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一)期刊
白佳慧 2000 <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相關議題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刊》,第47期,頁14-20。 成之約 1999a <因應政府再造與人力精簡政策:派遣勞動之探討>,《公務人員 月刊》,第33期,頁38-48。 1999b <淺談非典型僱用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 第139期,頁10-18。 朱愛群 2005 <契約進用公務人力之研究>,《國家菁英季刊》,第1卷,第1 期,頁205-228。 李忠正 1997 <淺介英國文官改革>,《人事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3-62。 李建良 1999 <政府機關臨時人員法制重建的基本課題>,《公務人員月刊》,第 36期,頁5-14。 呂育誠 2006 <約僱與臨時人員管理制度變革之研究>,《考銓季刊》,第46期 ,頁64-79。 吳烟村 2003 <我國現行聘用及約僱人員制度的改進研究>,考試院銓敘部等單 位,九十二年十月十日「全球化下之我國文官體制發展與評估」學 術研討會,1-2-1-1-2-11。 林麗惠 1997<英、美兩國文官制度改革之發展及其啟示>,《公務人員月刊》,第18期,頁38-46。 林水波、陳志瑋 1998<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建構企業行政府」學術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經濟系主辦。 2000 <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第12卷, 第2期,頁248-250。 林玉芬 2000 <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研議經過及內容概述>,《公務人員月刊刊》,第47期,頁4-13。 施能傑 1996 <人事政策的三項思維:平衡、鬆綁與專業化>,《公務人員月刊 刊》,第4期,頁63-70。 1999a <各級政府人事費用分析>,《人事月刊》,第28卷,第1期,葉 58-62。 1999b <人力運用的兩項趨勢:精簡與彈性化>,《人事月刊》,第28卷,第4期,頁45-53。 2001 <彈性化職位設計與政府人力運用>,《人事月刊》,第32卷,第 5期,頁33-45。 施能傑、蔡秀涓 2003 <契約性人力運用之理論與現實>,《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 頁15-26。 施能傑、蔡秀涓 2003 <政府用人彈性化策略分析:契約性人力制度>,考試院銓敘部 等單位,九十二年十月十日「全球化下之我文官體制發展與評估」學術研討會,1-3-1-1-3-21。 施能傑、蔡秀涓 2004 <契約性人力制度之規劃作法 >,《公務人員月刊》,第102期, 頁16-18。 洪國平 1999 <析論重新建構聘僱人員管理體制之構想>,《公務人員月刊》, 第36期,頁15-19。 2004 <建構聘用人事制度相關問題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02期,頁7-14。 2006 <探討聘用人員是否適用勞動基準法>《公務人員月刊》,第119期,頁5-8。 高永光 2003 <政府彈性用人制度之探討>,考試院銓敘部等單位,九十二年 十月十日「全球化下之我國文官體制發展與評估」學術研討會, 1-1-1-1-1-8。 2004 <政府彈性用人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頁5-6。 范祥偉 1997 <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22期,頁 50-56。 2004 <英國一九九七年以後的文官改革>《人事月刊》,第228期,頁 15-35。 許南雄 1998 <各國政府組織員額精簡概說>,《人事月刊》,第27卷,第6 期,頁29-35。 許芳雄譯 2004 <英國公部門人力資源彈性化管理>《公務人員月刊》,第100期(101期),頁49-58(40-47)。 陳金貴 1998 <結合效率與民主的人事政策:政府再造中人力再造計畫探討 >,《公務人員月刊》,第28期,頁6-7。 1999 <人力資源發展的新趨勢---公務人員職能的提昇>,《公務 人員月刊》,第40期,頁6-14。 2002 <公務人員再造省思>,《公務人員月刊》,第68期,頁2-3。 陳德禹 2002 <當前人力資源的新政策取向>,《公務人員月刊》,第72期,頁 2-3。 彭錦鵬 1995 <文官體制的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歐美研究》, 第25卷,第4期,頁99-135。 2000 <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頁89-134。 曾介宏 1999 <行政機關臨時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再造之釐探>,《人事行政》, 第129期,頁47-63。 黃振榮 2003 <政府人力運用彈性化計畫方案內容與挑戰>,《考銓季刊》,第 33期,頁125-137。 詹中原 2005 <政府部門彈性用人之缘起與台灣現狀之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05期,頁1-3。 銓敘部銓審司 2003 <我國臨時人員法制修法三部曲>,《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4-14。 葉錦義 1999 <人力資源彈性之探索>,《人力發展》,第68期,頁11-16。 劉昊洲 2007 <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31 期,頁43-7。 盧建旭 1995 <公共企業精神:公共企業家的角色與批判>,《空大行政學報》, 第4期,頁131-174。 1998 <公務人力企業化管理的策略>,「建構企業型政府」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經濟學系主辦。 謝正君 2003 <契約式聘僱人力之探討-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公務人員月刊 》,第81期,頁27-33。 蔡秀涓 2002 <政府部門人力資本理論與應用>,《東吳政治學報》,第14期, 頁135-166。 2006 <OECD國家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與啟示>,「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效能政府」學術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主辦。 蔡良文 2006 <政府改造與彈性用人政策>,《考銓季刊》,第46期,頁28-63。
(二)專業書籍 文崇ㄧ等著 1992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出版社。 丘昌泰 2000b《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原著 199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 吳庚 1998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四版,臺北:三民書局。 施能傑 1999 《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2 <政府人事政策變革的願景:政策問題、理念、目標與行動議題>,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新定位》。臺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頁229-261。 許道然等譯 2000 《政府未來治理模式》。臺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陳金貴 1996 《中華民國、美國、英國三國文官制度改革之比較研究》。收錄於彭錦鵬主編,《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1-42。 2002 <政府改造中:公務人力再造之探討>,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新定位》。臺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頁63-273。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書局。 陳新民 1997 《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黃榮護 1998《公共管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彭錦鵬 1996 《文官體制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收錄於彭錦鵬主編,《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43-78。 賈鵬舉 1994 《各國人事制度》。臺北:千華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詹中原(編) 2000 《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蔡秀涓 2006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系絡》。