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書目
Baudelaire, Charles 1996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In Cahoone, L. From Modernism to Postmodernism: An Anthology. Oxford : Blackwell,
Baudrillard, Jean. 1996 “ The System of Objects” Trans. James Benedict. London: Verso.
Baudrillard, Jean 1988“Selected writings”Stanford University:Polity
Benjamin, Walter. 1992 “The Flâneur.” 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 Trans. Harry Zohn. London and NY: Verso
Benjamin, Walter, 1986 “Illuminationen”. New York : Schocken Books
Benjamin, Walter. 1999 “The Arcades Project.” Trans. Howard Eiland & Kevin McLaughlin. Cambridge, MA. & London, England: The Belknap P of Harvard UP,
Buck-Morss, Sussan. 1991. “The Dialectics of Seeing: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rcades Project.”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Gilloch, Graeme. 1996 “Myth and Metropolis: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City.” Cambridege:Polity
Cacciari, Massimo (1993), Architecture and Nihilism, trans. Patrizia Lombardo, New Hav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bermas, Jurgen 1992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MA: The MIT Press
Missac, Pierre 1986 “Walter Benjamin’s Passages”translated by Shierry Weber Nicholsen The MIT Press
Habermas, Jurgen (1992)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MA: The MIT Press
Kevin Lynch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
Jane Jacob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Random House
Berman, Marshall 1988 "Introduction: Modernity -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In Berman, M.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Penguin, New York ,
Fainstein, Susan & Judd, Dennis 1999 “Global Forces, Local Strategies, and Urban Tourism.” In The Tourist City .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1-34
Harvey, David 1992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In Jencks C. ed. The Post-Modern Reader. Academy Editions, London ,
Habermas, Jurgen 1990 "Modernity - An Incomplete Project." In Foster, H. ed. Postmodern Culture, Pluto, London ,
Giddens Anthony 1990 “Introduction.” In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stells, Manuel 1989 “The informational c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urban-regional process” Oxford, UK
Castells, Manuel 2004“The network society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Cheltenham, UK
Lefebvre, Henri 200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OX, UK
