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4 21: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殷夢轅
研究生(外文):Yin,Meng Yang
論文名稱: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調查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Needs of the Parents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toward the Parent Education in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周天賜周天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特教班學童家長親職教育
外文關鍵詞:parent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parent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2
  • 點閱點閱:8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台北縣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內容與辦理時間、方式的需求情形,並比較背景因素不同之家長需求的差異。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問卷」為工具,將親職教育內容分為「自我調適」、「法律常識」、「社會資源」、「就學與生涯規畫」、「教養知能」、「參與校務」等六個向度;親職教育辦理時間分為「平日白天」、「平日晚上」、「假日白天」、「假日晚上」、「假日前一天晚上」、「其他」等六個選項;辦理方式分為「書面方式」、「聯誼方式」、「座談方式」、「大眾媒體方式」等四個選項。對有子女就讀於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的學童家長進行分層隨機及叢集抽樣239位。計回收有效樣本150份;經統計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內容需求程度以教養知能最高。
二、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辦理方式需求程度以書面方式最高,辦理時間需求程度以平日白天最高。
三、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上,家長較偏好的前三項方式依序為:親子活動、家庭聯絡簿、親師座談。
四、不同社經地位的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自我調適」的選擇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五、參與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團體之特教班學童家長對「法律常識」的選擇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六、子女性別不同的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自我調適」的選擇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七、子女就讀年級不同的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自我調適」、「社會資源」、「就學與生涯規劃」、「教養知能」等的選擇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八、子女障礙類別不同的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自我調適」及「參與校務」的選擇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辦理
時間」、「偏好方式」等選擇上均沒有顯著差異。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 education needs of the parents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in Taipei County. In doing so, the researcher examine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parent education needs between par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instrument for data collection in this study wa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six categories: “self-adaptation & adjustment,” “common sense of laws,” “social resources,” “studying & career plan,”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raising children,”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affairs.” Two hundred and thirty nine parents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cluster sampling were employed and the effective samples were 150.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1.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parent education needs, the parents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ies claimed that they need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raising children” the most.
2. The parent education activity should be held during the daytime in weekdays and in written form.
3. The top three activities that parents prefer the most for parent education wer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family-school communication book, and parent-teacher meeting.
4.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self-adaptation & adjust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sl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economic status.
5.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common sense of law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sl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parent association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
6.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self-adaptation & adjustment,” there were sl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children’s gender and age.
7.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social resources,” “studying & career plan,” and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raising children,” children’s ag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8.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self-adaptation & adjust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affairs,” it indicated sl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children’s disabilities types were different.
9.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activity ways,” “activity times,” and “prefer ways,” it did not indicat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for children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身心障礙學童家長親職教育的發展與內涵 7
第二節 身心障礙學童家長親職教育的實施方式 27
第三節 身心障礙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57
第二節 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內容、辦理時間與方式的需求情形 60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學校辦理親職教育內容的差異情形 69
第四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學校辦理親職教育時間與方
式的差異情形 71
第五節 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需求之意見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1
參考文獻 71
一、中文部分 71
二、英文部份 71
附錄 71
附錄一 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問卷(預試問卷) 71
附錄二 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問卷(正式問卷) 71

表次
表2-1 特殊兒童親職教育理念的比較 16
表2-2 特殊兒童親職教育的定義 18
表2-3 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實施方式 28
表2-4 國內外親職教育研究之整理 30
表3-1 預試抽樣樣本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45
表3-2 台北縣九十四學年度國民小學特教班班級數分配情形 46
表3-3 研究樣本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47
表3-4 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48
表3-5 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需求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49
表3-6 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50
表3-7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分類表 52
表4-1 研究樣本分布情形摘要表 58
表4-2 親職教育內容需求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61
表4-3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自我調適之需求情形 62
表4-4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法律常識之需求情形 62
表4-5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社會資源之需求情形 63
表4-6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就學與生涯規劃之需求情形 64
表4-7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教養知能之需求情形 65
表4-8 台北縣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參與校務之需求情形 65
表4-9 親職教育辦理時間需求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66
表4-10 親職教育辦理方式需求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68
表4-11 親職教育偏好方式需求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69
表4-12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在專業人員的心理諮詢與服務的次數之差異 70
表4-13 是否參加家長團體之家長在瞭解申訴不公平待遇的管道次數之差異 71
表4-14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安排家庭休閒活動及擴展生活圈的次數之差異 71
表4-15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與重要他人討論個人所遭遇到的困難次數之差異 71
表4-16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與重要他人討論家庭所遭遇到的問題次數之差異 71
表4-17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瞭解貴子弟在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次數之差異 71
