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10: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郁雁
研究生(外文):Liao,Yu-Yen
論文名稱:非營利組織執行客語政策之角色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ol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t Hakka Langua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金貴陳金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r.Chen,Chin-u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0
中文關鍵詞:客語政策非營利組織客家社團
外文關鍵詞:Hakka language policyNonprofit OrganizationHakka Associ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5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語言不僅是一種能力,也代表傳承文化與認同、及尊嚴的媒介,被視為基本權力,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語言是最方便的族群辨識標誌,象徵族群之間的權利關係,目前居住在都會區的客家人,因為大環境的問題,不論有無客家的身份及認同,卻都沒有能力講客家話,客家語言一旦流失,客家文化也難以持續,因此客語危機便是客家人的危機。
從1988年臺北市舉行了一場「還我母語」之客家大遊行之後,客家社團一一成立,在民間與學界的共同努力下,客家相關事務引發了政府重視,透過各種管道參與社區活動及政府政策的執行,讓客語不再成為弱勢語言。客家非營利組織(社團)為政府推動客語政策的重要人力資源,透過不同時期所發生的事件,從過去到現在,其角色的的扮演、功能的發揮,影響甚深,亦是值得探究的方向。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運用深度訪談之方式,歸納政府、專家學者、客家社團負責人之意見並以實證分析過去到現在客語政策推行之情形與困境;透過文獻資料瞭解台灣客語政策的起源、客家社會運動之經過、選舉候選人之客家政策中客語政策部分、以及目前政府執行客語政策之現狀進行探討。

最後,根據訪談結果並歸納建議如下:
一、台北市客家社團執行客語政策之角色與功能:
政府從「支配性」角色逐漸轉換成「輔導性」、「資源的供給者」角色;臺北市客家社團從原本的「推動者」,轉換為「執行者」。
二、客家社團與政府、社區及社會大眾之互動:
(一)需加強宣導家長在家傳承客語。
(二)客家社團與社區及社會大眾互動的結果,有助強化客語政策的延伸性。
三、客家社團與政府的互動情形:
(一)政府制訂長遠政策應眼光放遠,應由下而上廣納民間社團參與。
(二)社團需提昇其品質,避免過度依賴政府經費。
(三)建立民間自發性非政府組織執行客語政策。
四、客語政策之傳播方面:
(一)整合平面雜誌、廣播、電視,成為推廣客語之鐵三角。
(二)善用e化及電子媒體傳播客語。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ability but a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culture, recognition, and dignity, regarded as people’s primitive right. In the multi-culture society, language is the most convenient symbol to recognize ethnic groups and to signify the authority rela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Hakka living in metropolis, whether they identify themselves Hakka or not, are probably not able to speak Hakka. Once Hakka language disappear, the Hakka culture is hard to exist. So, Hakka language crisis is the crisis to Hakka people.

Since the Hakka march “Returning Mother Tongue to us” held in Taipei City in 1988, the Hakka associations are esta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After the joint effort between people and academic circles, the Hakka related matters have brought about th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 By the various way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government policy, Hakka is no longer a subordinate language. Hakka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government promoting Hakka language policy. Via the different events happened in various periods, from the past till now, it influence the society profoundly by the role it plays and functions, being the way worthwhile doing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has interviewed governments, authorities, and Hakka association managers to generalize the opinions of, and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circumstances and dilemma of Hakka langua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also use the data of documents to explore the region of Hakka language policy, the process of Hakka social movement, candidates’ Hakka language policy in Taiwan, and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Hakka langua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irst,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aipei Hakka associations to implement Hakka language policy is below: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played from the “allocation” role to the “guidance” and “resource provider” role. Taipei Hakka associations have played from the “promoter” role to the “executor” role.

Seco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akka associations,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 are below:
1. Need to strengthen advocating householders’ teaching Hakka language.
2.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akka associations,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 are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extension of Hakka language policy.

Thir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akka associa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are below:
1.As making policy,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foresighted to adopt non-governmental associations’ concernment, from lower to upper class.
2.The associations need to rise its own quality and avoid depending overly on the government’s budget.
3.The spontaneousl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rogram Hakka language policy should be built.

