會學通訊,60,2-6。
謝卓君(2002)。教育基本法制定過程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院長,教育需要新文化(2005,3月10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韓立文、程棟昱、歐冬舒(2006)。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教育評論,4(4),101-129。
瞿海源(2005,8月17日)。民進黨教育政策在哪。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羅世宏、林靖堂(2005,7月5日)。教育權商品化危機。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貳、英文部分
21st centry COE Program (n.d.). Retrieved Dec. 15, 2006, from http:// http://www.jsps.go.jp/english/e-21coe/06.html
Altbach, P. G. (2003).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90(1), p.20, 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 database.
Dye, T. R. (197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Federkeil, G. (2002). Some aspects of ranking methodology- the CHE-Ranking of German universities.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7(4), 389-397.
Kingdon, J. W. (1984). A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Kingdon, J. W.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2nd e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Khoon, K. A., Shukor, R. A., Hassan, O., Saleh, M. Z., Hamzah, A., & Ismail, A. R. H.(2005). Hallmark of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9(4), p.765-768,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6, from 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 database.
Lee, G. E. J. (2000, Spring). Brain Korea 21: A development-orientied national policy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pring 2000. Retrieved Dec. 15, 2006, from http://www.bc.edu/bc_org/avp/ soe/cihe/newsletter/News19/text16.html
Mok, K. H. (2005). The quest for world class university: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in Hong Kong,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13(4), 277-305, 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 databa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n.d.). Brain Korea 21: A Project for nurturing highly qualified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knoeledge-based society. Seoul, Republic of Korea: The author.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http://www.moe.go.kr
Niland, J. (2000). The challenge of building world 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 Asian region. Retrieved Dec. 15, 2006, from http://www.onlineopinion.com.au/view.asp?article=997
Pressman, J. L., & Wildavsky, A. B.(1973).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ka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man, Berkeley, CA.
Ripley, R. B. and Franklin, G. A. (1986).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Bureaucracy. Chicago ILL: The Dorsey Press.
Schneider, A. I. & Ingram, H.(1991). Policy Design: Elements, Promises,and Strategies. in S. S. Nagel(ed.)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2005).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http://www.thes.co.uk/worldranking/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2006).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http://www.thes.co.uk/worldranking/
Van Horn, C. E., & Van Meter, D. S. (1976).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CQ Press
Weifang, M. (2004). Adress regarding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37(6), 8-20, Retrieved Dec. 1, 2006, from 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 database.
Yoon, K. (2001). Higher educaton in Korea: Changes and react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rends of Market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pril 7-8, Shanghai, Chin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海雄(1999)。政策內容與政策執行力間的關係-以營建廢棄土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23(4),24-33。
2. 孫本初(1990)。政策分析中垃圾桶式的決策模式。美國月刊,4 (10),90-95。
3.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 6-15。
4. 姜麗娟(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角色與功能兼對國內「研究型大學」迷思之反省。中正教育研究,1(2),63-82。
5. 彭森明(2004)。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美國名校的啟示。文教新潮,9(2),27-34。
6. 林水波(1983)。政策評估:標準之建立、研究之問題與其解決之道,公共政策學報,6,1-32。
7. 王麗雲(2004)。教育研究中的菁英訪談。教育研究資訊,12:2,95-126。
8. 王瑞琦(2004)。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追求卓越與金字塔發展模式的形成:從菁英大學的轉型與發展論之。中國大陸研究,47(2),57-91。
9. 葉俊榮(2005)。提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9(2),3-16。
10. 戴曉霞(2004)。學術卓越的追求-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啟示。文教新潮,8(4),9-17。
11. 王秋絨(1982),角色壓力的意義及其研究模式,社區發展季刊,(18),69-76。
12. 徐正光(1977),工廠工人的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3),23-63。
13.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期,13-56。
14. 簡俊成,翁志成,楊玲惠(2001),服務業員工角色壓力、自我效能、工作滿意度與內部服務品質之關係-以百貨業為例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9(3),39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