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7 20: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洲榮
研究生(外文):Lin chou-jung
論文名稱:建置兒童視覺藝術網站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石牌國民小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Website of Child Vision Arts-Using Shipai Eleme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as Example
指導教授:劉得劭劉得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der-s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網際網路電腦資訊教學視覺藝術兒童視覺藝術網站
外文關鍵詞:internet network teachingcomputer informationvisual artchildren''s visual art websi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運用電腦資訊教學是一大重點,而以運用網際網路的新興教育方式也越顯重要,對於教學和學習而言,如何使用網際網路作為教育成長和終身學習,成為現代教育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目的在將兒童視覺藝術作品透過數位編輯的方式,製作成兒童視覺藝術網站,並使本網站的內容能做為使用者自行瀏覽參考的資料;且對使用者而言,本網站能增進其學習「視覺藝術」概念的成效,以及本網站的另一功用為提供教師們,當其教學時能運用的輔助教材。
本網站大部分教材的來源,是來自歷年的課後活動美勞班中的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成果,研究者將其透過多媒體教學與學習單進行視覺藝術網站的學習成效分析;另外針對本校34位級任教師,透過問卷調查,以瞭解教師對本網站教材的使用意見。
Always the reform of course in nine years, it is a great focal point to use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the computer, and it is important to show in new developing educational way to use internet network, as to teaching and study, how to use internet network as and educate grow up and study all the lifing,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that modern education faces.
This research purpose is to pass digital editors' way of children's vision artistic work, make into children's visual art websites, and enable the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to browse through the materials consulted for the user by oneself ; and as for user, this website can promote its effect of studying ' the visual art ' concept , and another function of this website, in order to offer teachers, the auxiliary teaching material that can be used as its teaching.
The sources of this most teaching materials of website, is to come from the achievement that students moving about in the artistic class after class over the years carry on fine arts study, researcher is it carry on study analysis of related results , visual art of website only with study to teach through multimedia it; Assume office as the teacher to this 34 schools in addi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suggestion by understanding teacher's use for this website teaching material.
目 錄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i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 iii

謝誌………………………………………………………………………… v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網際網路……………………………………………………… 7
第二節 學習心理學…………………………………………………… 12
第三節 網頁的人體因素考量………………………………………… 17
第四節 網站設計原則………………………………………………… 19
第五節 網頁評鑑指標………………………………………………… 29
第六節 兒童視覺藝術網站現況分析………………………………… 32
第三章 研究過程與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過程……………………………………………………… 39
第二節 建置兒童視覺藝術網站之企劃……………………………… 40
第三節 網站基本架構………………………………………………… 45
第四節 建置兒童視覺藝術網站之內容……………………………… 50
第四章 兒童視覺藝術網站建置後之評鑑與討論……………………… 67
第一節 教師部分之評鑑與討論……………………………………… 67
第二節 參加活動學生之評鑑與討論………………………………… 71
第三節 未參加活動學生之評鑑與討論……………………………… 76
第四節 問題與討論…………………………………………………… 82
第五節 小結……………………………………………………………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7
第二節 未來發展與建議……………………………………………… 90
參考文獻…………………………………………………………………… 92
附 錄…………………………………………………………………… 10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NII專案推動小組全球資訊網(2006)。《NII施政成果報告》。World Wide Web: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2006年8月29日)瀏覽。

教育部網站(2001)。《遠距教學中程發展計畫》World Wide Web: http://www.edu.tw/tanet/tan-intro/4.html (2006 年9 月19 日)瀏覽。

教育部網站。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總綱黃國楨(2002)。《智慧型個人化網路教學系統開發平台之研製,TANET2001 研討會》。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2006年10月29日)瀏覽。

資策會 ,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2006) 。(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取自FIND 網站: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20(2007年2月12日)瀏覽。

王姿莉(2000)。《網路中虛擬美術館展示方式對美術鑑賞經驗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