Fourth, the communication of Hakka language policy:
1. Integrating magazines, broadcasting stations, and televisions to the triangle relationships of promoting Hakka language.
2. Utilize the electronic media to circulate Hakka languag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5
第三節 相關文獻檢視......................................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20
第五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24
第二章 非營利組織相關理論基礎 …………………………………………28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之源起...................................28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之功能、角色定位..........................38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關係............................46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53
第五節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大眾及社區關係.......................58
第六節 客家社團相關概念介紹................................62
第三章 推行客語政策歷程與執行過程 ……………………………………67
第一節 早期「獨尊國語政策」之概況..........................68
第二節 客語政策之源起、範疇................................71
第二節 客家社團參與選舉之政策擬定...........................76
第三節 政府部門執行及推動客語政策之現況......................85
第四節 客語政策執行困境與現況之分析.........................97
第四章 臺北市客家非營利組織參與客語政策執行之實證研究……………99
第一節 客家非營利組織參與客語政策執行概況...................100
第二節 客家非營利組織在執行客語政策之角色與功能..............106
第三節 客家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協力之互動面.....................108
第四節 客家非營利組織與社區及社會大眾之互動..................119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7
第二節 政策建議...........................................13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8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振寰、瞿海源(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出版社。
古國順等著(2005),《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天下遠見。
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出版社。
江明修主編(2002),《非營利組織》。臺北;智勝出版社。
江明修審訂,Burton A. Weisbrod 原著(2003),《非營利產業》。臺北;智勝出版社。
吳英明、林德昌主編(2001),《非政府組織》。臺北:商鼎出版社。
周蔚譯,Crystal原著(2000),《語言的死亡》。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臺北:致勝。
施正鋒(2002),《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臺北:前衛出版社。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施正鋒(2006),《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
洪蘭 譯(1998),Steven Pinker 著,《語言本能 : 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祕》。臺北:商業週刊出版。
范振乾(2005),《台灣客家文化社會論文集》,臺北:南天書局。
徐正光主編(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等作(2002),《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瑞興出版社。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出版社。
陳運棟(1983),《客家人》。臺北市 : 聯亞出版社。
張茂芸譯(2000),Regina E. Herzlinger等原著,《非營利組織》。臺北:天下遠見。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蕭新煌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出版社。
羅能平(2004),《事業‧志業—羅能平其人其事》。臺北:水牛出版社。

二、期刊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語族群認同>,《客家研究》,創刊號,頁45-96。
江明修(2001),<各國公民社會組織與客家社團之發展>,《客家雜誌》,春節特刊,頁25-29。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8-10。
江綺雯(1997),<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無障礙之家委託民間辦理福利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0期,頁27。
吳宗憲(2002),〈論策略管理對政府設計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之啟示〉,《考
銓》,第30期,頁113-130。
林光華(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雜誌》,第165期,頁18-26。
林正修(2002),<臺北生根‧客家深耕—局長答客問>,《翻翻客家》,第7期,頁4-5。
林雅雯(2001),<臺北縣致力於客語教學的客家社團>,《客家雜誌》,第129期,頁16-21。
社論(1996),<存在才有希望—論台灣客家人告別「隱形族群」標記應有的認識與行動>,《客家雜誌》,第67期,頁1-3。
邱榮舉(2002),<論台灣客家委員會的角色與定位>,《客家雜誌》,第141期,頁50-55。
徐正光(1998),<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的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頁30-33。
陳石山(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雜誌》,第165期,頁17-26。
陳石山(2006),<客語永續發展之對策>,《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06.htm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第24期,頁95-128。
陳康宏(1998a),<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上)>,《客家雜誌》,第93期,頁11-16。
───(1998b),<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下)>,《客家雜誌》,第94期,頁50-52。
───(1998c),<一二二八還我母語運動十年的回顧與省思>,《客家雜誌》,第102期,頁15-18。
陳康宏(2003),<被遺忘的客家人—台灣外省客家人及社團>,《客家雜誌》,第155期,頁24-26。
陳麗桂(2004),<母語教學的特質與困境>,《國文天地》,第19卷第九期,頁4-6。
張世賢(1996),<《客家雜誌》與寶島客家電台—寄望台灣客家歷史轉捩階段的兩大媒體>,《客家雜誌》,第77期,頁23-25。
張美煜(2004a),<淺談多元語文教育中的客語教學>,《教師天地》,第131期,頁15-25。
───(2004b),<鄉土語言教學推動後,弱勢語言(客語原住民語)的新危機>,《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第1期,頁63-72。
梁榮茂(2001),<客家運動點滴錄>,《客家雜誌》,第135期,頁15-17。
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30-35。
彭欽清(1998),<落實客家運動-從落實客家導向教育著手>,《客家雜誌》,第102期,頁19-24。
黃木添、王明仁(1998)<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定位—以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81期,頁148-156。
黃志成(2004),<學校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從臺北市國小鄉土語言教學訪視輔導談起>,《教師天地》,第131期,頁26-29。
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一)>,《客家雜誌》,第166期,頁47-49。
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二)>,《客家雜誌》,第167期,頁32-35。
董忠司(1996),<困豹的掙紮—母語困境的抒解>,《客家雜誌》,第77期,頁72-73。
銓季刊》,第30期,頁113-130。
劉祐彰(2001),<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學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天地》,第143期,頁46-53。
鄭讚源(1997),<既競爭又合作、既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季刊》,第80 期,頁79-87。
鄧運林(1993),<臺北縣母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台灣書店。
簡梅瑩(2003),<國小階段母語教學實施的困境與重要性之探討>,《文教新潮》,第8卷第一期,頁23-30。
羅肇錦(2001),<客語教學的擋石路>,《國文天地》,第17卷第七期,頁16-21。

