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04: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雅儒
研究生(外文):Ya-Ru Yang
論文名稱:臺灣小說中民間信仰書寫特色之研究──以九○年代後八本小說為觀察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Folk Religions Elements in8 Taiwanese Novels Written After 90''s
指導教授:柯慶明柯慶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Ming K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民間信仰書寫蕭麗紅阮慶岳施叔青李昂陳玉慧黃凡
外文關鍵詞:Folk Religions ElementsTaiwanese Novel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14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本論文含緒論與結論共計八章,正文各章對六位作者(蕭麗紅、阮慶岳、施叔青、李昂、陳玉慧,黃凡),八本小說涉及「民間信仰」的相關書寫進行研討。本論文所欲研究的小說,主要屬漢人「民間信仰」體系,雖然也有文本涉及「佛家思想」和「基督教」觀點,不過這些小說仍然多以民間信仰習俗觀點出發為主,涵攝其他宗教為輔。這些作品無論在主題的選取、修辭手法與情節模式的安排,或者關懷的議題層面,都有極高的相似度。由於這些作家的出生年代約從一九四五至一九六○年間,又這些小說的出版年代都在一九九○年以後發表,不禁令人疑問,這系列作品的大量出現與相似的手法運用,是作家的默契巧合抑或隱含對某種潮流的呼應?
一九九○年後相關書寫的小說內涵主要可分兩大向度:一方面明顯地處理根本的生命本能所遭遇的問題,例如針對信仰與情慾、善惡的問題加以省思外;一方面就臺灣民間信仰天神地衹人鬼,儀式,結合地方文化等特殊性,作為某種重構臺灣歷史或地方史的途徑之一。無論作品的書名,民間信仰素材的介入形式,或時空場景的設計,可以發現作家們似乎有意以另一種角度建構臺灣史並訴說他們的「認同根源」。小說中類似的特色包含大量男性的消亡,女性與女神的地位提昇,信仰的心靈層次與身體情慾需求的交織不斷展演,以及作家書寫共同主題或神明的同時,各自取決的不同重點。
由於該主題研究尚且不多,似乎還沒有最完整與最適切的研究方法,因而本文主要依照各章內容與探討的問題之所需,尋求相關方法,例如借用佛洛伊德、榮格心理學分析、卡蘿•皮爾森的人格典型分析等論述,嘗試理解小說人物行為的意義;並借用女性主義相關理論,觀察小說男性消亡、女性相對而存在的可能意涵。
結論部份,針對緒論與各章提出並嘗試爬梳、解決的問題,加以歸納,並且從小說書寫的「相/不同」神衹,尋找各自意義。最後根據每位作家在作品反映的關懷指向,發現這批一九九○以降的小說共同表現的精神:也就是書寫走向策略化,同時受到「臺灣性」論述的影響,並且各自依照自我的成長背景和認知的臺灣代表性與民俗信仰,爭取發聲機會,喚醒類似境遇的讀者之共同記憶,以及找到自己的某種定位。


關鍵詞:
民間信仰書寫;蕭麗紅;阮慶岳;施叔青;李昂;陳玉慧;黃凡
The writing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s of six authors among eight novels (all of which involve the topic of folk belief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me novel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mention about the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briefly but their main focus is on the folk belief of the ‘漢人’and the religious belief in the story a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olk traditions still. The novels selected have similar ways of approach regarding the choices of focus points; layout of story lines and use of phrasing. Since all the authors were born in between 1945 and 1960 and the novels were all published after 1990, it makes one wonder whether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novels are simply coincidences or actually reflects on trends of society at the time? The novels published after 1990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n individual is likely to encounter during her/his life e.g. beliefs, recognitions, sexuality etc whilst the other rebuilds the history of Taiwan by combining the Taiwanese folk beliefs on deity, ghost, ceremonies and local cultures. Looking at the titles of the novels; the way the folk belief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stories and the design of the space and time; it gives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authors are trying to address their ‘common roots’ on restructuring the history of Taiwan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e common characters of the novels include collapses of male powers and the rise of goddess and female status; the belief in the soul level in contrast to physical passions. The authors also try to send out different messages through the st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beliefs. The conclusion draws together the questions encountered from each chapters and attempt in resolving them; It uncovers the meaning of each 「same/different」gods in novels and drew an assump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se novels that they a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writing style of novel are moving towards tactical. The novel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 of Taiwan” which comprise the culture and folk beliefs, strives for the opportunities to be heard and recognitions in similar experiences from the readers in finding their own status in the society.