表4-18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專業人員的心理諮詢與服務次數之差異 71
表4-19 子女就讀年級不同家長在參與身心障礙者家長團體次數之差異 71
表4-20 子女就讀年級不同家長在瞭解哪方面的課程對貴子弟較
有幫助次數之差異 71
表4-21子女就讀年級不同家長在瞭解有關性教育的問題次數之
差異 71
表4-22子女就讀年級不同家長在學校在貴子弟畢業後如何繼續
追蹤輔導次數之差異 71
表4-23子女就讀年級不同家長在學習有效管教貴子弟的方法次
數之差異 71
表4-24 子女障礙類別不同家長在與重要他人討論家庭所遭遇到的問題次數之差異 71
表4-25 子女障礙類別不同家長在瞭解如何與貴子弟學校教師溝通與配合次數之差異 71
表4-26 不同變項在親職教育內容需求的差異情形摘要表 71
表4-27 不同社經地位之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時間次數之差異 71
表4-28 不同社經地位之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29 不同社經地位之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偏好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0 是否參加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團體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時間次數之差異 71
表4-31 是否參加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團體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2 是否參加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團體之家長在親職教育偏好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3 子女性別不同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時間次數之差異 71
表4-34 子女性別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5 子女性別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偏好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6 子女就讀年級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時間次數之差異 71
表4-37 子女就讀年級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8 子女就讀年級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偏好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39 子女障礙類別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時間次數之差異 71
表4-40 子女障礙類別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辦理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41 子女性別不同之家長在親職教育偏好方式次數之差異 71
表4-42 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需求之意見 71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 44
圖3-2 問卷內容架構 51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1995)。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淑仙(2000)。台灣中部地區國中特教班實施障礙學童家長親職教育意見之調查。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縣教育局(2005)。國民小學階段特教學童安置概況。台北縣:台北縣教育局。取自:http://www.set.edu.tw/spcs2003/statistic/sta_show.
asp?cityid=4&staticid=23。於民國2006年01月03日查詢。
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學童支援服務辦法。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日教育部(88)台參字第88097516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3條;並自發布日起施行
江世大(2002)。原住民國民中學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等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東墀(2003)。特殊教育發展中家長參與的催化功能。特教園丁,19(2),1-7。
何華國(1996)。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市:五南。
吳倩華(2003)。施虐母親參與強制性親職團體後親職經驗之追蹤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台中市分事務所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愛華(2002)。高雄市國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七日教育部 (88)台參字第88008012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0條。
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家興(1998)。親職教育實施方式的檢討與建議。測驗與輔導,151,3132-3135。
林惠娟(2001)。「我為什麼來上課?!」--影響案主接受親職教育輔導因素之探討。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貴美(1992)。國小特教班親職教育實驗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洪麗遠(1992)。讓推搖籃的手更堅強—談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師友月刊,297,39-40。
家庭教育法。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17680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20 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家庭教育法實行細則。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三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0930016273A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9 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徐貴蓮(1994)。台北市幼兒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嘉男(2001)。國小特教班學童家長在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臺中: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特殊教育法。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總統(86)華總(一)義字第8600112820 號令修正公布全文33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遴用辦法。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教育部(88)台參字第88005618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2條。
特殊教育實行細則。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教育部(76)台參字第12619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30條。
張志鴻(2003)。高雄市國小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態度之研究—現況分析與網路運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淑芬(2001)。國小學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需求、動機與阻礙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蓓莉、孫淑柔(1995)。特殊需求兒童親職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燕華(1992)。寄養父母對親職教育之需求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賢(1997)。從特殊教育法修正案—談身心障礙學童家長參與的可行之道。特教園丁,12(4),36-39。
陳玉賢(1997)。從特殊教育法修正案—談身心障礙學童親職教育的加強。國小特殊教育,23,28-32。
陳玉賢(1998)。淺談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國教世紀,180,35-39。
陳玉賢(2003)。親職教育是心靈改造的良藥。諮商與輔導,211,11-13。
陳貞妃(2001)。祖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曉慧(1998)。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如(2004)。障礙者權利、福利與保障。特殊教育季刊,92,15-23。
陳麗珠(1995)。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特教園丁,10(2),24-25。
章坤超(2001)。國小資優班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春霞(1998)。台中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潔瑩(2001)。高級中學親職教育家長態度與實施做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志成、吳俊輝(2004)。智能障礙兒童及其家長的福利需求。空大學訊,335,92-97。
黃玲瑗(1994)。國中智能障礙學童父母親職教育需求與成效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麗娥(1998)。台北市發展遲緩幼兒家長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政勳(2000)。基隆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現況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登惠(2000)。學前聽障班家長小團體親職教育方案實施歷程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小蘭(1995)。身心障礙兒的親職教育。國小特殊教育,18,59-63。
劉佩榕(2002)。初為身心障礙兒父母應有的親職信念。教師之友,43(5),67-73。
劉城晃(1996)。國小特教班親職教育方案的發展與成效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城晃(2001)。國小特教班親職教育方案之發展與成效研究。國小特殊教育,31,75。
劉城晃(2005)。提供符合特殊學童家長需求的親職教育。港都文教簡訊,97,19-21。
蔡阿鶴(1985)。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國教之友,37(1),6。
蔡春美、翁麗芳、洪財福(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市:心理。
盧嫦瑜(1992)。台北市國小學童單親家長對親職教育之需求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錢得龍( 2003) 台中縣國小資源班家長對資源班教育意見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渭堂(2005)。親職教育。台北:新文京。
羅湘敏(1995)。障礙兒童親職教育理念的演變。國教天地,109,17- 21。
籃偉烈(2003)。台北縣身心障礙學童家長對參與法規之瞭解、實際參與及參與需求之調查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Brown, C., Goodman S., & Kupper L.(1997). The unplanned journey. :For parents when they learn that their child has a disability. NICHCY New Digest, 20, 7-14.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London (1994)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A Guide for Parents.Author Retrieved April 5,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la.org/news/v4n18/professionaleducation.html
Diamond, N. C. (1994) .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ctively involved par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special needs child. A practicum Ⅱ paper present to the Ed. D. program in Early and Middle Childhood in Partial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Education. NOVA university.