王芳菁(2000)。《網站美術特效必學PhotoImpact》。電腦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俊岦(2001)。《均衡視覺素養多媒體教材雛形系統之研發》。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光潛(1979)。《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朱明新、李亦非著(2001)。《架設人與計算機的橋樑—西蒙的認知與管理心理學》,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佀同傑(2003)。《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龜山國小一個高年級班級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詠吟(1993)。《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李賢輝(1999)。《遠距教學系統化教材設計國際研討會「美術教育網頁教材規劃與設計」論文》World Wide Web:http://www.cc.ntu.edu.tw/~hlee(2006年11月29日)瀏覽。

李堅萍(2001)。《電腦科技運用於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發揮教學統整之功能》。國教天地,143期,頁41-45。

李映良(2004)。《數學數位內容研發與網站經營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巫靜宜(1999)。《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2000 之教學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燕卿(2001)。《落實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教學》。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80。台北縣: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吳俞民(2000)。《網路教學技術應用分析》。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弘凱(2003)。《淺談網頁技術與網頁製作學習》。資訊與教育雜誌,93期,頁3-11。

周碧玲(1997)。《網路上電腦輔助學校美術鑑賞教學之設計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仁傑(1992)。《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後的省思》。美育,28 期,頁32-41。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58期,頁2-11。

林明助(1997)。《美術鑑賞統合教學法對國小學生繪畫風格鑑賞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德(1999)。《促進生命力與生活經驗的兒童美術教學理念與策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報,12 期,頁629-654。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 岑(2004)。《以數位學習系統施行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瑾琪(2002)。《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珍(2003)。《資訊融入教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世澤(1999)。《我國國民中、小學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評估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黃如足(2002)。《美術館網頁設計及使用性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詩屏(2003)。《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俊智(2002)。《九年一貫課程鄉土教學網路教材發展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坤淼(2000)。《電腦多媒體之使用者介面設計探討》。高速計算世界,第8 期。

陳錫祿(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大綱》。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整合研討會:語文、藝術與人文手冊。台北:教育部。

陳惠安(2000)。《網頁製作徹底研究》。台北市: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游允毅(1998)。《Site Server 會員伺服器及個人化網站》。資訊與電腦九月號,頁85-90。

游立光(2002)。《網站設計與實用性評估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成瑋(2000)。《網路教學系統的理念,設計與實作》。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振富(2001)。《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敏(2001)。《網路教學網站之營運策略與關鍵因素之探討》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普里斯(Jenny Preece) 著;陳建豪譯(1998)。《人機介面與互動入門—電腦之人因工程》。台北:和碩科技。

楊昭儀(1998)。《國小兒童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發展研究-以淡水紅樹林的自然生態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欣哲、王超弘(1999)。《WWW 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工業工程學刊,第16 卷,第2期。

楊智元(2000)。《符合使用者個人喜好需求的入口網站介面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文祝(2003 )。《從使用者觀點建置理想國小網站以苗栗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虞君質(1999)。藝術概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鄧友清(2000)。《以「使用性」為訴求的國中數學網路教學介面之研究》。大業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金和、葉晉華(1997)。《我國資訊教育之發展藍圖》。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頁3-12。

劉得劭(1997)。《電腦多媒體在美勞教學應用之研究》。載於八十五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5:藝能教育類,頁118-143,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劉得劭(1997)。《結合電腦多媒體之美勞教學—美勞科多媒體教材開發及應用》。研習資訊,14(4)期,頁41-48。

劉得劭(1998)。《從建構論觀點談自主性導向之美勞教學》。研習資訊,15(6)期,頁30-40。

劉得劭(1998)。《造形遊戲之理論與實踐一個國小美勞的臨床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劉家倫(2000)。《台灣美術館全球資訊網站的內容規劃與品質評估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政勳(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潘怡如(2000)。《實作學習網頁教學對國小學童資源回收學習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謝靜宜(2001)。《資訊科技應用在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依君(2000)。《電子報的新聞介面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瀛春(1997)。〈數位媒介對大眾傳播的革命性挑戰〉,《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研究報告》,台北: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http://www.sinica.edu.tw/~cdp/project/01/6_1.htm (2006年12月30日)瀏覽。

謝 儀(2001)。《資訊科技應用在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榮泉(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期,頁33-42。
饒見維(1999)。《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現代教育論壇,3-30。

蘇振明(1996)。《兒童美勞美術教育理論與實務探討》。World Wide Web:http://www.iest.edu.tw/study/art/childart/104-1.htm (2006年12月29日)瀏覽。

蘇福隆(2004)。 《數位藝術之空間擬像-從傳統平面至數位藝術之創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宏達(1995)。《使用者介面設計於圖書館導覽系統之探討。輔仁大學圖書館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84FJU00447002 。











西文部分
Berners-Lee, T., Cailliau, R., Luotonen, A., Nilsen, H..Street, A.(1994). The World-Wide Web.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7(8): pp. 76-82.