Cacciari, Massimo 1993 "Metropolis" In Architecture and Nihilism: On the Philosoph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 pp.3-22
Simmel, Georg 1971 "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selected writings" Chicago: Sociology Addresses
中文翻譯書目
王志弘譯1993《看不見的城市》 伊塔羅.卡爾維諾著 台北:時報
王志弘等譯 2003 《文化地理學》 Mike Crang 台北:巨流
王淑宜譯1999《都市設計— 街道與廣場》Cliff Moughtin Urban design street and square 台北:創興
林祐聖、葉欣怡譯2003《消費文化與現代性》Don slater 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 台北:弘智文化
李士勛、徐小青譯 2002 《班雅明作品集 單行道.柏林童年》 Benjamin, Walter著,台北︰允晨文化
徐子超譯 2001 《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 David Brooks 台北 遠流
張志成譯 2003《沙龍:失落的文化搖籃》Verena von der Heyden-Rynsch著 台北:左岸文化
張君玫譯2002《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Storey, J.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1999﹔,台北:巨流。
張君玫譯 2003《社會理論與現代性》 Nigel Dodd著 台北:巨流圖書
張旭東 魏文生譯1998《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Benjamin , Walter. Benjamin著,北京:三聯書局。
張君玫譯 2001 《全球化 …對人類的深遠影響》 Bauman,Zygmunt 臺北:群學
孫治本譯 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 Ulrich Beck 台北:商務
彭淮棟譯 1985《文化與社會:1780年至1950年英國文化觀念之發展》 Williams Raymond 台北:聯經
蔡佩君譯 1995 〈現代性與公共領域的興起〉廖炳惠編《回顧現代文化想像》,臺北:時報
施植明譯 2000《城市建築》 田園 Aldo Rossi 著 台北:城市文化
劉繼譯 1989 《單向度的人》 馬庫塞著 台北:桂冠
鄭棨元, 陳慧慈 2001 《全球化與文化》John Tomlinson/作 台北:韋伯
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Benjamin, Walter著 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黃煜文譯 2003《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 Richard Sennett 台北:麥田
孫清山譯 2004 《都市社會學》 Mike Savage Alan warde Urban Sociology, Capitalism And Modernity台北 五南
顧仁明譯 2001 《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 Georg Simmel 台北:聯經
謝慶達、莊建德譯 1993《都市設計概論》Barnett, Jonathan 。台北:創興
謝慶達譯1998 《現代都市地景》 Edward Relph.著 台北:創興出版社
謝慶達譯1997《尋找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Roger Trancik,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顧仁明譯 2001 《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 Georg Simmel 台北:聯經
黃文珊、王絢鵬、廖慧怡譯 2006 《城市大街 ─ 景觀街道設計模式與原則》 Allan B. Jacobs 台北:地景
中文書目
蕭新煌 1990 《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 臺北:巨流
黃瑞祺 2001 《現代與後現代》 台北:巨流
馬國民 1998 《班雅明》 台北:東大
林欽榮 1995《都市設計在臺灣》。台北:創興
邱天助 1998 《布爾厄迪文化再製理論》 台北:桂冠
高宣揚 2002 《布爾厄迪》 台北:生智
夏鑄九1999《公共空間》,台北:文建會/藝術家
沈孟穎 2005 《咖啡時代:台灣咖啡館百年風騷》 台北:遠足文化
吳光庭、丁榮生 1998〈中山北路——繁華․風情․. 歷史的街〉《臺北大街風情》台北:創興
葉龍彥 1999《紅樓尋星夢 : 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博揚文化
程文宗 2005 〈臺北晚安-闔夜不眠的都會夜生活〉《隱逸的城市靈魂》 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黃麗玲 2005 〈消失的城市-羊皮紙上的複寫〉《隱逸的城市靈魂》 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王之義 2004《登陸西門町》 台北:太雅
