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8: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思堯
研究生(外文):TSENG,SZU-YAO
論文名稱:論犯罪構成要件之實質解釋-以不實廣告是否構成詐術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Offense (Tatbestand)-Illustrating Whether False Advertising violates the Offense of Deception
指導教授:甘添貴甘添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AN,TIAN-GU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國家刑罰權犯罪階層理論構成要件違法性責任刑法解釋論形式解釋論實質解釋論應罰性需罰性刑罰必要性合理性正當性法社會學犯罪學社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自從三權分立概念的提出用以確保司法權獨立而不受到政治力的干擾之後,人類社會對於權力控制的理念也同時的擴及至政治力以外的所有公權力領域。以近代刑法的出現為例,正是由於自覺到中世紀刑法在人為恣意的操縱下所帶來的惡害性遠遠超過其號稱能達到的維護以及安定社會功能,從而以權力分立作為基礎思維的罪刑法定主義遂應運而生。此外,由於人權保障思想的抬頭,更進一步催生了對於以國家公權力作為核心的國家刑罰權加以制約(主要集中於約束實際行使刑罰權的司法人員)的看法。因而,罪刑法定主義與刑法謙抑性思想可說是支撐近代刑法價值觀的兩大基礎。
職是,要達到罪刑法定主義以及刑法謙抑性所揭櫫的理想與效果,仍然必須依賴嚴謹的法學方法論來適用法律,從而具備客觀性以及可分析性的犯罪階層理論遂應運而生。以社會學以及犯罪學的定義而言,犯罪原本正是泛指對於一切反社會且具有妨害他人社會生活利益之行為。清楚的表現出以違法性以及責任作為刑法本質論的看法。而受到罪刑法定主以及刑法謙抑性思想的影響,以構成要件加以篩選值得發動國家刑罰權的行為,從而加諸以刑罰的三階理論遂得以作為刑法認知論的最佳工具。由於此等影響,同時在解釋論上也就促成了形式、客觀解釋方式的誕生。
然而,隨著時代、科技以及社會生活型態的快速改變,作為以形式、客觀的方式解釋刑法的基礎-罪刑法定主義也隨之漸漸實質化之際,是否仍能維持以往的方式;抑或是必須重新思考權力制約的重心有可能已經從人轉移到權力本身,遂成為本文討論重心。本文爰以公平法所規範的不實廣告為例,以其是否有可能該當於現今多數說所採形式解釋論「一切使人陷於錯誤之行為均為詐術」定義;還是必須另闢蹊徑,重新回頭省思以個案狀況實質的討論是否可能該當於刑罰權發動的客體,以求取個案的合理與正當性,以論證刑法實質解釋論的存在價值。
Since the idea of separation has been mentioned by Baron de Montesquieu to prevent government power or politica strength violate the neutraliza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judicial power, human society also extend this idea to the concept of crininal law. For example, modern criminal law scholars realized through medival period’s situation that, if we allow government carry out penalty with out any limitation, the disadv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en the adventage that we possible gain.
Moreover, the although the human soceity might keep harmonic or peaceful, but human’s dignity would be set in a instable situation. Therefor, the principle of "nulla poena sine lege";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has benn mentioned.Besides, as the humen rithgs protection has been arisen, it also induce the government power selfrestrain it’s punishment power, especialy thoes official who direcly in charge of sentence to punishment. As a result,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and selfrestrain is the fundation stone of the modern criminal.
Due to this, if we hope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 that might be carrying out by the two principles, we still need go through legal methodology in a conscientious and careful way.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and analyzable theory of「Die Lehre vom Verbrechen」 will be formed. The sociology and criminology has showed, the definition of crime is a behavior of anti-society and violates other people’s social life benefit. So it clearly point out that criminal law must consider suspect’s illegal mind and responsibility judgment as to build a well structure criminal law to sentence reasonable punishment. This request also make the commentary of criminal law became more subjective and formality.
However, as the time, technology and life style change rapidly,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which construct by subjective and formality commentate also change gradually. As a result, this principle also be questioned whether it can contain its usual function, or need to reconsider that the core of separation of power has changed to concern more about the power but not human anymore, and it also be the key point of this dissertation.