i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誌謝辭…………………………………………………………………… iv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學與「民間/宗教信仰」……………………………………3
第三節 文本範籌界定、研究架構與方法……………………………6
第四節 文獻回顧……………………………………………………12
第二章 「一」化的寓言:蕭麗紅《白水湖春夢》(1996)…………………………………17
第一節 「紀實/虛構?」的烏托邦……………………………………18
第二節 出世或入世?………………………………………………… 20
第三節 導入與接受──關於情感與女性課題……………………… 22
(一)傳道者「法海」附身?……………………………………………22
(二)聞法者的反應層次…………………………………………………24
(三)白素貞的再「物化」…………………………………………26
第四節 小結:「一」化背後的焦慮……………………………………27
第三章 找尋「中心」:阮慶岳「東湖三部曲」(2003.6─2006)…………29
第一節 前言………………………………… … … … … … … … 2 9
第二節 天秤兩端………………………………………………30
( 一) 愛與信仰的對話: 淑美/ 伯漢… … … … … … … … … … … 3 0
(二)善惡是非辯證………………………………………………33
(三)主體何在?──國良的靈與體…………………………………37
第三節 死與生的對話……………………………………………39
(一)死亡人物精神與意義……………………………………………39
(二)終結的指向………………………………………………………… 48
第四節 介於迷與渡:母性/女神互涉…………………………………51
(一) 「王母娘娘」的神格意義……………………………………51
(二)以母之名:林秀子/鍾美滿 …………………………………53
第五節 「個人/社會」的信仰心理 ……………………………59
ii
(一)迷信與虔信之間………………………………………………59
(二)多重勢力之滲透………………………………………………62
第四章 出走與救贖:施叔青《行過洛津》(2003.10) ……………64
第一節 民俗百科全紀錄…………………………………………64
第二節 集體經驗的再現 …………………………………………66
(一)地理的遷徙過渡………………………………………………66
(二)從傀儡身體出走………………………………………………68
(三)從理性/正常出走………………………………………………70
(四)從禮教出走………………………………………………………72
第三節 作為契機或感官附屬的民間信仰…………………………73
(一)精神的安放………………………………………………………73
(二)民情表現…………………………………………………………74
第四節 小結:聲色過後………………………………………………78
第五章 信仰做為一種策略:李昂《看得見的鬼》(2004.1) …………81
第一節 前言…………………………………………………………81
第二節 顛覆中心秩序……………………………………………82
(一)失身→屍身→鹽身→金身:頂番婆的鬼……………………82
(二)走出心靈怒火:會旅行的鬼…………………………………83
(三)重說林投姊……………………………………………………85
(四)小結:社會性別之囿限與引導………………………………86
第三節 「愉悅/逾越」隱含的焦慮………………………………89
(一)狂言與穢言/諱言………………………………………………89
(二)追求逾越或愉悅?……………………………………………90
(三)恐懼與焦慮作為推手…………………………………………91
第四節 小城故事多:信仰意味史觀……………………………92
第五節 小結………………………………………………………95
第六章 媽祖與政治互涉:陳玉慧《海神家族》(2004.10)…………97
第一節 前言…………………………………………………………97
第二節 爲什麼是「海神」家主/家族?……………………………98
第三節 海島的出與入………………………………………………100
(一)流浪者意識………………………………………………………101
(二)生根於臺的深層意味…………………………………………106
第四節 小結:政治信念轉向民間信仰?………………………………111
第七章 天賦人權/人僭神權?──黃凡《大學之賊》(2004.10)…114
第一節 當「學術」遇上「民間信仰」…………………………114
第二節 假面知識內含的恐懼……………………………………115
(一)上下交相賊……………………………………………………115
(二)「妖魔」自在人心……………………………………………117
iii
第三節 「寶光堂」與「先天教」的象徵與意涵………………118
(一)照妖鏡或媒介?………………………………………………119
(二)誰收編了誰?──信徒的態度………………………………120
(三)從可凡入了凡的偽捷徑………………………………………123
第四節 結語──大學之賊………………………………………124
第八章 結論……………………………………………………………125
第一節 作品內涵總論……………………………………………125
(一)男性缺席的指涉………………………………………………125
(二)小說中「神衹」的代表性……………………………………131
(三)儀典之必要:雜揉信仰與情慾書寫之必要?………………135
第二節 作者的終極關懷與信仰的切入姿態………………………136
(一)作家關懷指向…………………………………………………136