白先勇 1989 《孽子》 台北:風雲時代
黃凡 1989 《東區連環泡》 台北:希代
黃凡 2004 《慈悲的滋味》 台北:聯經
黃凡 1998 《黃凡小說精選集》 台北:聯合文學
林燿德 1995《大東區》 台北:聯合文學
中華民國都會發展協進會 1998《東區風華》 台北:圓神
蘇碩斌 2005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台北》 台北:左岸文化
莊永明 1995 《台北老街》 台北:時報
牛慶福 2001 《萬華歷史之旅》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陳泓易 2000 《現代與後現代》 台北:巨流
周志龍 2003 《全球化. 台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 台北:詹氏
蔣勳 2004 〈西門町──一首老去的歌〉《作家的城市地圖》 台北:木馬文化
黃武達1997 《日治時代台北市之近代都市計畫》 台灣都市史研究室
黃淑清編著 1985 《臺北市路街史》 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詩琅 2003 《艋舺歲時記 : 臺灣風土民俗》 台北:海峽學術
張蒼松作 1997 《典藏艋舺歲月》 時報文化
黃淑清 1985《臺北市路街史》 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葉龍彥,1999,《紅樓尋星夢: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博揚文化
朱天心,2002,《古都》 台北:印刻
李清志,1998,《台北電影院》,台北:元尊文化
李欽賢,2004,《台灣城市記憶:地圖上消失的街道風景》 台北:玉山社
陳明竺 1992《都市設計》 台北:創興
吳密察 1984 《迪化街傳奇》 台北:時報
曾秀萍 2003 《孤臣.孽子.臺北人》 : 白先勇同志小說論 台北:爾雅
張小虹 2002 《在百貨公司遇見狼》 台北:聯合文學
曾萍萍 2004 《噤啞的他者: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 台北:萬卷樓
陳映真 2001 《上班族的一日》 台北:洪範
黃春明 2000 《莎喲哪啦 再見》 台北:皇冠
林逢平 1995〈圖解〉《築夢臺北:第七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期刊雜誌
王志弘 2002 〈流動地景與時空操演--臺北捷運系統與新都市經驗〉 《地理學報》王志弘譯 2002〈地租的藝術:全球化、壟斷與文化商品化〉Harvey, David著 《城市與計》
方婉禎1990 〈文字的城市--從王幼華、黃凡窺探臺灣八0年代都會情境〉 問學集 10 19-33
林崇傑 2006 〈信義計畫區的都市計畫發展及其意義〉 《漫遊信義研討會手冊》
林崇傑 2006 〈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之實踐與檢討〉 《漫遊信義研討會手冊》
邱貴芬 2006 〈「在地性」的生成:從臺灣現代派小說談「根」與「路徑」的辯證〉 《中外文學 34:10楊麗敏 2005 〈都市漫遊者愛略特:倫敦現代生活的畫師〉、《中外文學》 34:2 7邱彥彬 2006 〈視覺與觸覺的辯證接合:Benjamin的閒遊者、視覺衝擊與神經支配〉 《中外文學 34:9 2陳音頤 2005 〈百貨公司夢想曲:女性展示、消費政治和世紀之交的倫敦小說〉 《中外文學》 34:2周素卿 2003〈全球化與新都心的發展:曼哈頓意象下的信義計畫區〉、《地理學報》、台北:台大地理系
林崇傑 2004〈台北市信義副都心的規畫演進〉。《建築師》,356:66-75
喻肇青 2006 〈信義計畫區的由來、計畫歷程與展望〉 《漫遊信義研討會手冊》
曾旭正 2006 〈走出現代路--幾何道路與臺灣城市現代性〉 《當代》 26-37曾旭正 1998 〈臺灣街道空間的營造:一個存有論觀點的分析〉 《城市與設計學報》 197-214李得全 1998〈後現代都信義計劃 後現代社會中都市規劃設計控制之展望兼
論台北市信義計畫方案變革之邏輯〉。《空間》,108,114-126
黃淑君 2006 〈民眾對忠孝和信義商圈之環境知覺與其休閒滿足之相關性探討〉 《造園學報》陳亮全 1987 〈信義計畫原始構想的剖陳〉《建築師》73–76
游明國 1985 〈行人徒步區之規劃〉《建築師》9:46–49。
羅時瑋 1987 〈有關購物街的逛選空間的使用特醒與探討〉《建築師》9:90–95。
劉維公 2006 〈想像信義商圈是一個無強的文化園區吵藝術節:藝術進場〉《藝術家》
劉維公 1999 〈布爾厄迪與生活風格社會學研究:見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學危機〉《社會理論學報》林潤華、周素卿 2005〈「臺北信義豪宅」及其生產集團:信義計畫區高級住宅社區之生產者分析〉《地理學報》 17-43王志弘譯2003 〈地租的藝術:全球化、壟斷與文化的商品化〉 Harvey,David 《城市與設計學報》
高靖祺、謝宏昌 1999〈從購物經驗論當代購物空間之規劃--以百貨公司為例〉 《環境與世界》林以青1995 〈文學經驗中的都會情境〉,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 台北:時報
葉倫會 2003 〈大稻埕風華--人文篇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3:6=119 頁81-92陳華志 2005 〈藝文空間發展與都市再生:從臺北市空間再利用觀察〉 《博物館學季刊》 19:4杜國清 1999 〈台灣都市文學與世紀末〉 Taiwan Literature a7-a11
