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瑞騰
研究生(外文):Rui-Teng Zhong
論文名稱:社區總體營造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拔仔庄社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ase Study of Ba-Chih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 Hualien,Taiwan
指導教授:侯松茂 樓邦儒
指導教授(外文):Sung-Mao 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社區營造社區意識社區文化產業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 ReconstructionSense of CommunityfuturetaiwanafterdataCuitural Indu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19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1993年12月,首度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和政策計畫,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強調的是一種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的制度。經13年來政府大力推行「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推動下,許多社區志工及專業人士的努力參與、執行,普遍深入台灣的各地區與角落,廣獲官學各界的迴響。
本研究蒐集有關社區總體營造的論文、相關書籍、期刊、剪報等資料,作文獻探討回顧,並以質性訪談搭配問卷方式以花蓮縣拔仔庄社區人員為訪談及問卷對象,計訪談7位社區重要人員,問卷回收67份,相關資料經探討分析如下:
在社區意識方面,社造就是一種轉變人心的造人工作,社造的推動讓居民覺得是好的、需要的,促使社區的居民互動增加、情感得以連結、對環境更重視,人與人的距離更加拉近。透過社造活動在拔仔庄的進行,讓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的確促使社區居民的心彼此又能再次凝聚再一起。
社區文化產業方面,社造執行的過程中,除讓社區的知名度打開,增加社區的人潮,居民對城隍文化祭與鼓王爭霸有很深的盼望與期許,如何經由這兩個主軸的推動,建立社區的品牌與週邊商品,進而帶動社區的觀光產業經濟,應該是推動群責無旁貸的工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拔仔庄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相關推動群,提出建言。
關鍵詞:社區營造、社區意識、文化產業
The Case Study of Ba-Chih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 Hualien, Taiwan

Advisor: Professor Sung-Mao Hou Tang-Ju Lou
Author: Rui-Teng Zhong

Institute of Regional and Policy Development,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Sense of Community, Cultural Industry, Ba-Chih Village

At December of 1993,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of Taiwan firstly mentioned the concepts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to guide th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action of community’s and cultural affairs. Through 13 years, the Taiwan governments followed out the policy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volved by many volunteers and professionals, the movement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made the echo everywhere.
This case study was based on Ba-Chih Village. The literature review was developed by discussion of thesis, books, journal articles and newspaper clipping. Data collection was use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even key-persons was interviewed, 6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sed. Aft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conclusion was address:
1. Sense of community.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can change people’s mind and let residents feel it good and needed. It made residents increasing interaction, connecting emotion,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clo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Through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on Ba-Chih Village, this study indicated the residents’ attention and behavior make together each other.
2. Community cultur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on Ba-Chih Village, it made the Ba-Chih Village more famous, attracted more visito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residents had deeply hope and expectation for Cheng-Huang Culture and Annual Drum Activity. Rely on two axes, this study suggested to establish community’s brand and develop products by community’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promote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Ba-Chih Village.
Finally, this study brings up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vis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 Ba-Chih Village.
Keywords: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Sense of Community, Cultural Industr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社區總體營造理論與發展 7
第一節 社區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之意涵 7
第二節 台灣社區發展與營造現況 10
第三節 社區意識與文化產業 18
第四節 社區總體營造之相關研究 26

第三章 拔仔庄社區總體營造 33
第一節 拔仔庄社區資源與環境概述 33
第二節 拔仔庄社區總體營造發展歷程 40
第三節 現階段發展的願景與困境 49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3
第三節 研究實施過程與分析方法 5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59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61

第五章 研究問卷結果分析 66
第一節 量表描述性統計分析 66
第二節 個人基本屬性對社區意識的差異分析 75
第三節 個人基本屬性對社區文化產業的差異分析 95
第四節 小結 123

第六章 訪談資料與社區優劣勢之分析 126
第一節 質性訪談分析 126
第二節 拔仔庄社區的優劣勢分析 137
第三節 小結 14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4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4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51
導覽摺頁部分 154
西文部分 155

附錄
一、問卷題目 156
二、訪談逐字稿 160
三、拔仔庄社區報章雜誌與光碟拍攝一覽表 177
四、大富源社區社區營造大事紀 192
一、中文部分
文建會,1996,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情形說帖。未出版。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
文建會,2003,2003社造全國年會導覽手冊。台北:文建會。
文建會,2005,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台北:文建會。
王培勳,2002,我國社區發展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2。
王政彥,2004,草根社區,在地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1,2。
幼獅軍訓編輯小組,2006,國家安全概論,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李永展,1996,台北縣市居民社區意識及環境認知之探討,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3卷第1期,P77。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原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初版)。台北市:桂冠圖書。
吳芝儀、李奉儒,1998,質的評鑑與研究(二刷)。台北市:桂冠圖書。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新台灣社區發展學術叢書社區篇,P17-39,台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
林振春,1986,我國社區發展與基層建設之比較。載於蔡漢賢主編: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林振豐,2001,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區為觀察焦點。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幼慧、姚美華,1999,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
施國隆,2002,社區營造文化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市,文化大學出版部。
徐震,1986,我國推行社區發展的回顧。載於蔡漢賢主編: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徐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期刊,第90期,P4-12。
宮崎清,1995,〈以地域開發計劃類型為基礎考察內發性計畫之特質〉《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文建會,台北。
陳其南、陳瑞華,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1-37。
陳其南,1998,學習組織的經營藝術與實務。台北:86 全國在地方化社團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記實 。
陳其南等,1998,縣市層級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施政計畫」規畫研究報告,文建會。
陳順宇,1998,多變量分析,台北市,五南書局。
曹建文,2002,社區成人教育及組織策略介入社區組織運作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市西區劉厝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銘深、劉大和,2001,引領知識新潮流推動台灣進步,台灣經濟研究院。
莫季雍、賴世培等,1996,民意調查,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世輝,1998,談日本區域產業文化振興政策,空間雜誌,第106/107期。
黃世輝,2001,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機制,建築情報,台北,PP59-76,PP131-174。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煌雄等,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報告書。台北市:遠流。
黃碧霞,1999,台灣省社區發展三十年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87,4-9。
黃富順,1994,加強社區意識,建立詳和社會的途徑,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社區篇,P46-47,台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起源、發展與實施。中華民國成人 教育學會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張湘翎,2001,社區自主環境管理機制之探討—以竹山社寮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楊國德,1996,成人教育發展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劉脩如,1986,社區發展在台灣地區的回顧與展望。載於蔡漢賢主編: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蔡宏進,1996,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蔡祈賢,1996,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期刊,第124期,P21-26。
蔡佳容,1996,快速成長郊區社區意識的形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蔣孝萱,1998,社區總體營造與鄉村社會轉化過程—以宜蘭縣玉田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雪梅,2003,社區總體營造—以永樂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日下公人,1987,新文化產業論(日文)PHP研究所。
二、導覽摺頁
拔仔庄社區導覽摺頁,2006,富源社區發展協會出版。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導覽摺頁,2004,農委會林務局花蓮縣林管處。


























三、英文部分:
1.Charmaz,k(2000).Grounded theory:Objectivist and constructivist method.In DENZIN,N.K.&Lincolin,Y.S.(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Thousand Oaks,LA:Sage Publications,Inc.
2.Hamilton. E.(1992).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NewYork:Greenwood Press.
3.Lincon, Y.S. & Cuba, E.G. (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