(二)排解途徑與信仰的角色扮演…………………………………139
1 策略化書寫………………………………………………………140
2「臺灣性」的思維影響…………………………………………140
3「認異」以「求同」……………………………………………142
第三節 結語………………………………………………………144
參考文獻……………………………………………………………145
◎參考專書與論文(依姓氏注音排序)
{文本}
李昂 《看得見的鬼》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2004.1
── 《迷園》 臺北:麥田出版 2006
── 《自傳の小說》 臺北:皇冠出版 2000
── 《北港香爐人人插:戴貞操帶的魔鬼系列》 臺北:麥田出版 1997
── 《她們的眼淚》 臺北:洪範出版 1985.11 十一版
康來新、林淑媛主編 《臺灣宗教文選》臺北:二魚文化 2004
黃凡 《大學之賊》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2004.10
── 《寵物》 臺北:聯合文學 2006
── 《躁鬱的國家》 臺北:聯合文學 2003
── 《黃凡集》 臺北:前衛出版 1992
徐學編選 《台灣兩才女──施叔青,李昂小說精粹》 廣東:花城出版社
1997.11
蕭麗紅 《白水湖春夢》 臺北:聯經出版 2000 印刷
── 《千江有水千江月》 臺北:聯經出版 1981 二版
── 《桂花巷》 臺北:聯經出版 1977 初版 1999.7 初版三十三刷
陳玉慧 《海神家族》 臺北:印刻出版 2006.1 初版三刷
── 《你是否愛過?》 臺北:聯合文學 2001
施叔青 《行過洛津》 臺北:時報文化 2003
── 《她名叫蝴蝶》 臺北:洪範出版 1993
── 《遍山洋紫荊》 臺北:洪範出版 1995
── 《寂寞雲園》 臺北:洪範出版 1997
── 《微醺彩妝》 臺北:麥田出版 1999
──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臺北:時報出版 2000
── 《兩個芙烈達•卡蘿》 臺北:時報出版 2001
── 《驅魔》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2005
阮慶岳 《林秀子一家》臺北:麥田出版 2004.10
── 《凱旋高歌》 臺北:麥田出版 2004.10
── 《蒼人奔鹿》 臺北:麥田出版 2006.6
── 《重見白橋》 臺北:一方出版 2002.12
── 《哭泣哭泣城》 臺北:聯合文學 2002
宋澤萊 〈救世主在骨城〉 《骨城素描》 臺北:遠景 1979
── 《禪與文學體驗》 臺北:前衛 1983
── 《變成鹽柱的作家》 臺北:草根 2002
{專書}
146
彭兆榮 《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酒神及其祭祀儀式的發
生學原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12
馬書田 《中國民間諸神》 臺北:國家出版社 2005
梅家玲編 《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 臺北:麥田出版 2000
《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港朝天宮、台灣省文獻會 1997 年
輔仁大學外語學院編 《文學與宗教: 第一屆國際文學與宗教會議論文集》 臺
北市:時報文化 1987
方孝謙 《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 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 巨流
出版 2001.6
范銘如 《眾�奡M她 臺灣女性小說縱論》 臺北:麥田出版 2002
《佛學常見詞彙》 臺北:福峰印刷 未標明出版日期
董芳苑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 臺北:長青文化出版 1978
臺北市天後宮管理委員會 《閱讀「臺北天后宮」》 2005.6
《天上聖母經》 臺北:力榮印刷 出版時間不詳
台南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印製 《祀典武廟》 出版時間不詳
李亦園 《宗教與神話》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2004.5
── 《信仰與文化》 臺北:巨流圖書 1978.8
── 《文化的圖像》上/下 臺北:允晨出版 1992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 《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敎、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 臺
北:中硏院文哲所 1996
李豐楙 《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李仕芬 《女性觀照下的男性》 臺北:聯經出版 2000
李富華 《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 臺北:萬卷樓出版 1999
呂興昌等作 《風格的光譜》 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 2006
林美容 《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自立晚報 1993