In conclusion, this dissertation would like focus on some example of false advertsing which Fair Trade Act wants to prohibit, and discuss the definition which the formality commentators who insisted that “every behavior which make people make wrong decision are imposture” can still workable, or we need to find an other way to match up the new age, and prevent the formality commentary will violet single case justice.
第壹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貳章 實質解釋構成要件 5
第一節 犯罪的實質意義與犯罪論的功能 5
第一款 社會學與犯罪社會學上的犯罪 6
第二款 刑法意義上的犯罪與犯罪論的功能 8
第二節 犯罪論階層體系的演進 10
第一款 古典犯罪階層體系 11
第二款 新古典犯罪階層體系 12
第三款 新古典暨目的論綜合體系 15
第四款 目的理性階層體系 16
第五款 犯罪論的未來展望 17
第一項 刑法學與社會現象的再思考 17
第二項 犯罪論結構的再檢討 19
第三節 構成要件的本質與類型 22
第一款 構成要件的本質 22
第二款 構成要件的功能與類型 25
第一項 構成要件的功能 26
第二項 構成要件的類型 26
第叁章 實質解釋構成要件 29
第一節 構成要件與實質違法性 29
第一款 構成要件與違法性之關係 29
第一項 單純行為類型 29
第二項 包含故意過失的違法類型 31
第三項 違法且有責類型 32
第四項 推定違法類型下的分類 34
第一目 推定違法類型 35
第二目 二階論體系的出現 36
第二款 對二階論體系的檢討 37
第三款 實質違法性 42
第一項 法益侵害說與規範違反說 43
第二項 結果反價值與行為反價值 46
第三項 客觀違法性論與主觀違法性論 49
第四項 小結-阻卻實質違法性的原理 51
第一目 目的說 53
第二目 社會相當性說 54
第三目 法益衡量說 54
第四目 本文立場-利益衡量說 54
第四款 可罰違法性與違法性量化的可能性 59
第一項 可罰的違法性 59
第二項 體系定位 61
第一目 阻卻構成要件 61
第二目 阻卻違法性 62
第三目 小結 62
第三項 可罰違法性之判斷與我國實務見解 63
第一目 判斷基準 64
第二目 我國實務見解 65
第三目 本文立場 66
第二節 法律解釋與刑法解釋 66
第一款 法律解釋的必要性 67
第二款 刑法解釋論的特殊性 69
第三節 實質解釋構成要件的出現 71
第一款 形式犯罪論與實質犯罪論 72
第二款 法條文字與構成要件 74
第三款 實質解釋構成要件 76
第一項 意義 76
第二項 操作模式與限制 77
第一目 被害法益及行為逸脫社會常軌的絕對輕微性 78
第二目 對實務學說以及社會影響的評估 81
第三項 功能 82
第一目 促進犯罪論的轉變及實質化 83
第二目 表現各法領域間的交錯 84
第三目 釐清個案的保護法益及界限 87
第四目 確定個案的具體刑罰權界限 88
第五目 防止形式犯罪論僵化之流弊 89
第六目 藉由個案審查實質拘束法官 90
第三款 小結-實質解釋論與功能性刑法 92
第肆章 實質解釋論的檢討與罪刑法定主義 95
第一節 實質解釋論的依據 95
第一款 刑法犯罪階層理論的運用 96
第二款 實務判例作為法源的效力 97
第三款 具體個案合理性與妥當性 99
第二節 實質解釋論與罪刑法定主義 101
第一款 罪刑法定主義之今昔 101
第一項 罪刑法定主義的原貌 102
第二項 罪刑法定主義的現代課題 104
第一目 明確性原則的落實 105
第二目 實質正當程序概念的引用 106
第三項 小結 106
第二款 實質解釋論與罪刑法定主義 107
第一項 實質確保明確性原則 108
第二項 實質正當程序的應用 110
第三項 小結 112
第三節 小結-對實質解釋論的批評與本文立場 113
第一款 反對見解 113
第二款 本文立場 115
第伍章 詐術與不實廣告 121
第一節 詐術判斷的實質化 121
第二節 不實廣告 124
第一款 廣告的意義與特性 124
第二款 公平法上的不實廣告 125
第三節 詐術與不實廣告之關係 127
第一款 法領域的差異 127
第二款 保護法益的差異 129
第三款 行為態樣的差異 130
第四款 實務見解的分歧 131
第一項 不實廣告同時被認定構成詐欺罪 132
第二項 僅構成不實廣告未構成詐欺 133
第三項 僅構成詐欺罪(未討論不實廣告部分) 134
第四節 小結-不實廣告未必等同詐術 135
第一款 問題的重心 135
第二款 實務見解的動向 137
第陸章 對於不實廣告之規範 139
第一節 實質解釋論下的不實廣告與詐術 139
第一款 類型的建構與標準 139
第一項 以個案的被害法益為基準 140
第二項 廣告的誇大與商品實際效用之落差 142
第三項 受害對象的多寡及其影響 142
第四項 具體利益的衡量與個案判斷 144
第二款 小結 145
第二節 日本立法例的啟示 146
第一款 輕犯罪法的性質 146
第二款 輕犯罪法對於不實廣告之規範 147
第三款 小結 148
第三節 法社會學角度的觀察 149
第柒章 結論 153
參考文獻 159
壹 中文部份(排列順序依作者姓氏筆劃) 159
一 專書著作 159
二 期刊論文 161
貳 日文部份(排列順序依作者姓氏筆劃) 162
