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王文科 (1993)。中、美中小學教師對障礙學生接受回歸主流教育的態度之比較。特殊教育學報,8,325-344。
王文科(2000)。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 頁1-38。台北:五南。
王振德(1992)。特殊班資源教室化。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王明泉(2003)。花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融合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五版)。台北:五南。
王欣宜(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王木榮(2000)。認識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論文集,國立台中師院特教中心印行。王天苗(1997)。特殊教育法案修正草案評估報告。台北: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王柏壽(1989)。國小學童接受同儕接納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2 99-151。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究。師大教育研究集刊,24,261-274。
李永昌(1990)。台北市國小學生對弱視學生接納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七版)。台北:大洋。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茂興、余伯泉譯(民84)。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 & Robin M. Akert(1995)原著。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台北:揚智。
呂美玲(2004)。桃園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杞昭安 (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吳武典、梁能民 ( 1978 )。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研究。測驗年刊,25,85-93。吳武典、簡明建、王欣宜、陳浚隆(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吳昆壽(民87)。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7),169-172。吳秋燕(1998)。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兒童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林天佑(1996)。教育名詞: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9,68。
吳聰賢(1989)。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台北:東華。
吳麗君(1987)。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東墀(2001)。融合教育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4),56-60。林東山(2004)。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真鍊(2004)。國小學童對於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坤燦、洪麗遠(1992)。國小學生接納智能不足兒童態度與行動之實驗研究。特殊教育季刊,44,11-16。林貴美(民89)。特殊教育的新精神:尊重個別差異,融合不同於群體。特殊教育年刊2000。
林清江(1986)。社會教育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市:五南。
林豐城、蘇再添(1990)。國小學生對智能不足接納態度之研究。台灣省第一屆國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未出版)。
林寶貴(主編)(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金慶瑞 (2003)。國中資源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邱佩瑩(1994)。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兒童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鈺喬(2003)。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班學生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瑋君(2006)。有伴同行?談國小普通班智能障礙兒童與一般同儕之友誼關係。 台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瓊珠(2006)。國小教師對不同類別之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
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錫穎(2006)。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涂添旺(2000)。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在職進修專班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徐享良 (2000)。特殊教育之趨勢與展望。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孟瑛如(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市:五南。
胡永崇 ( 1994 )。輕度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班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9(3),26-30。
胡永崇 ( 2000 )。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胡永崇、蔡進富、陳正專(2001)。高雄地區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季刊,9,235-257。
洪榮照(1997)。資源班的經營方向。特教新知通訊,5(2),1-5。
洪蘭譯(2000)。Judith Harris(2000)原著。教養的迷思。台北市:商周文化。
洪儷瑜(2000)。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市:心理。
洪雅鳳( 2003 )。團體諮商中的抗拒與反抗拒。諮商與輔導,210,10-20。許天威(2000)。身心障礙者的轉銜計畫。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431-485頁。台北市:五南。
陳建州(1994)。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素真 (1996)。國小學童對智能不足兒童接納態度之研究。獨立研究專輯,5,23-36。
陳皎眉、杜富漢(1984)。對殘障者態度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8,91-112。
陳勇祥(2002)。從融合教育的觀點談資源教室的定位和走向。特殊教育計刊,85,24-26。
陳維錡(2005)。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同儕接納態度之探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1996)。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輔導工作小組第一年工作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 2001a ):國民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 2001b ):特殊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初版六刷)。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素貞(1999)。從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及普通班教師因應之道?以面對身心障礙學生為例。教學輔導,9,44-46。
張蓓莉(1991)。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蓓莉 (1998 )。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張君如(2004)。台中市國小普通班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宿志(2006)。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兒童同儕接納課程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曾華源、劉曉春(2000)。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洪葉。
曾月琴(2004)。國民中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梁偉岳(1995)。國小學生對不同回歸方式智能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18(2),1-20。黃富廷(1996)。國小學生對智障同儕態度內外一致性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67-85。黃富廷(2000)。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學生態度之研究。華醫學報,12,53-58。黃馭寰(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回歸主流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瑞珍(1993)。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台北:心理。
黃翠琴(2006)。台中市國小普通班學生對自閉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台中師範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金美歡(2006)。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娥(2006)。電腦動畫特教宣導活動對國小學生接納聽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恆山、李素卿譯(2000)。心理學(三版)。Philip, G. Zimbardo, & Richard, J. Gerrig 著。台北市:五南。
