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8 20: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日清
研究生(外文):Re-Ching Lin
論文名稱:托洛茨基的歷史觀:以《俄國革命史》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Leon Trotsky''s Concepts of History: Mainly on his 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指導教授:古偉瀛古偉瀛引用關係周樑楷周樑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i-Yin KuLiang-Kai C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托洛茨基俄國革命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歷史觀
外文關鍵詞:TrotskyRussian RevolutionMarxismhistorical materialismconcepts of hist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以俄國十月革命領導人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俄國革命史》(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為主探討其歷史觀。托洛茨基的不平衡與綜合發展理論(theory of uneve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及不斷革命論(permanent revolution)呈現俄國歷史的社會經濟結構,他對1917年革命過程中群眾意識的分析則凸顯人類在歷史中的能動性。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思想史脈絡中,托洛茨基不偏於結構(structure)一端,也不偏於唯意志論(voluntarism)一端。此外,不僅關注宏觀歷史趨勢,托洛茨基也詳細描繪個別歷史人物。托洛茨基本人既是俄國革命的參與者又是其歷史的撰述者,本文也探討了這種雙重身分對他歷史寫作的影響。
This thesis treats of Leon Trotsky’s concepts of history, who was a leader of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mainly on his 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n the one hand, Trotsky’s theory of uneve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 and permanent revolution presents the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of Russian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he emphasizes Human’s agency in history with his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masses’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n 1917. In the context of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Trotsky avoids both the extremes of structure and voluntarism. Besides, Trotsky not only took notice of macro historical trends but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in history. This thesis also researches how Trotsky wrote 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s a participant of the same ev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反斯大林主義的先驅 1
第二節 托洛茨基歷史觀的意義 5
一、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 5
二、反斯大林以及回歸馬克思 8
第二章 社會經濟結構與歷史行動主體 14
第一節 俄國的不平衡與綜合發展及其不斷革命論 14
一、資本主義在俄國的不平衡與綜合發展(uneve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 14
二、階級 16
三、不斷革命論(permanent revolution) 19
四、批判俄國社民黨另兩種革命觀 21
五、小結 25
第二節 群眾的革命政治史 27
一、群眾締造二月革命 28
二、為什麼政權落入資產階級手中? 30
三、局勢發展與群眾意識變化 32
四、反革命陣營大反撲 35
五、邁向十月 36
六、小結 37
第三章 個人與歷史 39
第一節 米留可夫:無力回天的俄國資產階級政治家 39
一、復辟計畫失敗 41
二、進攻計畫失敗 42
三、科爾尼洛夫軍事政變失敗 43
第二節 列寧、布爾什維克和十月革命 46
一、列寧重新武裝布爾什維克 46
二、如果沒有列寧? 49
三、小結 52
第三節 歷史中的托洛茨基和寫歷史的托洛茨基 54
一、克制的筆法掩不住耀眼的光芒 54
二、托洛茨基的寫作策略 56
三、歷史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分 59
結論 61
附錄:1917年俄國革命大事記 64
徵引文獻 68
Anderson, Perry, Arguments within English Marxism, London: Verso, 1980.
Anderson, Perry, “Trotsky’s Interpretation of Stalinism”, New Left Review, 139, London, 1983.5—6.
Barraclough, Geoffrey, Main Trends in History, 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1979.
Beilharz, Peter, “Trotsky and History”, in his Trotsky, Trotskyism and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London: Croom Helm, 1987.
Blackledge, Paul,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y”, Studies in East European Thought, 58:1, 2006.
Carlyle, Thomas,《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業績》,周祖達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Davidson, Neil, "From Uneven to Combined Development", in Bill Dunn and Hugo Radice (eds.), 100 Years of Permanent Revolution: Results and Prospects, London: Pluto Press, 2006.
Deutscher, Isaac,《武裝的先知》,王國龍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Deutscher, Isaac,《被解除武裝的先知》,周任辛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Deutscher, Isaac,《流亡的先知》,施用勤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Deutscher, Isaac, The Prophet Unarmed, London: Verso, 2003.
Deutscher, Isaac, The Prophet Outcast, London: Verso, 2003.
Engels, Friedrich,《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Engels, Friedrich,〈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收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Engels, Friedrich,〈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0年8月27日〉,收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Engels, Friedrich,〈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收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Engels, Friedrich,〈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收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Frank, Pierre,《第四國際》,劉宏誼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Galai, Shmuel, “Kadet Domination of the First Duma and its Limits”, in Jonathan D. Smele and Anthony Heywood (e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05: Centenary Perspectiv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Gardiner, Patrick L.,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Explan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Hobsbawm, Eric,〈馬克思給了歷史學家什麼?〉,收入氏著《論歷史》,黃煜文譯,台北:麥田出版,2002。
Knei-Paz, Brauch,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Leon Trotsk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Lenin, Vladimir Ilich,《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收入《列寧全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2版。
Lenin, Vladimir Ilich,《怎麼辦?》,收入《列寧選集》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版。
Lenin, Vladimir Ilich,《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收入《列寧選集》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版。
Lenin, Vladimir Ilich,〈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提綱〉,收入《列寧選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版。
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亦園,〈中國家庭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1985),頁47~61。
2. 李亦園,〈中國家庭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1985),頁47~61。
3. 李亦園,〈中國家庭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1985),頁47~61。
4. 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期,(1994),頁251-270。
5. 呂理政,〈鬼的信仰及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期,(1994),頁147-191。
6. 呂理政,〈鬼的信仰及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期,(1994),頁147-191。
7. 呂理政,〈鬼的信仰及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期,(1994),頁147-191。
8. 江寶月,〈從女鬼的出現談漢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宜蘭文獻雜誌》,26期,(1997.3)。
9. 江寶月,〈從女鬼的出現談漢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宜蘭文獻雜誌》,26期,(1997.3)。
10. 江寶月,〈從女鬼的出現談漢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宜蘭文獻雜誌》,26期,(1997.3)。
11. 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期,(1994),頁251-270。
12. 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期,(1994),頁251-270。
13.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台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期,(1994)。
14.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台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期,(1994)。
15.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台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期,(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