Eastman Kodak Company (1983). Human Factors Section, Ergonomic Design for People at Work: Worlplace,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Vol1, Belmont, CA: Lifetime Learning Publications.

Hartman, K. (1995).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to write: A some effects of network technologies, “ In Z. L. berge, & M. P. Collins (Eds).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Cresskill, New Jersey: Hampton Press Inc..

Kristof, R. & Satran, A.(1995). Interactivity by Design:Creating & Communicating with New Media. Mountain View, CA. :Adobe Press.

MacBeath J. (2001). Beyond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Economy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207-210.

Marcus, Aaron. (1992). Graphic Design for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user interfaces. New York, NY: Acm Press.

Mark, S.S. & Ernest, J.M. (1992). 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New York :McGraw-Hill.

Mayhew, D. J. (1992).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 in Software User Interface Design,Englewood Cliffs,N.J. : Prentice Hall.

McIntyre, D. R., Wolff, F. G. ( 1998 ). “An experiment with WWW interactive learning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Computer & Education 31, pp. 255-264

Mok, Clement (1996). Design Business: Multiple Media, Multiple Disciplines. Mountain View, CA. : Adobe Press,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Okolo, C. & Hayes, R. (1996). The impact of animation in CD-ROM books on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s and comprehen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Olando, Florida.

Rich, C. (1999). Creating Online Media:A Guide to Research. Writing and Design on the Internet , Quebector Printing Book Group.

Saunders, A. C. (1994). Graphics and how they communicate. In D, M. Moore & F. M. Dwyer(Eds.), Visual literacy, 183-208. Englewood Cliff,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

Shneiderman, B. (1992).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Spool, J. (1998). Builder a Better Interface – Forget it. Available at http://www.builder.com/Graphics/UserInterface/ss04b.html.

Stevens, G.H.&Stevens, E.F.( 1995 ). Designing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Tools, Englewood Cliffs, 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

Winn ,W.(1993). Perception principle. In M. Fleming & W. H. Levie (Eds.), 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 Principles from th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2nd ed) (pp. 55-126).Englewood Cliff,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vlic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為國(2005)。幼小轉銜實施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30,92-99。
2. 王天苗(1996)。台灣地區心智發展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21-44。
3. 林宏熾(2003)。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理論與生涯轉銜服務。特教園丁,19(1),1-17。
4. 林宏熾(1998)。身心障礙者生涯與轉銜教育。特教園丁,14(3),1-16。
5. 吳淑美(1998)。融合班之班級經營。國教世紀,108,13-16。
6. 顏榮泉(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期,頁33-42。
7. 劉得劭(1998)。《從建構論觀點談自主性導向之美勞教學》。研習資訊,15(6)期,頁30-40。
8. 劉得劭(1997)。《結合電腦多媒體之美勞教學—美勞科多媒體教材開發及應用》。研習資訊,14(4)期,頁41-48。
9. 劉金和、葉晉華(1997)。《我國資訊教育之發展藍圖》。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頁3-12。
10. 楊欣哲、王超弘(1999)。《WWW 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工業工程學刊,第16 卷,第2期。
11. 陳坤淼(2000)。《電腦多媒體之使用者介面設計探討》。高速計算世界,第8 期。
12.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58期,頁2-11。
13. 林仁傑(1992)。《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後的省思》。美育,28 期,頁32-41。
14. 吳弘凱(2003)。《淺談網頁技術與網頁製作學習》。資訊與教育雜誌,93期,頁3-11。
15. 李堅萍(2001)。《電腦科技運用於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發揮教學統整之功能》。國教天地,143期,頁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