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研究文本
向陽著。許文綺繪圖。《記得茶香滿山野》。台北市:遠流。2003。
利格拉樂‧阿烏著。阿緞繪圖。《故事地圖》。台北市:遠流。2003。
吳念真著。官月淑繪圖。《八歲,一個人去旅行》。台北市:遠流。2003。
孫大川著。簡滄榕繪圖。《姨公公》。台北市:遠流。2003。
路寒袖著。何雲姿繪圖。《像母親一樣的河》。台北市:遠流。2003。
簡媜著。黃小燕繪圖。《跟阿嬤去賣掃帚》。台北市:遠流。2003。
二、專書
安東尼‧紀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趙旭東、方文譯。台北縣:左岸。2005。
利格拉樂‧阿烏。《紅嘴巴的VuVu》。台中市:晨星。1997。
孟樊。《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市:揚智。2001。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市:元尊文化。1997。
柯林‧黑伍德。《孩子的歷史》,黃煜文譯。台北市:麥田。2004。
朋尼維茲。《布赫廸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台北市:麥田。2002。
胡芝瑩。《霍爾》。台北市:生智。2001。
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吳叡人譯。台北市:時報文化。1999。
陳瑩巧。《圖解文化研究》。台北市:易博士。2006。
陳國偉。《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台北市:五南。2007。
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台北市:張老師文化。1991。
馬國明。《班雅明》。台北市:東大。1998。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市:明文書局。1999。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台北市:巨流。1995。
楊富裕。《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市:亞太。1998。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市:麥田。2003。
廖金鳳。《消逝的影像-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台北市:遠流。2001。
廖炳惠。《形式與意識形態》。台北市:聯經。1990。
廖炳惠/馮翰士主編。《文學、認同、主體性/第二十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1998。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評述》。台北市:麥田。2005。
Abbott, Pamela & Wallace, Claire。《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俞智敏等譯。台北市:巨流。1995。
Adler, Alfred。《自卑與超越》,黃光國譯。台北市:志文出版。1992。
Bachelard, Gaston。《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2003。
Barker, Chris。《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羅世宏譯。台北市:五南。2005。
Brooker, Peter。《文化理論詞彙》,王志弘、李根芳譯。台北市:巨流。2003。
Buckingham, David。《童年之死》,楊雅婷譯。台北市:巨流。2003。
Crang, Mike。《文化地理學》,王志弘等譯。台北市:巨流。2003。
Cresswell, Tim。《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市:巨流。2005。
Edles, Laura D.。《文化社會學的實踐》,陳素秋譯。台北市:韋伯文化。2006。
Giddens, Anthony。《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方文譯。台北市:左岸文化。2002。
Lewis, Jeff。《文化研究的基礎》,邱誌勇、許夢芸譯。台北縣:韋伯。2005。
Marcus, Clare C.。《家屋是自我的一面鏡子》,徐思詩譯。台北市:張老師。2000。
McDowell, Linda。《性別、認同與地方》,王志弘、徐苔玲合譯。台北市:群學。2005。
Postman, Neil。《童年的消逝》,蕭昭君譯。台北市:遠流。1994。
Woodward, Kathryn等著。《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林文淇譯。台北市:韋伯文化。2004。
三、期刊論文
李宗燁。《惦記的世界:回憶童年經驗的現象詮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林奕辰。《原住民女性之族群性別書寫:阿烏書寫的敍事批評》。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周俊男。<回憶、經驗、歷史與認同:以《紅柿子》、《紅磨坊》為例>。《中外文學》。第31卷 第11期。2003年4月。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黃淑珍。<阿德勒學派中早期回憶的意義與解示>。《輔導季刋》。第42卷 第3期。2006年9月。
陳大為。<想像與回憶的地誌學-論辛金順詩歌的原鄉書寫>。《中國現代文學》。第9期。2006年6月。陳素琳。《集體記憶尋根與認同-以台灣兒童文學的歷史小說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陳儀芬。<時間的影像與影響:關於《紅柿子》的回憶>。《中外文學》。第31卷 第11期。2003年4月。儲湘君。<《紅柿子》、班雅明與回憶>。《中外文學》。第31卷 第11期。2003年4月。劉珍妮。《台灣真少年圖畫書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四、參考網站
吳潛誠。<閱讀花蓮-地誌書寫:楊牧與陳黎>。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11月。網址:ttp://dcc.ndhu.edu.tw/trans/chenli/wu.htm。(200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