蔡淑滿 2001 〈山水亭:臺北的文藝沙龍(1939∼1955)〉《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 41-55朱雙一 1995 <廣角境對準台灣都市叢林──黃凡論> 《聯合文學》11:4 152-156林瑞明 1999 <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 25 :321-337黃瑞茂 1998 <臺北「都市設計」實踐與相關議題的浮現> 《空間》 103 :113-126李得全 1998 <後現代的信義計劃--後現代社會中都市規劃設計控制之展望兼論臺北市信義計畫方案變革之邏輯> 《空間》 108 :114-126林逢平 1995〈圖解〉《築夢臺北:第七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朱美黛 2005〈流動的空間,憂傷的記憶--試探《遊園驚夢》主人翁的憂傷意識〉《國文天地》 20:9=237報告書
郭茂林建築師事物所(K.M.G.) 1980 《信義計畫區規劃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劃處
都發局1981,台北市都市計畫說明書,台北:都發局
都發局1994,台北市都市計畫說明書,案名:修訂信義計畫地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台北:都發局。
都發局2000,修訂台北市信義計畫地區細部計劃(第二次通盤檢討)暨配合修訂主要計劃案,台北:都發局。
都發局 1999,〈巴黎-台北都市發展研討會〉 台北:都發局
都發局2003,台北市都市計畫 修訂台北信義計畫地區內一般商業區、娛樂設施區、特定業務區及業務設施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計畫案 台北:都發局
碩士論文
董圓圓,1998,都市設計管制對開放空間之開放性的形塑作用研究─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何恭凱 2004 主題化的都市空間︰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空間形塑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劉偉彥 1988 台北東區之空間文化形式-一個初步會分析 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藍嘉俊,2001,失落的人性空間—台北市人行空間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楊婷如 2004 都市設計管制下信義計畫區都市空間形塑之探討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潤華 2003 象徵地景商品化過程中地方性之生產 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之豪宅為例 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旭正 1996都市設計管制對開空間之開放性的形塑作用研究
陳坤宏 1980 台北市消費空間結構之形成及其意義—六個商業區的研究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邱詠婷 2006 全球化下的台北都市辯證-消費奇觀的建構與另類出路之空間生產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論文蔡奇睿 2000 文化消費的空間研究:書店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現象觀察---以誠品書店為例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熊敏君 2004 消費、認同與生活風格:解析健身俱樂部中的消費實踐與意涵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蔣文德 2000 閱讀誠品:全球化中的誠品書店之空間文化形式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偉彥 1987 台北東區之空間文化形式--一個初步的社會分析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蕙 2004 台北市國際觀光旅館區位變遷之研究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鄭建科 2002 都市公共開放空間之環境品質與社會生產——台北西門町地區之個案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剛傑 2005 台北市西門商業區社會空間變遷之研究:1895-1995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潘瑾怡 2000 西門文化空間轉化、國家與社會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秀姿 2001 重讀1970以後的台北:文學再現與台北東區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蕭向吟 2002 台灣地區商業街道土地使用及空間形式類型之研究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曾旭正 1994 