一 專書著作 162
二 期刊論文 166
三 工具書 167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排列順序依作者姓氏筆劃)
一 專書著作
1 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再版。
2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甘添貴自版,2000年4月初版。
3 甘添貴˙謝庭晃合著,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自版,2004年4月初版。
4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4月初版第1刷。
5 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6 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二)第18條至24條,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7 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
8 余振華,刑法深思˙深思刑法,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9月初版第1刷。
9 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實論修訂版,作者自版,2002年9月修訂版。
10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作者自版,2002年3月修訂3版。
11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三版),作者自版,2002年4月修訂三版。
12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書局,2002年3月2版2刷。
13 林子儀、黃昭元、葉俊榮、張文貞編著,憲法-權力分立,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0月1版。
14 林錫堯,行政罰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版第3刷。
15 E.C.Cuff˙W.W.Sharrock˙D.W.Francis合著,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譯,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月出版。
16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3版第2刷。
17 法務部公報,第149期。
18 周震歐,詐欺犯罪之研究,法務部出版,1981年5月。
19 洪鎌德,法律社會學(第二版),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二版1刷
20 陳樸生,刑法各論,正中書局,1958年出版。
21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作者自版,1992年初版。
22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5刷。
23陳子平,刑法總論(上),作者自版,2005年5月初版第1刷,第10頁。
24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許玉秀自版,2000年9月初版。
25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楊雅惠出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經銷,2006年9月三版第1刷。
26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初版再刷,。
27 張甘妹,犯罪學原論(增訂版),張甘妹自版,1995年3月增訂十版。
28 Leonard Broom˙Charles M.Bonjean˙Dorothy H.Broom合著,張承漢譯,社會學(Sociology),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11月一版二刷。
29 蔡墩銘,刑法精義,作者自版,1999年9月初版。
30 蔡德輝˙楊士隆合著,犯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修訂再版。
31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下),商務印書館,2001年2月3次增訂版第1刷。
32 賴源河主編,公平交易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3月2版2刷。
二 期刊論文
