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于文正(1990)。壓力知覺、因應策略與個人憂鬱程度的關係。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昱文(1998)。角色衝突,內外控及認知需求對我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之影響一以高雄市警察人員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王桂珍 (1991)。慢性型肝炎患者的因應行為與家庭支持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伯頎(2000)。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關係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田蘊祥(2002)。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台建林(2006)。中國警察職業風險調查。http://news.sina.com/chinanews/102-101-101-101/2006-11-12/17411508930.html。2006.11.13
江守寰(2004)。警察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以金門縣警察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江慶興(1999)。調整勤務運作維護員警身心健康-徹底調整警察勤務運作方式才是防止警察人員自殺標本防治之道。警光雜誌,512。
伍姿蓉(2005)。培育健康快樂的優質執法人員-從美國處理員警壓力問題,建議我國可採之作為。公務出國報告書。
汪楚仁(2005)。近看美華人警察薪水優工作高度緊張。www.XINHUANET.com。2005.1.14
李文榮(2003)。警勤區員警工作壓力、壓力反應與其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沈湘縈 (1993) 。警察職業倦怠之實證研究。警政學報,22。
邱煜(2006)。當前公安派出所工作壓力現狀與對策-以浙江省公安派出所為例。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周勵志(2006) 。壓力與現代生活。http://www.joupsyc.idv.tw/article.asp?id=17。2006.8.30
呂淑妤(2006)。台北市警察局基層警察在職訓練。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2006年8月。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祥(1982)台灣地區基層員警工作滿足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華英(2005)。基層員警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錦坤(1999)。台灣地區基層警察人員自殺傾向影響因素與防治對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麗娟(2005)。促進健康體能策略。www.tnchb.gov.tw/fifth/0940712/促進健康體能策略.pdf。2006.11.28
邱兆宏(2004)。壓力與健康:整合分析與模式驗證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吳英璋(1994)。從健康、壓力與因應談全方位的身心均衡。學生輔導通訊,34,16-29。高曉寧(1995)。警察人員諮商輔導制度之研究一以台北市為實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孫敏華(1995)。軍中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8(2),59-74。
陳石定(1993)。警察心理壓力與危機調處之探討。警專學報,6。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明傳(1981)。我國警察機關激勵管理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陳明傳(1993)。論警察的工作壓力。警學叢刊,24(2)。
許仁宗(2004)。台北市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錦麗(1998)。影響基層員警適應與求助因素的探討。警專學報,2(4)。
莊惠鈞(2003)。警察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以國道公路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曾豐瑞(1993)。台灣地區員警自殺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富源(2005)。期盼全面整合員警心理衛生機制的啟動。www.npa.gov.tw/NPAGip/wSite/public/Attachment/f1141711171359.pdf。2006.11.12
楊貞志(2000)。跨越壓力高欄-多一份關懷,少一份遺憾。警光雜誌,523。
楊國展(1995)。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黃瑾瑋(1998)。基層同仁分析報告警察自殺成因及其防治對策之探討。警光雜誌,509。
蔡榮英(2002)。警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中國健康教育,2002,18(9)。
蔡德輝、吳學燕、蔡中志、許秀琴、鄧煌發(1993)。基層員警生活適應及工作適應。行政院研考會補助。台北:正中書局。
駱重鳴(1983)。生活壓力、適應方式與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政忠(2001)。調查局外勤調查員工作績效制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賴美娟(1997)。高雄市基層警察工作壓力、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期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誌雄(2005)。警察工作壓力與家庭生活關係之探討—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潘維剛(2001)。警察心聲誰知道!九十年警察人員生活現況調查。警光雜誌,543。
歐凔和(1993)。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研究。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闕可欣(1999)。某都會地區警察工作壓力源及憂鬱情緒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鍾明鈞(2000)。國軍士官兵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不良適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蘇美卿(2003)。基層員警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健康狀況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警察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警政署統計室(1998)。台閩地區員警自殺人數及原因分析。台北:警政署。
英文部分
Armeli, S., Eisenberger, R.,Fasolo, P., & Lynch, P. (1998).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olic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Socioemotional nee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3(2), 288-297.
Biggam, Fiona. Power, Kevin G(2000). Self-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distress in a Scottish police force. Joural of Work & Stress, 11(2), 118-133.
Blackmore, J. (1978). Are police allowed to have problems of their own? Police Magazine, 1, 47-55.
Cimbra, Jacqueline Ann(2000). An exploration of stress in police 108 officers:A study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re-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ess reactions in sample of Ontario police officers. Section B:the Sciences & Engineering, 60(8-B). US:Univ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Cohen, S. & Wills, T. A. (1987).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 98.
Cooper, C. L.(1988). Living With Stress. London:Penguin Books.
Daniello, Robert James(2000). Police officers perceived stress and Police officers length of service. A(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 61(2-A)759,US:Univ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French, J. R. (1974). A Comparative Look at Stress and Strain in Policeman, edited by Kroes, W. H. & Hurrell, J. J., 60-72.
Greenberg, L. S. (1995). Change process research. Journal of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 4-9.
Holmes, T. H., & Rahe, R. H. (199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7.
Jamal, M., “Job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controvers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33, 1-21, 1984.
Janis, I. L., & Mann, L.(1977).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The Free Press.
Kop, Nicolien. Euwema, Martin (2001).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Dutch police officers. Joural of Criminal Justice &Behavior, 28(5), 631-652.
Kroes, W. H. (1991). Job stress in police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2, 381-397
Lu, L.(1994). Determinants of coping behaviours: A Taiwanese community study. BPS Proceeding, 3, 55.
Ogden, J.(1996). Health psychology:a textbook. Buckingham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Mill.
Violanti, J. M. & Marchall, J. R(1983). The police stress process.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11(4),389-394.
Weiten, E. W. (1997).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 (2nd ed.). CA: Brooks & Cole.
White, R.W.(1974).Strategies of adaptation:An attempt at systematic description. In G. V. Coelho, D. A. Hamburg, & J. E. Adams(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Basic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