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振寰、瞿海源(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出版社。
古國順等著(2005),《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天下遠見。
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出版社。
江明修主編(2002),《非營利組織》。臺北;智勝出版社。
江明修審訂,Burton A. Weisbrod 原著(2003),《非營利產業》。臺北;智勝出版社。
吳英明、林德昌主編(2001),《非政府組織》。臺北:商鼎出版社。
周蔚譯,Crystal原著(2000),《語言的死亡》。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臺北:致勝。
施正鋒(2002),《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臺北:前衛出版社。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施正鋒(2006),《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
洪蘭 譯(1998),Steven Pinker 著,《語言本能 : 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祕》。臺北:商業週刊出版。
范振乾(2005),《台灣客家文化社會論文集》,臺北:南天書局。
徐正光主編(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等作(2002),《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瑞興出版社。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出版社。
陳運棟(1983),《客家人》。臺北市 : 聯亞出版社。
張茂芸譯(2000),Regina E. Herzlinger等原著,《非營利組織》。臺北:天下遠見。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蕭新煌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出版社。
羅能平(2004),《事業‧志業—羅能平其人其事》。臺北:水牛出版社。
二、期刊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語族群認同>,《客家研究》,創刊號,頁45-96。江明修(2001),<各國公民社會組織與客家社團之發展>,《客家雜誌》,春節特刊,頁25-29。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8-10。江綺雯(1997),<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無障礙之家委託民間辦理福利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0期,頁27。吳宗憲(2002),〈論策略管理對政府設計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之啟示〉,《考
銓》,第30期,頁113-130。
林光華(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雜誌》,第165期,頁18-26。林正修(2002),<臺北生根‧客家深耕—局長答客問>,《翻翻客家》,第7期,頁4-5。
林雅雯(2001),<臺北縣致力於客語教學的客家社團>,《客家雜誌》,第129期,頁16-21。社論(1996),<存在才有希望—論台灣客家人告別「隱形族群」標記應有的認識與行動>,《客家雜誌》,第67期,頁1-3。
邱榮舉(2002),<論台灣客家委員會的角色與定位>,《客家雜誌》,第141期,頁50-55。徐正光(1998),<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的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頁30-33。陳石山(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雜誌》,第165期,頁17-26。陳石山(2006),<客語永續發展之對策>,《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06.htm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第24期,頁95-128。陳康宏(1998a),<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上)>,《客家雜誌》,第93期,頁11-16。───(1998b),<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下)>,《客家雜誌》,第94期,頁50-52。
───(1998c),<一二二八還我母語運動十年的回顧與省思>,《客家雜誌》,第102期,頁15-18。
陳康宏(2003),<被遺忘的客家人—台灣外省客家人及社團>,《客家雜誌》,第155期,頁24-26。陳麗桂(2004),<母語教學的特質與困境>,《國文天地》,第19卷第九期,頁4-6。張世賢(1996),<《客家雜誌》與寶島客家電台—寄望台灣客家歷史轉捩階段的兩大媒體>,《客家雜誌》,第77期,頁23-25。張美煜(2004a),<淺談多元語文教育中的客語教學>,《教師天地》,第131期,頁15-25。───(2004b),<鄉土語言教學推動後,弱勢語言(客語原住民語)的新危機>,《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第1期,頁63-72。
梁榮茂(2001),<客家運動點滴錄>,《客家雜誌》,第135期,頁15-17。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30-35。彭欽清(1998),<落實客家運動-從落實客家導向教育著手>,《客家雜誌》,第102期,頁19-24。黃木添、王明仁(1998)<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定位—以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81期,頁148-156。黃志成(2004),<學校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從臺北市國小鄉土語言教學訪視輔導談起>,《教師天地》,第131期,頁26-29。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一)>,《客家雜誌》,第166期,頁47-49。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二)>,《客家雜誌》,第167期,頁32-35。董忠司(1996),<困豹的掙紮—母語困境的抒解>,《客家雜誌》,第77期,頁72-73。銓季刊》,第30期,頁113-130。
劉祐彰(2001),<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學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天地》,第143期,頁46-53。鄭讚源(1997),<既競爭又合作、既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季刊》,第80 期,頁79-87。鄧運林(1993),<臺北縣母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台灣書店。
簡梅瑩(2003),<國小階段母語教學實施的困境與重要性之探討>,《文教新潮》,第8卷第一期,頁23-30。羅肇錦(2001),<客語教學的擋石路>,《國文天地》,第17卷第七期,頁16-21。三、論文
于煥庭(2004),<我國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關係研究-非政府組織的角色>,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麗瑛(2002),<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守寍寍(1996),<在地的人,在地的話─台灣的母語教學>,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研究室研究成果第三輯》。
江明修(2000a),〈九二一震災後台灣非營利組織應如何進行政策遊說(引言稿)〉,《九二一震災中非營利組織角色與功能座談會》,國立政治大學非營利組織 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2000b),〈政府與非營組織關係之理論辨證與實務析探(Ⅰ)〉,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07。
───(2000c),<各國公民社會組織與客家社團之發展>,政府行政與客家族群文化研討會,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華視文化公司。
江明修(2001),〈政府與非營組織關係之理論辨證與實務析探(Ⅱ)〉,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6。
江明修、陳定銘(2000),〈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之途徑與策略〉,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出版社。
吳青如(2003),<非營利組織在器官移植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台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文皓(2003),<社區發展中非營利組織其角色與功能之研究 -以船仔頭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朝賢(2001),<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二期,頁39-77。
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TJSW2_2.pdf
宋學文(2005),<NGOs對客家社區再造之角色分析:以美濃愛鄉協進會為例>,2005年全國客家學術研討會—「學術定位、社會脈絡與經驗探索」,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主辦。
李慧娟(2004),<國小教師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客家語教學為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官有垣(2002),<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三期,頁1-28。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TJSW3_1.pdf
官有垣(2003),<第三部門的理論: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之間的互動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1-2412-H-194-009。
官朝基(2003),<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 —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仟詞(2005),<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閩南語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哲生(2001),<非營利機構的經營定位>,發表於「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粹編」,臺北: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頁36-45。