三、論文
于煥庭(2004),<我國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關係研究-非政府組織的角色>,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瑛(2002),<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守寍寍(1996),<在地的人,在地的話─台灣的母語教學>,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研究室研究成果第三輯》。
江明修(2000a),〈九二一震災後台灣非營利組織應如何進行政策遊說(引言稿)〉,《九二一震災中非營利組織角色與功能座談會》,國立政治大學非營利組織 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2000b),〈政府與非營組織關係之理論辨證與實務析探(Ⅰ)〉,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07。
───(2000c),<各國公民社會組織與客家社團之發展>,政府行政與客家族群文化研討會,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華視文化公司。
江明修(2001),〈政府與非營組織關係之理論辨證與實務析探(Ⅱ)〉,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6。
江明修、陳定銘(2000),〈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之途徑與策略〉,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出版社。
吳青如(2003),<非營利組織在器官移植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台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文皓(2003),<社區發展中非營利組織其角色與功能之研究 -以船仔頭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朝賢(2001),<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二期,頁39-77。
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TJSW2_2.pdf
宋學文(2005),<NGOs對客家社區再造之角色分析:以美濃愛鄉協進會為例>,2005年全國客家學術研討會—「學術定位、社會脈絡與經驗探索」,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主辦。
李慧娟(2004),<國小教師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客家語教學為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2002),<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三期,頁1-28。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TJSW3_1.pdf
官有垣(2003),<第三部門的理論: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之間的互動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1-2412-H-194-009。
官朝基(2003),<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 —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仟詞(2005),<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閩南語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哲生(2001),<非營利機構的經營定位>,發表於「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粹編」,臺北: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頁36-45。
林素琴(2005),〈客語政策執行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客語教學為例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雯(2001),<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榮舉 (2002),<臺灣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園區>,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承辦之「客家公共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施任芳(2003),<屏東縣國小學童鄉土語言態度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文芳(1994),<客語教學的現狀與展望>,《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范明龍(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客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范振乾(2002),〈臺灣客家社會運動初探:從客家發聲運動面向說起〉,徐正光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頁185-270,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九五、鄭夙芬(1998),<高雄地區社區發展協會角色與功能之評估〉,《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主辦。
陳石山(1994),<客家社團的凝聚與衝突>,《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陳金貴(2001),<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管理>,《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粹編》,臺北: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頁168-176。
陳清正(2002),<學校推行母語教學之研究---以台東縣康樂國小河洛語教學為例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紹潔(2004),<鄉土語言教學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
張又千(2005),<都會區客語生活學校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光宇(2002),<客家話是大家共同的財富>,《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委會主辦,頁592-595。
張志源(2003),<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政策性角色與功能:以臺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金川(2005),<國民小學推行鄉土語言教學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欽清(2002),〈臺灣客家社團之發展〉,徐正光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頁118-184,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曾玉棻 (2005),<2004年全國國小客家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昌文(2003),<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燕(2001),〈非營利組織的定義、功能與發展〉,《世紀曙光--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新途徑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亞洲基金會、喜瑪拉雅基金會。
黃子堯(2003),<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成果報告書 : 臺灣客家運動史的研究與論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成果報告書。
黃雅文(1999),<我國非營利組織議題倡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張嘉育(1997),<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灣大學語言研究所主辦,頁1-16。
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榆(2002),<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梅(2003),<草根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以社寮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啟甫(2004),<鄉土母語課程支援教師認知態度與教學現況之探討-以中彰投四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智穎(2003),<我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長鎮(1991),〈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葉素伶(2005),<非營利組織推動不幸少女方案之角色轉換探析--以勵馨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容(2006),<客家語言媒體策略之研究—以「寶島客家電台」為例>,第六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研究所主辦。
廖建智(2005),<花東地區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之研究-非營利組織角色涉入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聖洲(2005),<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真宜(2002),<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千惠(1999),〈非營利組織之遊說策略〉,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出版社。
鄭讚源 (2000),〈台灣NGOs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邁向二十一世紀之台灣非政府組織(NGOs)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亞太公共事務論壇、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蕭瑞琪(2004),<從語言習得探討客語教學及文化傳承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鍾榮富(2002),<台灣語言政策與實際語用的現況>,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承辦之「客家公共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羅肇錦(1994),<台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四、網路資料及相關機構網站
自由時報(2003.9.23)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上網廣納意見,地方可制定區域通用語提供多語服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sep/23/life/art-1.htm
自由時報(2003.9.24)
<政院:各族群語言,都列國家語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sep/24/today-p1.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mp.asp?mp=1
全球客家文化經貿平臺(台灣客家文經發展協會) 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home.phtml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ww.hakka.taipei.gov.tw/
臺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http://www.hakkaworld.com.tw/tphapa/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http://333.nccu.edu.tw/
寶島客家電台
http://www.formosahakka.org.tw/index.htm
江彥震(2005.7.15),<台灣客家社團面面觀>,世界客屬總會之客家論壇,http://www.baby-life.com.tw/web_site39/html/about8.htm
江彥震(2005.7.15),<台灣客家的新風貌> ,世界客屬總會之客家論壇,
http://www.graceph.com/phpBB2/viewtopic.php?t=83
施正鋒(2003.1.20),<北愛爾蘭的語言政策(下)>,《Taiwan News》,http://eusa-taiwan.org/News_Analysis/Taiwan%20News%20EU%20PAGE/TN%20EU%20PAGE2003/TNEP0120North%20Ireland2.doc
施正鋒(2005.11.02-11.05),<多面貌的客家社團>,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2005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引言,臺北,亞太會館。
http://mail.tk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A8%E4%A5L%A4%E5%BDZ/20051102.htm
顧忠華(2003),<非營利組織之角色功能與經營實務>,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14&Part
鍾國允(2004),<中壢客家社團之研究--族群網絡與客家意識>,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ncu.edu.tw/~cge/2/study/chung.doc