── 《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增訂版
1997
── 《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 臺北:前衛出版 1996.8
── 《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
── 《彰化縣曲館與武館》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7
林水福 林燿德主編 《當代臺灣情色文學論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 臺北:時報
出版 1997
林富士、傅飛嵐主編 《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 臺北:允晨文化 1999
林富士 《小歷史──歷史的邊陲》 臺北:三民書局 2000.1
── 《孤魂與鬼雄的世界》 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5
林鎮山 《臺灣小說與敍事學》 臺北:前衛出版 2002
廖炳惠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臺北:聯經出版 2006.5
── 《關鍵字200》 麥田出版 2003.12 初版三刷
147
劉紀蕙 《孤兒•女神•負面書寫》 臺北:立緒出版 2000
劉亮雅 《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臺灣小說專論:Taiwanese fiction since
1987》 臺北:麥田出版 2006
劉枝萬 《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 1983
劉翔平 《尋找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 臺北:城邦文化 2001.1
高拱幹 《臺灣府志》卷六〈典秩志〉(康熙三十三年) 周憲文主編《臺灣文獻
叢刊》1956 頁163
古繼堂 《簡明台灣文學史•台灣女性文學高潮的出現》 臺北:人間出版 2003
顧宏義注釋《新譯 景德傳燈錄》(上) 臺北:三民書局 2005.5
耿占春 《敍事美學 探索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小說》 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2.10
顧燕翎 鄭至慧主編 《女性主義經典》 臺北:女書文化 2006.9 初版八刷
古繼堂 《簡明台灣文學史》 臺北:人間出版 2003
郭玉雯 《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5.7
國際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 《聖經》(新約全書) 1997
郝譽翔 《情慾世紀末》 臺北:聯合文學 2002
吉元昭治 《臺灣寺廟靈籤研究》 武陵出版 1993.4 初版二刷
簡瑛瑛 《何處是女兒家》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1998
── 《女兒的儀典:臺灣女性心靈與文學、藝術表現》 臺北:女書文化 2000
晉江媽祖文化研究會 金井東宮古地董事會編 《晉江媽組文化》
蔣述卓 《宗教文藝與審美創造》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5.12 第二次
荊子馨 《成為日本人》 臺北:麥田出版 2006.1
瞿海源 《臺灣宗教變遷中的社會政治分析》 臺北:桂冠出版 1997.5
──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 臺北:桂冠出版 2006
邱貴芬 《仲介臺灣•女人》 臺北:元尊文化 1997
── 《後殖民及其外》 臺北:麥田出版 2003
謝宗榮 《臺灣傳統宗教文化》 晨星出版 2003
夏鑄九 王志弘編譯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臺北:明文書局
1993 增訂再版
張珣 江燦騰合編 《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研究典範的追尋》
臺北:南天 2003
── 《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 臺北:南天出版 2001
張珣 葉春榮合編 《 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 臺北:南天 2006
張崑振 《台灣的老齋堂》 臺北:遠足文化 2003
張勝彥 吳文星 溫振華 戴寶村編著 《臺灣開發史》 臺北:空大出版 1996
周芬伶 《聖與魔──台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1945--2006》 臺北:印刻出版
2007.3
周英雄 劉紀蕙編 《書寫台灣 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 臺北:麥田出版
2000
周璽 《彰化縣誌》卷五〈祀典志〉 臺灣歷史文獻叢刊 1993
周蕾 《婦女與中國現代性》 臺北:麥田出版1995
148