林素琴(2005),〈客語政策執行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客語教學為例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雅雯(2001),<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榮舉 (2002),<臺灣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園區>,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承辦之「客家公共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施任芳(2003),<屏東縣國小學童鄉土語言態度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文芳(1994),<客語教學的現狀與展望>,《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范明龍(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客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論文。范振乾(2002),〈臺灣客家社會運動初探:從客家發聲運動面向說起〉,徐正光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頁185-270,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九五、鄭夙芬(1998),<高雄地區社區發展協會角色與功能之評估〉,《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主辦。
陳石山(1994),<客家社團的凝聚與衝突>,《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陳金貴(2001),<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管理>,《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粹編》,臺北: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頁168-176。
陳清正(2002),<學校推行母語教學之研究---以台東縣康樂國小河洛語教學為例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紹潔(2004),<鄉土語言教學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張又千(2005),<都會區客語生活學校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光宇(2002),<客家話是大家共同的財富>,《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委會主辦,頁592-595。
張志源(2003),<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政策性角色與功能:以臺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郭金川(2005),<國民小學推行鄉土語言教學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彭欽清(2002),〈臺灣客家社團之發展〉,徐正光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頁118-184,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曾玉棻 (2005),<2004年全國國小客家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湯昌文(2003),<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馮燕(2001),〈非營利組織的定義、功能與發展〉,《世紀曙光--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新途徑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亞洲基金會、喜瑪拉雅基金會。
黃子堯(2003),<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成果報告書 : 臺灣客家運動史的研究與論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成果報告書。
黃雅文(1999),<我國非營利組織議題倡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張嘉育(1997),<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灣大學語言研究所主辦,頁1-16。
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雅榆(2002),<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秀梅(2003),<草根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以社寮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啟甫(2004),<鄉土母語課程支援教師認知態度與教學現況之探討-以中彰投四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楊智穎(2003),<我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楊長鎮(1991),〈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葉素伶(2005),<非營利組織推動不幸少女方案之角色轉換探析--以勵馨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美容(2006),<客家語言媒體策略之研究—以「寶島客家電台」為例>,第六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研究所主辦。
廖建智(2005),<花東地區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之研究-非營利組織角色涉入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管聖洲(2005),<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真宜(2002),<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千惠(1999),〈非營利組織之遊說策略〉,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出版社。
鄭讚源 (2000),〈台灣NGOs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邁向二十一世紀之台灣非政府組織(NGOs)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亞太公共事務論壇、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蕭瑞琪(2004),<從語言習得探討客語教學及文化傳承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鍾榮富(2002),<台灣語言政策與實際語用的現況>,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承辦之「客家公共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羅肇錦(1994),<台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四、網路資料及相關機構網站
自由時報(2003.9.23)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上網廣納意見,地方可制定區域通用語提供多語服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sep/23/life/art-1.htm
自由時報(2003.9.24)
<政院:各族群語言,都列國家語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sep/24/today-p1.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mp.asp?mp=1
全球客家文化經貿平臺(台灣客家文經發展協會) 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home.phtml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ww.hakka.taipei.gov.tw/
臺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http://www.hakkaworld.com.tw/tphapa/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http://333.nccu.edu.tw/
寶島客家電台
http://www.formosahakka.org.tw/index.htm
江彥震(2005.7.15),<台灣客家社團面面觀>,世界客屬總會之客家論壇,http://www.baby-life.com.tw/web_site39/html/about8.htm
江彥震(2005.7.15),<台灣客家的新風貌> ,世界客屬總會之客家論壇,
http://www.graceph.com/phpBB2/viewtopic.php?t=83
施正鋒(2003.1.20),<北愛爾蘭的語言政策(下)>,《Taiwan News》,http://eusa-taiwan.org/News_Analysis/Taiwan%20News%20EU%20PAGE/TN%20EU%20PAGE2003/TNEP0120North%20Ireland2.doc
施正鋒(2005.11.02-11.05),<多面貌的客家社團>,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2005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引言,臺北,亞太會館。
http://mail.tk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A8%E4%A5L%A4%E5%BDZ/20051102.htm
顧忠華(2003),<非營利組織之角色功能與經營實務>,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14&Part
鍾國允(2004),<中壢客家社團之研究--族群網絡與客家意識>,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ncu.edu.tw/~cge/2/study/chung.doc