五、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行政院青輔會第三處編(2002),《2002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2),《全國客家社團基礎資料調查與登錄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3),《臺北都會區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九十三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5),《九十四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徐正光(2001.6),《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專刊》,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處。
國語推行委員會(2002),《官方語言法令摘譯》,未出版。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1),<翻翻客家>,第五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1),<翻翻客家>,第六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客家文化通訊(2002),<翻翻客家>,第七期,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二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3),<客家文化季刊>,第四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五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2),<客家文化季刊>,第六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4),<客家文化季刊>,第九期(秋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5),<客家文化季刊>,第十二期(夏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6),<客家文化季刊>,第十五期(春季號)。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6),<客家文化季刊>,第十八期(冬季號)。

六、報章雜誌
中國時報(2006.5.18),<葉菊蘭:因為有客家,台灣更豐富>,C1版。
自由時報(2006.3.27),<班級銳減,客語淪為新弱勢語言>,A7版。
自由時報(2006.3.28),<搶救客語,創造誘因鼓勵學習>,A8版。
自由時報(2006.3.29),<鄉土語言,杜正勝:擴為終身教育>,A11版。
自由時報(2006.3.29),<李永得:推動權客語學校>,A11版。
自由時報(2005.6.9),<李永得:振興客家文化,在拼10年>,A5版。