戰後臺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孟繁周 1992 台北市中山北路空間意義變遷之研究 --以復興橋至圓山間為對象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連育正 1999 青少年消費型態與消費空間關係之研究-以西門町為例 中原大學士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周杏霞 2006 漫遊者於城市隙縫-台北東區巷弄空間,真實/看不見/再現之探究 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殷寶寧 2000 「中山北路」:地景變遷歷程中之情慾主體與國族認同建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陳怡如 2003 信義計畫區全球連結功能之探討 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班論文李佳樺 2004企業總部辦公室區位選擇與遷移-以台北都會區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劉乃瑄 2005 大稻埕歷史街區復甦研究-對公共空間經營之省思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家顯,1995 迪化街租隙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尹詩惠 1999 艋舺、大稻埕、城內機能的轉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雲 2002 台北市大稻埕地區都市景觀自明性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廖春生 1987 台北之都市轉化-以清代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為例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論
新聞報導
聯合報 1993-07-23 〈台北的那一條街〉15版
經濟日報 1984-11-18 〈經部計畫推動零售業現代化 決籌設大型綜合購物中心〉2版
聯合報 1986-03-05 〈全國最大購物中心 將設在信義計畫區〉 06版
經濟日報 1989-09-25 〈大面積私有地北中南處處有 幾成財團禁臠 動彈不得〉03版
陳智華 1993-04-12〈《東區巡禮》專題報導(上)商圈榮景 創下不少第一〉聯合報15版
胡寶璉 1997-10-27〈台北新象東區百貨戰場 打進信義區〉聯合報 16版
聯合報 1998-08-02〈露天演唱會 庭園式PUB享受〉 19版
何世全 〈〈廣告櫥窗〉幔幔風情 讓台北與歐洲接軌〉
高智洋 2004-09-29〈精品業比巧思 拉攏年輕新貴〉 經濟日報 D3版
鄭嘉蕙、陶福媛 2003-06-27〈信義商圈 搶大牌爭戰起〉民生報 A5版
袁青 1993-07-07〈甜甜圈效應 社區百貨業〉聯合報 40版
陳怡君 2005-09-24〈新光三越A4館 專攻粉領族〉 經濟日報 A7版
夏淑賢 1995-11-04〈專門店 更精緻、更特別、更深入城鄉 太平洋崇光 新光三越 大百貨公司躋身窄門〉 經濟日報 14版
胡寶蓮 1997-10-01〈都會新象 攻占東區百貨精品吹響號角〉 聯合報 16版
陶福媛、鄭嘉蕙 2003-04-30〈開店 + 設櫃 兩面包抄 精品深挖你的荷包〉民生報 A5版
張媛姍2004-01-01〈北新光三越A9館開幕〉聯合報 E8版
徐開塵2004-02-15〈書店業 戰雲起〉 民生報 A6版
徐開塵2005-12-09〈書店同業 樂觀其成 堅守風格 區隔客層〉民生報 A3版
江柏煒 1994-01-25〈在菁英的城市 探索一家商店〉聯合晚報 15版
洪雅齡1997-05-06 〈華納娛樂零售商品 登台候教〉經濟日報 23版
龔小文、鄭嘉蕙2003-10-22〈信義商圈 健身中心業火併搶點〉 民生報 A6版
錢嘉琪、趙敏夙、林翠娟2003-11-15〈【老饕逛街路線】吃喝台北人 和紐約、東京零時差〉 民生報 A3版
楊正敏2005-05-07 〈信義計畫區 夜店天堂〉聯合報 C3版
王彩鸝2007-01-02 〈台北煙火秀 看不到台北〉聯合晚報 10版
許麗珍2005-12-16〈信義商圈 吵翻天〉聯合報 C5版
戴安瑋2006-11-25 〈今天到信義商圈 不消費〉 聯合晚報11版
民生報1997-10-10 〈新光三越 將進駐信義計畫區〉 26版
戴安瑋2006-10-01 〈信義計畫區25歲學者:北市府矮又醜 應搬走〉 聯合晚報 4版
詹三源、陳智華、陳志豪、楊正敏2005-08-07〈信義商圈 禁辦園遊會、車展〉 聯合報 C1版
民生報 1990-04-04 〈千面夏娃〉 西門町的魅力22版
華曉玫1988-05-17〈青少年眼中的西門町是啥樣〉民生報 21
肇瑩如1992-02-17〈西門町的明日光華逐漸浮現〉經濟日報11版
錢震宇2006-10-16〈人算不如天算龍山寺算命街 大師門前拉客〉 聯合報 C2版
韓良露、李清志、楊澤/對談 20061010 〈話說台北〉 中國時報
網路資料
台北123 http://myweb.hinet.net/home4/dipper/index2.htm
詹偉雄 誠品信義總店6個「失蹤文案」 http://blog.chinatimes.com/wh_chan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http://www.redplayhouse.com.tw/
王和毅有關大型連鎖電影院市場佔有率之研析 台灣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