五、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行政院青輔會第三處編(2002),《2002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2),《全國客家社團基礎資料調查與登錄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3),《臺北都會區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九十三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5),《九十四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徐正光(2001.6),《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專刊》,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處。
國語推行委員會(2002),《官方語言法令摘譯》,未出版。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1),<翻翻客家>,第五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1),<翻翻客家>,第六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2),<翻翻客家>,第七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二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3),<客家文化季刊>,第四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五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六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4),<客家文化季刊>,第九期(秋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5),<客家文化季刊>,第十二期(夏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6),<客家文化季刊>,第十五期(春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6),<客家文化季刊>,第十八期(冬季號)。
六、報章雜誌
中國時報(2006.5.18),<葉菊蘭:因為有客家,台灣更豐富>,C1版。
自由時報(2006.3.27),<班級銳減,客語淪為新弱勢語言>,A7版。
自由時報(2006.3.28),<搶救客語,創造誘因鼓勵學習>,A8版。
自由時報(2006.3.29),<鄉土語言,杜正勝:擴為終身教育>,A11版。
自由時報(2006.3.29),<李永得:推動權客語學校>,A11版。
自由時報(2005.6.9),<李永得:振興客家文化,在拼10年>,A5版。
貳、西文部分
Coston, J. M.
1998 “A Model and Typology of Government-NGO Relationship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7(3): 361-363.
DiMaggio, Paul J. and H. K. Anheier
1990 “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137-59.
Douglas, James
1987 “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Walter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 A Research Handbook , 43-54.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ler, J. M.
1990 “The Filer Commission Report”. In D. L. Gies et al. (eds.) ,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 , 70-88. Belmont, CA: Wadsworth.
Gidron, B., R. M. Kramer and L. M. Salamon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CA:Jossey – Bass Publishers.
Haeberle, S. H.
1987 “Neighborhood Ident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2): 97-124.
Hall, P. D.
1987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rivate Nonprofit Sector”.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nsmann, H. B.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 .Yale Law Journal 89:835-901.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 In Walter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7-42. Lond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dgkinson, V. A.
1989 “Key Challenges Fac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V. A. Hodgkinson, R. W. Lyman, and Associates,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 California:Jossey-Bass.
Hopkins, Bruce R.
1992 Charity, Advocacy, and the Law.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Jun, Jong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 Macmillan.
Kotler, Philip and A. R. Andreasen
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napp, M., E. Roberston and C. Thomason
1990 “Public Money, Voluntary Action: Whose Welfare ? ”. In Hemult K. Anheier and Wolfgang Seibel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Kramer, Ralph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Los Angeles,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comparative studies in government-third sector relationships, Amonk , NY: M.E. Sharpe.
Kuhnle, S. and P. Selle
1992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ldershot , Hants, England , Brookfield, Vt : Ashgate.
Milofsky, C.
1979 “Defin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A Review of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PONPO Working Paper-6,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Najam, A.
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 Cooperation , Confrontation , Complementarity , and Co-optation ”.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10 (4) : 375-396.
Salamon, L.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relations ”. In W. W. Powell(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American’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2001 “ Toward Civil Society: The Global Associ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e New Era in Public Problem-Solving”. In Zhao LiQing and Carolyn Lyoya Irvin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Development, 27-40. Hong Kong Press for Social Sciences LTD.
Schram,Vicki R.
1985 “Motivat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 F. Moore (ed.), Motivating Volunteers , 13-20. Canada:Vancouver Volunteer Center.
Smith, D. H.
1991 “Four Sector or Five ? Retaining the Member-benefit Sector”.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2):137.
Weimer, D. L. and A. R. Vining
1989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 Hall.
Weisbrod, B.
1988 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olch, J. R.
1990 The Shadow State: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Sector in Transition. New York:The Foundation Center.
Young, Dennis R.
1999 “Complementary, Supplementary, or Adversarial? A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Nonprofit-Government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boris, E. T. and E. Steuerle (eds.), Nonprofits and 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 Washington, D.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2000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ector Relations: Theoretic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 (1):14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