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50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簡三郎
研究生(外文):
Jyan San Lang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指導教授:
鄭崇趁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小型學校
、
裁併
、
評估指標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3
點閱:951
評分:
下載:237
書目收藏:8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建構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德懷術問卷調查法兩種方法以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首先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探討,初擬「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建構」問卷,以此為研究工具進行德懷術專家小組三次問卷調查。德懷術小組由國民小學相關人員共20位組成。調查所得資料,運用平均數、中位數、四分位數以及四分差,來評定每個評估指標之重要程度、意見集中或離散情形。本研究獲致主要結論及建議如下: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少子化及人口城市集中化是小校小班之直接影響因素。
二、家長教育選擇權及學生受教權是國民小學小校裁併最受人讚成之考量構面。
三、學校距離考量是國小小校裁併最受人反對之考量構面。
四、能夠提供給學生更為多元的同儕互動,是首要贊成構面評估指標。
五、造成學生上學過程增添不安全性,是首要反對構面評估指標。
六、小校裁併不應單以經濟效益為考量點,而是應該首先考量學生的學習品質及其方便性與安全性。
七、小校裁併後應以學生受教權益為考量,避免過多的政治考量。
八、小校裁併需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為家長所接受。
九、小校裁併應採漸進式的裁併,反對的聲浪才會變小。
十、裁併後的校舍有效利用,將影響社區居民之贊成意向。
其次,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建議
(一)學生受教權的最大價值,應是執行小校是否裁併的主要目標。
(二)運用本研究發展之評估指標,個別衡量所屬小校是否應予裁併。
(三)對於考慮裁併或暫不予裁併之小校,均應有配套措施之規劃。
(四)籌組專案評估小組,進行小校指標評估及配套措施規劃乃當務之急。
貳、對學校建議
(一)強化當代學校經營理念,始有能力找到增進學生受教權之著力點。
(二)對面臨裁併學校而言,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強化社區良好互動、
朝優質轉型目標邁進、吸引學生及家長前來就讀,才是小校永續發展的努
力方向。
(三)主動依據指標,評估學校最佳發展方案,並配合政策,扮演政府與社區最
佳溝通主角。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雲林縣國民小學教育概況………………………………………15
第二節 小校裁併的理論…………………………………………………22
第三節 小校裁併的相關研究……………………………………………36
第四節 小校裁併評估指標的探討………………………………………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61
第二節 研究對像…………………………………………………………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65
第四節 研究實施…………………………………………………………70
第五節 資料處理…………………………………………………………73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研究結果分析……………………………………………………78
第二節 各指標之專家意見綜論…………………………………………95
第三節 綜合討論…………………………………………………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49
第二節 結論………………………………………………………………154
第三節 建議………………………………………………………………156
參考文獻……………………………………………………………………165
一、中文部份………………………………………………………………165
二、英文部份………………………………………………………………167
附 錄………………………………………………………………169
附錄一: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調查問卷(三次)…169
附錄二:雲林縣國民小學小校裁併實施計畫……………………………199
附錄三:雲林縣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205
附錄四:500所迷你學校,每年花51億…………………………………213
附錄五:小校存廢,地方大代誌…………………………………………215
附錄六:廢校為省錢,校方盼做好配套…………………………………217
附錄七:地方到中央,使「拖」字訣 ……………………………………219
附錄八:瀕臨裁併,另闢蹊徑,他們活下來 ……………………………221
附錄九:特色行銷!把迷你小學變迷人學園(2006遠見九月號)………223
附錄十:一段來自雲林的對話………………………………………………227
附錄十一:物質匱乏,更應該用心經營……………………………………229
附錄十二:政策轉變快,教科書因應太倉促………………………………231
附錄十三:符閤家長期待,小校才能生存…………………………………233
附錄十四:小校裁併「媽媽,上學的路為什麼這麼遠」…………………235
附錄十五:麥寮楊厝分班有夢就有希望,過港國小滿足偏遠孩童需要…239
附錄十六:新校園運動延燒全台,小校避裁併營造特色找活路…………241
一、中文部分
丁文玲(1995)。我國國立大學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玄(2005)。德懷術(Delphi)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清山(2002)。提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臺灣教育,613,2-10。
吳政達(2005)。國民中小學學校最適規模與轉型策略。臺北:教育部。
吳美珠(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競爭力指標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炳銅(1994)。臺北縣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肯忞(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合併的可能成本與最佳規模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肯忞(2004)。學校合併面臨左右為難—美國與台灣的經驗。基礎教育學報,13(2),143-162。
邱鈺惠(2002)。生命教育政策分析。國教新知,48(4),16-21。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書局。
林振春(1993)。當前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評估方法之回顧與展望。成人教育,11,31-38。
林文達(1991)。教育財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林清江(1988)。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徐美惠(1996)。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世聰(2005)。金門地區國小教育資源整合探討。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賢舜(2000)。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憶芬(1993)。山地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珠(1998)。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計劃與實施之評估研究: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實踐。台灣省教育廳委託研究專案。
郭為藩、高強華(1988)。教育學新論。臺北:正中書局。
郭添財(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添財(1992)。學校經營規模。臺北:師大書苑。
郭添財(1995)。從人口趨勢看小班小校的規劃。教改通訊,13,28-29。
張 早(2005)。模糊理論應用於小型學校合併經營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夏平(1993)。台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夏平(1996)。小校裁併問題之探討。師友,354,11-13。
張國輝(2005)。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治芬(2004)。雲林縣縣長施政白皮書。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楊美伶(2003)。臺北市大同區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葉子超(1996)。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明星(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蓋浙生(1985)。教育經濟學。臺北:三民書局。
鄭崇趁(1995)。教育計畫與評鑑。臺北:心理出版社。
顏火龍(1994)。台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教育部(2005)。因應人口出生率,妥適規劃國小班級學生數與教師員額編製。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教育部。
雲林縣統計要覽(2005)。斗六:雲林縣政府。
二、英文部分
Becker、H. J.、& Epstein、J. L.(1982). Parent involvement: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83(2)、85-102.