鄭志明 《中國社會與宗教:通俗思想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 《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 臺北:大道文化出版 1996.5
── 《中國文學與宗教》 臺北:學生書局 1992
鄭振偉編 《女性與文學 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嶺南學院現
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出版 1996
鄭克魯主編 《外國文學史 上、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趙有聲 劉明華 張立偉等著 《生死•享樂•自由》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 1988
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合著 《臺灣小說史論》 臺北:麥
田出版 2007
蔡相煇、吳永猛編著 《臺灣民間信仰》 國民空中大學 2003.6 初版二刷
蔡相煇 《臺灣的祠祀與宗教》 台原出版 1989
宋錦秀 《傀儡、除煞與象徵》 臺北:稻香出版 1994.12
孫康宜 《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 臺北:聯經出版 1998
孫效智 《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 臺北:立緒出版 2002
孫亦平主編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8 重印
楊馥菱著 曾永義校閱 《歌仔戲史》晨星出版 2002
楊錫彭註譯 《新譯山海經》 三民書局 2004
葉舒憲主編 《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9
游乾桂 〈抽籤、問卜──談民俗的心理治療〉 《民俗•文學•心理學》 臺北:
桂冠圖書1988
吳達芸編 《台灣當代小說論評》 高雄:春暉出版 1999
吳密察監修 《台灣史小事典》 臺北:遠流出版 2000
王德威 《歷史與怪獸》 臺北:麥田出版 2004
── 《臺灣 從文學看歷史》 臺北:麥田出版 2005
── 《眾聲喧嘩》 臺北:遠流出版 1988
── 《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臺北:麥田出版 2001
── 《現代中國小說十講》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2003.3
── 《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 家》 台北:麥田出版 2002
王溢嘉 《不安的魂魄》 臺北:野鵝出版 1993
── 《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 臺北:野鵝出版 1999.3
王美秀 《基督教史》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 2006
郁永河 《裨海記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0
岳娟娟、顧迎新著 《鬼神》 臺北:時報出版 2005.7
{翻譯論著}
國分直一 《台湾の民俗》 東京都:岩崎美術社 昭和43 1968
Carl Gustav Jurg 著 籃蕾譯 《容格──摘面具的人》 臺北:北辰文化 1988.5
China Galland 著 周和君譯 《女女相繫:尋訪人類社會的女性守護者》 臺北:
遠流 2000
149
Emile Durkheim(涂爾幹)著 渠東 汲喆譯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 2006.7
Linda McDowell 著 徐苔玲 王志弘譯 《性別、認同與地方》 臺北:群學出
版 2006.5
Ricard Peet 著 國立編譯館主譯 《現代地理思想》 臺北:群學出版 2005.4
Rollo May 著 朱侃如譯 《焦慮的意義》 臺北:立緒出版 2004.8
Edmond Jacob 著 宋泉盛譯 《舊約神學》 東南亞神學院協會出版 1964.4
Murray Stein 著 朱侃如譯 《榮格 心靈地圖》 臺北:立緒出版 1999
Toril Moi 著 國立編譯館主譯 王奕婷譯 《性/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
臺北:巨流出版 2005
John Storey 原著 李根芳 周素鳳譯 《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 巨流出版
2005.8
Julia Kristeva 著 彭仁郁譯 《恐怖的力量》 臺北:桂冠出版 2003.5
Otto Weininger 著 蕭聿譯 《性與性格》 臺北:網路與書出版 2006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 吳叡人譯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 臺
北:時報出版 1999
﹝美﹞海頓•懷特著 陳永國 張萬娟譯 《後現代歷史敍事學》 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 2003.6
﹝美﹞蘇珊•S 蘭瑟著 黃必康譯 《虛構的權威 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5
