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份 1. 王唯工,「氣的樂章」,大塊文化,(2003)。 2. 李嗣岑•鄭美玲, 「難以置信:科學家探詢神秘信息場」,張 老師文化,(2002)。 3. 余雪鴻,「新氣功醫學」,水月文化,(2001)。 4. 空海,「阿含解脫道次第」,大自然佛法中心,(2001)。 5. 林毓文,「正觀禪的理論與實行」,台北奧克南禪修中心, (1997)。 6. 林厚省,「氣功300 問」,林鬱文化,(2000)。 7. 林愉珊•張稜雪,「健康產業組織學習論壇-第五項修練」,衛 生醫療服務機構提昇競爭力講座--21 世紀健康產業組織學習 論壇研討會,(2000)。 8. 若水譯,Ken Wilber 著,「事事本無礙」,光啟文化,(1992)。 9. 銘心,「調柔身心 開啟智慧」,大自然真理學會,(2005)。 10. 黃崇修,「從身體觀論虛靜工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 為核心」,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1. 郭美菊,「坐姿八式動禪-身體覺察訓練,對青少年身心覺察 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 系碩士論文,(2004)。 12. 陳秀慧,「禪行攝養與自我管理」,華梵學報第三卷第一期, (1995)。 71 13. 陳碧芬,「重拾第五項修練許明德感悟良深」,國立清華大學自 強基金會整哩,(2004)。 14. 陳俊瑜•紀雪雲,「職業衛生與健康促進」,工業安全科技58, (2006) 15.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天下文化,(2004)。 16. 張和,「中國氣功學」,五洲出版社,(2002)。 17. 張良維,「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臺北時報,(2000)。 18. 楊碩英,「第五項修練-從心出發」,國立中山大學系統思考 與組織學習研究室整理,(2005)。 19. 楊超然,「企業組織與管理」,華視教學處,(2002)。 20. 劉兆岩,「打造全新的學習型組織」,鼎新知識學院-2005 年學 習型組織 行動研討會,(2005)。 21. 劉秋固,「莊子的人學與超個人心理學」,輔仁大學哲學研究 所博士論 文,(1994)。 22. 謝發銘,「養生氣功特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ENBA 養生氣功 基礎班-學員手冊,(2006)。 23. 謝發銘,「尊重生命 重視工安」,中鼎工程月刊226,(1998)。 24. 鄧東濱,「管理技能發展」,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上課資料, (2006)。 二、英文部份 1. Deutsch,M.,.Equity,equality,and need : What determines which value will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distributive justice?Journal of Social Issues,31,137-150. (1975)。 2. Friedman,M.and Rosemman,Ray H.,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Fawcett Crect,Greenwich,CT.,1975,PP.207-271(1975)。 3. OHSAS 18001,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HSAS 18001,(1999)。 4. Polanyi,M.,Healthy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A Synthesis of Emerging Work-Health Research.Creating Healthy and Productive Workplace Practices, A Multi-Stakeholder Conference, May 11-13,(2004)。 5. Senge,Peter M.,The Fifth Discipline ;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4)。 6. Yates,Jere E.,Managing Stress, AMACOM,1979,PP.113-114. (1979)。
|