1 甘添貴,古典學派與近代學派於現代刑法理論之影響,收錄於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2 甘添貴,可罰的違法性之理論,收錄於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3 石世豪,第21條引人錯誤之廣告或商品表示,收錄於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二)第18條至24條,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4 何芸欣,網路詐欺犯罪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5 李立暐,被害者信條學與詐欺罪,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6林東茂,詐欺罪的財產損害,收錄於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書局,2002年3月2版2刷。
7 陳櫻琴,不實廣告保護法益之研究-廣告詐欺犯罪之省思,收錄於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
8陳彥宏,從西方法律思想之發展論當代的法治理念,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貳 日文部份(排列順序依作者姓氏筆劃)
一 專書著作
1 大塚 仁,刑法要論,成文堂,昭和45(1970)年11月10日第3刷。
2 大塚 仁,刑法要論,成文堂,昭和47(1972)年3月30日第4刷。
3 大谷 實,新版刑法總論講義(追補版),成文堂,平成16(2004)年6月1日追補版第1刷。
4 大谷 實,刑事司法の展望,成文堂,平成10(1998)年11月出版。
5 大野真義,罪刑法定主義,世界思想社,1982年5月25日2版。
6 小野清一郎,犯罪構成要件の理論,有斐閣,昭和56(1981)年9月30日初版第16刷。
7 下村康正,犯罪論の基本的思想,成文堂,1999年6月出版。
8 下村康正,刑法各論,北樹出版,昭和56(1981)年11月25日。
9 山口 厚,刑法總論,有斐閣,平成17(2005)年2月20日補訂版第1刷。
10 山口 厚,刑法各論,有斐閣,平成15(2003)年11月30日初版第1刷。
11 山川一陽,犯罪と民法,現代法律出版,平成15(2003)年3月1日第1刷。
12 內藤 謙,刑法原論,岩波書店,2005年9月5日第6刷。
13 內藤 謙,刑法講義總論(中),有斐閣,昭和61(1986)年6月30日初版第1刷。
14 中山研一,刑法(全),一粒社,昭和63(1988)年2月20日第1 版第2刷。
15 中山研一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三卷,成文堂,1997年2月22日初版第1刷。
16 井上正治˙江藤 孝共著,新訂刑法學(各則),法律文化社,1994年6月20日新訂版。
17 木村龜二,刑法各論,法文社,昭和48(1973)年3月20日重刷
18 木村光江,詐欺罪の研究,東京都立大學出版會,2000年4月。
19 平出 禾,刑法各論,酒井書店,1980年5月10日。
20 西原春夫,刑法總論改訂版(上卷),成文堂,平成7(1995)年3月13日改訂版上卷第三刷。
21 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一卷,成文堂,1998年3月13日初版。
22 西村克彥,犯罪形態論,良書普及會,昭和44(1969)年3月30日。
23 吉川經夫,刑法各論,法律文化社,1993年3月20日第3刷。
24 米田泰邦,機能的刑法と過失,成文堂,平成6(1994)年3月10日第1刷發行。
25 米田泰邦,犯罪と可罰的評價,成文堂,昭和58(1983)年12月10日第1刷。
26 伊藤榮樹,輕犯罪法,立花書房,昭和59(1984)年12月1日3訂第2刷。
27 刑法講座2(行為˙違法),昭和52(1977)年10月30日初版第17刷。
28 刑法講座3(責任),昭和51(1976)年4月30日,初版第17刷。
29 刑法の爭點,有斐閣,1977年11月5日。
30 刑法の爭點(第三版),有斐閣,2000年11月30日。
31 刑事法学の現代的展開(上卷)刑法編˙刑事訴訟法論-八木國之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法學書院,1992年6月18日。
32 刑事法學の歷史と課題 吉川經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法律文化社,1994年5月15日。
33 Claus Roxin,町野 朔˙吉田宣之監訳,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Band Ⅰ(ロクシン刑法総論第一巻基礎˙犯罪論の構造),信山社,2003年8月30日第1版第1刷。
34 足立昌勝,國家刑罰權力と近代刑罰之原點,白順社,1995年6月10日初版第2刷。
35 松宮孝明,刑事立法と犯罪體系,成文堂,2003年5月10日初版第1刷。
36 板倉 宏,現代型犯罪と刑法の論點,學陽書房,1990年6月15日初版。
37 法學史,東京大學出版會,1989年4月30日初版第11刷。
38 法學教室158期,有斐閣,1993年11月。
39 法學教室193期,有斐閣,1996年10月。
40 法學セミナー,日本評論社,2005年5月。
41 前田雅英,刑法總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8年3月第三版。
42 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89年11月24日初版。
43 前田雅英,可罰的違法性論の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1982年6月30日初版。