﹝加﹞J.G 阿拉普拉著 楊韶剛譯 《作為焦慮和平靜的宗教》 北京:華夏出版
社 2000.10
傅柯著 王德威譯 《知識考掘學》 臺北:麥田出版 1993
約翰•鮑克(John Bowker)著 商戈令譯 《死亡的意義》 臺北:正中書局
1994.11 初版二刷
﹝美﹞埃•佛洛姆著 孫向晨譯 《精神分析與宗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8
──著 葉頌壽譯 《夢的精神分析》 臺北:志文出版 1988.11 再版
威廉•詹姆斯(Wiiliam James)著 蔡怡佳 劉宏信譯 《宗教經驗之種種》 臺
北:立緒出版2004 初版三刷
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 楊素娥譯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臺北:桂冠出
版 2001
亞里思多德 陳中梅譯註 《詩學》 臺北:商務出版 2001
詹姆斯•喬治•弗雷澤(J•G•Frazer)著 汪培基譯 《金枝:巫術與宗教研究》 臺
北:桂冠出版 1991
榮格原著 劉國彬 楊徳友合譯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臺北:張
老師文化 1997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論集體記憶》〈宗教的集體記憶〉上海:世紀出版
集團 2003.10
150
﹝法﹞皮埃爾•格里馬爾著 尚杰 柏芳譯 《希臘神話》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9
卡蘿•皮爾森著 徐慎恕 朱侃如 龔卓軍譯 《內在英雄》 臺北:立緒出版
2000
保羅•里克爾著 翁紹軍譯 《惡的象徵》 臺北:桂冠出版 1992
﹝英﹞克莫爾著 劉建華譯 《終結的意義》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8
﹝英﹞拉曼•塞爾登編 劉象愚 陳永國等譯 《文學批評理論 從柏拉圖到現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10 二版一刷
史蒂芬•賽加勒,墨瑞兒•柏格著 龔卓軍等譯 《夢的智慧 榮格的世界》 臺
北:立緒出版 2000
{報紙期刊(含網路)論文}
彭瑞金 〈臺灣新文學的民間信仰態度及其影響〉 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第四期 2001.7
── 〈探索的、反叛的漂泊者──王幼華的小說世界〉 收入《王幼華集》 臺
北:前衛出版 1992 263—275 頁
李豐楙 〈煞:一個非常的宇宙現象〉 《歷史月刊》 1999.1 36-41 頁
── 〈命與罪──六十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宗教意識〉 《台灣文學中的社會》 文
訊 1996
── 〈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 《民俗曲藝》第25 期 1983
── 〈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 《東方
宗教研究》第四期 1994.10 184-208 頁
李豐楙 〈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宗教意識〉收入 林
明德策劃《中國文學新境界》 臺北:立緒出版 2005 頁59-98
李獻璋 〈琉球蔡姑婆傳說考證關連媽祖傳說的展開〉 《台灣風物》13 卷5 期、
13 卷6 期 1963 年
李添春〈臺灣住民之家神及其對神之觀念〉 《台灣風物》 18 卷第2 期 1968
年4.28 頁9-14
李丁贊、吳介民 〈現代性、宗教、與巫術:一個地方公廟的治理技術〉 收入
《臺灣研究季刊》59 期 2005.9
李鴻瓊 〈為死亡所籠罩的主體:論《迷園》中的語言、歷史與性〉 《中外文
學》第28 卷第2 期 1999.7 42-79 頁
林茂賢 〈臺灣媽祖傳說及其本土化現象〉 《靜宜人文學報》第十七期 2002.12
91-113 頁
劉還月 〈人能造神,也能毀神─臺灣民間信仰中的造神運動〉 《臺灣風物》
四十九卷三期 1999.9 頁157~203
羅葉 〈昏靄柔戀的燦爛光彩 阮慶岳與《哭泣哭泣城》〉 《文訊》 2002.11
28-29 頁
郭強生 〈從超載到失重 《大學之賊》中的政治隱喻〉 《文訊》 2004.12 18-19

151
柯慶明 〈自然生命的歌詠──六朝民歌絕句中所反映人文精神的一種風貌試
探〉 收入《境界的探求》 臺北:聯經出版 1977 137-179 頁
侯健 〈「野叟曝言」的變態心理〉 收入《中國小說比較研究》 臺北:東大圖
書 1983 33-54 頁
黃美英:<宗教與性別文化-台灣女神信奉> 收入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
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 臺北:中硏院文哲所 1996 年 297
-325 頁
黃英哲 〈香港文學或是台灣文學:論「香港三部曲」之敘述視野〉 《中外文
學》第33 卷第7 期 2004.12 129-152 頁
黃文儀整理 〈三個陳玉慧之返家的女兒〉 《誠品好讀》編輯室企劃 2005.01~02
齊邦媛 〈閨怨之外〉 收入陳幸蕙編《七十四年文學批評選》 臺北:爾雅出
版 1986.4 167-206 頁