貳、西文部分
Coston, J. M.
1998 “A Model and Typology of Government-NGO Relationship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7(3): 361-363.
DiMaggio, Paul J. and H. K. Anheier
1990 “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137-59.
Douglas, James
1987 “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Walter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 A Research Handbook , 43-54.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ler, J. M.
1990 “The Filer Commission Report”. In D. L. Gies et al. (eds.) ,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 , 70-88. Belmont, CA: Wadsworth.
Gidron, B., R. M. Kramer and L. M. Salamon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CA:Jossey – Bass Publishers.
Haeberle, S. H.
1987 “Neighborhood Ident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2): 97-124.
Hall, P. D.
1987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rivate Nonprofit Sector”.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nsmann, H. B.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 .Yale Law Journal 89:835-901.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 In Walter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7-42. Lond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dgkinson, V. A.
1989 “Key Challenges Fac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V. A. Hodgkinson, R. W. Lyman, and Associates,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 California:Jossey-Bass.
Hopkins, Bruce R.
1992 Charity, Advocacy, and the Law.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Jun, Jong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 Macmillan.
Kotler, Philip and A. R. Andreasen
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napp, M., E. Roberston and C. Thomason
1990 “Public Money, Voluntary Action: Whose Welfare ? ”. In Hemult K. Anheier and Wolfgang Seibel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Kramer, Ralph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Los Angeles,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comparative studies in government-third sector relationships, Amonk , NY: M.E. Sharpe.
Kuhnle, S. and P. Selle
1992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ldershot , Hants, England , Brookfield, Vt : Ashgate.
Milofsky, C.
1979 “Defin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A Review of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PONPO Working Paper-6,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Najam, A.
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 Cooperation , Confrontation , Complementarity , and Co-optation ”.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10 (4) : 375-396.
Salamon, L.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relations ”. In W. W. Powell(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American’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2001 “ Toward Civil Society: The Global Associ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e New Era in Public Problem-Solving”. In Zhao LiQing and Carolyn Lyoya Irvin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Development, 27-40. Hong Kong Press for Social Sciences LTD.
Schram,Vicki R.
1985 “Motivat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 F. Moore (ed.), Motivating Volunteers , 13-20. Canada:Vancouver Volunteer Center.
Smith, D. H.
1991 “Four Sector or Five ? Retaining the Member-benefit Sector”.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2):137.
Weimer, D. L. and A. R. Vining
1989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 Hall.
Weisbrod, B.
1988 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olch, J. R.
1990 The Shadow State: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Sector in Transition. New York:The Foundation Center.
Young, Dennis R.
1999 “Complementary, Supplementary, or Adversarial? A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Nonprofit-Government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boris, E. T. and E. Steuerle (eds.), Nonprofits and 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 Washington, D.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2000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ector Relations: Theoretic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 (1):149-17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30-35。
2. 董忠司(1996),<困豹的掙紮—母語困境的抒解>,《客家雜誌》,第77期,頁72-73。
3. 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二)>,《客家雜誌》,第167期,頁32-35。
4. 黃正宗(2004),<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二週年記(一)>,《客家雜誌》,第166期,頁47-49。
5. 梁榮茂(2001),<客家運動點滴錄>,《客家雜誌》,第135期,頁15-17。
6. 陳麗桂(2004),<母語教學的特質與困境>,《國文天地》,第19卷第九期,頁4-6。
7. 黃志成(2004),<學校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從臺北市國小鄉土語言教學訪視輔導談起>,《教師天地》,第131期,頁26-29。
8. 黃木添、王明仁(1998)<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定位—以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81期,頁148-156。
9. 陳康宏(2003),<被遺忘的客家人—台灣外省客家人及社團>,《客家雜誌》,第155期,頁24-26。
10. 張美煜(2004a),<淺談多元語文教育中的客語教學>,《教師天地》,第131期,頁15-25。
11. 陳康宏(1998a),<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上)>,《客家雜誌》,第93期,頁11-16。
12.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第24期,頁95-128。
13. 陳石山(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雜誌》,第165期,頁17-26。
14. 徐正光(1998),<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的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頁30-33。
15. 邱榮舉(2002),<論台灣客家委員會的角色與定位>,《客家雜誌》,第141期,頁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