Bogdan、O. C.、& Biklen、S. K.(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Needham Heights、MA: Allyn & Bacon Company.
Brinkman、P、T.、and Lsslie L. L.(1986). Economics of scale in higher education: Sixty year of research、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10(1),1-28.
Chambers、G. S.(1983)、The dilemma of college merger、AGB reports、25(6)、14-18.
Coleman、J. S.、Campbell 、E. Q.、Hobson ,C. J.、McPartland、J. M.、Mood、A.、Weinfield、F. D.、& York、R. L.(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1999). School choice.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reform 1999-2001、1(1). Denver: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Epstein、J. L.(1992).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 In M.C. AlKin (Ed.)、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aearch (pp1139-1151). New York:MacMillan.
Goedgebuure、L.(1992).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ordon、S.(1976). Washington Instant University、Change、8(1)、22-25.
Gutek、G. L. (1992). Education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Boston:Allyn & Bacon. Henderson、A. T.(Ed.).(1987). 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grow:Parent involvement improves student achievement. Columbia、MD:Nation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Lang、D. W.(2002). A Lexicon of Inter-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Hight Education、44、153-183.
Le Tarte、W. P.(1992). 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school district consolidation. Michiga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3(5)、1345A.(University Microfilms No.92-29596)
Trow、M.(1973). 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General Learning Press.
Nelson、E.(1985). 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igest、Number Thirteen. 1-3.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1999). President Clinton announces new education i- nitiatives . Retrieved October. 5. 2000 http://www.Whitehouse.gov/ WH/New/htm/ 19990121-5428.html
Drucker、P. F.(1982). Why some mergers work and many more don’t. Forbes Jan.Vol.18、p.36.
Towney、R. H.(1922).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A policy for labor.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9). FY2000 annual plan Vol.1、objective performance plan and data quality.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小學設評鑑標準之研究
2.
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
3.
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
4.
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
5.
中等學校學習教師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
6.
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
7.
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之研究
8.
台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
9.
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
10.
山地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評估研究
11.
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
12.
屏東縣國民小學合併的可能成本與最佳規模之分析研究
13.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競爭力指標之研究
14.
金門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整合可行性之研究
15.
屏東縣恆春地區整併之國民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屏東縣恆春地區整併之國民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
1.
亭儀,(1980)“燃料油之特性及其熱值之估算--簡介ASTM燃料油規範”,石油季刊,第16期,第2卷,第98-104頁。
2.
馬英石、謝育民,(2005)“氧化還原電位作為廢水超音波處理效率指標之可行性研究”,親民學報,第11期,第167-175頁。
3.
游非庸、黃媛禎、黃惠蓉,(2005)“磷酸對Fenton程序脫色的影響”,蘭陽學報,第四期,第7-14頁。
4.
劉志皇、馬英石、林志高,(1998)“以超音波/過氧化氫法處理時化廢水之可行性研究”,工業污染防治,第66期,第23-40頁。
5.
盧明俊、廖志祥、林健榮、黃吟燕、鄭雅勻,(2001)“陰離子對Fenton程序去除苯胺之影響”,嘉南學報,第27期,第29-36頁。
6.
吳清山(2002)。提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臺灣教育,613,2-10。
7.
何肯忞(2004)。學校合併面臨左右為難—美國與台灣的經驗。基礎教育學報,13(2),143-162。
8.
邱鈺惠(2002)。生命教育政策分析。國教新知,48(4),16-21。
9.
林振春(1993)。當前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評估方法之回顧與展望。成人教育,11,31-38。
1.
小校裁併政策下的出路-以雲林縣轉型優質計畫為例
2.
屏東縣國民小學小校裁併校危機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3.
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
4.
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
5.
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
6.
臺北縣偏遠小型學校整併評估指標及配套措施之研究
7.
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
8.
臺南市偏遠小學面臨裁併校危機之經營策略個案研究-以開心國小為例
9.
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10.
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整併之研究
11.
國民小學裁併校觀點之分析
12.
苗栗縣小型學校整併之研究
13.
數位化環境對國小學童書寫行為的影響
14.
學童對社會領域學習內容的理解探討~以「家鄉生活環境」為例
15.
在行動IP網路中以法團為基礎的移動性代理人之容錯協定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