傅秀媚(主編)(2000)。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五南。
彭源榮(2003)。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彭素真(2005)。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董媛卿(1998)。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台北:五南。
楊麗香(2003)。花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融合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楊麗香、王明泉、吳永怡(2003):花東兩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融合態度差異分析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5,97-130。
簡茂發(1977)。都市與鄉村兒童友伴關係的影響因素分析。測驗年刊,24,32-40。。
藍秀美(2004)。高雄縣國小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之態度調查研究。 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教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葉振彰(2005)。彰化縣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對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劉安彥(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
賴翠媛(1996)。淺談社交受排斥兒童的輔導。教師之友,37(1),55-58。鍾素香(2000)。美國對「限制最少環境」理念發展與實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1),143-153。蘇清守(1985)。回歸主流面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等編,展望新世紀的特殊教育,97-115頁,。台北市:師大特教中心。
嚴家芳(2006)。智能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班級中社交技巧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
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文,未出版。
【英文部份】
Antia, S. D., Srinson, M. S. & Martha Gonter(2002). Developing membership in the education of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in Inclusive Setting.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7(3),214-229.
Barrett, J., & Kitchenham, A.(1992). An analysis of Q-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attitudes toward adolescent handicapped peer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 16(3),201-211.
Cambra, C.(2002). Acceptance of deaf students byhearing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rooms .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7(1),38-45.
Clemenz, S. E.(2002). The effect of peer tutoring on the attitudes of non-disabled pe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7481)
Dunn, L. M.(1968). Special education for mildly retarded : Is much of it justifiable. Exception Chidern, 335, 5-22.
Eagly. A. 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5th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Goodman , H. , Gottlieb , J. , & Harrison , R. H.(1972). Social acceptance of EMRs intergrated into a nongraded elementary school.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76(4),412-417.
Hallaham, D. P., & Kauffman, J. M.(1988). Exceptional chilrde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4th.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Harris, W. J. & Schultz, P. M. B.(1986).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program. Columbus: Merrill Publishing, Co.
Heward, W. L. (1996). Exceptional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orne, M. D.(1985). Attitude Toward Student:Professional, Peer and Parent Reaction. Hillsdale, NJ:Lawrence Erbaum Associates.
Hurlock, E. B. (1978). Child development. New York:McRraw-Hill.
Lombana, J. H. (1992). Guidance for studends with disabilities (2nd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Morris, J. R.(1984). Attitud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ward persons with specific handicaps. Michigan, U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83309)
Nowicki, E. A.& Sandieson , R.(2002). A meta-analysis of school-age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s person with physical or intellection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49(3),243-265.
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Communication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Putnam, J. and others.(1996).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eer accept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and Social sychology ,
136(6),741-752.
Reich , B. & Adcock, C.(1982). Valu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change.
U. S. A.:Methuen.
Salisbury, C. L; Gallucci, C. Palombaro, M. M. & Peck, C. A. (1995).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social relations among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schools. Exceptional Children, 62(2), 125-137.
Siperstein, G. N., Bak,J. J. & O’keefe, P.(1988).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and their social acceptance of mentally retarded peer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 93 , 24-27.
Smith, T. E. C., Finn, D. M., & Dowdy, C. A. (1993). Teaching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F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waim, K. F. & Morgan, S. B.(2001). Childre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oward a peer with autistic behaviors:Does a brie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have an effect?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1(2),195-205.
Townsend, M. A. R., Wilton, K. M., & Vakilirad T.(1993).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peer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37 , 405-411.
Weber, A. L.(1992). Social Psychology. U. S. A.:Harpercollins.
Zimbardo, P. G. (1988). Psychology and life (12th ed.) Stanford, CA: Harper Collins.
Zimbardo, P. G. & Leippe, M. R.(1991). The psychology of aAttitude change and social influence. New York: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