Dodd, L. W. (2004). Supporting the sibling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British of Special Education, 31 (1), 41-49.
Gotvaslee, L. (1996). Adapting packaged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s to meet the needs of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A practicum report presented to the Master’s Program in Life Span Care and Administration in Pacific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NOVA university.
Hanline, M. E (1988). Making the transition to preschool: Identification of parent needs.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for Early Childhood, 12, 98-107.
Johnson, D. L., Jiang, Y. H., & Yoon, R. M. (2000). Families in schools: How did a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 change parent behaviors related to student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1012)
Kargin, T. Baydık, B. & Akcamete, G. (2004). A study on needs of parents with children with hearing-impair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le, D. B.(1996). Views of British parents about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 for their children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3722)
Mathews, R. (1998). Identify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rental reluctance to involvement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0346)
Palm, G. (1996). Understanding the parent education needs of incarcerated fat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Family Relations, Kansas City, M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7112)
Powell, D. R.(1990).Parent education and support programs. Young Children,41, 47-53.
Schumaker, J.B., Lenz, B.K., Bulgren, J.A., Davis, B., Grossen, B., Marquis, J., & Deshler, D.D. (2002).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outcome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he percep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9284)
Shulruf, B.(2004). Parent support and education programs:A systematic reviews.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Parenting Council, Pacific Foundation New Zealand.
Smith, P.(1997). You are not alone:For parents when they learn that their child has a disability. NICHCY New Digest, 20, 2-6.
Smith, S.W.(2001). Involving parents in the IEP process. ERIC Digest E611.ERIC Clearinghouse on Disabilities and Gifted Education Arlington V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5658)
Special Education Rigths of Parents and Children.(2004). Under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Part B.
Special Education,19(2),35-45.
Walker, Thomas.(1993).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Parent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lternative Delivery Syste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7443)
Zenpeda, M. & Morales, A.(2001). Supporting parents through parent education. Building community systems for young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718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羅湘敏(1995)。障礙兒童親職教育理念的演變。國教天地,109,17- 21。
2. 蔡阿鶴(1985)。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國教之友,37(1),6。
3. 劉城晃(2001)。國小特教班親職教育方案之發展與成效研究。國小特殊教育,31,75。
4. 劉佩榕(2002)。初為身心障礙兒父母應有的親職信念。教師之友,43(5),67-73。
5. 黃志成、吳俊輝(2004)。智能障礙兒童及其家長的福利需求。空大學訊,335,92-97。
6. 陳麗珠(1995)。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特教園丁,10(2),24-25。
7. 陳麗如(2004)。障礙者權利、福利與保障。特殊教育季刊,92,15-23。
8. 陳玉賢(2003)。親職教育是心靈改造的良藥。諮商與輔導,211,11-13。
9. 陳玉賢(1998)。淺談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國教世紀,180,35-39。
10. 陳玉賢(1997)。從特殊教育法修正案—談身心障礙學童親職教育的加強。國小特殊教育,23,28-32。
11. 陳玉賢(1997)。從特殊教育法修正案—談身心障礙學童家長參與的可行之道。特教園丁,12(4),36-39。
12. 洪麗遠(1992)。讓推搖籃的手更堅強—談特殊兒童的親職教育。師友月刊,297,39-40。
13. 林家興(1998)。親職教育實施方式的檢討與建議。測驗與輔導,151,3132-3135。
14. 何東墀(2003)。特殊教育發展中家長參與的催化功能。特教園丁,19(2),1-7。
15. 王天苗(1995)。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