44 前田雅英,刑法演習講座,1993年1月30日第1版第4刷。
45 前田雅英,現代社会と実質的犯罪論,東京大學出版會,1992年2月10日初版。
46 宮野 彬,刑法の社会学,三嶺書房,1989年9月25日初版第1刷。
47 望月札二郎,英米法,青林書院,1990年11月改訂第二版。
48 現代刑法講座第一卷刑法之基礎理論,成文堂,昭和55(1980)年7月30日初版第二刷。
49 現代刑法講座第二卷違法と責任,成文堂,昭和57(1982)年7月25日初版第二刷。
50 曾根威彥,刑法各論,弘文堂,平成2(1990)年3月30日初版1刷。
51 曾根威彥,表現の自由と刑事規制,一粒社,昭和60(1985)年1月20日第1版第1刷
52 碧海純一,法哲學概論,弘文堂,昭和52(1977)年3月20日全訂第1 版第8刷。
53 福田 平,刑法解釈学の基本問題,有斐閣,昭和50年(1975年)6月25日初版第一刷發行。
54 福田 平,新版刑法各論,評論社,昭和49(1974)年5月20日。
55 澤登俊雄˙所 一彥等合著,新˙刑事政策,日本評論社,1999年1月15日第1版第4刷。
56 藤木英雄,可罰的違法性論,學陽書房,昭和55(1980)年1月10日初版第8刷。
57 藤木英雄,刑法(全),有斐閣,昭和54(1979)年9月15日再版第20刷。
58 藤木英雄,刑法各論,有斐閣,昭和54(1979)年初版第4刷。
59 藤本哲也,刑事政策概論,青林書院,1991年8月30日初版第9刷。
二 期刊論文
1 大谷 實,實質的犯罪論と形式的犯罪論,收錄於法學教室158期,有斐閣,1993年11月。
2 大谷 實˙前田雅英,形式的犯罪論と実質的犯罪論,收錄於法學教室193期,有斐閣,1996年10月。
3 下村康正,刑法の目的と罪刑法定主義,收錄於刑事法学の現代的展開(上卷)刑法編˙刑事訴訟法論-八木國之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法學書院,1992年6月18日。
4 內田文昭,違法と責任,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二卷違法と責任,成文堂,昭和57(1982)年7月25日初版第二刷。
5 平場安治,構成要件の機能,收錄於刑法講座2(行為˙違法),昭和52(1977)年10月30日初版第17刷。
6 生田勝義,可罰的違法性と社會的相當性,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二卷違法と責任,成文堂,昭和57(1982)年7月25日初版第二刷。
7 西原春夫,刑法の意義と役割,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一卷刑法之基礎理論,成文堂,昭和55(1980)年7月30日初版第二刷。
8 西村克彥,正當性の限界逸脫行為と刑の減免について,收錄於犯罪形態論,良書普及會,昭和44(1969)年3月30日。
9 伊藤正己,イギリス法学,收錄於法學史,東京大學出版會,1989年4月30日初版第11刷。
10 仲地哲哉,構成要件論,成文堂,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一卷刑法の基礎理論,成文堂,昭和55(1980)年7月30日初版第二刷。
11 寺島健一,罪刑法定主義の現代的課題,收錄於刑事法學の歷史と課題 吉川經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法律文化社,1994年5月15日。
12 阿部純二,可罰的違法性,收錄於刑法の爭點,有斐閣,1977年11月5日。
13 板倉 宏,違法性における行為無價值論と結果無價值論,收錄於現代型犯罪と刑法の論點,學陽書房,1990年6月15日初版。
14 松原芳博,犯罪論における「構成要件」の概念について,收錄於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一卷,成文堂,1998年3月13日初版。
15 松宮孝明,無價值,收錄於法學セミナー,日本評論社,2005年5月。
16 前田雅英,刑法學と刑事政策,收錄於現代社会と実質的犯罪論,東京大學出版會,1992年2月10日初版。
17 前田雅英,罪刑法定主義の変化と實質的構成要件解釈,收錄於中山研一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三卷,成文堂,1997年2月22日初版第1刷。
16 宮澤浩一,犯罪論體系の意義,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一卷刑法之基礎理論,成文堂,昭和55(1980)年7月30日初版第二刷。
17 真鍋 毅,行為無價值と結果無價值,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二卷違法と責任,成文堂,昭和57(1982)年7月25日初版第二刷。
18 曾根威彥,罪刑法定主義と刑法の解釈,収録於刑法の爭點(第三版),有斐閣,2000年11月30日。
19 團藤重光,責任能力の本質,收錄於刑法講座3(責任),昭和51(1976)年4月30日,初版第17刷。
20 墨谷 葵,欺罔と誇大廣告,收錄於刑法の爭點,有斐閣,1977年11月5日。
三 工具書
1 三井 誠、町野 朔等編,刑事法辭典,信山社,2003年3月28日第1 版第1 刷。
2 青山善充、菅野和夫等編,小六法,有斐閣,平成16(2004)年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