邱貴芬 〈尋找「臺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 中外文學第
三十二卷 第四期2003.9 45-65 頁
謝金良 〈論籤占語言的通俗文學化和宗教神學化 以「北帝靈籤」文本衍變為
例〉 《道韻(四)》 中華道統出版 1999 204-230 頁
張瑞芬 〈國族•家族•女性──陳玉慧、施叔青、鍾文音近期文本中的國族/
家族寓意〉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第十期 2005.6 3-27 頁
張之傑 〈善書與醫療衛生〉 《思與言》 第30 卷第4 期 1992 頁 207-236
陳芳明 〈情欲優伶與歷史幽靈──寫在施叔青《行過洛津》前〉 收入《行過
洛津》 臺北:時報出版 2003 11-16 頁
── 〈從父祖之國到媽祖之土──初讀陳玉慧《海神家族》〉 收入《孤夜獨
書》 臺北:麥田出版 2005.9 92-97 頁
── 〈現代主義的表妹〉 收入《印刻文學生活誌》 「專欄:三十年遺忘錄」
第参卷第玖期 2007.5 頁124-130
陳益源 〈明清時期的台灣鬼怪傳說〉 《聯合文學》 第十六卷 第十期 55-56

陳平浩 〈千里眼的凝視,順風耳的聆聽 ─ 如何書寫台灣歷史評陳玉慧《海神
家族》一書〉 《幼獅文藝》620 期 2005.8 102-103 頁
施淑 〈論施叔清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識〉 《施叔青集》 臺北:前衛出
版 1993
── 〈嘆世界──代序〉 施叔青《愫細怨》 臺北:洪範 1986.11 六版
── 〈反叛的受害者──黃凡集序〉 《黃凡集》 臺北:前衛出版 1992
施叔青 〈長篇有如長期抗戰〉 《文訊》 2006.5 247 號 50-53 頁
石萬壽 〈媽祖身世傳說的演變〉 《臺灣文獻》 第四十四卷二/三期 1993
蘇瑤崇 〈台灣都市型漢族傳統宗教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宗教團
體調查研究為例〉 《臺灣風物》 五十三卷四期 2003.12 147-177 頁
宋澤萊 〈李喬宗教思想摸象──為李喬《白蛇新傳》點眼〉 李喬《情天無恨》
臺北:草根出版 1997.7 修訂版第三刷 15-20 頁
楊翠 〈文化中國•地理臺灣─蕭麗紅一九七○年代小說中的鄉土語境〉 政治
大學臺灣文學所《臺灣文學學報》第七期 2005.12 1-42 頁
152
游淑君 〈女性與傳統民俗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另一種閱讀〉 《中
國文化月刊》 2002.1 262 期 86-100 頁
吳達芸VS 李昂對談錄 王鈺婷整理 〈謝雪紅與李昂──兩個女人誰是誰?〉
《印刻文學生活誌》 創刊玖號 2004.5 176-188 頁
吳德偉 〈一種淡淡的形而上思想 訪問阮慶岳先生〉 《文訊雜誌》 2003.10
80-83 頁
王德威 〈性,醜聞,與美學政治──李昂的情欲小說〉 收入李昂《北港香爐
人人插》 麥田出版 1997 頁9-42
王溢嘉 〈中國文學新詮釋〉 收入《古典文學的新詮釋》 臺北:立緒出版
2006 頁265-291
丁文玲 〈《書人物》--林秀子一家 故事完結 阮慶岳《蒼人奔鹿》為【東湖三部
曲】畫下句點〉 中時電子報 2006.05.29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
51303+112006052900354,00.html
自由新聞網國際新聞〈施叔青以小說為臺灣立傳 《行過洛津》出版〉 2003.12/16
星期二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dec/16/life/art-2.htm
自由新聞網國際新聞〈光影搭件的房子 專訪阮慶岳〉 採訪者:趙啟麟
2005.2.13 星期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feb/13/life/nylife-10.htm
楊佳嫻記錄整理〈病與藥〉 聯合新聞網:
http://www.udn.com/2005/8/12/NEWS/READING/X5/2838948.shtml 2005.08.12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臺灣大事紀要」網站: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home.hpg
{學位論文}
陳國偉 《解嚴以來(1987~)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
董麗芬 《從鄉土到淨土:蕭麗紅小說的文化意識與宗教情懷》 銘傳大學應用
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2004
林慶文 《當代台灣小說的宗教性關懷》 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學位論文 2001
劉盈秀 《黃凡小說的主題研究:以《躁鬱的國家》、《大學之賊》為主要討論文
本》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05
黃美蘭 《蕭麗紅《白水湖春夢》析論》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學位 論文 2005
江足滿 《「陰性書寫/圖像」之比較文學論述:西蘇與臺灣女性文學、藝術家
的對話》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