臺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三)學位論文 李亮宏 2005 《公務人力資源管理彈性化與契約性人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柏誼 1996 《多重文化組織之建構:多樣化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庭光 2004 《政府約聘僱人員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夙慧 1997 《人力資源彈性策略對離職率、缺席率與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醫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光余 2001 《我國公立博物館組織編制與非正式人力運用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 張榮利 2001 《中鋼與其協力廠商人力彈性運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孟惠 2003 《人力資源彈性策略對組織公正及績效行為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秀 2004 《台北市立醫院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契約人力運用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安成 2003 《聘任、聘用及約僱契約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錦義 2000 《公務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英美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坤億 2001 《英國政府治理模式變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魏敏飛 2002 《公務人力的精簡及彈性策略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經濟部水利署附屬各區水資源局及河川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tkinson,J. 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15,pp.28-31. Atkinson,J.&Meager,N. 1986 “ Changing Patterns of Work:How companies achieve Flexibility to achieve new needs,” London:OECD. Blyton,P.and Morris,J. 1991 A flexible future:aspects of the flexibility debate and some unresolved issues,in P.Blyton and J.Morris(eds).A Flexible Future? Prospects for Employment and Organization.B erlin:de Gruyter.pp.1-21. Carrillo,J.,& Gaimon,C. 2000 Improving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Through Process Change and Knowledge Creation Management Science,46(2):265-288. Chow,Irene Hau Sin. 1998 “The Impac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Workforce Flexibility in Hong K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9(3),pp.494-505. Cully, M. and Woodland,S. 1998 The Workplace Relations Survey First Findings.London:DTI. Elliott Robert H. 1985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A Values Perspective Verginia: Reston Publishing. Farnham,D.and Horton, S. 1996 Managing People In The Public Services.London:Macmillan Press. Farnham,D.and Horton, S. 1997“Human Rsource Flexibil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s, Public Service”,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17(3),pp18-33. Farnham,D.and Horton, S. 2000 Human Rsource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French,W. 1993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3rded.MA.:Houghton Miffin Co. Gray,J., 1993 Beyond the New Right:markets,government and the ccommon environment,New York:Routledge. Horwitz,Frank M.& Smith,Darren A., 1988 “Flexible work Practice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 Comparison of South African and Foreign Owned Compan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9(4):PP.590-607. Hughes, O. E. 1994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 Hong Kong: St. Martin’s Press. Horton,S. 1997 “Employment Flexibility in the Public Service:Concepts,Context,and Practice”,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12(4),pp.1-13. 1999 “The Civil Service”in Horton,S.&Farnham,D.(eds.)Public Management in Britain,145-161,New York:St.Martin’s Press. Jamieson,D.&O’Mara,J. 1991 Managing Workforce 2000:Gaining the Diversity Advantage.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 Lenz, E.A. 2001 Organization Flexible Employment:Positive Work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555-566. Lepark,David P.and Snell,Scott A.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4,31-48. Minogue,Martin. 1998a. “hanging the State: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tor”, M.Minogue,.C.Polidano and.D.Hulme,eds.,Beyond the New Public New Management, Cheltenham,UK:Edward Elgar,pp.17-37. OECD 2002 Public Serrvice as an Employer of Choice, Policy Brief of OECD,(http://www.oecd.org)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0 “Flexible Peraonnel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rvice”,Paris:Author. Osborne, D.and T.Gaebler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ung the Public sector,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Co. Overmam,E.S.&Boyd, K.J. 1994 “Best Practice Research and Post-bureaucratic Reform”,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No.1,pp.67-83. Peters B. Guy, 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Fmerging Models.KS:University of Kansas. Poole,M.,&Warner,M. 1998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PUMA 2005 Trend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of OECD Coun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OECD Survey o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aris:OECD Reed,K.,and Blunsdon, B. 1998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Australia”,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gement,9(3),457-477。 Sanchez,R. 1995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berda,H.W. 1996 Towards flexible from:How to remain vital in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s.Organization Science,7(4):359-501. Wamsley,G..L.&Wolf,J.F.(Eds.) 1996 Refounding Democratic Public Administration:Modern Paradoxes ,Postmodern Challenges.London: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